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式过滤障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267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式过滤障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器,其中形成过滤孔的元件在滤液流动的反转期间扩大。
背景技术
过滤障壁(尤其是滤筛和滤网)需要流体周期性地反转流经障壁(称作倒流清 洗)以清洁吸有和夹有固体微粒的障壁。经倒流清洗的过滤障壁接着可以继续进行过
滤ο

发明内容
通过在倒流清洗期间增加通过过滤障壁的通路的大小来增加倒流清洗的效力。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障壁,其包含多个孔,所述多个孔准许流 体通过但限制大小大于孔宽度的微粒的通过,其中所述孔为相邻刚毛或元件之间的第一 空间,且其中多个刚毛或元件稳固地附接到单个支撑杆以形成梳,且其中每个刚毛或元件具有自由末端,其另一末端附接到所述单个支撑杆,其中 所有所述刚毛或元件彼此平行地布置,且其中多个所述梳经布置为平行阵列,以在邻近的单个支撑杆的每一对之间具有第二 空间,使得所述多个梳中的每一梳的刚毛或元件的自由末端与所述阵列中的下一个梳的 支撑杆重叠,且其中每一梳的刚毛或元件从支撑杆分叉且在其松弛状态下处于共同平面中,且其中每一支撑杆支撑在横向于支撑杆布置的多个支撑托梁上,且每一刚毛或元件在其自由末端处由下一个梳支撑,且每一刚毛或元件的刚度 和长度准许每一刚毛或元件在来自在刚毛或元件之间朝支撑托梁向前流动的流体的压力 下仅略微屈服,且在流体向后流经障壁时,每一刚毛或元件在其自由末端处不受支撑,依上所 述刚毛或元件在来自向后流动的流体的压力下屈服,因而刚毛或元件的自由末端升高到 下一个或多个梳上方,据此扩大了通过过滤障壁的流动区域,且给离开每一梳的流体赋 予正切方向,且其中刚毛或元件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楔形。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过滤障壁,其包含第一多 对刚毛或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多对刚毛或元件中的每一对都包含刚度比第一刚毛或元件 小的第二刚毛或元件,依上所述当流体在刚毛或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二刚毛或元件提升到每一第一刚 毛或元件上方。在第三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过滤障壁,其包含第二多 个刚毛或元件三元组,其中所述第二多个三元组中的每一三元组包含刚度小于第二刚毛或元件的第三刚毛或元件以及刚度小于第一刚毛或元件的第二刚毛或元件,依上所述当 流体在刚毛或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三刚毛或元件比每一第二刚毛或元件升高得 更远,且每一第二刚毛或元件比每一第一刚毛或元件升高得更远。在第四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在任何先前方面中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不 同刚毛或元件之间横截面的变化决定刚度。在第五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先前方面中任一者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每 一刚毛或元件的自由末端的长度延伸超过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空间,且其中在邻近的单 个支撑杆或条带之间向前流动的流体顺序地通过一个以上梳的所述第一空间。 在第六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先前方面中任一者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多 个所述梳中的每一梳在第三梳序列中以1、2、3、4等编号以表示每一梳在所述多个梳中 的位置,且其中每一奇数编号的梳为第一梳且每一偶数编号的梳为第二梳,且每一第一 梳中的所有刚毛或元件从其单个支撑杆或条带朝右手侧分叉,且每一第二梳中的所有刚 毛或元件从其单个支撑杆或条带朝左手侧分叉。在第七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方面中任 一者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支撑托梁布置成平行且等距隔开的阵列,且在其上梳在第四 梳序列中经组装并以45度与135度之间的角度紧固到支撑托梁,其中第四序列中的下一 个梳的刚毛或元件与第四序列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先前梳的刚毛或元件重叠以形成所述
过滤障壁。在第八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在第六方面中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支撑托 梁布置成平行且等距隔开的阵列,且在其上梳在第五梳序列中经组装并以45度与135度 之间的角度紧固到支撑托梁,其中第五序列中的下一个梳的刚毛或元件与第五序列中的 一个或一个以上先前梳的刚毛或元件和支撑杆或条带重叠以形成所述过滤障壁。在第九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障壁,其组件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或第五方面中的任一者中定义,其中所述刚毛或元件为弹性材料的第一薄片内的主要元件,且所述单个杆或条 带为第一薄片内的第二元件,其中主要元件横向于第二元件来布置,且其中第二元件在主要元件处于其松弛状态时处于同一平面中,且主要元件各自仅在 一个末端处锚定到第二元件,而使未附接的末端为自由地提升出所述平面,且其中所述 支撑托梁为窄的第三元件,其附接到平坦的第一薄片的下侧且布置成与第二元件成0与 45度之间的共同角,且其中第三元件经定位以防止每一所述未附接末端移动通过第三元 件,且其中主要元件分组为对序列中的主要元件对,其中每一对中的第二主要元件的刚度 小于第一主要元件,依上所述当流体在主要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二主要元件升高到每一第一主要元 件上方。在第十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障壁,其组件为第九方面中的组件,其中 主要元件在每一末端处附接到邻近的第二元件,且其中每一主要元件为增加其可延伸性 的平坦且窄的Z字形或弯曲形状或正弦曲线形状,且其中支撑托梁为窄的第五元件,其 附接到平坦的第一薄片的下侧且布置成与主要元件成45到135度之间的共同角,且其中第五元件定位在沿每一主要元件的长度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位置下方以防止每一主要元件 移动通过第五元件。
在第十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障壁,其组件为第九或第十方面中的组 件,其中主要元件分组成第六三元组序列中的主要元件三元组,其中每一三元组中的第 三主要元件的刚度小于每一三元组中的第二主要元件,且
每一第六序列内的每一三元组中的第二主要元件的刚度小于每一三元组中的第 一主要元件,且依上所述
当流体在主要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三主要元件比每一第二主要元件升 高得更远,且每一第二主要元件比每一第一主要元件升高得更远。
在第十二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在第十一方面中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支 撑托梁布置成平行且等距隔开的阵列,且在其上梳在第五梳序列中经组装并紧固到支撑 托梁且支撑杆或条带以0度与45度之间的角度定位,其中第五序列中的下一个梳的刚毛 或元件与第五序列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先前梳的刚毛或元件以及支撑杆或条带重叠以形 成所述过滤障壁。
在第十三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障壁,其中第一方面中的刚毛或元件变 成弹性材料的第一薄片内的主要元件,且第一方面中的单个杆或条带变成第一薄片内的 第二元件,其中主要元件横向于第二元件而布置,且其中
第二元件与在其松弛状态下的主要元件处于同一平面,且主要元件各自仅在一 个末端处锚定到第二元件,而使未附接的末端自由地提升出所述共同平面,且其中
所述支撑托梁为窄的第三元件,其附接到平坦的第一薄片的下侧且布置成与第 二元件成0与45度之间的共同角,且其中第三元件经定位以防止每一所述未附接末端移 动通过第三元件,且其中
主要元件以下述的顺序形成主要元件对,即在这种顺序中的每一对中的第二主 要元件的刚度小于第一主要元件,依上所述
当流体在主要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二主要元件升高到每一第一主要元 件上方。
在第十四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十三方面中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
主要元件在每一末端处附接到邻近的第二元件,且其中每一主要元件为增加其 可延伸性的平坦且窄的Z字形或弯曲形状或正弦曲线形状,且其中
支撑托梁为窄的第五元件,其邻近于平坦的第一薄片的下侧且布置成与主要元 件成45与135度之间的共同角,且其中第五元件定位在沿每一主要元件的长度的一个或 一个以上位置处以防止每一主要元件移动通过第五元件。
在第十五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十三或第十四方面中所述的过滤障壁, 其中
主要元件形成第六三元组序列中的主要元件三元组,其中每一三元组中的第三 主要元件的刚度小于每一三元组中的第二主要元件,且
每一三元组中的第二主要元件的刚度小于每一三元组中的第一主要元件,且依 上所述
当流体在主要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三主要元件比每一第二主要元件升高得更远,且每一第二主要元件比每一第一主要元件升高得更远。
在第十六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十五方面中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
第六方面的单个第一梳和第六方面的单个第二梳重叠并组装为成对带子,其中 单个第一梳与单个第二梳大致间隔开,且其中成对带子绕着管状栅格呈螺旋缠绕,其中 成对带子的每一相继缠绕与前一个缠绕大致重叠以获得第一梳与第二梳的所需间隔,借 以形成管状过滤器元件。
在第十七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障壁,其中第一方面中的元件变成滤网 或滤筛内的经向元件,且第一方面中的单个杆或条带变成滤网或滤筛内的纬向元件,其 中经向元件横向于纬向元件布置,且其中经向元件之间的空间为过滤孔,且其中
纬向元件与经向元件在其松弛状态下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中,且经向元件各自在 每一末端处紧固到纬向元件,且其中
纬向元件之间的空间为经向元件之间的空间的至少四倍,且其中
第一方面的支撑托梁为刚性杆或线元件,其邻近于滤网或滤筛的下侧且布置成 与纬向元件成0与45度之间的共同角,且其中
刚性杆或线元件间隔开并以短于经向元件之间距离的间隔定位,且其中
刚性杆或线元件间隔开且经定位以在流体从刚性杆或线元件之间通过之前向前 流经经向元件时限制经向元件的偏转,但其中
当流体在经向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经向元件升高从刚性杆或线元件分离,且 其中
经向元件分组为对序列中的经向元件对,其中所述序列中每一对中的第一经向 元件比第二经向元件可延伸得更多,依上所述
当流体在所述经向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一经向元件升高到每一第二经 向元件上方。
在第十八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十七方面中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经向 元件分组成单个群序列中的单个经向元件群,其中
每一单个群中的第一经向元件比第二经向元件可延伸得更多,且其中
每一单个群中的第二经向元件比下一个经向元件可延伸得更多,
且其后每一单个群中的每一下一个经向元件比顺序下一个经向元件可延伸得更 多,
直到每一群中的最后一个经向元件为每一单个群中可延伸程度最低的经向元件 为止,依上所述
当流体在经向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一经向元件升高到每一单个群中的 每一第二经向元件上方,且每一第二经向元件升高到每一单个群中的每一下一个经向元 件上方,且其后每一单个群中的每一下一个经向元件升高到其顺序下一个经向元件上 方,直到每一单个群中的最后一个经向元件为每一群中的升高最少的经向元件为止。
在第十九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十八方面或第十九方面中所述的过滤障 壁,其中单个经向元件包含捻搓到一起形成绳或线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细丝,且其中单个 经向元件的可延伸性随所述单个经向元件中细丝数目的增加而减小。
在第二十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十七方面或第十八方面中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单个经向元件包含单个纤维或细丝,且其中单个经向元件的可延伸性随所述单 个细丝的横截面大小的增加而减小。
在第二十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十七方面或第十八方面中所述的过滤 障壁,其中每一经向元件为Z字形形状,或正弦曲线形状,或弯曲形状。
上述方面可用以提供一种连续过滤式过滤器,其中过滤障壁与一组喷嘴彼此相 对移动,且其中清洗流体的流动射流被向后导引到过滤障壁的支撑托梁侧上以渐进地冲 洗过滤障壁的一部分或多个部分,而同时待过滤的流体被过滤障壁的刚毛或元件侧上所 受的较高流体压力向前驱动通过过滤障壁的剩余部分,因此提供局部地且渐进地提升过 滤障壁的小部分的刚毛或元件得清洗流体射流,从而冲洗在所述刚毛或元件之间或所述 刚毛或元件上面的受困微粒,同时在别处继续进行过滤,且其中离开刚毛或元件的清洗 流体的排放方向优选为向下。


图1展示过滤梳的截面。
图2展示图1的具有支撑刚毛的附加辅强条带的过滤梳。
图3展示包含图1或图4A的处于过滤位置的过滤梳的过滤障壁的部分的横截面 的侧视图。
图4展示刚毛处于倒流清洗位置的图3的过滤障壁的横截面部分的侧视图。
图4A展示刚毛布置成三元组序列的图1的过滤梳的部分,其中每一三元组包含 宽度递减的三个刚毛。
图5展示图1的刚毛倾向右的过滤梳。
图6展示图1的刚毛倾向左的过滤梳。
图7展示图1的延长了的刚毛的过滤梳。
图8展示包含处于过滤位置的图7的若干贴面过滤梳的过滤障壁的截面的横截面 的侧视图。
图9展示包含处于过滤位置的图1或图4A或图7的若干过滤梳的过滤障壁的部 分的截面的平面图。
图10展示包含图5和图6的以交替层放置的若干过滤梳的过滤障壁的部分的截 面的平面图,其中过滤梳具有延长了的刚毛。
图11是连续过滤式过滤器的横截面的示意端视图,其中过滤障壁呈管状形式。
图12展示包含具有下置的支撑杆的具有U形狭槽的筛子的过滤障壁的部分的平 面图。
图13展示图12的过滤障壁的截面的放大图。
图14展示包含筛子和支撑杆的过滤障壁的部分的平面图,其中展示了具有两个 交替宽度的Z字形平坦元件,且所述元件仅在一个末端处附接。
图15展示包含筛子和支撑杆的过滤障壁的部分的平面图,其中展示了具有两个 交替宽度的Z字形平坦元件,且所述元件在两端处附接。
图16展示具有布置成群的弯曲且分组经向元件的滤筛或滤网的部分的平面图, 其中经向元件在每一群内厚度和刚度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看附图仅以举例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展示过滤梳10的截面,其中多个刚毛或元件11彼此平行地布置且布置在同 一平面中,且其中每一刚毛或元件从单个条带或杆或主干12分叉。
图2展示图1的过滤梳,其具有附加的辅强条带15以辅助将刚毛或元件11固持 在其平行布置中。
图3是图1或图4A的组装成阵列18的若干过滤梳10、IOA的横截面的侧视图, 其中每一过滤梳的单个条带或杆锚定到横向托梁13上,并且元件的每一三元组中的每一 刚毛或元件11a、lib和lie的自由末端支撑在并附接到下一个过滤梳10的刚毛和单个条 带12上。托梁13由横向托架14支撑。图示中,展示了刚毛11a、lib和lie在过滤障 壁10或IOA正进行过滤且流体向下流动时所处的位置。
图4是图3的过滤梳阵列18的横截面的侧视图,其中展示了刚毛或元件的每 一三元组中的刚毛或元件11a、lib或lie在以下情况时所处的打开位置过滤障壁10正 由流经过滤障壁10的向上流体流倒流清洗,且刚毛或元件的自由末端被来自下方的流体 流(倒流清洗)提升而离开下一个过滤梳的刚毛。图4示意了图1的刚毛11 (仅由刚毛 Ila展示)或图4A中的布置成三元组的刚毛11a、lib和11c。请注意,每一三元组中最 具柔性的刚毛Ilc偏转最远,每一三元组中较不具柔性的刚毛lib偏转较不远,且每一三 元组中最不具柔性的刚毛Ua偏转最小。
图4A展示类似于图1的过滤梳的具有刚毛11a、lib、lie的经过排序的三元组 的单个过滤梳IOA的部分,其中延长了每一刚毛且每一刚毛从单个条带或骨干12分叉, 其中每一三元组中的刚毛Ilc窄于邻近的刚毛11b,且每一三元组中的刚毛lib窄于邻近 的刚毛11a。
图5展示类似于图1的过滤梳的过滤梳20,其刚毛11倾向右,且从单个条带或 杆或骨干12分叉。
图6展示类似于图1的过滤梳的过滤梳20A,其刚毛11倾向左,且从单个条带 或杆或骨干12分叉。
图7展示类似于图1的过滤梳的单个过滤梳30,其中相当多地延长了刚毛31且 刚毛31从单个条带或骨干32分叉。
图8是图7的组装成过滤障壁40的若干过滤梳30的横截面的侧视图,其中每一 过滤梳的刚毛锚定到托梁33上,每一刚毛的自由末端支撑在下置的滤梳的刚毛上。托梁 13自身由托架(未示出)(类似于图3的托架14)支撑。图示中,刚毛或元件处于过滤障 壁40正进行过滤时的位置在此实例中,流体通过九层刚毛。与图7相同的部件由相似 标号标不。
图9展示包含图7或图4A的多个过滤梳30的过滤障壁50的部分的平面图。其 为从图8的阵列之上俯视能看到的视图。尺寸Y表示一个梳中的刚毛的长度。与图7相 同的部件由相似标号标示。
图10展示包含图5和图6的以重叠的交替层放置的若干过滤梳的过滤障壁60的 一部分的平面图,其中过滤梳具有延长的刚毛。尺寸Z表示一个梳中的刚毛的长度。与图5和图6相同的部件由相似标号标示。
图11是连续过滤式过滤器70的横截面的示意端视图,其中过滤障壁呈管状形 式。其展示过滤障壁71,其中一组旋转的过滤器清洁喷嘴74将倒流清洗流体的水流输 送到过滤障壁71的内侧,且所述旋转的过滤器清洁喷嘴组承载于空心臂73之上,空心臂 73附接到中心受驱动的空心轴杆72,空心轴杆72渐进地且连续地在过滤障壁内侧环绕移 动清洁喷嘴以局部提升并冲洗过滤障壁的刚毛,同时在过滤障壁的所有其它部分过滤继 续进行。过滤通过过滤器70浸没在含待过滤的微粒的流体中而持续进行,其中内侧空间 75内的压力小于过滤障壁70外侧的压力。优选定向是轴线垂直,从而允许从过滤障壁冲 出的微粒76从过滤器下落离开且收集在其基座处。
图12展示包含筛子82的过滤障壁80的截面。
图13展示图12中展示的过滤障壁80的指定“片段A”的放大,其中筛子82的 无孔区以阴影表示的,且支撑托梁83和支撑托架81 (支撑着托梁83)以虚线表示以表明 其位于筛子82下方。筛子82为具有弹性性质的穿孔薄片(为金属或适宜的塑料),其穿 孔有多个U形狭槽84。在此实例中,U形穿孔84的每一个具有由悬臂支撑的中心条带 85,其在一个末端附接到所述薄片(或与所述薄片相连)据此,当悬臂离开薄片的平面 时便能自由地弹性偏转,因此增加了供流体流经狭槽的流动区域。当流体向前流动(在 流经支撑杆81和83之前流经筛子)时,中心条带85由支撑杆83支撑,且当流体朝支撑 杆83向前流经所述孔时,中心条带85的偏转借此受限。
当流体向后流经筛子80时,每一条带85不受支撑,且每一条带可弹性屈服,从 而增加通过U形狭槽的流动区域以更易于释放已困于U形狭槽内的微粒。只要流体再次 向前流经筛子,每一条带85的弹性将使其返回到图13中展示的受支撑位置。
尽管在此实例中狭槽84展示为形状大体为矩形的,但其不限于此形状。可容易 地得到以下设计部分圆形或部分正方形或部分椭圆形或弯曲的狭槽,具有Z字形的有 方角或圆角的条带85,且围绕每一条带85的狭槽84的外轮廓可经成形以提供各种不同狭 槽或洞形状。
图14展示包含筛子102的过滤障壁100的截面,其中存在若干形状为Z字形(以 给予较大的可延伸性)的条带IOlA和101B,每一条带IOlA与IOlB之间存在狭槽,其 中条带IOlA窄于(且据此更具柔性)条带101B。
条带IOlA与IOlB仅在一个末端处附接到薄片102。支撑杆103支撑条带IOlA 和IOlB的自由末端以防当流体朝支撑杆103向前流经孔时的偏转。当归因于流体向后流 经狭槽而发生偏转时,较窄条带IOlA偏转程度大于条带IOlB以提供增加的通过狭槽的 流动区域。
图15展示类似于图14的过滤障壁的过滤障壁90的截面,其中条带91A和91B 在两端附接到薄片92。支撑杆93支撑条带91A和91B的中心区以防止其在流体朝支撑 杆93向前流经狭槽时的偏转。当归因于流体向后流经狭槽而发生偏转时,较窄条带91B 偏转程度大于条带91A以提供增加的通过狭槽的流动区域。
图16展示具有弯曲且成群的经向元件111a、111b、Illc和Illd的滤筛或滤网 110的部分的平面图,所述经向元件布置成群,每一群包含四个经向元件,且其中在每一 群内经向元件Illa薄于(且因而据此更具柔性)经向元件111b,且经向元件Illb薄于12(因而据此且更具柔性)经向元件lllc,且经向元件Illc薄于(因而据此且更具柔性) 经向元件llld。纬向元件112在若干间隔处每隔一定距离紧固所有经向元件的末端,且 支撑托梁113在邻近纬向元件之间每隔一定距离的若干间隔处下伏置于经向元件下,且 当正过滤的流体在流经支撑托梁113之前向下(或向前)流经经向元件时支撑经向元件。 支撑托梁113由托架114支撑,托架114位于托梁113之下或为含有托梁113和托架114 两者的栅格的横向部件。当流体向上(或向后)流动时,支撑托梁113不再支撑经向元 件,因此经向元件Illa向上偏转的程度大于经向元件111b,且经向元件Illb向上偏转的 程度大于经向元件111c,且经向元件lllc向上偏转的程度大于经向元件llld,依上所述 逐渐地增加通过滤筛或滤网110的流动区域。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在不脱离如广泛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 情况下,可对如具体实施例中展示的本发明进行众多改变和/或修改。因此,当前实施 例在所有方面都被视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且任何实施例的特征可经修改或扩展到 其它实施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滤障壁,其包含在元件之间的多个孔,所述孔准许流体流过但限制大小大 于孔宽度的微粒的通过,其中所述孔为相邻元件之间的第一空间,且其中多个元件稳固地附接到单个支撑杆以形成梳,且其中每个元件具有自由末端,其另一末端附接到所述单个支撑杆,其中所有所述元 件彼此平行地布置,且其中多个所述梳经布置以在平行阵列中的每一对邻近的单个支撑杆之间具有第二空间, 使得所述多个所述梳中的每一梳的所述元件的所述自由末端与所述阵列中的下一个梳的 所述支撑杆重叠,且其中每一梳的所述元件从所述支撑杆分叉且在其松弛状态下处于共同平面中,且其中每一支撑杆由支撑装置支撑,且每一元件在其自由末端处由所述下一个梳支 撑,且每一元件的刚度和长度准许每一元件在来自在所述元件之间向前流动的流体的压 力下仅略微屈服,且在流体向后流经所述障壁时,每一元件在其自由末端处不受支撑,据此所述元件 在来自所述向后流动的流体的压力下屈服,且元件的所述自由末端被提升远离所述下一 个或多个梳,因此扩大了穿过所述过滤障壁的所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支撑装置为邻近于所述支撑杆横向附接 的多个支撑托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元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椭 圆形、矩形、长圆形或楔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障壁,其包含第一多对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多对元件中 的每一对包含刚度比第一元件小的第二元件,据此当流体在刚毛或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二元件被提升到每一第一元件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障壁,其包含第二多个元件三元组,其中所述第二多个 元件三元组中的每一三元组包含刚度小于第二元件的第三元件和刚度小于第一元件的第 二元件,因此当所述流体在所述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三元件比每一第二元件升高得更 远,且每一第二元件比每一第一元件升高得更远。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各个元件之间的横截面 差异决定不同的元件刚度。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各个元件之间的不同的 材料性质决定每一元件的不同刚度。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每一元件的所述自由末 端的长度延伸超过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空间,且其中在邻近的单个支撑杆或条带之间向 前流动的流体顺序地通过一个以上梳的所述第一空间。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多个所述梳中的每一梳 在第三序列中以1、2、3、4等来编号以表示其在所述多个所述梳中的位置,且其中每一 奇数编号的梳为第一梳且每一偶数编号的梳为第二梳,且其中每一第一梳的所有所述元件从其单个支撑杆朝右手侧分叉,且每一第二梳的 所有所述元件从其单个支撑杆朝左手侧分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支撑托梁布置成平行且等距隔开的阵列, 且在其上所述梳在第四梳序列中经组装并以45度与135度之间的角度紧固到所述支撑托梁, 其中所述第四序列中的所述下一个梳的所述元件与所述第四序列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先 前梳的所述元件重叠以形成所述过滤障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支撑托梁布置成平行且等距隔开的阵 列,且在其上所述梳在第五梳序列中经组装并紧固到所述支撑托梁且所述梳的支撑杆或 条带以45度与135度之间的角度定位,其中所述第五序列中的所述下一个梳的所述元件 与所述第五序列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先前梳的所述元件和所述支撑杆重叠以形成所述过 滤障壁。
12.一种过滤障壁,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变成弹性材料的第一薄片内的主 要元件,且单个杆或条带变成所述第一薄片内的次要元件,其中所述主要元件横向于所 述次要元件而布置,且其中所述次要元件与所述主要元件在其松弛状态下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主要元件各自 仅在一个末端处锚定到所述次要元件,从而使未附接的末端为自由的以提升出所述共同 平面,且其中支撑装置为邻近于所述第一薄片的下侧的支撑元件且横向于所述主要元件而布置, 且其中所述支撑元件经定位以防止每一所述未附接末端移动通过支撑元件,且其中所述主要元件分组为主要元件对,其在对序列中包含第一主要元件和第二主要元 件,其中每一对的所述第二主要元件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一主要元件,且依上所述当流体在所述主要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二主要元件升高到每一第一主要元 件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主要元件在每一末端处附接到邻近的 第二元件,且其中每一主要元件呈平坦且窄的Z字形形状,或正弦曲线形状,或弯曲形 状,且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包含邻近于所述第一薄片的所述下侧的第五元件且横向于所述主要元 件而布置,且其中所述第五元件定位于沿每一主要元件的长度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位置处 以防止每一主要元件移动通过所述第五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主要元件分组为在第六三元组 序列中的主要元件的三元组,每一三元组包含第一主要元件、第二主要元件,和第三主 要元件,其中每一三元组中的所述第三主要元件的刚度小于每一三元组中的所述第二主要元件,且每一三元组中的所述第二主要元件的刚度小于每一三元组中的所述第一主要元件, 依上所述当流体在主要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三主要元件比每一第二主要元件升高得 更远,且每一第二主要元件比每一第一主要元件升高得更远。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支撑装置为刚性管 状栅格,且长的单个梳绕着所述刚性管状栅格呈螺旋缠绕以形成管状过滤器,其中所述长的单个梳的每一相继缠绕与前一个缠绕重叠以获得呈所述螺旋的所述单个梳的优选间 隔,借以形成所述管状过滤器,且其中向前流动的流体从所述管状过滤器外部流动,且向后流动的流体从所述管状过滤器 内部流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单个第一梳和单个第二梳重叠并组装到一 起作为包含所述单个第一梳和所述单个第二梳的成对带子,且其中所述成对带子绕着所 述管状栅格框架呈螺旋缠绕,且其中所述成对带子的每一相继缠绕与所述螺旋中的前一 个缠绕重叠以获得呈所述螺旋的第一梳与第二梳的优选间隔,借以形成管状过滤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过滤障壁为滤筛且所述元件变成滤筛 内的经向元件,且所述单个杆变成所述滤筛内的纬向元件,其中所述经向元件横向于所 述纬向元件而布置,且其中所述经向元件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多个孔,且其中所述纬向元件与所述经向元件在 其松弛状态下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中,且所述经向元件各自在每一经向-纬向元件交点处 附接到纬向元件,且所述纬向元件比所述经向元件刚性大,且其中 纬向元件之间的间隔为经向元件之间的间隔的三倍以上,且其中 所述支撑装置包含邻近于所述滤筛的下侧的横向于所述经向元件而布置的刚性元 件,且其中所述刚性元件在所述纬向元件之间间隔开,且其中所述刚性元件间隔开且经定位以当流体在通过所述刚性元件之前在经向元件之间向 前流动时限制经向元件的偏转,且依上所述当流体在所述经向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所述经向元件被提升离开所述刚性元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经向元件分组成元件对序列中的经向 元件对,其中每一元件对中的每一第一经向元件比每一第二经向元件延伸得更多,依上 所述当流体在所述经向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每一第一经向元件升高到每一第二经向元 件上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经向元件分组成群序列中的单个经向 元件群,其中每一间隔开的群包含两个以上经向元件,其中每一群中的每一第一经向元 件的弹性小于每一第二经向元件,且每一间隔开的群中的每一第二经向元件的弹性小于 每一下一个邻近的经向元件,且其后,每一间隔开的群中的每一下一个经向元件的弹性小于每一顺序下一个经向元 件,直到每一间隔开的群中的每一最后一个经向元件为每一间隔开的群中的可延伸程度 最低的经向元件为止,依上所述,当流体在所述经向元件之间向后流动时, 每一第一经向元件升高到每一单个群中的每一第二经向元件上方,且, 每一群中的每一第二经向元件升高到每一单个群中的每一下一个经向元件上方,且 其后每一单个群中的每一下一个经向元件升高到其顺序下一个经向元件上方,直到每一单个群中的最后一个经向元件为每一群中的升高最少的经向元件为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权利要求18或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单个经向元 件包含捻搓到一起以形成绳或线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细丝,且其中单个经向元件的可延伸性随所述单个经向元件中细丝的数目增加而减小。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单个经向元件包含单个纤维或细丝,且其中单个经向元件的可延伸性随所述单个细丝的横截面大小减小而减小。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权利要求18或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每一经向元 件在纬向元件之间为Z字形形状,或正弦曲线形状,或弯曲形状。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元件分组成主要群序列,其中每一群 包含第一元件、下一个元件和其后顺序下一个元件,且其中每一第一元件的刚度小于所述下一个元件,且所述下一个元件的刚度小于所述顺序 下一个元件,且其后每一下一个元件的刚度小于每一群中的每一顺序下一个元件,直到每一群中的每一 最后一个元件为每一群中的刚性最大的元件为止,依上所述,当流体在所述元件之间向 后流动时,每一主要序列中的每一群中的所述第一元件比每一群中的每一下一个元件提升得更 高,且每一群中的所述下一个元件比每一群中的所述顺序下一个元件提升得更高,且其 后,所述下一个元件比每一群中的所述顺序下一个元件提升得更高,直到每一群中的最 后一个元件提升最少为止。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元件为纤维。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纬向元件与所述经向元件是通过编织 装置或粘附装置或熔接装置来接合起来的。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障壁,其中所述元件为刚毛、条带或纤维。
全文摘要
一种过滤障壁包含为纤维、条带或刚毛的第一元件,其中元件之间的孔为将颗粒输送到所述过滤障壁的流体提供通路,且其中元件11在所述流体在向前方向上流动时由第二元件12支撑以防偏转,据此所述障壁防止颗粒随着所述流体通过所述通路,但据此所述第二元件在所述流体在与所述向前方向相反的(倒流清洗)方向上流动时并不支撑所述第一元件以防偏转,此时元件11a、11b、11c因所述流体而偏转以增加所述孔的大小。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如下文所展示的,所述元件是在一个末端或两个末端处受支撑,且元件经布置以不同程度地偏转以进一步增大相邻元件之间的所述孔。
文档编号B01D35/00GK102026698SQ200980116813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1日
发明者伊恩·得卡·多伊格 申请人:伊恩·得卡·多伊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