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882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气体往往要经过干燥后使用,吸附法是最常用的干燥技术。目前较为常用的干燥方法是是两个吸附塔交替进行吸附干燥。在一只吸附塔工作时,另一只吸附塔加热再生,通过通入一部分干燥产品气的方法,使干燥剂充分再生。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产品气的浪费,增加了能耗。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浪费产品气、降低能耗的气体干燥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干燥装置,采用吸附法干燥气体,所述的气体干燥装置具有进气口、出气口,所述的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所述的气体干燥装置包括以管道相连接的吸附塔、加热装置、冷却装置,所述的吸附塔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所述的管道包括第
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均包括相对的两端,每只所述的吸附塔中填充有干燥剂;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均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的进气口相连接,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的加热器的出气端相连接,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的出气口相连接,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的加热装置的进气端相连接,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的冷却装置的进气端相连接,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六管道与所述的冷却装置的出气端相连接;每条所述的第一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一程序控制阀,每条所述的第二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二程序控制阀,每条所述的第三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三程序控制阀,每条所述的第四管道上均设置有第四程序控制阀,每条所述的第五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五程序控制阀,每条所述的第六管道上均设置有第六程序控制阀;所述的第一管道、所述的第四管道分别连接在每只所述的吸附塔的相对两端上, 所述的第二管道、所述的第五管道分别连接在每只所述的吸附塔的相对的两端上,所述的第三管道、所述的第六管道分别连接在每只所述的吸附塔的相对的两端上。优选的,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以连接管道相连接的水冷却器、气水分离器,所述的水冷却器、所述的气水分离器分别包括进气端、出气端,所述的水冷却器的进气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五管道上,所述的水冷却器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水分离器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的气水分离器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的第六管道上。优选的,所述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有保温层。优选的,所述的第三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流量计。
3[0013]优选的,所述的第二程序控制阀、所述的第五程序控制阀为耐高温阀。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干燥装置在对气体进行干燥时,一只吸附塔进行干燥,一只吸附塔进行加热再生,一只吸附塔进行回收,气体经过该气体干燥装置完成干燥而无需分流一部分产品气使干燥剂再生,避免了浪费。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干燥装置的三只吸附塔均填充干燥剂,吸附塔的体积可以大幅减小,制造难度和成本明显降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干燥装置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进气口 ;2、出气口 ;3、吸附塔;4、加热装置;5、冷却装置;6、水冷却器;7、气水分离器;8、第一吸附塔;9、第二吸附塔;10、第三吸附塔;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第三管道;14、第四管道;15、第五管道;16、第六管道;17、过滤器;18、流量计; 19、第一程序控制阀;20、第二程序控制阀;21、第三程序控制阀;22、第四程序控制阀;23、 第五程序控制阀;24、第六程序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气体干燥装置,采用吸附法干燥气体,气体干燥装置具有进气口 1、出气口 2, 进气口 1与气源相连接。气体干燥装置包括以管道相连接的吸附塔3、加热装置4、冷却装置5,加热装置4、 冷却装置5均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冷却装置5包括以连接管道相连接的水冷却器6、气水分离器7,水冷却器6、气水分离器7分别包括进气端、出气端,水冷却器6的出气端与气水分离器7的进气端相连接。吸附塔3包括第一吸附塔8、第二吸附塔9、第三吸附塔10,每只吸附塔3均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每只吸附塔3中填充有干燥剂。管道包括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三管道13、第四管道14、第五管道15、第六管道16 ;每只吸附塔3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管道11与进气口 1相连接,每只吸附塔3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二管道12与加热装置4的出气端相连接,每只吸附塔3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三管道13与出气口 2相连接,每只吸附塔3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第四管道14与加热装置4的进气端相连接,每只吸附塔3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五管道15与水冷却器6的进气端相连接,每只吸附塔3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第六管道16与气水分离器7的出气端相连接。第二管道12上设置有保温层,第三管道13上设置有过滤器17、流量计18。每条第一管道11上均设置有第一程序控制阀19,每条第二管12道上均设置有第二程序控制阀20,每条第三管道13上均设置有第三程序控制阀21,每条第四管道14上均设置有第四程序控制阀22,每条第五管道15上均设置有第五程序控制阀23,每条第六管道 16上均设置有第六程序控制阀M ;第二程序控制阀20、第五程序控制阀23为耐高温阀。该气体干燥装置的工作流程如下与第一吸附塔8相连的第一程序控制阀19、第四程序控制阀22打开,与第二吸附塔9相连的第三程序控制阀21、第六程序控制阀M打开,与第三吸附塔10相连的第二程序控制阀20、第五程序控制阀23打开,其余各程序控制阀关闭。气体经过打开的第一程序控制阀19进入第一吸附塔8,气体中含有的水分被干燥剂脱除,干燥气体通过打开的第四程序控制阀22进入加热装置4中被加热到约350°C,然后通过打开的第二程序控制阀20进入第三吸附塔10,对第三吸附塔10中的干燥剂进行再生,然后通过打开的第五程序控制阀23进入水冷却器6冷却至约20°C,然后通过气水分离器7,水气被气水分离器7内部的丝网阻挡,凝结成液体,并通过气水分离器7上的排水阀排出。脱除了水分的气体经过打开的第六程序控制阀M进入第二吸附塔9进行进一步的吸附脱水,通过打开的第三程序控制阀21后经过过滤器17除去固体尘埃等杂质,输送给用户使用。此时,第一吸附塔8处于“工作”状态,第三吸附塔10处于“再生”状态,第二吸附塔 9处于“回收”状态。待第一吸附塔8中的干燥剂吸附水分饱和后,通过程序控制各程序控制阀,切换成第二吸附塔9为“工作”状态,第一吸附塔8为“再生”状态,第三吸附塔10为 “回收”状态。待第二吸附塔8中的干燥剂吸附水分饱和后,通过程序控制各程序控制阀,切换成第三吸附塔10为“工作”状态,第二吸附塔9为“再生”状态,第一吸附塔8为“回收” 状态。如此交替工作,达到连续运行的目的。此气体干燥装置可得到露点低于_70°C的干燥气体,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工业领域的需求。由上述工作流程可以看到,该气体干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产品气体的损失, 节约了能耗。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干燥装置,采用吸附法干燥气体,所述的气体干燥装置具有进气口、出气口,所述的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干燥装置包括以管道相连接的吸附塔、加热装置、冷却装置,所述的吸附塔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所述的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均包括相对的两端,每只所述的吸附塔中填充有干燥剂;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均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的进气口相连接,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的加热器的出气端相连接,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的出气口相连接,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的加热装置的进气端相连接,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的冷却装置的进气端相连接,每只所述的吸附塔分别通过第六管道与所述的冷却装置的出气端相连接;每条所述的第一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一程序控制阀,每条所述的第二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二程序控制阀,每条所述的第三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三程序控制阀,每条所述的第四管道上均设置有第四程序控制阀,每条所述的第五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五程序控制阀,每条所述的第六管道上均设置有第六程序控制阀;所述的第一管道、所述的第四管道分别连接在每只所述的吸附塔的相对两端上,所述的第二管道、所述的第五管道分别连接在每只所述的吸附塔的相对的两端上,所述的第三管道、所述的第六管道分别连接在每只所述的吸附塔的相对的两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以连接管道相连接的水冷却器、气水分离器,所述的水冷却器、所述的气水分离器分别包括进气端、 出气端,所述的水冷却器的进气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五管道上,所述的水冷却器的出气端与所述的气水分离器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的气水分离器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的第六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有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流量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程序控制阀、所述的第五程序控制阀为耐高温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干燥装置,包括以管道相连接的填充有干燥剂的吸附塔、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吸附塔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每只吸附塔分别通过管道与进气口相连接,每只吸附塔分别通过管道与加热器的出气端相连接,每只吸附塔分别通过管道与出气口相连接,每只吸附塔分别通过管道与加热装置的进气端相连接,每只吸附塔分别通过管道与冷却装置的进气端相连接,每只吸附塔分别通过管道与冷却装置的出气端相连接;每条管道上均设置有程序控制阀。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干燥装置无需分流一部分产品气使干燥剂再生,避免了浪费。同时,吸附塔的体积减小,制造难度和成本明显降低。
文档编号B01D53/26GK201930691SQ20102065537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李辉, 郗春满, 郭正军 申请人:苏州苏净保护气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