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水浓缩分离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524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灰水浓缩分离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火力发电厂进行沖灰渣水浓缩分离处理设施,以及采 用本发明冲灰渣废水浓缩分离处理^没施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部分火力发电厂仍采用低浓度直排式沖灰系统,大流量、 低浓度的灰浆直接排入灰场。由于排入灰场的水量很大,超过了灰场的蒸发 量和渗漏量,因此产生了灰场外排水。直接排入外部的水体常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节约用水,减少外排水量,很多火力发电厂将灰场溢流水送回电厂 循环冲灰,实现了沖灰水的循环使用。但是,在灰水回用的过程中,过水设 备、管道的结垢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低浓度直排式沖灰有以下缺点
(1) 冲灰耗水量大;
(2) 排入灰场的水量大,产生外排水;
(3 )对大流量的灰浆进行远距离的输送,能耗高, (4)浓浆管道和灰场回水管道比较长,防垢的成本高、难度大,不利 于水的回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火力发电厂将直排式冲灰系统改为灰浆浓缩系统,在厂区内将灰浆浓度进行浓缩,清水直接返回冲灰系统循环使用;浓缩 后的灰浆,流量较小,送人灰场。由于水量小, 一般不会产生溢流。
但是,目前的灰浆浓缩系统都采用圆形的沉淀池,利用中心驱动的浓缩 机将沉淀在池底的灰渣汇聚至池中心,然后用渣浆泵外排。该系统仍存在以 下不足之处(l)占地面积大;(2)必须有浓缩设备,为此机械设备管理维修 复杂,耗电量大;(3)池体低,使得浓缩效果有所降低;(4)无法收集灰水中 低密度的空心球体灰粒,俗称"漂珠",它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灰水浓缩分离池。本发 明的冲灰渣水浓缩分离处理装置,取消了传统浓缩池复杂的机械刮灰渣设 备,利用高度进行浓缩分离,将传统浓缩池底部排灰渣浆改为两级静压重力 式排灰渣浆。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保证对冲灰水的处理效杲,又能最大限度 地减化冲灰水处理设施结构,减少冲灰水处理设施所占地的面积,降低冲灰 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和造价,并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灰水浓缩分离 池,包括浓缩分离池池体(1),在浓缩分离池体(1)上方设有集水槽,其 主要特点是在浓缩分离池池体(1)的下方设有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
(14),其内设有隔灰板(15);浓缩分离池体(1)的中部设有直形反应 筒(6),进灰水管(10)、设于进灰水管(10)阀门(ll)设在直形反应筒
(6)上,直形反应筒(6)上部为反应区A,中部为旋流沉淀区B,下部为 第一浓缩区C;在直形反应筒(6)的外壁上固连有锥形反应筒(9),由浓缩分离池池体(1)、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锥形反应筒(9)
形成第二浓缩区E,在E区连接有第二排灰管(12 )和设于第二排灰管阀门
(13);导流筒(7)设于直形反应筒(6)的外部,导流筒(7)与直形反
应筒(6)、锥形反应筒(9)组成导流区D;锥形挡灰板(8)设于浓缩分离
池体(1 )上,挡灰板(8 )与导流筒(7 )之间形成分离区F。
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还包括有在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 的下方每个分隔区分别设有第一排灰管(16),其上设有第一排灰管阀门 (17)。
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还包括有所述的集水槽,在由锥形挡灰板(8) 与导流筒(7 )形成的清水区G区上方设有三槽式集水槽(2 )、环形集水槽 (3) , G区与三槽式集水槽U)连通,三槽式集水槽U)与环形集水槽U) 连通;环形集水槽(3)与总出水槽(4)、处理后的清水出水口 (5)连通。
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所述的三槽式集水槽(2)为平行的三个槽, 两侧槽与中间槽连通,两侧槽或中间槽与所述的G区连通,中间槽或两侧槽 与环形集水槽(3)连通。
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在所述的环形集水槽(3)与总出水槽(4)之 间设有空心球体灰粒隔离栅(18),两个三槽式集水槽(2)之间形成空心 球体灰粒收集区域。
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在所述的浓缩分离池池体(1)与浓缩分离池 分隔式锥形灰斗(14)的总高为7-20M。
所述的浓缩分离池,在所述的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与水平 面夹角为50。 -65° 。
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在所述的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内 设有的隔灰板(15)的高度为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高度的6/10-9/10;分隔区为2-8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占i也面积小;
2、 池体高,浓缩效率高,池体Hmii^7m;
3、 进沖灰水灰水比l: 13-1: 64,浓缩后排灰灰水比1: 1-1: 7,根据
停留时间可调整排灰灰水比。
4、 出水水质好,上清液浊度《100NTU。
5、 设有第一浓缩区和第二浓缩区,采用两级静压重力式排灰。降低能 耗及运行费用。
6、 对浓缩区排灰管阀门进行控制,能够实现连续进灰水、连续排灰、 连续出水。
7、 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与水平面夹角为50° -65° ,更有利于 排灰。
8、 三槽式集水装置,可以集中人工收集新型建筑材料低密度的空心球 体灰粒,俗称"漂珠"。


图l为本发明灰水处理设施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视示意图附图中l浓缩分离池池体,2三槽式集水槽,3环形集水槽,4总出水 槽,5处理后的清水出水口, 6反应筒直壁,7导流筒,8挡灰板,9反应筒 侧壁,IO进灰水管,ll设于进灰水管上的阀门,U第二排灰管,13设于第 二排灰管上的阀门,14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5隔灰板,16第一排 灰管,17设于第二排灰管上的阀门,18空心球体灰粒隔离栅。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 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l:见图l, 一种灰水浓缩分离池,包括浓缩分离池池体l,在浓 缩分离池池体1上方设有集水槽,在浓缩分离池池体1的下方设有浓缩分离 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其内设有隔灰板15;浓缩分离池体1的中部设有直 形反应筒6,进灰水管IO、设于进灰水管10阀门11设在直形反应筒6上, 直形反应筒6上部为反应区A,中部为i走流沉淀区B,下部为第一浓缩区C; 在直形反应筒6的外壁上固连有锥形反应筒9,由浓缩分离池池体1、浓缩 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锥形反应筒9形成第二浓缩区E,在E区连接有 第二排灰管12和设于第二排灰管阀门13;导流筒7设于直形反应筒6的外 部,导流筒7与直形反应筒6、锥形反应筒9组成导流区D;雉形挡灰板8 设于浓缩分离池体l上,挡灰板8与导流筒7之间形成分离区F。在浓缩分 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的下方每个分隔区分别设有第一排灰管16,其上设 有第一排灰管阀门17。
见图2,图4,所述的集水槽,在由锥形挡灰板8与导流筒7形成的清 水区G区上方设有三槽式集水槽2、环形集水槽3, G区与三槽式集水槽2 连通,三槽式集水槽2与环形集水槽3连通;环形集水槽3与总出水槽4、处理后的清水出水口 5连通。所述的三槽式集水槽2为平^f亍的三个槽,两侧 槽与中间槽连通,两侧槽与所述的G区连通,中间槽与环形集水槽3连通。 见图2,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在所述的环形集水槽3与总出水槽4 之间设有空心球体灰粒隔离栅18,两个三槽式集水槽2之间形成空心球体灰 粒收集区域。
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在所述的浓缩分离池池体1与浓缩分离池分隔 式锥形灰斗14的总高为7-20M。
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在所述的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与水 平面夹角为55° 。
见图3,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在所述的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 14内设有的隔灰板15的高度为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高度的7/10; 分隔区为4。
本发明在作业时,灰水经进灰水管IO和设于进灰水管上的阀门11进入 反应筒,较大体积的絮体灰颗粒在反应区A和旋流沉淀区B内进行沉淀分离, 并经重力脱水进入第一浓缩区C,此过程为第一次沉淀浓缩分离。浓缩后灰 水通过第一排灰管16和设于第一排灰管上的阀门17连续排出。排除大颗粒 的灰水经导流区D进入到第二浓缩区E,在此区域内小体积的絮体灰颗粒进 行第二次沉淀浓缩分离,浓缩后灰水通过第二排灰管U和设于第二排灰管 上的阀门13排出,清水上升至清水区G,清水区上部有三槽式集水槽2,清 水通过三槽式集水槽2至环形集水槽3,再至总出水槽4,最后从处理后的 清水出水口 5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灰水浓缩分离池,包括浓缩分离池池体(1),在浓缩分离池体(1)的上方设有集水槽,其特征是在浓缩分离池池体(1)的下方设有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其内设有隔灰板(15);浓缩分离池体(1)的中部设有直形反应筒(6),进灰水管(10)、设于进灰水管(10)上的阀门(11)设在直形反应筒(6)上,直形反应筒(6)上部为反应区A,中部为旋流沉淀区B,下部为第一浓缩区C;在直形反应筒(6)的外壁上固连有锥形反应筒(9),由浓缩分离池池体(1)、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锥形反应筒(9)形成第二浓缩区E,在E区连接有第二排灰管(12)和设于第二排灰管阀门(13);导流筒(7)设于直形反应筒(6)的外部,导流筒(7)与直形反应筒(6)、锥形反应筒(9)组成导流区D;锥形挡灰板(8)设于浓缩分离池体(1)上,挡灰板(8)与导流筒(7)之间形成分离区F。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在浓缩分离池 分隔式锥形灰斗(14)的下方每个分隔区分别设有第一排灰管(16),其 上设有第一排灰管阀门(17)。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集水槽,在由 锥形挡灰板(8 )与导流筒(7 )形成的清水区G的上方设有三槽式集水槽(2 )、环形集水槽(3 ) , G区与三槽式集水槽(2 )连通,三槽式集水槽 (2)与环形集水槽(3)连通;环形集水槽(3)与总出水槽(4)、处理 后的清水出水口 (5)连通。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其特征是所述的三槽式集水槽(2 ) 为平行的三个槽,两侧槽与中间槽连通,两侧槽或中间槽与所述的G区连 通,中间槽或两侧槽与环形集水槽(3)连通。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环形集水槽(3 ) 与总出水槽(4)之间设有空心球体灰粒隔离栅(18),两个三槽式集水 槽(2)之间形成空心球体灰粒收集区。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浓缩分离池池 体(1)与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的总高为7-20M。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浓缩分离池分 隔式锥形灰斗(14)与水平面夹角为50° -65° 。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水浓缩分离池,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浓缩分离池分 隔式锥形灰斗(14)内设有的隔灰板(15)的高度为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 形灰斗(14 )高度的6/10-9/10;分隔区为2-8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火力发电厂进行冲灰渣水浓缩分离处理设施。一种灰水浓缩分离池,其主要特点是在浓缩分离池池体(1)的下方设有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其内设有隔灰板(15);浓缩分离池体(1)的中部设有直形反应筒(6),直形反应筒(6)上部为反应区A,中部为旋流沉淀区B,下部为第一浓缩区C;在直形反应筒(6)的外壁上固连有锥形反应筒(9),由浓缩分离池池体(1)、浓缩分离池分隔式锥形灰斗(14)、锥形反应筒(9)形成第二浓缩区E区,在E区连接有第二排灰管(12)和设于第二排灰管阀门(13);导流筒(7)设于直形反应筒(6)的外部,导流筒(7)与直形反应筒(6)、锥形反应筒(9)组成导流区D;锥形挡灰板(8)设于浓缩分离池体(1)上,挡灰板(8)与导流筒(7)之间形成分离区F。
文档编号B01D21/02GK101612489SQ20091002331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5日
发明者刚 王, 王爱莲, 胡建明, 魏翠霞 申请人: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