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酸钠溶解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337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硅酸钠溶解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块状硅酸钠的溶解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硅酸钠溶解罐。
背景技术
硅酸钠,俗称泡花碱,是一种水溶性硅酸盐,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矿黏合齐U,其化学式为R20.n Si02。块状硅酸钠(固体泡花碱)是制备离子交换法硅溶胶及偏硅酸的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先要把块状的硅酸钠在高温高压下溶解成40%左右的硅酸钠溶液,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立式带搅拌的反应釜和旋转环桶。公开号为20270041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搅拌釜,包括电机、减速箱、转轴、圆底筒形的釜体、支架和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桨,搅拌桨包括舵形桨与框形桨或者扇形桨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舵形桨设置在转轴的底端,框形桨或者扇形桨设置在舵形桨上方的转轴上,舵形桨包括连接到转轴上的折向件和连接在折向件端部的弧形搅拌结构,弧形搅拌结构与釜体的筒底弧形相适应。公开号为2022635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搅拌机,它由机架、电机、搅拌桶、搅拌轴、搅拌桨叶构成,机架上设置有搅拌桶,搅拌桶顶部装有电机,搅拌桶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搅拌桶内的搅拌轴下端装有搅拌桨叶,搅拌桨叶上方的搅拌轴上装有刮料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搅拌轴连接。该立式搅拌机工作过程中通过刮料桨可有效防止待搅拌的物料在桶壁上粘覆。立式带搅拌的反应釜装料量不多,搅拌桨叶及釜壁磨损严重,易造成安全事故,有企业曾经因釜壁磨损严重而发生过爆炸。环桶装料虽大,但出料用手工,环境压力及劳动强度大,因无抄板溶解时 间长,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酸钠溶解罐,提高装料量,并在同等装料量的前提下节省至少20%的溶解时间,降低能耗。一种硅酸钠溶解罐,包括罐体、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电机;所述罐体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罐体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水平的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中第一转轴为空心轴,第二转轴为联接所述电机的实心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伸入罐体内且向下弯折形成插底管,另一端延伸出罐体外且通过转动配合的连接管连通一分气缸,所述分气缸上设有进气阀和出料阀。作为优选,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人孔。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包括圆柱形的筒体和封闭所述筒体两端的圆弧形的封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与两端的封头固定,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与对应的封头之间设有若干根加强筋。更优选,所述加强筋绕对应的转轴均呈发散状分布。即:所述加强筋绕第一转轴呈发散状分布;所述加强筋绕第二转轴呈发散状分布。更优选,所述加强筋与对应的转轴之间的夹角均为45 75度。即:所述加强筋与第一转轴之间的夹角为45 75度;所述加强筋与第二转轴之间的夹角为45 75度。更优选,所述加强筋的长度为对应封头的半径的1/2 2/3。更优选,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与对应封头之间的加强筋的数量均为4 8个。即:所述第一转轴与对应封头之间的加强筋的数量为4 8个;所述第二转轴与对应封头之间的加强筋的数量为4 8个。罐体两端采用弧形的标准封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对应的封头固定,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与对应的封头之间设置加强筋,方便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与罐体两端的固定及加强固定强度。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有检修梯。方便对电机及第二转轴等部件的检修。与常规的溶解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提高装料量,并在同等装料量的前提下可节省至少20%的溶解时间,降低能耗。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附图标记如下:1-罐体2-人孔3-加强筋 4-第二转轴5-电机6-机架7-检修梯8-支架9-第一转轴10-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硅酸钠溶解罐,包括罐体1、电机5及支撑罐体I的支架8。支架8包括用于安装罐体I的一对支撑架和一个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撑架上用于安装电机5的机架6,用于安装罐体I的一对支撑架对称地固定在地面上,一对支撑架的顶面各固定一个轴承座10,罐体I包括圆柱形的筒体和封闭筒体两端的封头,封头采用标准封头,第一转轴9和第二转轴4分别焊接在两端的封头的中心处,罐体I外设有保温夹套,罐体I通过第一转轴9及第二转轴4水平安装在一对支撑架上,第一转轴9及第二转轴4分别与对应支撑架上的轴承座相互配合,罐体I能够自由转动。第一转轴9与对应的封头之间及第二转轴4与对应的封头之间均设置4 8根加强筋3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为6根),该加强筋3绕第一转轴9及绕第二转轴4均呈发散状分布,该加强筋3的长度为封头半径的1/2 2/3,与第一转轴9及第二转轴4之间的夹角为45 75度,该加强筋3大致成三角形的块状结构。在罐体I的筒体部分的侧壁上开设人孔2,该人孔2可以设置成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该人孔2用于装料、卸料及对罐体I内部的检修,本实施方式中,人孔2设置为长为60cm、宽为50cm的矩形,人孔2上设置盖子,盖子与人孔之间密封固定,且能够拆卸。第一转轴9为空心轴,即第一转轴9中心开孔,第一转轴9 一端通过管路伸入罐体内的向下弯折形成插底管,第一转轴9另一端延伸出罐体外且转动配合有连接管(可采用常规的旋转接头),该连接管连通一分气缸,分气缸上设有进气阀和出料阀。第二转轴4为实心轴,与电机5的输出轴相连。在第二转轴4对应的支撑架上固定一个高度略低于该支撑架的机架6,电机5及减速机固定在该机架6上,在该机架6上焊接固定一个检修梯7,方便对电机5、第二转轴4等部件的检修。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如下:将人孔2转至上方,块状硅酸钠(固体泡花碱)吨包用行车从人孔2吊入,加好水,盖上人孔2的盖子,开动电机5,开启进气阀,通过插底管向罐体I内通入加热蒸汽,边加热边旋转罐体1,达到额定压力后,停止加热和进蒸汽,保温状态下继续旋转,等到硅酸钠块溶解后,开启出料阀,利用罐体I内的压力把料液通过插底管压入硅酸钠溶液贮槽,放空泄压后,把罐体I的人孔2转到向上位置后,进水,清洗出料管道,打开人孔2,装料,进入下一周期的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
权利要求1.一种硅酸钠溶解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电机;所述罐体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罐体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水平的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中第一转轴为空心轴,第二转轴为联接所述电机的实心轴;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伸入罐体内且向下弯折形成插底管,另一端延伸出罐体外且通过转动配合的连接管连通一分气缸,所述分气缸上设有进气阀和出料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酸钠溶解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酸钠溶解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圆柱形的筒体和封闭所述筒体两端的圆弧形的封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与两端的封头固定,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与对应的封头之间设有若干根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酸钠溶解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绕对应的转轴均呈发散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酸钠溶解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长度为对应封头的半径的1/2 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酸钠溶解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与对应封头之间的加强筋 的数量均为4 8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酸钠溶解罐,包括罐体、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电机;所述罐体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罐体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水平的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中第一转轴为空心轴,第二转轴为联接所述电机的实心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伸入罐体内且向下弯折形成插底管,另一端延伸出罐体外且通过转动配合的连接管连通一分气缸,所述分气缸上设有进气阀和出料阀。本实用新型可提高装料量,并在同等装料量的前提下可节省至少20%的溶解时间,降低能耗。
文档编号B01F1/00GK203090779SQ2013201247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6日
发明者陈兴祥 申请人:上虞市佳和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