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机底流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29544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浓缩机底流管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浓缩机底流管路,包括在浓缩机底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四个放矿口,将四个放矿口汇合接入底流泵的总管道,总管道的延长线经过放矿口所在圆周的圆心并将四个放矿口进行对称平分。在放矿口所在圆周的外侧沿总管道的延长线对称布置两段弧形管路,两段弧形管路均与放矿口所在圆周同心,每一侧的两个放矿口分别沿所在的直径方向接至对应的弧形管路上,每个弧形管路上位于两个放矿口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出口,两个弧形管路的中间出口分别与一个连接在总管道上的弧形管路两端连接。生产时四个放矿口处距离底流泵的管道线路长度相同,使得各放矿口处压力相同,浓缩机底部浓度相同,对稳定浓缩机工作有着良好效果。
【专利说明】浓缩机底流管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矿浆管路配置领域,特别是一种浓缩机底流管路。
【背景技术】
[0002]浓缩机是选矿厂中很重要的中间环节,起着稳定调节前后作业流程正常的作用,随着选厂规模的逐步扩大,浓缩机的型号也不断的增大。以前往往浓缩机底流开一至两个排矿口即可满足流量,现在很多浓缩机底流排矿口至少需要有四个,所以如何布置底流管线非常重要。若底流管路布置不合理将使浓缩机生产出现问题,比如底流浓度不达标、压耙等现象。
[0003]传统底流管线布置形式通常如图1所示,四个放矿口在浓缩机底部均布,一号放矿口 I与二号放矿口 2汇合至一号管道5,三号放矿口 3与四号放矿口 4汇合至二号管道6,一号管道5与二号管道6 —起给入总管道7至底流泵8 (一工一备)。此种布置形式使得一号放矿口 I与二号放矿口 2距离底流泵8的距离不同,三号放矿口 3与四号放矿口 4距离底流泵8的距离不同,底流泵8工作时叶轮有自吸力,使一号放矿口 I与二号放矿口 2、三号放矿口 3与四号放矿口 4处压力不同,由于两处压力有差别使浓缩机底部排矿口处浓度分布不均,造成局部浓度过大,对浓缩产生不利影响,以至于压耙。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缩机底流管路,通过对浓密机底流管路的合理布置,解决浓缩机生产出现类似底流浓度不达标、压耙等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浓缩机底流管路,包括在浓缩机底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四个放矿口,将四个放矿口汇合接入底流泵的总管道,总管道的延长线经过放矿口所在圆周的圆心并将四个放矿口进行对称平分。在放矿口所在圆周的外侧沿总管道的延长线对称布置两段弧形管路,两段弧形管路均与放矿口所在圆周同心,每一侧的两个放矿口分别沿所在的直径方向接至对应的弧形管路上,每个弧形管路上位于两个放矿口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出口,两个弧形管路的中间出口分别与一个连接在总管道上的弧形管路两端连接。
[0007]所述的与总管道相连的弧形管路设在直接与放矿口相连的弧形管路的内侧。
[0008]所述的与总管道相连的弧形管路设在直接与放矿口相连的弧形管路的外侧。
[0009]所述的沿总管道的延长线对称布置两段弧形管路,其每一侧的弧形管路是由两段组成,每段各自与一个放矿口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浓缩机底流管路配置方式生产时,四个放矿口处距离底流泵的管道线路长度相同,使得各放矿口处压力相同,浓缩机底部浓度相同。对稳定浓缩机工作有着良好效果。本配置方式简单、实用、提高浓缩机使用效果。现场改造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1]图1为传统浓缩机底流管路配置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浓缩机底流管路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如图2所示,一种浓缩机底流管路,包括在浓缩机底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四个放矿口,将四个放矿口汇合接入底流泵8的总管道7,总管道7的延长线经过放矿口所在圆周的圆心并将四个放矿口进行对称平分。在放矿口所在圆周的外侧沿总管道7的延长线对称布置两段弧形管路,两段弧形管路均与放矿口所在圆周同心,每一侧的两个放矿口分别沿所在的直径方向接至对应的弧形管路上,每个弧形管路上位于两个放矿口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出口,两个弧形管路的中间出口分别与一个连接在总管道上的弧形管路两端连接。
[0015]所述的与总管道7相连的弧形管路设在直接与放矿口相连的弧形管路的内侧(参见图2)。
[0016]所述的与总管道7相连的弧形管路设在直接与放矿口相连的弧形管路的外侧(图略)。
[0017]如图2所示,所述的沿总管道7的延长线对称布置两段弧形管路,其每一侧的弧形管路是由两段组成,每段各自与一个放矿口连接。一号放矿口 I接至一号管路9上,二号放矿口 2接至二号管路10上,然后一号管路9与二号管路10在一号放矿口 I与二号放矿口2的中间位置汇合接入管路13。同样三号放矿口 3接至三号管路11,四号放矿口 4接至四号管路12上,然后三号管路11与四号管路12在三号放矿口 3与四号放矿口 4的中间位置汇合接入管路14。最后管路13与管路14汇合至总管道7给入底流泵8。
[0018]本实用新型浓缩机底流管路配置方式生产时,四个放矿口处距离底流泵的管道线路长度相同,使得各放矿口处压力相同,浓缩机底部浓度相同。对稳定浓缩机工作有着良好效果。
[0019]本实用新型配置方式简单、实用、提高浓缩机使用效果。现场改造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浓缩机底流管路,包括在浓缩机底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四个放矿口,将四个放矿口汇合接入底流泵的总管道,总管道的延长线经过放矿口所在圆周的圆心并将四个放矿口进行对称平分,其特征在于在放矿口所在圆周的外侧沿总管道的延长线对称布置两段弧形管路,两段弧形管路均与放矿口所在圆周同心,每一侧的两个放矿口分别沿所在的直径方向接至对应的弧形管路上,每个弧形管路上位于两个放矿口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出口,两个弧形管路的中间出口分别与一个连接在总管道上的弧形管路两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缩机底流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总管道相连的弧形管路设在直接与放矿口相连的弧形管路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缩机底流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总管道相连的弧形管路设在直接与放矿口相连的弧形管路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缩机底流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沿总管道的延长线对称布置两段弧形管路,其每一侧的弧形管路是由两段组成,每段各自与一个放矿口连接。
【文档编号】B01D21/24GK203379648SQ201320482562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王星亮, 段伟伟, 张艳会, 魏霞 申请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