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滤机跑料控制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110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滤机跑料控制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设计涉及压滤机压滤料浆,特别是涉及压滤机跑料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企业的日渐增多,其各种污染也相对越来越大,如何控制污染,变废为利,应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压滤机压滤料浆,使料浆中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滤液混浊,即称为跑料。导致跑料的原因十分复杂,一直找不到最满意的办法彻底根治。操作人员往往采取多种相应的措施,比如调整阀门大小,甚至关阀,减压,调整滤板,滤布,或者更换,等等,以控制跑料局势,但跑料问题仍得不到完全解决,结果导致料浆中大量的固体随滤液跑掉,并排入污水池。再说因为关阀或减压,压滤机中滤布得不到更好渗透,不但解决不了跑料问题,还延长了压滤时间,耗掉大量电能,以致压滤机中滤饼的形成不均衡,给各项操作程序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一个中小型企业每天向外排放污水超过百吨以上,其滤液就占相当比例,滤液中的固体成分每年就白白地损失掉若干吨,该固体成分价格昂贵,而且有毒,排入河中形成污染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缺陷,设计特制的容器收集滤液,然后分离滤液中固体和液体。
本设计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压滤机跑料控制技术所用的容器包括外框1、内框2,上中下数个排水阀5、排料管4,排液管3。
外框1是容器的整体外围结构,内框2是由网状滤板或蜂窝状滤板,并固设滤布。内框2固定在外框1上,内框2与外框1之间有缝隙,滤液经滤布过滤后,由缝隙渗出,流经排液管3排出。
容器的一侧设置上中下数个排水阀5,经外框1穿入内框2,外框1上中下数个排水阀5接有透明管,便于随时观察滤液澄清情况。
这是利用从压滤机出来的有限的滤液体积,滤液本身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以及滤液中固体的密度,每批料浆压滤间隔时间,彻底分离滤液中固体的方法。
压滤机跑料控制技术,通过容器收集滤液、静置、排放澄清液、自然过滤,打破了常规思维方式,具有普遍适应性,能够适各种类型的压滤机跑料。
其有益效果是①不需另加沉淀剂和使用电能;②不用关阀,保证压滤机内每块滤板上的滤布畅通渗透,缩短了压滤时间,节约了大量电能,发展趋势为滤布少跑料或不跑料;③使滤液中的固体成分得到重新分离出来,既变废为利,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又减少了河泊污染,还为污水处理节约了大量能源;④设计简单、造价低,克服了任何原因引起的压滤机跑料,以及压滤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弱点。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注明图1是本设计容器的结构示意中1.外框 2.内框 3.排液管 4.排料管 5.上中下数个排水阀五具体实施方式
压滤机跑料控制技术,所用容器及附件均用抗腐蚀材料做成,其结构包括外框1、内框2、上中下数个排水阀5、排料管4、排液管3。从压滤机压出来的滤液,收集在容器中,静置,密度大的固体沉淀,打开上部排水阀;密度小的固体上浮,打开下部排水阀;既有上浮或下沉的固体,打开中部排水阀;对于极少数悬浮较大的固体,打开排液管3,保证在每批料压滤间隔时间内提前自然过滤结束。排料管4是为排放容器中分离出来的料浆,它与压滤机泵机的进料端分支管相插接,并设有闸阀。
权利要求
1.压滤机跑料控制技术,所用容器包括外框1、内框2、排液管3、排料管4和上中下数个排水阀5,其特征是容器收集从压滤机出来的滤液,静置,排放澄清液,自然过滤,使滤液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全文摘要
压滤机跑料控制技术,是根据有限的滤液体积、滤液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滤液中固体的密度,以及每批料浆压滤间隔时间为基本原理,用特制的容器收集滤液、静置、排放澄清液,对于极少数滤液中悬浮较大的固体,利用滤液本身的重量产生的压力自然过滤,使滤液中固体与液体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料浆则输送入压滤机。该容器结构为外框、内框、排液管、排料管、上中下数个排水阀。其方法简便,不需另加沉淀剂和使用电能,克服了任何原因引起的各种压滤机跑料,节约和利用了大量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文档编号B01D25/12GK1907534SQ200610100938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8日
发明者郭先丙 申请人:郭先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