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919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具体而言,是关于一种利用溢流
方式,达到确保水流大量流经粒状滤材与防止粒状滤材结块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背景技术
—般净出水过滤器是由上而下分二至五层或由外而内过滤,且其内部填装有颗粒 状锭剂,由于该颗粒状锭剂均由树脂胶合而成,该树脂遇水除了可能因溶解而阻塞底部滤 网,导致水流量变小的问题外,更可能造成颗粒状锭剂结块,故亦造成过滤不佳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使其确保水流 大量流经粒状滤材与防止粒状滤材结块。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项目的,是利用该内胆的出水管,使该本体的容置空间与内胆 的容置空间需充满水流之后,其方可自滤网溢流进入内胆的出水管内流出,故能达到确保 水流仍大量流经粒状滤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项目的,是借由溢流方式使水流自该内胆的出水管内流出,因 此当无水流流动时,该本体的容置空间与内胆的容置空间内仍充满水溶液,可避免该粒状 滤材干燥而产生结块的情况发生,达到防止粒状滤材结块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包括一本体与 一内胆,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部设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具 有一固定槽,该固定槽具有一出水孔,并于该固定槽内组装有一滤材,该本体上方组装有一 上盖,该上盖设有一进水端,该进水端与水龙头或水管连接,且该进水端具有一进水孔,该 进水孔底部具有一卡槽;该内胆底部具有一卡块,该卡块组装于本体的固定座的固定槽内, 且其位于该固定槽的滤材上方,该内胆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间位置设有一出水 管,该出水管对应本体的固定槽内的滤材与出水孔,并于该容置空间内填装有粒状滤材,而 该容置空间及出水管上方组装有一滤网,并于该内胆上方组装有一固定盖,该固定盖上缘 具有数个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一间隔块。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内胆的容置空间内的出水管外缘 底部具有一垫块,该垫块上方的内胆容置空间内组装有一网状滤心,此外,该内胆上还有一 通孔,该通孔对应内胆的容置空间内的出水管。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进水端设有一外螺牙,并且 该固定槽底部的出水孔内缘设有一内螺牙。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区分为一上部空间及一 下部空间,且该上部空间与该下部空间可同时或单独设置粒状滤材。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区分为一外部空间或一 内部空间,且该外部空间与该内部空间可同时或单独设置粒状滤材。
3[0011]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通孔是位于该内胆侧壁的上段、中段或下段其中之一。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通孔布设于该内胆的侧壁。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间隔块上方组装有一锭剂,该锭剂
具有数个通孔,并且其上缘卡制于本体的上盖的卡槽内。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内胆的侧壁环设有一贯穿槽,而该贯穿槽与该内胆的容置空间形成贯通,而使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网状滤心曝露于壳体的容置空间中。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出水管周围的容置空间底部设有数个通孔。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出水管周围的容置空间底部设有数个通孔。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通孔是以径向偏心的方式设置。[0018] 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万向接头,且该万向接头一端与该进水端组接,而另一端则与外部水源组接,经由万向接头可转向的设计,达到自由转向的目的。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主要由一本体与一内胆所
组成,其中该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部设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一固定
槽,该固定槽底部具有一出水孔,且该本体上方组装有一上盖,该上盖设有一进水端,该进
水端与水龙头或水管连接,而该内胆底部具有一卡块,该卡块组装于本体的固定座的固定
槽内,且该内胆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间位置设有一出水管,该出水管对应本体的
固定槽内的出水孔,且该出水管周围的容置空间底部设有数个通孔,并于该容置空间内填
装有粒状滤材,而该内胆上方组装有一固定盖;据此,利用该内胆的出水管,使该本体的容
置空间与内胆的容置空间需充满水流的后,其方可自滤网溢流进入内胆的出水管内流出,
故能达到确保水流仍大量流经粒状滤材的目的;另外,借由溢流方式使水流自该内胆的出
水管内流出,因此当无水流流动时,该本体的容置空间与内胆的容置空间内仍充满水溶液,
可避免该粒状滤材干燥而产生结块的情况发生,达到防止粒状滤材结块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本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00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00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另一实施例示意图。[0032]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另一实施例示意图。[0033]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另一实施例示意图。[0034]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0035]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0036]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0037]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0038](10)本体(143)卡槽(231)垫块(11)容置空间(144)外螺牙(24)粒状滤材(12)固定座(20)内胆(25)滤网(121)凹槽(21)卡块(26)固定盖(122) 0型环(22)容置空间(27)固定座(123)固定槽(221)通孔(28)间隔块(124)出水孔(222)外部空间(29)锭剂(125)内螺牙(223)内部空间(291)通孔(13)滤材(224)上部空间(30)网状滤心(14)上盖(225)下部空间(31)通孔(141)进水端(226)贯穿槽(32)粒状滤材(142)进水孔(23)出水管(40)万向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他功效,兹列举一较佳可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期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其他优点,有更佳的阐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包含有一本体10与一内胆20所组成,其中该本体10具有一容置空间ll,该容置空间11底部设有一固定座12,该固定座12上缘环设一凹槽121,该凹槽121内组装有一0型环122,且该固定座12具有一固定槽123,该固定槽123底部具有一出水孔124,并于该固定槽123内组装有一滤材13,另该本体10上方组装有一上盖14,该上盖14设有一进水端141,该进水端141与水龙头或水管连接,且该进水端141具有一进水孔142,该进水孔142底部具有一卡槽143 ;该内胆20底部具有一卡块21,该卡块21组装于本体10的固定座12的固定槽123内,且其位于该固定槽123的滤材13上方,另该内胆20具有一容置空间22,该容置空间22中间位置设有一出水管23,该出水管23对应本体10的固定槽123内的滤材13与出水孔124,且该出水管23周围的容置空间22底部设有数个通孔221,并于该容置空间22内填装有粒状滤材24,而该容置空间22及出水管23上方组装有一滤网25,并于该内胆20上方组装有一固定盖26,该固定盖26上缘具有数个固定座27,该固定座27具有一间隔块28,该间隔块28上方组装有一锭剂29,借由该间隔块28使锭剂29底缘与固定盖26上缘之间具有一固定距离,且该锭剂29具有数个通孔291,且其上缘卡制于本体10的上盖14的卡槽143内;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相关位置及其结构。 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他作动方式与功效,兹列举另一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7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于操作实施时,是将该本体10上盖14的进水端141连接于水龙头或水管上,该水龙头或水管的水流会先由上盖14的进水端141上的进水孔142流经锭剂29的通孔291而进入本体10的容置空间11内,此时,当水流进入本体10的容置空间11后,该水流会紧接着由内胆20的容置空间22底部的通孔221进入容置空间22内,并且其与该容置空间22内的粒状滤材24混和后,该水流自滤网25溢流进入内胆20的出水管23内,再经由该本体10的固定槽123内的滤材13及出水孔124流出,所以,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该内胆20的出水管23,使该本体10的容置空间11与内胆20的容置空间22需充满水流之后,其方可自滤网25溢流进入内胆20的出水管23内流出,故能达到确保水流仍大量流经粒状滤材24的目的。 另夕卜,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以溢流方式使水流自该内胆20的出水管23内流出,因此当本实用新型无水流流动时,该本体10的容置空间11与内胆20的容置空间22内仍充满水溶液,可避免该粒状滤材24干燥而产生结块的情况发生,达到防止粒状滤材24结块的目的。 接着,请参阅图8所示,该本体10与上盖14是以锁设方式组装,且该上盖14的进水端141设有一外螺牙144,并该固定槽123底部的出水孔124内缘设有一内螺牙125,利用该进水端141的外螺牙144与出水孔124内的内螺牙125,可将本实用新型直接与水龙头或水管相连接,另该内胆20与固定盖26亦以锁设方式组装,且该内胆20的容置空间22内的出水管23外缘底部具有一垫块231,该垫块231上方的内胆20容置空间22内组装有一网状滤心30,该网状滤心30的中心位置具有一通孔31,该通孔31对应内胆20的容置空间22内的出水管23,且该网状滤心30内填装有粒状滤材32,据此,当本实用新型欲更换滤材时,使用者仅需直接更换网状滤心30,故能达到使用、组装方便的目的。[0056] 除上所述的外,本实用新型仍有其他创新结构的实施例,说明如下,请参阅图9、图10及图11所示,该出水管23周围的容置空间22底部的数个通孔221,亦可变更设计为设置于内胆20的上段、中段或下段位置处,如图9所示,数个通孔221是位于内胆20的上段位置处,图10所示,是数个通孔221位于内胆20的中段位置处,而图11所示,数个通孔221则位于内胆20的下段位置处,另外,数个通孔221亦可同时布设于内胆20的上段、中段及下段位置处,换言之,通孔221是布设于该内胆20的侧壁上,但不限定其特定位置。[0057] 请参阅图12及图13所示,该容置空间22可区分为一外部空间222及一内部空间223,且该外部空间222与该内部空间223可同时或单独设置粒状滤材24,或者是,该容置空间22可区分为一上部空间224及一下部空间225,且该上部空间224与该下部空间225可同时或单独设置粒状滤材24,如此一来,更可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灵活性。[0058] 在图14中,是显示出水管23周围的容置空间22底部的数个通孔221,是以径向偏心的形式设置,换言之,其开设方式不仅可为朝中心轴方向径向开设,亦可以偏心的形式开设。 请参阅图15所示,该内胆20的侧壁环设有一贯穿槽226,而贯穿槽226与内胆20的容置空间22形成贯通,而使位于容置空间22内的网状滤心30曝露于壳体10的容置空
6间11中,此外,在图16中,在出水管23周围的容置空间22底部设有数个通孔221,故水流进入本体10容置空间11内网状滤心30的路径,除了由贯穿槽226夕卜,亦可由内胆20的容置空间22底部的通孔221进入而与粒状滤材24混和。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该间隔块28上方组装的锭剂29亦可省略,借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请参阅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于该上盖14的进水端141更加设有一万向接头40,借由该万向接头40可与外部水源组接,而经由万向接头40可转向的设计,可让净出水过滤器达到自由转向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结构设计是在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底部设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一固定槽,该固定槽底部具有一出水孔,并该本体上方组装有一上盖,该上盖设有一进水端,该进水端与水龙头或水管连接,而该内胆底部具有一卡块,该卡块组装于本体的固定座的固定槽内,且该内胆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间位置设有一出水
管,该出水管对应本体的固定槽内的出水孔,且该出水管周围的容置空间底部设有数个通孔,并于该容置空间内填装有粒状滤材,而该内胆上方组装有一固定盖;据此,是利用该内胆的出水管,使该本体的容置空间与内胆的容置空间需充满水流之后,其方可自滤网溢流进入内胆的出水管内流出,故能达到确保水流仍大量流经粒状滤材的目的;另外,借由溢流方式使水流自该内胆的出水管内流出,因此当无水流流动时,该本体的容置空间与内胆的容置空间内仍充满水溶液,可避免该粒状滤材干燥而产生结块的情况发生,达到防止粒状滤材结块的目的;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产业的可利用性』应已毋庸置疑,除此之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出的构造,于申请之前并未曾见诸于刊物,亦未曾公开使用,不但具有功效增进的事实,更具有不可轻忽的附加功效。
权利要求一种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包括一本体与一内胆,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部设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一固定槽,该固定槽具有一出水孔,并于该固定槽内组装有一滤材,该本体上方组装有一上盖,该上盖设有一进水端,该进水端与水龙头或水管连接,且该进水端具有一进水孔,该进水孔底部具有一卡槽;该内胆底部具有一卡块,该卡块组装于本体的固定座的固定槽内,且其位于该固定槽的滤材上方,该内胆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间位置设有一出水管,该出水管对应本体的固定槽内的滤材与出水孔,并于该容置空间内填装有粒状滤材,而该容置空间及出水管上方组装有一滤网,并于该内胆上方组装有一固定盖,该固定盖上缘具有数个固定座,该固定座具有一间隔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内胆的容置空间内的 出水管外缘底部具有一垫块,该垫块上方的内胆容置空间内组装有一网状滤心,此外,该内 胆上还有一通孔,该通孔对应内胆的容置空间内的出水管。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进水端设 有一外螺牙,并且该固定槽底部的出水孔内缘设有一内螺牙。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区分为一上 部空间及一下部空间,且该上部空间与该下部空间可同时或单独设置粒状滤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区分为一外 部空间或一内部空间,且该外部空间与该内部空间可同时或单独设置粒状滤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通孔是位于该内胆侧 壁的上段、中段或下段其中之一。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通孔布设于该内胆的 侧壁。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间隔块上方组装有一 锭剂,该锭剂具有数个通孔,并且其上缘卡制于本体的上盖的卡槽内。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内胆的侧壁环设有一 贯穿槽,而该贯穿槽与该内胆的容置空间形成贯通,而使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网状滤心曝 露于壳体的容置空间中。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出水管周围的容置空 间底部设有数个通孔。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出水管周围的容置空 间底部设有数个通孔。
1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通孔是以径向偏心的 方式设置。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万向接头,且 该万向接头一端与该进水端组接,而另一端则与外部水源组接,经由万向接头可转向的设 计,达到自由转向的目的。
专利摘要一种净出水过滤器结构改良,包括本体与内胆,本体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底部设有固定座,固定座具有固定槽,固定槽具有出水孔,固定槽内组装有滤材,本体上方组装有上盖,上盖设有进水端,进水端与水龙头或水管连接,进水端具有进水孔,进水孔底部具有卡槽;内胆底部具有卡块,卡块组装于本体的固定座的固定槽内,且其位于固定槽的滤材上方,内胆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中间位置设有出水管,出水管对应本体的固定槽内的滤材与出水孔,并于容置空间内填装粒状滤材,而容置空间及出水管上方组装有滤网,并于内胆上方组装有固定盖,固定盖上缘具有数个固定座,固定座具有间隔块。本实用新型可确保水流大量流经粒状滤材与防止粒状滤材结块。
文档编号B01D24/10GK201482255SQ20092016669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0日
发明者王德兴 申请人:王德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