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除湿机的加热器及除湿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437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除湿机的加热器及除湿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除湿机的加热器及除湿机,其中加热器,包括内置加热装置的加热器框、带有开口部的箱体和盖体,所述加热器框底面设有与加热装置中发热丝相对应的气孔。而除湿机使用了该加热器。同时,除湿机主体和水箱组合是可旋转装配和拆卸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器框底面设有与加热装置中发热丝相对应的气孔。使得再生用空气刚通过气孔即立刻与发热丝接触而被加热并且吸湿转盘接受发热丝较强的热辐射,确保所有再生用空气都通过这种近距离热辐射加热,并且吸湿转盘中水分被蒸发并且被热空气带走,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进而改进了整个除湿机的除湿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除湿机的加热器及除湿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除湿机的加热器及除湿机,特别是一种双冷凝器除湿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除湿机采用再生通路和除湿通路两条空气通道,让吸湿转盘在吸纳水分和干燥再生两个过程中循环工作。所述除湿通路是由除湿风扇将外部空气吸入除湿机内,外部空气吸入后经过吸湿转盘时,被其内部的干燥物质吸走水分,变成干燥空气后排出。吸湿转盘吸收了外部空气中的水分,变得十分潮湿进而影响其再次除湿的效果。因此利用再生通路对吸湿转盘进行干燥再生,使吸湿转盘保持良好的除湿性能。再生通路内的再生用空气处于封闭循环中,在经过加热器的加热后高温状态下的再生用空气经过吸湿转盘,并带走吸湿转盘中的水分,同时再生用空气也变成了高温高湿的空气。此时的再生用空气再经过冷凝器的冷凝将水分液化放出,然后重新回到加热器,至此完成再生通路的循环。
[0003]再生通路中的再生用空气由加热器外壳的底面进入加热器,温度提高以后再离开加热器进入吸湿转盘。现有加热器框在其底部设有多个通气孔,再生用空气经过通气孔进入到加热装置内部,与发热丝接触。而通气孔与发热丝往往是错位的,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是相互对应,这样再生用空气还需要在加热器内流动一段距离,才能够与发热丝接触。还有部分再生用空气就不能与发热丝接触而仅受到热辐射后直接流出加热器。除此之外,现在几乎所有除湿机水箱采用的是抽拉式结构,结构复杂,使用中容易滑落。

【发明内容】

[0004]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除湿机的加热器及除湿机,再生用空气进入加热器后直接与发热丝接触,提高加热效率。
[0005]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除湿机的加热器,包括内置加热装置的加热器框、带有开口部的箱体和盖体,所述加热器框底面设有与加热装置中发热丝相对应的气孔。该气孔刚好对应发热丝,使得再生用空气刚通过气孔即立刻与发热丝接触,确保所有再生用空气都通过直接接触加热。
[000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开口部靠近后侧的一边及其相邻两边被加热器框封闭。这样所有的再生用空气都只能从加热器框的前侧通过气孔进入加热器框,被加热装置的发热丝加热。
[0007]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前表面还设有热敏电阻。以探测加热器的温度。
[0008]一种除湿机,该除湿机使用了前述的加热器,包括前盖、后盖、以及前后盖之间的除湿机本体。
[0009]作为除湿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通过其下方的搭扣与水箱盖和容器的组合可拆卸地连接。
[0010]一种除湿机中吸湿转盘的控制方法,吸湿转盘沿着加热器远离第一冷凝器的方向旋转。
[0011]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加热器框底面设有与加热装置中发热丝相对应的气孔。使得再生用空气刚通过气孔即立刻与发热丝接触而被加热并且吸湿转盘接受发热丝较强的热辐射,确保吸湿转盘中水分被蒸发并且被热空气带走,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进而改进了整个除湿机的除湿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除湿机的分解立体图;
[0013]图2为本发明中除湿机本体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3为本发明中除湿通路与再生通路中空气流向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发明中加热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5为本发明中加热器的立体图;
[0017]图6为本发明除湿机本体的主视图;
[0018]图7为本发明除湿机中水箱盖与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8为本发明除湿机中水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图7中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同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22]图1是本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除湿机的轮廓由前盖1、后盖2、上盖6以及容器5形成。在前盖I的长边一侧开有吸气口 3,并在该吸气口 3处设置可拆卸的过滤网4。过滤网4捕捉从吸气口 3进入的空气中所携带的尘埃等异物,抑制异物向除湿机内部的流入。除湿机本体8位于前盖1、后盖2、上盖6和容器5的包围之中,容器5设置在除湿机本体8的正下方以容纳冷凝水。在上盖6和除湿机本体8之间存在一个百叶窗7,百叶窗7与设置在上盖6内的排气口 9相对应,利用百叶窗7能改变排出的干燥空气的风向。
[0023]图2是除湿机本体8的分解立体图。除湿机本体8中最靠近前盖I的是第一冷凝器10和加热器11。在第一冷凝器10之后设有吸湿转盘12,吸湿转盘12安装在框架14上,框架14又安装在平板部13中的空腔内。平板部13的上方为第二冷凝器15。除湿风扇17位于风扇前盖16和风扇后前盖18所围合的腔体内,风扇后前盖18内设置马达19来带动除湿风扇17旋转工作。整个装置的下方还设有内含空气通道的底座24,该底座24具有第一接口 20和再生风扇23。在容器5和底座24之间是水箱盖21。
[0024]除湿机具有再生通路和除湿通路两条空气通道。除湿通路用于将外部空气中的水分去除,同时利用外部空气温度较低的特点,在第一冷凝器10内实现外部空气与再生用空气的热交换。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在除湿风扇17的吸力作用下,外部空气经过过滤网4从位于前盖I的吸气口 3进入除湿机内。外部空气首先由前向后地通过第一冷凝器10,在这里外部空气由于其温度较低的特点,与相对高温的再生用空气实现热交换,吸收再生用空气的热量。接着外部空气流过吸湿转盘12,吸湿转盘12由框架14,以及框架14内的多块吸湿元件组成。这些吸湿元件内含例如硅胶、沸石、分子筛或盐类这类无机吸附型吸湿齐U,或者离子交换树脂类吸湿剂,或者是两者的组合。吸湿转盘12安装在平板部13内,在电机的带动下匀速旋转。外部空气经过吸湿转盘12时,被吸湿元件中的吸湿剂干燥。干燥的外部空气被除湿风扇17带动沿着除湿风扇17所在腔体的上部开口,由排气口 9离开除湿机。
[0025]如图3所示,再生通路中的再生用空气在除湿机内部循环运动,不断地将吸收了水分的除湿元件干燥,使其恢复除湿能力。第一冷凝器10由多个竖直排列的冷凝管组成,其下端装入底座24的第一接口 20。如图3中实线箭头所示,再生用空气由上向下地从冷凝管内流过,外部空气则由前向后地从冷凝管外流过。再生用空气经过热交换后温度降低,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不断析出水分,在冷凝管内壁上形成水珠。这些水珠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滚动通过第一接口 20汇集到底座24的漏水口 36,并进而滴落到容器5内。离开第一冷凝器10,在再生风扇23的作用下,再生用空气由第一接口 20进入底座24,并经过底座24内的空气通道到达第二接口 25处。第二接口 25与再生空气通道22的底部相连通。而再生风扇23安装在再生空气通道22的底部,其进风面正对着第二接口 25。再生用空气从底部进入位于除湿风扇17侧面的再生空气通道22,并向上运动至其顶部。通过再生空气通道22顶部的前向开口,再生用空气进入第二冷凝器15,与经过加热器11的加热后再生用空气在第二冷凝器15内实现热交换。第二冷凝器15也是由多个横向排列的冷凝管组成。此时再生用空气从后向前地从冷凝管外经过第二冷凝器15,然后从第二冷凝器15的下方出口进入加热器11。
[0026]如图4所示,加热器11的轮廓呈扇形,其由箱体26、加热器框27、加热装置28和盖体29组成。盖体29通过螺丝与箱体26固定在一起,围合成一个腔体以容纳加热装置28和加热器框27。加热器框27为后表面开口且横截面为五边形的结构,其五个侧面都由云母片紧密围合。加热装置28拥有与加热器框27相同的轮廓,并套装固定在加热器框27内。加热器框27朝向盖体29的后表面开口,与盖体29的开口部相对应。由于云母的良好绝热性能,加热装置28中的发热丝散发出的热量基本被限制在加热器框27内。再生用空气从箱体26上侧的开口部30进入加热器11的箱体26。特别地如图5所示,加热器框27的一个侧面将开口部30靠近吸湿转盘12的一边、以及这条边相邻的两条边封闭,而留出开口部30远离吸湿转盘12的一条边作为再生用空气的入口。这样再生用空气只能从加热器框27靠近前表面的一侧进入加热器11。这样所有的再生用空气都只能从加热器框27的前侧通过气孔31进入加热器框27,被加热装置28所产生的热辐射加热。而现有加热器中,由于加热器框与箱体之间有缝隙,再生用空气开口部30进入箱体后,会有部分从所述缝隙绕过加热器框27,因此不能得到充分加热。箱体26前表面还设有热敏电阻33以探测加热器11的温度。
[0027]加热器框27底面设有与加热装置28相对应的气孔31,气孔31呈平行排列的线型,气孔31刚好正对着加热装置28中的发热丝。这样再生用空气从加热器框27的前侧通过所述气孔31进入加热器框27后,立刻就与加热装置28接触,使再生用空气一进入加热器框27便立刻与加热装置28中的发热丝接触开始升温。而现有加热器框底面只是无规则的设置气孔,再生用空气通过这种无规则设置的气孔进入加热器框27后并未与发热丝直接接触。由于再生用空气距离发热丝距离较远,其只是受到较弱的热辐射后就快速离开了加热器。而本实施例具有与发热丝对应的加热器框27,使得再生用空气贴近发热丝,接受发热丝较强的高温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再生用空气的加热效率。
[0028]如图3中实线箭头所示,经过加热器11的升温后,再生用空气从盖体29的开口部向后流出并垂直地通过吸湿转盘12。吸湿转盘12中的水分被发热丝的高温热辐射蒸发并被高温的再生用空气带走,因此恢复了除湿能力。经过吸湿转盘12后,高温潮湿的再生用空气通过转送通道32进入第二冷凝器15。在第二冷凝器15中,高温潮湿的再生用空气与从再生空气通道22出来的再生用空气进行热交换。
[0029]如图6所示,从前侧看吸湿转盘12沿着加热器11远离第一冷凝器10的方向,由加热器11向第一冷凝器10,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吸湿转盘12中刚刚经过加热器11加热的部分可以经过较长的距离到达第一冷凝器10。吸湿转盘12中刚刚经过加热器11加热的部分在较长的距离上能够充分冷却,水分也得以较充分的蒸发。当这部分吸湿转盘12到达第一冷凝器10处时,蒸发出来的水分较少,更有利于减小吸湿转盘12所蒸发的水分对除湿效果的影响。反之如果吸湿转盘12顺时针旋转,吸湿转盘12刚刚经过加热器11加热的部分在处于高温状态,就直接进入第一冷凝器10的冷凝区域,由于处于高温状态,其含有的水分较多,从而影响除湿机的除湿效果。
[0030]如图7所示,底座24汇集再生通路中产生的冷凝水。冷凝水经过底座24中央的漏水口 36,流入到水箱盖21的入水口 35,最后汇集在水箱盖21下方的容器5内。容器5固定在水箱盖21的下侧,与水箱盖21形成一个整体。
[0031]图8中水箱盖21具有手提部34,所述入水口 35位于手提部34的中心位置。手提部34呈长条状,其两端具有圆弧形的凸起38。入水口 35略高于手提部34。除湿机的底座24下表面设有一对搭扣37,所述搭扣37与手提部34两端的凸起38相对应。如图9所示,搭扣37具有竖直向上的螺丝孔39,用于同底座24连接。两个搭扣37相向的一侧均设有与凸起38相适配的导槽40,导槽40不仅具有水平部分而且在水平部分的末端还设有与之垂直的竖直部分。在导槽40的入口处增设了导向部41,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搭扣37各自的导向部41的朝向相反。当水箱盖21安装时,首先将入水口 35与漏水口 36对接,然后旋转水箱盖21,使水箱盖21的凸起38经由导向部41旋转滑入导槽40的水平部分,然后不断滑入直到被导槽40的竖直部分阻挡。反之可以人工拆下水箱盖21和容器5组合。
[0032]因此除湿机具有了手动和自动两种排水模式。当工作在手动排水模式时,水箱盖21和容器5通过搭扣37与凸起38的配合,固定在底座24下方,直接储存冷凝水直到蓄满为止。蓄满水后,人工拆除水箱盖21和容器5的组合,并利用水箱盖21的手提部34,手动提起容器5将水倒出。当工作在自动排水模式时,首先拆除水箱盖21和容器5,在漏水口36处直接外接水管。这样冷凝水直接通过水管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除湿机的加热器,包括内置加热装置(28)的加热器框(27)、带有开口部(30)的箱体(26)和盖体(29),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框(27)底面设有与加热装置(28)中发热丝相对应的气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除湿机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30)靠近后侧的一边及其相邻两边被加热器框(27)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除湿机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6)前表面还设有热敏电阻(33)。
4.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加热器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I)、后盖(2 )、底座(24)以及前后盖之间的除湿机本体(8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4)通过其下方的搭扣(37)与水箱盖(21)和容器(5)的组合可拆卸地连接。
【文档编号】B01D53/26GK203591686SQ201320712570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发明者】赵彬, 王邻, 韦开强, 陈传鑫, 张苇 申请人:南京铁旦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