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314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过滤器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芯部件定位稳定可靠的过滤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过滤器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过滤器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件,其内部采用干燥、过滤组合设计,能够有效防止过滤物、可溶物进入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中,同时吸收制冷系统中多余的水分酸性物质,从而保证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进行。过滤器的滤芯部件一般采用散装或块状分子筛为介质,其中块状分子筛在壳体中固定的是否牢固,将直接影响过滤器的产品性能及加工工艺。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 1所示过滤器介质进口处弹性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过滤器介质出口处网板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过滤器主要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滤芯部件5’, 壳体包括前端盖2’、后端盖1’以及连接前端盖2’和后端盖1’的中间壳体6’,前、后端盖 1’上分别设置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介质进口处设置有弹性支撑架3’,弹性支撑架3’的结构如图2所示,弹性支撑架3’的周部与壳体贴合,弹性支撑架3’上设置有介质流通的通孔3’ 1,弹性支撑架3’的介质流通端面与块状滤芯部件5’的一端部贴合,弹性支撑架3’ 与滤芯部件5’之间还可以设置过滤网4’,对介质进行初步过滤。块状滤芯部件5’的另一端部通过网板7’抵靠于壳体的内壁上,网板结构如图3 所示,网板7’上设置优若干网板孔7’ 1,以便介质流出。现有技术中块状滤芯部件5’靠弹性支撑架3’的端面和后端面的作用夹紧于两者之间,在该固定方式中块状滤芯部件5’的受力面积较小,受力比较集中,对于块状滤芯部件 5’的烧结强度要求比较高。并且,为了使块状滤芯部件5’内部装配稳定性比较高,块状滤芯部件5’的外径尺寸设计接近壳体的内径,块状滤芯部件5’内径的调节比较困难,设计灵活性比较差,造成块状滤芯部件5’实际使用量比设计使用量要求高,成本比较高。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过滤器,其滤芯部件定位受力比较均勻,可提高滤芯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滤芯部件的加工工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为提供一种过滤器,该过滤器的滤芯部件定位受力比较小, 并且定位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旨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过滤器的制冷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器,包括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的壳体,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其同轴且两端面分别抵靠所述壳体的前后两端的滤芯部件,还包括定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第一滤芯托架,所述滤芯部件的外周壁卡套于所述第一滤芯托架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托架为凹槽结构,所述滤芯部件的前端部卡套于所述第一滤芯托架的凹槽内部,且通过所述槽底抵靠所述壳体,并且所述凹槽设置有连通所述介质进口和所述滤芯部件的开口。优选地,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凹槽部的周壁上,且所述开口位置设有支腿,所述第一滤芯托架通过所述支腿定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盖上,所述介质进口设于所述前端盖。优选地,还包括具有凹陷部的第二滤芯托架,所述凹陷部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周向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壳体的后端盖的内壁贴合,所述滤芯部件的后端面抵靠所述凹陷部的底壁外侧面,通过所述凹陷部抵靠所述后端盖,且所述凹陷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滤芯部件和所述介质出口的通孔。优选地,所述通孔为与所述滤芯部件同轴的圆孔,且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滤芯部件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凹陷部的底壁外侧设置有卡套所述滤芯部件的后端部的凹槽结构。优选地,所述前端盖与所述第一滤芯托架抵靠处和所述后端盖与所述第二滤芯托架抵靠处均为平面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制冷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制冷管路上的过滤器,该过滤器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由于上述的过滤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过滤器的制冷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器,包括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的壳体, 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其同轴且两端面分别抵靠所述壳体的前后两端的滤芯部件,还包括定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第一滤芯托架,所述滤芯部件的外周壁卡套于所述第一滤芯托架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器的滤芯部件的外周壁卡套于第一滤芯托架的内部,滤芯部件的径向定位可以通过第一滤芯托架来实现,而无需通过滤芯部件与壳体两端的夹紧力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滤芯部件与壳体两端之间的夹紧力只要能约束滤芯部件前后方向的位移即可,加紧力比较小,因此对滤芯部件的轴向挤压力也比较小,可以提高滤芯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保证滤芯部件的使用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滤芯部件的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滤芯部件的径向位置由第一滤芯托架定位,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设定滤芯部件的大小,通过设定与滤芯部件的外周壁相配合的第一滤芯托架,实现滤芯部件轴向的定位,从而可以提高过滤器的设计灵活性。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过滤器介质进口处弹性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过滤器介质出口处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过滤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过滤器中第一滤芯托架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6为图5所示第一滤芯托架与滤芯部件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过滤器中第二滤芯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名称的对应关系如下1’后端盖;2’前端盖;3’弹性支撑架;3’ 1通孔;4’过滤网;5’滤芯部件;6’中间壳体;7’网板;7’ 1网板孔-X介质进口 ;B’介质出口。其中,图4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名称的对应关系如下1壳体;11前端盖;12中间壳体;13后端盖;2第一滤芯托架;21支腿;3滤芯部件;4第二滤芯托架;41凹陷部;42弯折部;43圆孔;A介质进口 ;B介质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旨为提供一种过滤器,该过滤器的滤芯部件定位受力比较小, 并且定位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旨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过滤器的制冷系统。不是一般性,本文以过滤器内滤芯部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为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相关内容,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滤芯部件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正方形等。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看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过滤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器包括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介质进口 A和介质出口 B的壳体1,壳体1可以包括前端盖11、后端盖13以及密封连接前端盖11和后端盖13 的中间壳体12,三部分一般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于一体,且壳体1内设置有与其同轴且两端面分别抵靠所述壳体1的前后两端的滤芯部件3,本文中所述滤芯部件3可以为单独由分子筛材料构成的滤芯,也可以为包括分子筛的组件;滤芯部件3的两端可以分别抵靠于壳体1的前端盖11和后端盖13的内侧壁上,也可以抵靠于壳体1内设置的立板上,只要不影响过滤器的正常使用即可。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为描述方便,将介质进口 A位置规定为前,介质出口 B位置为规定为后。需要说明的是,滤芯部件3可以直接抵靠壳体1,也可以是通过第三者间接抵靠壳体1,只要保证过滤器能够正常工作即可。介质可以由介质进口 A进入滤芯部件3,经过滤后由介质出口 B流出,过滤器还包括定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的第一滤芯托架2,第一滤芯托架2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定位于壳体1上,并且滤芯部件3的外周壁卡套于第一滤芯托架2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器的滤芯部件3的外周壁卡套于第一滤芯托架2的内部, 滤芯部件3的径向定位可以通过第一滤芯托架2来实现,而无需通过滤芯部件3与壳体1 两端的夹紧力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滤芯部件3与壳体1两端之间的夹紧力只要能约束滤芯部件3前后方向的位移即可,加紧力比较小,因此对滤芯部件3的轴向挤压力也比较小,可以提高滤芯部件3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保证滤芯部件3的使用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滤芯部件3的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5[0043]另外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滤芯部件3的径向位置可以由第一滤芯托架2定位,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设定滤芯部件3的大小,通过设定与滤芯部件3的外周壁相配合的第一滤芯托架2,实现滤芯部件3轴向的定位,从而可以提高过滤器的设计灵活性。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第一滤芯托架2可以为凹槽结构,滤芯部件3的前端部卡套于第一滤芯托架2的凹槽内部,且滤芯部件3的前端面抵靠凹槽的槽底,通过槽底抵靠壳体1,并且凹槽设置有连通介质进口 A和滤芯部件3的开口,开口可以设置于凹槽底部,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开口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凹槽结构可以通过拉伸直接成型,工艺比较简单,制造成本比较低,且对滤芯部件 3的固定比较稳定。请参看图5和图6,图5为图4所示过滤器中第一滤芯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第一滤芯托架与滤芯部件的装配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连通介质进口 A和滤芯部件3的开口可以设置于凹槽部的周壁上,且开口位置设有支腿21,第一滤芯托架2通过支腿21定位于壳体1的前端盖11上,如图4所示结构,介质进口 A设于所述前端盖11,支腿21与前端盖11接触处的形状为与前端盖11的相应位置相配合的形状,以方便安装、固定,也可以连接壳体1的中间部分的内壁上。凹槽通过支腿21定位于壳体1上,凹槽的槽壁与壳体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卡套于凹槽内的滤芯部件3与壳体1之间也存在一定距离,在前端盖11与壳体1的中间部件焊接过程中,不会出现滤芯部件3局部因高温受热而失效的现象。并且,介质进入过滤部件的方向不正对介质进口 A,可以减小介质流对过滤部件的冲击力,提高过滤部件的使用寿命。请参看图7,图7为图4所示过滤器中第二滤芯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对于滤芯部件出口处的固定,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一种具体的方案中,过滤器还可以包括具有凹陷部41的第二滤芯托架4,凹陷部41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周向的弯折部42,弯折部42与壳体1的后端盖13的内壁贴合,滤芯部件3的后端面抵靠凹陷部41的底壁外侧面,通过凹陷部41抵靠后端盖13,且凹陷部 41上设置有连通滤芯部件3和介质出口 B的通孔,通孔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可以任意,只要不影响使用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二滤芯托架4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弯折部42与后端盖13贴合, 周向密封性比较好,有利于提高进入工作系统中介质的纯度。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滤芯托架4的凹陷部41上的通孔可以为与滤芯部件3同轴的圆孔43,且所述圆孔43的直径小于所述滤芯部件3的直径。第二滤芯托架4上只设置一个中心大通孔,不仅简化了工件的加工工艺,而且有利于介质由过滤部件的中心孔位置流出,有利于对介质的充分过滤。进一步地,第二滤芯托架4凹陷部41的底壁外侧还可以设置有卡套所述滤芯部件 3的后端部的凹槽结构,滤芯部件3的后端可以卡装于凹槽内部,滤芯部件3两端分别可以由第一滤芯托架2和第二滤芯托架4支撑优选方案中,前端盖11与所述第一滤芯托架2抵靠处和所述后端盖13与所述第二滤芯托架4抵靠处可以均为平面结构,这种结构可使得滤芯部件3的轴向定位更加平稳,滤芯部件3不易偏斜。除上述过滤器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制冷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制冷管路上的过滤器,该过滤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由于上述的过滤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过滤器的制冷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做详细介绍。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过滤器及制冷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过滤器,包括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介质进口(A)和介质出口(B)的壳体(1),且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与其同轴且两端面分别抵靠所述壳体(1)的前后两端的滤芯部件(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的第一滤芯托架O),所述滤芯部件(3) 的外周壁卡套于所述第一滤芯托架O)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托架(2)为凹槽结构,所述滤芯部件(3)的前端部卡套于所述第一滤芯托架O)的凹槽内部,且通过所述槽底抵靠所述壳体(1),并且所述凹槽设置有连通所述介质进口(A)和所述滤芯部件(3)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凹槽部的周壁上, 且所述开口位置设有支腿(21),所述第一滤芯托架( 通过所述支腿定位于所述壳体 ⑴的前端盖(11)上,所述介质进口㈧设于所述前端盖(1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凹陷部的第二滤芯托架G),所述凹陷部Gl)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周向的弯折部(42),所述弯折部 (42)与所述壳体⑴的后端盖(13)的内壁贴合,所述滤芯部件(3)的后端面抵靠所述凹陷部Gl)的底壁外侧面,通过所述凹陷部Gl)抵靠所述后端盖(13),且所述凹陷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滤芯部件C3)和所述介质出口(B)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与所述滤芯部件(3)同轴的圆孔(43),且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滤芯部件(3)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底壁外侧设置有卡套所述滤芯部件(3)的后端部的凹槽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11)与所述第一滤芯托架 (2)抵靠处和所述后端盖(13)与所述第二滤芯托架(4)抵靠处均为平面结构。
8.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制冷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制冷管路上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包括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介质进口(A)和介质出口(B)的壳体(1),且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与其同轴且两端面分别抵靠所述壳体(1)的前后两端的滤芯部件(3),还包括定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的第一滤芯托架(2),所述滤芯部件(3)的外周壁卡套于所述第一滤芯托架(2)内;该过滤器中的滤芯部件(3)定位所需的轴向夹紧力比较小,对滤芯部件(3)的轴向挤压力也比较小,可以提高滤芯部件(3)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保证滤芯部件(3)的使用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滤芯部件(3)的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过滤器的制冷系统。
文档编号B01D46/30GK202105537SQ20112020684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7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