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行星搅拌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2996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双行星搅拌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双行星搅拌机,属于搅拌机领域。包括反应釜、主轴、电机、传动轴,传动轴上有甲主动轮、乙主动轮和丙主动轮,主轴上内有行星轴,行星轴内有卫星轴,甲主动轮与主轴,乙主动轮与行星轴,丙主动轮与卫星轴一一传动连接。反应釜内有恒心转轴,主轴连接恒心转轴,行星轴和卫星轴伸入恒心转轴内,恒心转轴内有至少两个行星转轴,行星转轴内有卫星转轴,行星轴与行星转轴传动连接,卫星轴与卫星转轴传动连接,行星转轴上设置有规律排列的圆形开口,卫星转轴传动连接与圆形开口相配合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搅拌杆。本实用新型能够让搅拌杆搅拌到更多的锂电池电极浆液,增强行星搅拌机的搅拌效果,使锂电池电极材料能更好的混合分散。
【专利说明】双行星搅拌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星搅拌机。
【背景技术】
[0002]混合分散工艺在锂离子电池的整个生产工艺中对产品的品质影响度大于30%,是整个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制造,正极浆料由粘合剂、导电剂、正极材料等组成;负极浆料则由粘合剂、石墨碳粉等组成。正、负极浆料的制备都包括了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物料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分散等一系列工艺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温度、粘度、环境等变化。在正、负极浆料中,颗粒状活性物质的分散性和均匀性直接响到锂离子在电池两极间的运动,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各极片材料的浆料的混合分散至关重要,浆料分散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质量及其产品的性能。所以在制备电极片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锂离子电池浆料的混合分散质量,提高电池浆料的均匀一致性和分散稳定性。目前传统的锂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都是在行星搅拌机中完成的。随着锂离子电池材料的不断进步,原材料颗粒粒径越来越小,这不仅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性能,也非常容易形成二级团聚体,从而增加了混合分散工艺的难度,也对行星搅拌机的搅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双行星搅拌机,能够让搅拌桨叶搅拌到更多的锂电池电极浆液,增强行星搅拌机的搅拌效果,使锂电池电极材料能更好的混合分散。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双行星搅拌机,包括反应釜、控制器 、横梁、主轴、设置在横梁上的电机、设置在电机上的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上设置有甲主动轮、乙主动轮、丙主动轮,所述的主轴内设置有行星轴,所述的行星轴内设置有卫星轴,所述的主轴上设置有甲从动轮,所述的行星轴上设置有乙从动轮,所述的卫星轴上设置有丙从动轮,所述的甲主动轮与甲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的乙主动轮与乙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的丙主动轮与丙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的反应釜内设置有恒心转轴,所述的主轴固定连接恒心转轴,所述的行星轴和所述的卫星轴伸入所述的恒心转轴内,所述的恒心转轴内设置有至少两个行星转轴,所述的行星转轴内设置有卫星转轴,所述的行星轴与所述的行星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的卫星轴与所述的卫星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的行星转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开口,所述的卫星转轴上传动连接有若干根与所述行星转轴上所述圆形开口相配合的甲支撑杆,所述的甲支撑杆顶端倾斜连接有若干根搅拌杆,所述的行星转轴上连接有乙支撑杆,所述的乙支撑杆连接有刮刀。这样设置,电机上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置有甲主动轮、乙主动轮和丙主动轮。主轴内设置有行星轴,行星轴内设置有卫星轴,主轴上设置有甲从动轮,行星轴上设置有乙从动轮,卫星轴上设置有丙从动轮,主动轮、乙主动轮、丙主动轮和甲从动轮、乙从动轮、丙从动轮分别--对应连接。甲从动轮、乙从动轮、丙从动轮直径依次变小,使主轴、行星轴、卫星轴的转速依次变大。主轴带动恒心转轴旋转,行星轴带动在恒心转轴内的行星转轴旋转,卫星轴带动行星转轴内的卫星转轴,这三个转轴速度各不相同。行星转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开口,卫星转轴带动若干根穿过行星转轴上圆形开口的甲支撑杆旋转,甲支撑杆与圆形开口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结构提高密封效果。甲支撑杆上设置有任意根搅拌杆,行星转轴上连接有乙支撑杆,乙支撑杆连接有刮刀。这样一来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的行星搅拌机增加了一级可以转动的搅拌机构,能够搅拌到的浆液大大增加,增强了搅拌的效率和搅拌效果,使锂电池电极材料能更好的混合分散。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的圆形开口在所述的行星转轴上等距离竖直排列组成一个开口组,所述的行星转轴上设置有四个均匀圆周分布的所述的开口组,所述相邻的两个开口组的所述的圆形开口交错排列。这样设置,圆形开口在行星转轴上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由于行星转轴也会在搅拌过程中自转,穿过圆形开口的甲支撑杆在行星转轴的转动下可以搅拌更多的浆液,提高搅拌效率。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甲支撑杆顶端连接有两根搅拌杆,所述的搅拌杆和所述的甲支撑杆在同一平面内,两根所述的搅拌杆之间成一定的角度。这样设置,只要甲支撑杆顶端连接有相互之间成一定角度的两个搅拌杆就能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搅拌效果。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让搅拌桨叶搅拌到更多的锂电池电极浆液,增强行星搅拌机的搅拌效果,使锂电池电极材料能更好的混合分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透视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参见图1至图3,一种行星搅拌机,包括底座1、反应釜2、主体101、设置在反应釜2上的出料口 9、控制器5、横梁3、主轴29、设置在横梁3上的电机4、设置在电机4上的传动轴19。反应釜2下部固定设置在底座I内,反应釜2上有固定条100,固定条100可以使反应釜2上部和反应釜2下部密封固定在一起。主体101内设置有电动液压柱102,电动液压柱102顶端连接有横梁3。
[0013]设置在反应釜2内的恒心转轴30连接有主轴29,主轴29固定转动在横梁3内。
[0014]反应釜2内还设置有与恒心转轴30相配合的环形光滑凸块103,恒心转轴30外设置有密封套圈104,防止恒心转轴30与环形光滑凸块103之间气体泄漏、浆液泄漏或者其他泄露。在行星搅拌机工作时,搅拌料从甲入料口 6和乙入料口 7进入,在抽真空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外部真空机从真空口 8抽取空气或者使用内部真空机直接从反应釜内抽取真空。控制器5控制电动液压柱102的运行,恒心转轴30在电动液压柱102上下移动的带动下在反应釜2里环形光滑凸块103上上下移动,这样搅拌机构与浆液的接触面,增强了搅拌效果,使锂电池电极材料能更好的混合分散。同时控制器5控制上下移动的高度不至于使搅拌机构触及反应釜2底部以及使恒心转轴30触及反应釜2顶部。搅拌好后,浆料从出料口 9中取出。底座I内设置有间隔台17,反应釜2放置在间隔台17上,间隔台17下面连接有两个自动液压柱18。当搅拌完成后,分离固定条100,然后在控制器5的控制下自动液压柱18下降,使反应釜2上部和反应釜2下部分离,易于在搅拌完成后对反应釜2内的清理和必要的检修。在分离时反应釜2上部会被恒心转轴30卡住,不会掉下来。
[0015]电机4上有传动轴19。传动轴19上设置有甲主动轮20、乙主动轮21和丙主动轮22,主轴29内设置有行星轴28,行星轴28内设置有卫星轴24,主轴29上设置有甲从动轮27,行星轴28上设置有乙从动轮26,卫星轴24上设置有丙从动轮25,甲主动轮20与甲从动轮27通过传动带23连接,乙主动轮21与乙从动轮26通过传动带23连接,丙主动轮22与丙从动轮25通过传动带23连接。甲从动轮27,乙从动轮26,丙从动轮25直径依次变小,使得主轴29,行星轴28,卫星轴24的转动速度依次增大。反应釜2内设置有恒心转轴30,主轴29固定连接恒心转轴30,行星轴28和卫星轴24伸入恒心转轴30内,恒心转轴30内设置有两个行星转轴32,行星转轴32内设置有卫星转轴31。行星轴28上设置有甲锥齿轮51,,行星转轴32上设置有乙锥齿轮36,甲锥齿轮51和乙锥齿轮36之间通过甲传动齿轮35传动连接,支撑架37固定连接甲传动齿轮35使其在运行中不会晃动脱离。卫星轴24上设置有丙锥齿轮50,卫星转轴31上设置有丁锥齿轮34,丙锥齿轮50和丁锥齿轮34之间用乙传动齿轮33传动连接,同时乙传动齿轮33穿过行星轴28,不用再另外使用固定装置。行星转轴32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开口,若干个圆形开口在行星转轴32上等距离竖直排列组成一个开口组,行星转轴32上设置有四个均匀圆周分布的开口组,相邻的两个开口组的圆形开口交错排列,形成一个螺旋向下旋转的圆形开口组合。甲支撑杆39穿过这些圆形开口。甲支撑杆39顶端设置有2根搅拌杆40,搅拌杆40和甲支撑杆39在同一平面内,两根搅拌杆40之间成一定的角度。卫星转轴31上设置有戊锥齿轮41,甲支撑杆39 —端设置有已锥齿轮38,戊锥齿轮41与已锥齿轮38传动。行星转轴32上连接有乙支撑杆42,乙支撑杆42连接有刮刀43。在本实施例反应釜2内,所有可以转动的部件都与其接触面设置有密封装置,保证这些转动装置不会发生漏气、漏液或者其他泄露状况。
【权利要求】
1.双行星搅拌机,包括反应釜(2)、控制器(5)、横梁(3)、主轴(29)、设置在横梁(3)上的电机(4)、设置在电机(4)上的传动轴(19)、其特征为,所述的传动轴(19)上设置有甲主动轮(20)、乙主动轮(21)、丙主动轮(22),所述的主轴(29)内设置有行星轴(28),所述的行星轴(28)内设置有卫星轴(24),所述的主轴(29)上设置有甲从动轮(27),所述的行星轴(28)上设置有乙从动轮(26),所述的卫星轴(24)上设置有丙从动轮(25),所述的甲主动轮(20 )与甲从动轮(27 )通过传动带(23 )连接,所述的乙主动轮(21)与乙从动轮(26 )通过传动带(23)连接,所述的丙主动轮(22)与丙从动轮(25)通过传动带(23)连接,所述的反应釜(2 )内设置有恒心转轴(30 ),所述的主轴(29 )固定连接恒心转轴(30 ),所述的行星轴(28)和所述的卫星轴(24)伸入所述的恒心转轴(30)内,所述的恒心转轴(28)内设置有至少两个行星转轴(32),所述的行星转轴(32)内设置有卫星转轴(31),所述的行星轴(28)与所述的行星转轴(32)传动连接,所述的卫星轴(24)与所述的卫星转轴(31)传动连接,所述的行星转轴(32)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开口,所述的卫星转轴(31)上传动连接有若干根与所述行星转轴(32)上所述的圆形开口相配合的甲支撑杆(39),所述的甲支撑杆(39)顶端倾斜连接有若干根搅拌杆(40 ),所述的行星转轴(32 )上连接有乙支撑杆(42 ),所述的乙支撑杆(42)连接有刮刀(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行星搅拌机,其特征为,若干个所述的圆形开口在所述的行星转轴(32)上等距离竖直排列组成一个开口组,所述的行星转轴(32)上设置有四个均匀圆周分布的所述的开口组,所述相邻的两个开口组的所述的圆形开口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行星搅拌机,其特征为,所述的甲支撑杆(39)顶端连接有两根搅拌杆(40),所述的搅拌杆(40)和所述的甲支撑杆(39)在同一平面内,两根所述的搅拌杆(40)之间成一定的角度。
【文档编号】B01J3/00GK203507894SQ201320501438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严铖 申请人:宁波慧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