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1399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窝状载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尾气催化器上的金属载体。
背景技术
随着各国尾气排放法规的不断加严,使用催化器已经成为尾气达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而催化器性能的优劣既决定于催化剂配方,又依赖于载体形式。目前的常规载体孔道为直通式,即尾气流经载体后气流呈现层流状态,除沿程损失外,局部损失可忽略。 这种情况造成废气流经催化器时与载体表面涂覆的催化剂接触时间短、接触面积有限,使得转化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流阻的蜂窝状紊流载体。本实用新型的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它包括筒体、平板和波纹板,所述的平板与波纹板重叠卷成芯体装入筒体内,所述的波纹板上设置有凹坑,凹坑后有孔或凹坑内有孔。 所述的筒体内的平板和波纹板构成若干气流孔道,孔道呈现蜂窝状。所述的气流孔道内凹坑不少于3个。所述的凹坑最大深度在气流孔道最大流通截面等效直径的5% -75%之间。 所述的凹坑后的孔面积占凹坑最大截面积的5% -60%之间。所述的凹坑内的孔面积占凹坑最大截面积的5% -60%之间。所述的气流孔道彼此连通。本实用新型载体的气流孔道内凹坑数量和尺寸、凹坑后或凹坑内的孔的数量和尺寸应根据发动机排量和排气消声器结构合理匹配,产生的适度紊流能够提升尾气催化转化效率并降低流阻。本实用新型试制后,利用载体阻力试验台测试相比常规载体紊流明显增加,且流动阻力几乎不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的正视图;图2为图1所示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一组相邻气流孔道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一组相邻气流孔道的正视图;图4为图3所示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一组相邻气流孔道的A-A剖视图;图5为图3所示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一组相邻气流孔道的侧视图;图6为图5所示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一组相邻气流孔道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以详细描述。[0014]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它包括筒体1、平板2和波纹板 3,所述的筒体1、平板2与波纹板3都为金属材料,筒体1厚度1mm,平板2、波纹板3厚度均为0. 08mm。加工时把平板2和波纹板3互相重叠,二者之间放置钎焊条带,利用催化器加工设备卷成蜂窝状芯体后装入筒体1内。对本实施例而言平板2和波纹板3组成的两个相邻孔道5为一个基本结构,至少一个孔道5内设置有一组凹坑4,凹坑4数目应在3个以上,对本实施例而言其中一个孔道5内有6个凹坑4,分布在同一侧,每个凹坑4深度随孔道 5流通截面增加而不变。所述的凹坑4最大深度应在气流孔道5最大流通截面等效直径的 5% -75%之间,对本实施例而言凹坑4最深处占孔道5等效直径的16%。所述的等效直径是指气流孔道5最大流通截面等效成圆后对应的直径。所述的凹坑4后设置有孔6,所述的凹坑4后的孔6面积应占凹坑4最大截面积的5% -60%之间。对本实施例而言孔6的直径为2mm,占凹坑4最大截面积的9. 91%。一组相邻气流孔道5通过孔6彼此连通。平板 2和波纹板3卷制成芯体装入筒体1内应经焊接等工艺处理固定后成为最终的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
由于凹坑4和孔6的存在,能够使尾气流经催化器载体时产生适度紊流,增加与载体表面涂覆催化剂的反应时间和接触面积,依据发动机排量和排气消声器结构匹配合适的载体气流孔道内凹坑数量和尺寸,产生的适度紊流能够提升转化率并降低流阻。
权利要求1.一种蜂窝状载体,其特征在于载体由筒体、平板及波纹板组成,平板与波纹板重叠卷成芯体装入筒体内,波纹板上设置有凹坑,凹坑后有孔或凹坑内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板与波纹板构成若干气流孔道,孔道内凹坑不少于3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坑最大深度在气流孔道最大流通截面等效直径的5% -7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坑后的孔面积占凹坑最大截面积的5% -6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坑内的孔面积占凹坑最大截面积的5% -6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孔道彼此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属于发动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该载体采用波纹板、平板卷制放入筒体中,波纹板上交错布置一定数量一定深度的凹坑,凹坑后或凹坑内设置有孔,气流孔道彼此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低流阻蜂窝状紊流载体实施例经载体阻力试验台测试流动阻力几乎不变,且紊流明显。
文档编号B01D53/94GK202100309SQ20112013931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林漫群, 贾滨, 高宏阁 申请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