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516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净化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废气净化装置,要么只除尘不吸收,要么只吸收不除尘;要么净化效率低排放不达标;要么不耐腐蚀,设备寿命短;要么风机旁置,阻力大,耗电多;要么洗涤液回收池外置,使得整套设备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也大;要么形状固定,不能按照场地条件灵活地安装,难以满足用户的各种安装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净化效率高,且节能省电、安装灵活方便的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若干形状独立的洗涤桶连接而成的废气洗涤通路,依次连接在所述洗涤通路末端的除雾桶、变径桶、烟囱风机和烟囱,以及连通较低水位的所述洗涤桶底部的沉淀池,靠近所述洗涤通路的各洗涤桶的桶壁一侧设置有一连通的水管,所述进水管上间隔设置有雾化喷孔。
所述沉淀池呈锥形,在所述沉淀池的中上部设置有多层斜向放置的玻璃板,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一溢流管,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一排渣机。
所述洗涤通路中独立形状的洗涤桶的连接顺序为一个直管洗涤桶连接一个弧形洗涤桶,再连接一个弧形洗涤桶。
所述洗涤通路中独立形状的洗涤桶的连接顺序为两个直管洗涤桶连接,再连接一个弧形洗涤桶。
所述洗涤通路中独立形状的洗涤桶的连接顺序为一个弧形洗涤桶连接一个直管洗涤桶,再连接一个弧形桶。
所述洗涤通路中独立形状的洗涤桶的连接顺序为两个直管洗涤桶连接。
所述洗涤通路中独立形状的洗涤桶的连接顺序为一个弧形洗涤桶连接一个直管洗涤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洗涤通路的各洗涤桶的桶壁一侧设置了一连通的水管,水管上间隔设置有雾化喷孔,因此在烟气经过的通路中形成了一层层的清洗幕,使废气中的污染物与雾化的水结合沉降,有效地提高了烟尘净化率。2、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各种独立形状的洗涤桶,且除雾桶、变径桶、烟囱风机及烟囱等均为各自独立的结构,因此安装时可按照各种场地条件随心所欲地组合成适合场地情况的各种管路形状,满足用户的各种使用需要。3、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设置在水位较低的洗涤桶底部,且与其制作成一体,因此本实用新型整体性好,设备的体积小,不单独占用土地。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烟囱风机直接安装在变径桶上,烟囱又直接安放在烟囱风机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烟囱风机不需旁置,且气路短,在运行时具有气流阻力小,耗电少的优点。5、本实用新型将沉淀池中设置的多层斜向板体,采用玻璃板,其平滑耐用抗腐蚀,克服了以往设备不耐腐蚀,寿命短的缺点。使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欲净化各种化工废气、含尘废气、燃烧废气、高温烟气和车间空气的场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它包括直管洗涤桶1、弧形洗涤桶2、除雾桶3、变径桶4、烟囱风机5、烟囱6、沉淀池7及排渣机8。直管洗涤桶1的下端连接两个弧形洗涤桶2,形成废气洗涤通路。各洗涤桶桶壁的一侧设置有一连通的水管9,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雾化喷孔10(如图2所示),各SH雾化喷孔10中喷出的水雾方向与洗涤通路的轴向垂直,形成横断气流方向的液幕。在处于最低位置的洗涤桶的下侧设置有泄水口(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泄水口接近二弧形洗涤桶2的连接处,直接把水排入沉淀池7。
弧形洗涤桶2的另一端即洗涤通路的末端连接除雾桶3(除雾桶3采用现行设备),除雾桶3的出口端连接变径桶4,变径桶4将较大的管路孔径收缩为烟囱风机5的孔径,使烟囱风机5可直接安装在变径桶4上,而不必像现行的废气净化装置一样把烟囱风机安装在管路的一侧,不但缩短管路的长度,减小风机抽风的阻力,还可收到耗电少,节约能源的功效,比传统旁置的离心风机可省电30%~70%,提高经济效益。烟囱风机5的出风口上便直接安装排出净化后气体的烟囱6。
沉淀池7安装在洗涤通路的下方。沉淀池7呈锥形,其上部设有一溢流管11,其锥形底部则设置有排渣机8。排渣机8可使用现有的各种形式的排渣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由两个链轮81带动链条82转动,且链条82上设置有用于刮除泥渣的刮板的排渣机。沉淀池7的中上部还设置有多层斜向放置的玻璃板12,玻璃板12可使进入沉淀池7的洗涤液中的颗粒物迅速沉降到沉淀池7的底部,由排渣机8排出。沉淀过的水则从溢流管11排出。溢流管11还可连接一管路连通至设置在洗涤桶桶壁一侧的水管,使沉淀过的水循环使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使用时,待净化的废气首先进入直管洗涤桶1和弧形洗涤桶2,经过由雾化喷孔10喷出的30~120层加有吸收剂的液幕反复强力洗涤,使废气中的污染物与水结合沉降到直管洗涤桶1和弧形洗涤桶2中水位最低的部位。至此,经过洗涤的气体则在烟囱风机5的抽吸作用下,进入除雾桶3除去液雾成为净化的气体,再通过变径桶4和烟囱风机5从烟囱6排出。而吸收有污染物的吸收液则从泄水口进入下方的沉淀池7。沉淀池7中添加有吸收剂,使流入的吸收液中的有害成份在吸收剂的作用下得到净化,沉淀后澄清的水从溢流管11流出,并沿着管路回流至设置在洗涤桶桶壁一侧的水管中循环使用。污染物颗粒则形成泥渣沉降在沉淀池7的底部,并与其它沉淀物一起由排渣机8排出。经过上述洗涤过程,可使废气净化指标达到除尘率>99%,排尘浓度<50mg/m3,脱硫率>90%,排硫浓度<150mg/m3,耗水量<0.1l/m3,排气含湿量<8%,阻力<200pa,且运行过程中的耗电量比现有设备可节电30~70%。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20,其主要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洗涤通路是由两个长度不同的直管洗涤桶21与一个弧形洗涤桶22连接而成的,然后在弧形洗涤桶22的出口端如前述实施例一样依序连接除雾桶23、变径桶24、烟囱风机25及烟囱26,形成一个L型的净化通道。沉淀池27则设置在水位较低的直管洗涤桶21下方。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30,其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洗涤通路是由一个直管洗涤桶31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弧形洗涤桶32组合而成。其中一个弧形洗涤桶为废气入口,另一个弧形洗涤桶为废气的出口,其出口端同样依次连接除雾桶33、变径桶34、烟囱风机35及烟囱36。沉淀池37则设置在水位较低的直管洗涤桶31下方。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40,其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洗涤通路由两个直管洗涤桶41组合而成,洗涤桶的末端再依序连接除雾桶42、变径桶43、烟囱风机44与烟囱45,其中烟囱45以与洗涤通路垂直的方向安装。沉淀池46设置在二直管洗涤桶41下方。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50,其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洗涤通路是由一个弧形洗涤桶51连接一个直管洗涤桶52组成的,在直管洗涤桶52的末端再依序连接除雾桶53、变径桶54、烟囱风机55与烟囱56,同样烟囱56也是以与洗涤通路垂直的方向安装。沉淀池57则设置在直管洗涤桶52下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5种常见安装形式,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通过直管洗涤桶与弧形洗涤桶的组合,可随心所欲地组合出数十种安装形式,分别满足各式各样安装场地的需要。
上述各洗涤桶的截面形状一般为方形,通过天圆地方的变径桶4与烟囱风机5连接,如果各洗涤桶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也可以。洗涤池可以安装在任一洗涤桶的下方,以安装在水位最低的洗涤桶下方为最佳。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若干形状独立的洗涤桶连接而成的废气洗涤通路,依次连接在所述洗涤通路末端的除雾桶、变径桶、烟囱风机和烟囱,以及连通较低水位的所述洗涤桶底部的沉淀池,靠近所述洗涤通路的各洗涤桶的桶壁一侧设置有一连通的水管,所述进水管上间隔设置有雾化喷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呈锥形,在所述沉淀池的中上部设置有多层斜向放置的玻璃板,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一溢流管,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一排渣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通路中独立形状的洗涤桶的连接顺序为一个直管洗涤桶连接一个弧形洗涤桶,再连接一个弧形洗涤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通路中独立形状的洗涤桶的连接顺序为两个直管洗涤桶连接,再连接一个弧形洗涤桶。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通路中独立形状的洗涤桶的连接顺序为一个弧形洗涤桶连接一个直管洗涤桶,再连接一个弧形桶。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通路中独立形状的洗涤桶的连接顺序为两个直管洗涤桶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通路中独立形状的洗涤桶的连接顺序为一个弧形洗涤桶连接一个直管洗涤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废气分层洗涤器,它包括由若干形状独立的洗涤桶连接而成的废气洗涤通路,依次连接在所述洗涤通路末端的除雾桶、变径桶、烟囱风机和烟囱,以及连通较低水位的所述洗涤桶底部的沉淀池,靠近所述洗涤通路的各洗涤桶的桶壁一侧设置有一连通的水管,所述进水管上间隔设置有雾化喷孔。通过直管洗涤桶与弧形洗涤桶的组合,可随心所欲地组合出数十种安装形式,分别满足各式各样安装场地的需要。适用于各种需要净化化工废气、含尘废气、燃烧废气、高温烟气和车间空气的场合。
文档编号B01D47/06GK2699984SQ20042004817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5日
发明者李栋, 卢萍, 李燕青, 张秉烁, 何雪原 申请人:李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