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206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流体自动过滤回路反洗结构,如空气、水的自动过滤回路反
洗净化等,尤其涉及车船动力空滤、机滤、燃油过滤装置的回路反洗自动过滤机构。
背景技术
公知技术的流体过滤量大面广,都是堵塞型的普通过滤装置,由于没有反冲洗功 能,因此越滤越堵,工作一段时间流体便过不去了,就需要停机更换或拆换滤芯,这种工作 方式,已经难以胜任在现代的动力或机器上的过滤任务。传统的以机电信号控制反冲洗功 能的自动过滤器因装置复杂,价格昂贵,使数量众多的如中小功率的柴油机想用,但是考虑 到性价比,又不得不放弃采用。本申请人在2007年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了《自动净化节能过 滤器》,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66624.3。基本上满足了柴油机燃油自动过滤需要,经过 近年的试验使用,发现原设计的换流结构尚存在不足,换流体转速不高,稳定性不够,使用 范围也只是提到柴油机燃油自动过滤,有局限性。因为,换流体旋转没有芯轴依靠,旋转时 与周边发生碰撞,摩擦力矩大,没有利用回流反冲洗力,影响了换流体旋转频率和工作的稳 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供一种能 适应各种流体自动过滤要求,过滤精度颗粒小于5微米,能利用流体正向及反冲流动能量, 并且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效率更高的自动过滤结构。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 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包括有安装在一起的上壳体 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有流体入口 、回流出口 ,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设有一上隔板, 所述隔板上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连通上下壳体的内腔,所述上壳体内具有一流体 换流室,该流体换流室内具有一可以转动的桨叶及挡板,所述下壳体内至少设有两个滤芯, 所述滤芯的上开口与上隔板的通孔相对应,所述下壳体内设有一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上设 有污油通孔,所述污油通孔与滤芯的下开口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换流室内设有一 空心轴套,所述桨叶及挡板与空心轴套连接,所述空心轴套在其挡板下部的位置处设有一 开口 ,所述空心轴套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空心芯轴,所述空心芯轴的轴壁上分布有通孔,所述 空心芯轴安装在上隔板上。 所述上隔板的通孔分为两段,并相互连接,其上段通孔相对于下段通孔斜向设置, 其斜设的方向与换流室内流体流动的方向基本一致。 所述空心轴套上设有一配重平衡块,该平衡块套装在空心芯轴上,该配重平衡块 可以使换流体底部周边在转动时其底面能紧贴上隔板上的油膜。 所述滤芯芯架外设有上下重叠的环绕金属丝,所述各金属丝之间具有供流体通过 的缝隙。 所述流体入口沿着壳体内的切线方向设置。
3[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换流体有若干均布的 桨叶,并且在上隔板上设置具有角度的导向通孔,能充分利用流体正向流动的流体和从斜 设的导向通孔出来的而产生的回流反冲洗冲力。该冲力会使流体与桨叶转动方向产生一 合力,使换流体的旋转频率加快。而桨叶与挡板因为有芯轴依靠旋转,所以转动更稳定,没 有了桨叶与挡板对壳体内壁的摩擦力,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工作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自动 过滤效果。另外,将进油口的进油方向从换流体的顶部改进到现在的壳壁内切向设置,也就 是壳体的切线方向,使流体从进油孔进入时产生一最大的冲击力距使桨叶转动,并使换流 体的旋转获得了最大的流动能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换流体的旋转频率及工作稳定性和可靠 性,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板导向通孔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的 有关细节附图1 一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包括有安装在一起的上壳体17及下 壳体18,所述上壳体17内具有一流体换流室2,该流体换流室2内具有一可以转动的桨叶 11、挡板10及空心轴套12,所述桨叶11和挡板10与空心轴套12连接为一体,称为换流体, 所述上壳体17包括有回流出口 15及切向设置的流体入口 l,由于入口 l切向设置,燃油的 切向冲力能产生最大扭转力矩,冲击桨叶ll,所述上壳体17和下壳体18内设有一上隔板 4,所述上隔板4上设有导向通孔3、25,所述导向通孔3、25连通上下壳体的内腔,所述导向 通孔3、25分为两段,并相互连接,其上段通孔相对于下段通孔斜向设置,其斜设的方向与 换流室内流体流动的方向基本一致。该导向通孔3、25可以使泵入的燃油在进油至滤芯7、8 时不至于冲击芯壁,而在滤芯向流体换流室2回油时由于斜设通孔的缘故能形成回流冲击 力,使桨叶11及挡板10快速定向旋转,从而使燃油在流体换流室2内产生一旋转力,当流 体换流室2内的桨叶11被燃油带动而快速定向旋转到右面,又从右面旋转到左面一周时, 对固定不动的左右滤芯7、8而言,正好完成了由内而外的正向过滤及由外至内的反洗网眼 的效果,使燃油中的颗粒或杂质不易在网眼停留,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沉,所述空心轴套 12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空心芯轴13,所述空心芯轴下部的轴壁上分布有通孔14,所述空心轴 套在挡板下部的位置处设有一开口 9,所述下壳体18内设有二个滤芯7、8,所述每个滤芯的 上开口与上隔板4各自的导向通孔相对应,所述空心芯轴13连接在上隔板4上,所述下壳 体18内设有一下隔板6,所述下隔板6上设有污油通孔19,所述污油通孔19与滤芯的下开 口相对应,所述下隔板的下部设有污油室20,下沉的颗粒杂质会通过污油通孔19进入污油 室20,污油室有封闭栏板23,使将各自滤芯所对应的污油室互不串通,而封闭栏板23下部 设有排污孔21,有顶针22封住,需要排污时,电磁阀26动作使顶针向下运动,排污口 21打 开污油从出口 24排出,如对气体进行过滤,则将污油室改为集尘袋便可,工作原理和流体 相同。所述滤芯芯架外设有上下重叠的环绕金属丝,所述各金属丝之间具有供流体通过的 缝隙。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滤芯的结构强度,而且还可以将颗粒或者污垢留在滤芯内,向下沉 到污油室,达到良好的过滤效果。换流体转速与泵动力有关,还与换流体、上隔板和空心芯 轴的材料有关,材料可以选择符合要求的换流体转速的材料。若需要很高的换流体转速,配重平衡块5还可以选择轴承。 当输送泵将燃油由流体入口 1切向泵入时,流体会切向冲击桨叶,使桨叶旋转,从 而使换流室2内的换流体作定向旋转,这时,燃油通过上隔板4上右边导向通孔3进入右滤 芯7过滤后,除部分通过出油接口 16供柴油机燃烧外,其余燃油直接进入左滤芯8,对左滤 芯8的滤网进行反冲洗,进入左滤芯8内的燃油经过左边导向通孔25进入流体换流室2内 的换流体内腔,这时燃油会定向冲击桨叶11并通过空心芯轴13的通孔14由回油接口 15 通向输送泵,和从油箱出来的柴油合并,再由输送泵泵入接口 l,如此循环。
权利要求一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包括有安装在一起的上壳体(17)及下壳体(18),所述上壳体包括有流体入口(1)、回流出口(15),所述上壳体(17)和下壳体(18)内设有一上隔板(4),所述上隔板(4)上设有导向通孔(3、25),所述导向通孔(3、25)连通上下壳体的内腔,所述上壳体(17)内具有一流体换流室(2),该流体换流室(2)内具有一可以转动的桨叶(11)及挡板(10),所述下壳体(18)内至少设有两个滤芯(7、8),所述滤芯的上开口与上隔板(4)的通孔相对应,所述下壳体(18)内设有一下隔板(6),所述下隔板(6)上设有污油通孔(19),所述污油通孔(19)与滤芯的下开口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换流室(2)内设有一空心轴套(12),所述桨叶(11)及挡板(10)与空心轴套(12)连接,所述空心轴套(12)在其挡板下部的位置处设有一开口,所述空心轴套(12)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空心芯轴(13),所述空心芯轴(13)的轴壁上分布有通孔(14),所述空心芯轴(13)安装在上隔板(4)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 (4)的导向通孔分为两段,并相互连接,其隔板的上段通孔相对于下段通孔斜向设置,其斜 设的方向与换流室内流体流动的方向基本一致。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 轴套(12)上设有一配重平衡块(5),该平衡块套装在空心芯轴(13)上。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 芯架外设有上下重叠的环绕金属丝,所述各金属丝之间具有供流体通过的缝隙。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 入口在壳体壳壁内切向设置。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芯架 外设有上下重叠的环绕金属丝,所述各金属丝之间具有供流体通过的缝隙。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 (1)在壳体壳壁内切向设置。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 (1)在壳体壳壁内切向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换流室(2)内设有一空心轴套(12),所述桨叶及挡板与空心轴套(12)连接,所述空心轴套在其挡板下部的位置处设有一开口,所述空心轴套(12)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空心芯轴(13),所述空心芯轴(13)的轴壁上分布有通孔(14),本实用新型设置具有斜度的导向通孔,能充分利用流体正向流动及流体在从斜设的导向通孔出来的而产生的回流反冲洗的合力,使换流体的旋转频率加快,因为有芯轴依靠旋转,配重平衡块的设置所以换流体工作更稳定,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工作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自动过滤效果。
文档编号B01D29/68GK201516309SQ20092031164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郑业, 郑鹏 申请人:郑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