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液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0544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液管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液管架。
背景技术
移液管在各种实验和检验工作中,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皿,各种不同规格的移液管混放在一起,比较杂乱,取用时不便于寻找到合适型号的移液管,而且由于多根移液管混合放置,极易打碎。根据移液管的特点,人们设计了一种带有底座和多层支撑板的移液管架,支撑板上有圆孔,使用时可以将移液管放入支撑板中的圆孔中,支撑板中间还有使转轴穿过并可以使支撑板围绕其旋转的转轴,取用移液管时,旋转支撑板,便于寻找到所需型号的移液管。以上的移液管架的解决了移液管杂乱放置的问题,将所有的移液管归置起来放置,但是其缺点是,灰尘等杂质容易落入到移液管中,影响数据检测的精确性。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保持移液管内部清洁的、方便实用的移液管架。本实用新型的移液管架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种移液管架,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且与底座相平行的至少一层带孔圆形支撑板,底座上还连接有转轴,转轴穿过支撑板中间的通孔由底座向最上层支撑板方向延伸,底座上有共有同一圆心的滑槽I和滑槽II,滑槽I和滑槽II内分别有与滑槽I和滑槽II和相对应的圆弧形侧板I和圆弧形侧板II,圆弧形侧板I和圆弧形侧板II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相对应的顶板I和顶板II,顶板I和顶板II上分别有供转轴穿过的圆孔。圆弧形侧板I和圆弧形侧板II的纵向两边有防尘条,顶板I和顶板II相对的一条边上有防尘条。圆弧形侧板I和圆弧形侧板II及顶板I和顶板II均为无机玻璃材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的移液管架,不仅将移液管有序的归置起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取用,而且减少了移液管打碎的机率,另外,由于在移液管架上有将支撑板罩住的侧板和顶板,减少了灰尘的落入,保持了移液管内部的清洁,从而提高了数据的精确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移液管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弧形侧板I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圆弧形侧板I ,2-圆弧形侧板II ,3-顶板I,4-顶板II,5-转轴,6-圆孔,7-滑槽I,8-滑槽II,9-底座,10-支撑板,11-防尘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一种移液管架,包括底座9和位于底座9上方且与底座9相平行的至少三层带孔圆形支撑板10,底座9上还连接有转轴5,转轴5穿过支撑板10中间的通孔由底座向最上层支撑板10方向延伸,底座9上有共有同一圆心的滑槽I 7和滑槽II 8,滑槽I 7和滑槽II 8内分别有与滑槽I 7和滑槽II 8和相对应的圆弧形侧板I I和圆弧形侧板II 2,圆弧形侧板I I和圆弧形侧板II 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相对应的顶板I 3和顶板II 4,顶板I 3和顶板II 4上分别有供转轴5穿过的圆孔6。圆弧形侧板I I和圆弧形侧板II 2的纵向两边有防尘条11,顶板I 3和顶板II 4相对的一条边上有防尘条。圆弧形侧板I I和圆弧形侧板II 2及顶板I 3和顶板II 4均为无机玻璃材质。
权利要求1.一种移液管架,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且与底座相平行的至少一层带孔圆形支撑板,所述的底座上还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支撑板中间的通孔由底座向最上层支撑板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有共有同一圆心的滑槽I和滑槽II,所述的滑槽I和滑槽II内分别有与滑槽I和滑槽II和相对应的圆弧形侧板I和圆弧形侧板II,所述的圆弧形侧板I和圆弧形侧板II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相对应的顶板I和顶板II,所述的顶板I和顶板II上分别有供转轴穿过的圆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移液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弧形侧板I和圆弧形侧板II的纵向两边有防尘条,所述的顶板I和顶板II相对的一条边上有防尘条。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移液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弧形侧板I和圆弧形侧板II及顶板均为无机玻璃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液管架。该移液管架,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且与底座相平行的至少一层带孔圆形支撑板,所述的底座上还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支撑板中间的通孔由底座向最上层支撑板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有共有同一圆心的滑槽Ⅰ和滑槽Ⅱ,所述的滑槽Ⅰ和滑槽Ⅱ内分别有与滑槽Ⅰ和滑槽Ⅱ和相对应的圆弧形侧板Ⅰ和圆弧形侧板Ⅱ,所述的圆弧形侧板Ⅰ和圆弧形侧板Ⅱ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相对应的顶板,所述的顶板上有供转轴穿过的圆孔。以上的移液管架,由于在移液管架上有将支撑板罩住的侧板和顶板,减少了灰尘的落入,保持了移液管内部的清洁,从而提高了数据的精确性。
文档编号B01L9/00GK202741175SQ20122042933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李海滨, 张水燕, 郑琳琳 申请人:济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