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混合机加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0105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二次混合机加水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结附属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烧结矿二次混合机的加水
直O
背景技术
烧结矿的生产工艺是将各种含铁原料经过配料室,按一定比例组成配合料,然后进行两次混合,制成混合料,最后再进行点火烧结的过程。其中,两次混合的作用分别为一次混合是在一次混合机内把配合料中各个组分充分混勻,同时加水润湿;二次混合是在二次混合机内把混合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小球和控制混合料中的最终水分,加水量占总水量的 80%-90%。二次混合机内加水要求水量分布是送料端给水量多于出料端,水成雾状喷在料面上。但实际生产中,二次混合机内加水装置并没有达到生产要求,经常出现加水管喷头堵塞,混合机滚筒挂料的情况发生,影响了混合机的制粒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保证二次混合机内加水的合理分布,提高烧结矿质量,减少混合机滚筒挂料的二次混合机加水管。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解决方案一种二次混合机加水管,其特征是,一上一下水平设置且一端通连的两根水管形成“U”形结构的两层水管,上层水管直径大于下层水管直径,上层水管通过吊挂和钢绳悬挂在混合机内,下层水管上不均勻分布有喷头。下层水管上的喷头分布方式为以两层水管相连一端的第一个喷头为起点,将下层水管全长等分为4段,第一段喷头间距最小,第二段喷头间距是第一段的1. 5倍,第三段喷头间距是第一段的2倍,第四段上不设喷头;各段内的喷头间距相同。上层水管直径是下层水管直径的1-3倍。两层水管相连一端安设在混合机入口端。下层水管第一段内的喷头间距为180_220mm。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由于采用了变口径水管即进水管口径大于带喷头的出水管口径和使用小直径喷口喷头的办法,相对增加了加水压力;根据距混合机入口端的距离,采取不等距喷头设置, 使进料端的加水量多于出料端,实现了混合机内加水量的合理分布,水成雾状喷射在混合料上,减少了混合机滚筒挂料的现象,显著提高了混合机制粒效果和烧结矿产量。

附图为二次混合机内加水管结构示意图。图中上层水管1、下层水管2、喷头3、钢绳4、吊挂5。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见,本实用新型二次混合机加水管由一上一下水平设置且一端通连的上层水管1与下层水管2组成,两根水管形成“U”形结构。上层水管1直径为80mm,下层水管2直径为40mm。通过套在上层水管1上的吊挂5和钢绳4将整套加水装置悬挂在混合机内。下层水管2上喷头的分布方式为以两层水管相连一端(“U”形圆弧端)的第一个喷头为“0”点,将下层水管2全长等分为4段,第一段(0-1/4处)内喷头间距为200 mm ;第二段( 2/4处)内喷头间距为300 mm;第三段(2/4 3/4处)内喷头间距为400 mm;第四段即3/4处到下层水管2的尾端不设喷头。安装时,两层水管相连一端(“U”形圆弧端)安设在混合机入口端。
权利要求1.一种二次混合机加水管,其特征是,一上一下水平设置且一端通连的两根水管形成 “U”形结构的两层水管,上层水管直径大于下层水管直径,上层水管通过吊挂和钢绳悬挂在混合机内,下层水管上不均勻分布有喷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混合机加水管,其特征是,下层水管上的喷头分布方式为以两层水管相连一端的第一个喷头为起点,将下层水管全长等分为4段,第一段喷头间距最小,第二段喷头间距是第一段的1. 5倍,第三段喷头间距是第一段的2倍,第四段上不设喷头;各段内的喷头间距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混合机加水管,其特征是,上层水管直径是下层水管直径的1-3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混合机加水管,其特征是,两层水管相连一端安设在混合机入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混合机加水管,其特征是,下层水管第一段内的喷头间距为 180-2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混合机加水管,为一上一下水平设置且一端通连的两根水管形成的“U”形结构,上层水管直径大于下层水管直径,上层水管通过吊挂和钢绳悬挂在混合机内,下层水管上不均匀分布有喷头。由于采用变口径水管和使用小直径喷口喷头的办法,相对增加了加水压力;根据距混合机入口端的距离,采取不等距喷头设置,使进料端的加水量多于出料端,实现了混合机内加水量的合理分布,水成雾状喷射在混合料上,减少了混合机滚筒挂料的现象,显著提高了混合机制粒效果和烧结矿产量。
文档编号B01F15/02GK202061584SQ20112008765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尹东松, 王立军, 韩晓东, 龚继兵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