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794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水浴锅的加热孔,尤其涉及一种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
背景技术
恒温水浴锅广泛应用于干燥、浓缩、蒸馏、浸溃化学试剂、浸溃药品和生物制剂,也可用于水浴恒温加热和其他温度试验,是生物、遗传、病毒、水产、环保、医药、卫生、生化实验室、分析室教育科研的必备工具。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水浴锅大多采用在盖板上开圆孔,通过提供系列孔径的套圈的形式来实现每个加热孔的变径功能。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被加热器皿的尺寸和形状千差 万别,这种通过套圈形式变径的加热孔无法与所有的被加热器皿匹配,不仅造成密封性不好,锅中水分流失过快,频繁补水造成温度波动大,而且可能因为对器皿的固定不好造成倾翻,甚至试验失败。另外由于套圈是一组分离的配件,在试验和日常维护中容易遗失,一组套圈中遗失一个就可能造成整套无法使用,为设备的维护管理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以任意调节加热孔的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包括可旋内圈、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中部通过固定轴与所述可旋内圈铰接,所述叶片的后部设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插入到限位槽中,所述多个叶片沿所述可旋内圈均布,所述多个叶片的前端伸入到所述可旋内圈中,且所述多个叶片的前端围成加热孔。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由于包括可旋内圈、多个叶片,叶片的中部通过固定轴与可旋内圈铰接,叶片的后部设有限位轴,限位轴插入到限位槽中,多个叶片沿可旋内圈均布,多个叶片的前端伸入到可旋内圈中,且多个叶片的前端围成加热孔。通过旋转可旋内圈可以任意调节多个叶片的前端围成的加热孔的大小,可适用于各种器皿在恒温水浴锅中试验时的固定,且较套圈式加热孔有密封性好、避免丢失等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是包括可旋内圈、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中部通过固定轴与所述可旋内圈铰接,所述叶片的后部设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插入到限位槽中,所述多个叶片沿所述可旋内圈均布,所述多个叶片的前端伸入到所述可旋内圈中,且所述多个叶片的前端围成加热孔。所述可旋内圈上设有调节旋钮。所述可旋内圈设于水浴锅的盖板上。具体实施例如图I、图2所示,包括调节旋钮I、可旋内圈2、叶片3、叶片固定轴4、叶片限位轴5与限位槽6。调节旋钮I固定在可旋内圈2上,可旋内圈2可以在盖板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叶片3上的固定轴4固定在可旋内圈2上,叶片上的限位轴5嵌入盖板的限位槽6中,可沿限位槽6滑动。具体实施例的动作原理是握住调节旋钮I可拉动可旋内圈2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带动各叶片形成连续变径的加热孔。在试验中可先调大加热孔,将被加热器皿置于加热孔中,再推动调节旋钮I使叶片形成的加热孔逐渐缩小,直至与被加热器皿接触,将被加热器皿固定为止。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旋内圈、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中部通过固定轴与所述可旋内圈铰接,所述叶片的后部设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插入到限位槽中,所述多个叶片沿所述可旋内圈均布,所述多个叶片的前端伸入到所述可旋内圈中,且所述多个叶片的前端围成加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内圈上设有调节旋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内圈设于水浴锅的盖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孔径连续可调的恒温水浴锅加热孔,包括可旋内圈、多个叶片,叶片的中部通过固定轴与可旋内圈铰接,叶片的后部设有限位轴,限位轴插入到限位槽中,多个叶片沿可旋内圈均布,多个叶片的前端伸入到可旋内圈中,且多个叶片的前端围成加热孔。通过旋转可旋内圈可以任意调节多个叶片的前端围成的加热孔的大小,可适用于各种器皿在恒温水浴锅中试验时的固定,且较套圈式加热孔有密封性好、避免丢失等优点。
文档编号B01L7/02GK202638456SQ2012203358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
发明者韩芳, 冯萃敏, 黄忠臣, 王丽华 申请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