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叶立式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202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叶立式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设备,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广泛用于化工、生化、 医药、啤酒、饮料等行业进行溶液精制的多叶立式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
过滤分离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很广。过滤设备和过滤分离技术不仅应用 广,而且是某些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设备之一,若采用不当,不但会影响到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的环境,使整个生产经济 效益降低。也就是说,过滤设备往往是约束生产的瓶颈环节。
过滤方式按分离推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过滤、真空或加压过滤或离心过 滤。将一组并联的滤叶按照一定方式装入密闭的滤筒内,当滤浆在压力作用下 进入滤筒后,滤液通过滤叶从管道排出,而固相颗粒被截留在滤叶表面,这种 过滤设备称为加压叶滤机。加压叶滤机按外形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这两种
机型按照滤叶布置形式又可分为垂直滤叶式和水平滤叶式,共可组合成4种机 型。对于现有的加压过滤设备,卧式过滤设备通常占地面积大,周期长;立式 水平叶滤机通常结构复杂,造价高;垂直滤叶型又存在滤饼易脱落,并有残液, 洗涤效果不太理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叶 立式过滤设备。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设备具采用多片新型滤叶,两面都可过滤, 处理量大,滤渣含水量低,自动卸料,可实现连续运行,智能化控制,能克服 现有过滤技术及装备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多叶立式过滤设备包括上部为圆柱形筒体、下部为锥形筒体 的立式罐体,以及通过连接件设置在圆柱形筒体顶部的可开闭的上封头,其中, 在锥形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卸压罐相连接的卸压口 、与储槽相连接的溢流口 ,在锥形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泥管相连通的出泥管口;在圆柱形筒体的内腔中 环绕内壁以放射状竖直排列的方式设置有若干个矩形结构的滤叶,在由滤叶围 成的中空腔内竖直设置有一根进料管和一根溢流管;其中,进料管上端止于滤 叶的上端处,下端从锥形筒体的侧壁穿出,并通过进料阀门与物料源相连;溢 流管上端向上延伸至圆柱形筒体上缘口的上方,止于上封头下方,下端从锥形 筒体的侧壁穿出,并通过阀门与储槽连接;环绕圆柱形筒体外壁上部设置有环 形集液槽,所述集液槽通过环绕圆柱形筒体设置的多根集液管与圆柱形筒体内 腔相连通,且该集液槽的出料口通过排料管与高位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封头上设置有安全阀、电接点压力表;锥形筒体的 侧壁上设置备用口、清洗口、取样口、观察口;出泥管上有碱液口与卸泥阀; 所述高位槽的位置高于上封头的顶部,并且在高位槽上设置有通气口、碱液口、 出液口;在集液槽上设置有放液口;所述滤叶是由矩形结构的框架和滤布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设备工作——即过滤时,先将罐体内加压,然后由泵将热的粗液经进料管 打入罐内,在压力的推动下,粗液透过滤叶过滤,经过过滤的精液通过环绕圆 柱形筒体设置的多根集液管汇集到集液槽中,并经由排料管进入高位槽,再经 过高位槽上的出液口流出设备,进入精液槽;由于顶部压力作用,罐内料液液 位在集液管下部,并且不超过滤叶的最上端。固相被阻留在滤叶表面形成滤饼。 当滤饼厚度增加到过滤效率降低时,进行排渣。排渣时关闭进料阀门(气动蝶 阀)和高位槽上的出液口,打开与卸压罐相连接的卸压口处的卸压阀(气动蝶 阀)卸压,至设备内工作压力降至常压后再关闭卸压阀,同时打开卸泥阀,贮 存于高位槽的滤液下流,反冲各滤叶上的滤饼,滤饼脱离滤布落下,经过出泥 口进入滤渣槽。排泥完成后,进入新一轮循环。
整个生产运行过程采用自动化控制,包括工艺技术参数如压力、流量等的 调节,以及各个管口气动阀门的开或关,均采用PLC控制,实现了全部过程的 自动化操作。
集液槽上设置的放液口是取样口,通过人工取样,检测精液的浮游物含量; 当设备需要清除结垢时,先从碱液口处通碱液清洗,再从清洗口处通清水冲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材料消耗低、过滤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其具体特点表现为
(1) 过滤效率高,由于多叶立式过滤设备卸泥不用热水冲刷滤饼,可使罐体 内保持高温,滤布不易结硬,在运转率不低于卧式叶滤机前提下,由于卸泥周期 短,滤布再生能力强,使过滤机总是保持在较高过滤性能的状态,单位面积滤液 产能和滤布寿命分别为普通叶滤机的1. 7和2. 0倍。
(2) 处理量大,单位面积处理能力约为普通叶滤机的1. 5-2. 0倍。
(3) 自动化程度高。由于多叶立式过滤设备卸滤饼不用打开机筒,不用人 工冲洗滤布,滤布使用环境稳定,使用寿命长,所以可实现连续运行,智能化控 制。
(4) 经济效益好。改变了进料、滤饼排放制度,使叶滤后精液浮游物含量 进一步降低。釆用滤液自动反冲洗,节约用水,操作安全性高。
(5) 操作成本低。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主机无运动部件,维护量少, 操作劳动强度小。连续运转周期长,运行成本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滤叶的主视图。
图3是滤叶在圆柱形筒体中的排列布置示意图(A—A剖视图)。 图中1、上封头,2、安全阀,3、电接点压力表,4、高位槽,5、排料管, 6、无手柄蝶阀,7、集液管,8、弯管组件,9、集液槽,10、滤叶,11、圆柱 形筒体,12、进料阀门(气动蝶阀),14、卸压阀(气动蝶阀),13、进料管, 15、锥形筒体,16、出泥管,17、卸泥阀,18、螺栓,19、框架,20、滤布,a、 出泥口, b、备用口, cl、 c2清洗口, d、溢流口, e、卸压口, f、进料口, g、 通气口, h、碱液口, i、出液口, k、放液口, 1、观察口, m、取样口, n、碱 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通过进料时产生的压力对设备顶部形成气垫,在过滤、滤饼排放的循环过程中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叶立式过滤设备包括上部为圆柱形筒体11、
下部为锥形筒体15的立式罐体,以及通过连接螺栓18设置在圆柱形筒体顶部 的可开闭的上封头l,上封头上设置有安全阀2、电接点压力表3组成的检测部 件,其中,在锥形筒体15的侧壁上设置有通过卸压阀14与卸压罐相连接的卸 压口e、与储槽相连接的溢流口d、以及备用口b、清洗口cl、 c2、取样口m、 观察口 1组成的管口群;在锥形筒体15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泥管16相连通的出 泥管口,出泥管16上设置有碱液口n与卸泥阀17;在圆柱形筒体ll的内腔中 环绕内壁以放射状竖直排列的方式设置有若干个矩形结构的滤叶10,所述滤叶 是由矩形结构的框架19和滤布20组成(参见图2、图3),且其高度与宽度一 致,滤叶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挂接的方式挂放在环绕圆柱形筒体内壁上、下一周 的吊环上;在由滤叶围成的中空腔内竖直设置有一根进料管13和一根溢流管 14;其中,进料管13上端止于滤叶的上端处,下端从锥形筒体15的侧壁穿出, 并通过进料阀门12与物料源相连;溢流管上端向上延伸至圆柱形筒体上缘口的 上方,止于上封头下方,下端从锥形筒体15的侧壁穿出,并通过阀门与储槽连 接;环绕圆柱形筒体11外壁上部设置有环形集液槽9,所述集液槽通过环绕圆 柱形筒体设置的多根集液管7与圆柱形筒体内腔相连通,且该集液槽的出料口 通过排料管5与高位槽4连通,所述高位槽4的位置高于上封头1的顶部,并 且在高位槽4上设置有通气口 g、碱液口h、出液口i;在所述的集液槽9上设 置有放液口k。
权利要求1、一种多叶立式过滤设备,该设备包括上部为圆柱形筒体(11)、下部为锥形筒体(15)的立式罐体,以及通过连接件设置在圆柱形筒体顶部的可开闭的上封头(1),其特征在于在锥形筒体(15)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卸压罐相连接的卸压口(e)、与储槽相连接的溢流口(d),在锥形筒体(15)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泥管(16)相连通的出泥管口;在圆柱形筒体(11)的内腔中环绕内壁以放射状竖直排列的方式设置有若干个矩形结构的滤叶(10),在由滤叶围成的中空腔内竖直设置有一根进料管(13)和一根溢流管;其中,进料管(13)上端止于滤叶的上端处,下端从锥形筒体(15)的侧壁穿出,并通过进料阀门(12)与物料源相连;溢流管上端向上延伸至圆柱形筒体上缘口的上方,止于上封头下方,下端从锥形筒体(15)的侧壁穿出,并通过阀门与储槽连接;环绕圆柱形筒体(11)外壁上部设置有环形集液槽(9),所述集液槽通过环绕圆柱形筒体设置的多根集液管(7)与圆柱形筒体内腔相连通,且该集液槽的出料口通过排料管(5)与高位槽(4)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立式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封头 (1)上设置有安全阀(2)、电接点压力表(3);所述锥形筒体(15)的侧壁上设置备用口 (b)、清洗口 (cl)、 (c2)、取样口 (m)、观察口 (1);出泥管(16) 上有碱液口 (n)与卸泥阀(1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立式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槽(4) 的位置高于上封头(1)的顶部,并且在高位槽(4)上设置有通气口 (g)、碱 液口 (h)、出液口 (i)。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叶立式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槽上 设置有放液口 (k)。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立式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叶是由矩形结构的框架(19)和滤布(20)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多叶立式过滤设备,该设备包括上部为圆柱形筒体、下部为锥形筒体的立式罐体,以及通过连接件设置在圆柱形筒体顶部的可开闭的上封头,在锥形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泥管相连通的出泥管口;在圆柱形筒体的内腔中环绕内壁以放射状竖直排列的方式设置有若干个矩形结构的滤叶,在由滤叶围成的中空腔内竖直设置有一根进料管和一根溢流管;其中,进料管上端止于滤叶的上端处,下端从锥形筒体的侧壁穿出;溢流管上端向上延伸至圆柱形筒体上缘口的上方,止于上封头下方,下端从锥形筒体的侧壁穿出;环绕圆柱形筒体外壁上部设置有环形集液槽,所述集液槽通过环绕圆柱形筒体设置的多根集液管与圆柱形筒体内腔相连通,且该集液槽的出料口通过排料管与高位槽连通。
文档编号B01D29/43GK201253510SQ20082014890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日
发明者汤伯歌, 贾进营 申请人:河南省泰隆科技开发应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