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沉沙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0754阅读:4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式沉沙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时用于去除泥沙的管式沉 沙井。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泥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艺单元。 目前,常用的沉沙设备有平流沉沙池、竖流沉沙池、曝气沉沙池 等。
一般需要相应的土建构筑物,且为了便于维护检修,常设两 格沉沙池。曝气沉沙池还需要压縮空气。这些设备对于小型农家 污水处理而言,投资较大,沉沙排除也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便、造价低廉、使用 方便、可在量大面广的农家及小型污水处理工程中作为沉沙功用 的沉沙井。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管式沉沙井后,过 流断面突然扩大,进水流速骤减,污水中的泥沙因重力沉降作用 而下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式沉
3沙井,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K大小管接头2、大管四通3、大管直管4、 管堵头5、堵头旋盖6、连接直管7、出水管8,进水管l通过大小管接头 2与大管四通3连接,出水管8也通过大小管接头2与大管四通3连接, 大管四通3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直管7和大管直管4相接。大管直管4 另一端由管堵头5和堵头旋盖6密封,连接直管7另一端也由管堵头5和 堵头旋盖6密封。大管四通3直径大于进水管1和出水管8直径。其中, 各部件均由标准PVC管件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管式沉 沙井由标准PVC管件组成,材料易得,造价低;2、本管式沉沙井 无需专用的土建构筑物,无转动机械,无需用电,操作简单,使 用方便,便于推广使用,可在农家污水处理工程及小型污水处理 厂中应用。


图1为管式沉沙井主视图; 图2为管式沉沙井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 一种管式沉沙井,包括进水管l、大小管接头2、 大管四通3、大管直管4、管堵头5、堵头旋盖6、连接直管7、出水管8, 进水管1通过大小管接头2与大管四通3连接,出水管8也通过大小管接头2与大管四通3连接,大管四通3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直管7和大管 直管4相接。大管直管4另一端由管堵头5和堵头旋盖6密封,连接直管 7另一端也由管堵头5和堵头旋盖6密封。大管四通3直径大于进水管1 和出水管8直径。其中,各部件均由标准PVC管件组成。
进水管1规格型号为DN50,大小管接头2规格型号为DN50 X 110,大管四通规格型号为DNllO,出水管规格型号为DN50。
大管四通上、下两端分别接连接直管7和大管直管4,连接直 管7和大管直管4规格型号都为DN110。
大管直管4另一端由管堵头5和堵头旋盖6封闭,其规格型 号都为DN110。
连接直管7另一端也由管堵头5和堵头旋盖6封闭,其规格 型号为DN110。
工作时,需要做沉沙处理的污水,从进水管1进入管式沉沙 井,因为大管四通3的直径大于进水管1直径,导致过流断面突 然扩大进水流速剧减,带入的泥沙因为自身重力沉降作用下沉, 在大管直管4沉积。定期或不定期旋开大管直管4上堵头旋盖6, 即可方便地放出沉积的泥。经过沉沙处理后的污水则通过出水管 8被送入下一步处理环节。
权利要求1.一种管式沉沙井,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大小管接头(2)、大管四通(3)、大管直管(4)、管堵头(5)、堵头旋盖(6)、连接直管(7)、出水管(8),进水管(1)通过大小管接头(2)与大管四通(3)连接,出水管(8)也通过大小管接头(2)与大管四通(3)连接,大管四通(3)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直管(7)和大管直管(4)相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沉沙井,其特征在于大管直管(4) 另一端由管堵头(5)和堵头旋盖(6)密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沉沙井,其特征在于连接直管(7) 另一端由管堵头(5)和堵头旋盖(6)密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沉沙井,其特征在在于,大管四通(3) 直径大于进水管(1)和出水管(8)直径。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式沉沙井,其特征在于各 部件均由标准PVC管件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泥沙的管式沉沙井,包括进水管、大小管接头、大管四通、大管直管、管堵头、堵头旋盖、连接直管、出水管,进水管通过大小管接头与大管四通连接,出水管也通过大小管接头与大管四通连接,大管四通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直管和大管直管相接。整个沉沙井由常用的标准PVC管件组成,材料造价低,易得,且无需专用的土建构筑物,无转动机械,无需用电,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使用,可在农家污水处理工程及小型污水处理厂中应用。
文档编号B01D21/00GK201366256SQ20092007867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5日
发明者王玲珍, 军 田, 董泽兵, 黄时达 申请人: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