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388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属于有机合成常用器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有以下原因①过滤器结构设置不理想
导致过滤压差变化不够,②过滤器的有效过滤面积小。而现有的过滤器往往是上述两种原因并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过滤器,包括壳体、上盖、原液进口、过滤液出口,还包括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原液进口设置在壳体的侧面上,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端面的缘口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固定装置为销接在壳体端面缘口上的螺旋式紧扣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过滤器还包括一个连接在壳体上的三脚支撑。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过滤器的外壳形成的内腔的腔体上端设置有一横杆,所述横杆设置在腔体横截面的直径方向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过滤器的外壳形成的内腔的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密集的小孔,腔体内设置有过滤框,所述过滤框与腔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为2 5_。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将物料的入口设置在壳体上,那么物料在进入腔体内部的时候一部分会往上运动,一部分会往下运动,往上运动部分遇到上盖折回往下,往下运动部分遇到底部折回往上,这两股物料流就会产生撞击,撞击的物料流使得物料自身被融得更为充分,也被粉碎得更为细小,有利于物料的进一步过滤。优选方案中的横杆具有导流的作用,先将物料流导流至板框壁上,使之先在板框壁上产生撞击,然后分流成上下两股或多股。腔体内壁的密集的小孔在高压作用下有利于对物料的过滤效率的提高。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闭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壳体,2-上盖,3-原液进口,4-过滤液出口,5-固定装置,6-三脚支撑,7-横杆,8-过滤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001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任何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过滤器,包括壳体I、上盖2、原液进口 3、过滤液出口 4,还包括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装置5,所述原液进口 3设置在壳体I的侧面上,所述固定装置5设置在所述壳体I端面的缘口上。所述固定装置5为销接在壳体I端面缘口上的螺旋式紧扣件。所述过滤器还包括一个连接在壳体I上的三脚支撑6。所述过
滤器的壳体I形成的内腔的腔体上端设置有一横杆7,所述横杆7设置在腔体横截面的直径方向上。所述过滤器的壳体I形成的内腔的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密集的小孔,腔体内设置有过滤框8。
权利要求1.一种过滤器,包括壳体、上盖、原液进ロ、过滤液出口,还包括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原液进ロ设置在壳体的侧面上,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端面的缘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销接在壳体端面缘口上的螺旋式紧扣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还包括ー个连接在壳体上的三脚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壳体形成的内腔的腔体上端设置有ー横杆,所述横杆设置在腔体横截面的直径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壳体形成的内腔的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密集的小孔,腔体内设置有过滤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属于有机合成常用器具的技术领域。一种过滤器,包括壳体、上盖、原液进口、过滤液出口,还包括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原液进口设置在壳体的侧面上,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端面的缘口上。本实用新型使用将物料的入口设置在壳体上,有利于物料的进一步过滤。横杆具有导流的作用,先将物料流导流至板框壁上,使之先在板框壁上产生撞击,然后分流成上下两股或多股。腔体内壁的密集的小孔在高压作用下有利于对物料的过滤效率的提高。
文档编号B01D35/30GK202569776SQ20122018754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费学良, 柴志善 申请人:浙江大为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