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445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其包括:第一罗茨真空泵,其上开设有进气口;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相连接的第二罗茨真空泵;止回阀;水环真空泵;气液分离器,其具有第一内腔,该气液分离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的循环进水口、循环出水口、以及排气口和溢水口;冷凝器,其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内腔中,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二内腔中设置有冷凝管及所述冷凝管的支撑板;缓冲罐,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相连接,另一端与止回阀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罗茨水环真空装置,该装置操作安全,节约空间,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资源。
【专利说明】—种罗茨水环真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罗茨水环真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化工行业大量使用高真空蒸馏技术,并且有很多蒸馏的物料是严禁与水接触,以免产生安全问题。闭式罗茨水环真空机组在获取高真空时,比其它真空机组有着无尾气排放的优势。但是闭式罗茨水环真空机组的缺陷是:a、经常因止回阀无法彻底阻断突然停电或误操作时,水环真空泵、冷凝器和气液分离器中的水经罗茨真空泵、进气口被倒吸入蒸馏釜等容器,造成物料的损失和安全问题;b、气液分离器没有抽水分离装置,不能及时分出抽真空时带出的有机溶剂;C、冷凝器与气液分离器分离,使得设备不紧凑,不节约空间。
[0003]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缺陷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罗茨水环真空装置,该装置操作安全,节约空间,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资源。
[0005]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其包括:
[0006]第一罗茨真空泵,其上开设有进气口 ;
[0007]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相连接的第二罗茨真空泵;
[0008]止回阀;
[0009]水环真空泵;
[0010]气液分离器,其具有第一内腔,该气液分离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的循环进水口、循环出水口、以及排气口和溢水口 ;
[0011]冷凝器,其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内腔中,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二内腔中设置有冷凝管及所述冷凝管的支撑板;
[0012]缓冲罐,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相连接,另一端与止回阀相连接。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缓冲罐的有效体积比气液分离器的有效体积大。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支撑板是自冷凝器中延伸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壁。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板为隔油板。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还设置有进水温度计和出水温度计。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油状物出口。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将冷凝器放在气液分离罐中,使得设备紧凑;在止回阀前增加一个缓冲罐,可避免止回阀失灵、突然停电或误操作造成的气液分离器中水倒吸入其他容器中,确保安全;将冷凝器的支撑板当作隔油板,便于连续分离油水,本实用新型操作安全,节约空间,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资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罗茨水环真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气液分离器和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罗茨水环真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装置包括第一罗茨真空泵1、第二罗茨真空泵2、止回阀3、水环真空泵4、气液分离器5、冷凝器6以及缓冲罐7。
[0024]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I上开设有进气口 11,该进气口 11通过管道可以与外部容器相连接。第二罗茨真空泵2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I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2的容积比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I的容积小。
[0025]所述止回阀3,其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水环真空泵4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缓冲罐7相连接。所述水环真空泵4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止回阀3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气液分尚器5相连接。
[0026]缓冲罐7,其一端与所述第二罗茨真空泵12相连接,另一端与止回阀3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真空装置中,在止回阀3与第二罗茨真空泵2之间安装一个比气液分离器5的有效体积略大的缓冲罐7,即使产生倒吸现象,水只能进入缓冲罐7,绝不可能经由第二罗茨真空泵2、第一罗茨真空泵I和进气口 11进入外部的其它容器中,进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安全问题。
[0027]请参阅图2,其为图1中气液分离器和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气液分离器5通过管道与水环真空泵4相连接。该气液分离器5具有第一内腔51,该气液分离器5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51相连通的循环进水口 52、循环出水口 53、以及油状物出口 54、排气口55和溢水口 56。其中所述循环进水口 52位于气液分离器5的上部,该循环进水口 52通过管道与水环真空泵4相连接;所述循环出水口 53位于气液分离器5的下部,该循环出水口53通过管道与水环真空泵4相连接,所述循环进水口 52和循环出水口 53与水环真空泵4构成回路循环,使得气液分离器5中的流出的水能够循环利用。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器5上还设置有进水温度计和出水温度计(未图示),用于监控进入和排出气液分离器5中的水的温度。
[0028]所述冷凝器6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5的第一内腔51中。所述冷凝器6具有第二内腔61、与所述第二内腔61相连通的冷却水进口 62、冷却水出口 63,所述第二内腔61中设置有冷凝管及所述冷凝管的支撑板。所述冷却水进口 62和冷却水出口 63通过管道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从冷凝器6中冷却的水通过冷却水出口 63供外部设备使用。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支撑板64在冷凝器6中,另一个支撑板65是自冷凝器6中延伸至所述气液分离器5的内壁。并且在该实施例中,该支撑板64,65作为隔油板,便于连续分离油水。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支撑板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节省有限的空间,将冷凝器6放入气液分离器5中,不仅增加了冷却效果,使得整个罗茨水环真空装置更加紧凑。由于冷凝器6的冷凝管和冷凝管支撑板的联合作用,使得在负压蒸馏中,部分没有被冷凝、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迅速在气液分离器5内的冷凝器6及其支撑板的作用下被分离,并从气液分离器5上部的溢出口 56溢出。
[00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减压蒸馏过程中,一些未完全被冷凝的有机溶剂(如甲苯、石油醚等)随不凝性气体(如空气)从进气口 11进入第一罗茨真空泵I被压缩后然后进入第二罗茨真空泵2中进一步被压缩。经二级压缩后的含有机溶剂的不凝性气体经缓冲罐7被吸入水环真空泵4,与水环真空泵4内的10?15°C水充分混合后,排入气液分离器5和冷凝器6中。不凝性气体在气液分离器5中由排气口 55排出。有机溶剂在气液分离器5和冷凝器6中由于支撑板的作用,将浮于水上的有机溶剂分隔开来,被分割开来的有机溶剂从气液分离器5上部的油状物出口 54中溢出,流入外部油桶。气液分离器5和冷凝器6中的水经冷凝器6冷却后,由气液分离器5下部的循环出水口 53中排出重新回到水环真空泵4内进行循环。
[0030]本实用新型的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将冷凝器放在气液分离罐中,使得设备紧凑;在止回阀前增加一个缓冲罐,可避免止回阀失灵、突然停电或误操作造成的气液分离器中水倒吸入其他容器中,确保安全;将冷凝器的支撑板当作隔油板,便于连续分离油水,本实用新型操作安全,节约空间,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资源。
[0031]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罗茨真空泵,其上开设有进气口 ; 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相连接的第二罗茨真空泵; 止回阀; 水环真空泵; 气液分离器,其具有第一内腔,该气液分离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连通的循环进水口、循环出水口、以及排气口和溢水口 ; 冷凝器,其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内腔中,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二内腔中设置有冷凝管及所述冷凝管的支撑板; 缓冲罐,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罗茨真空泵相连接,另一端与止回阀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的有效体积比气液分离器的有效体积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支撑板是自冷凝器中延伸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隔油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还设置有进水温度计和出水温度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茨水环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油状物出口。
【文档编号】B01D3/10GK203655639SQ20132071718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郭华, 朱光华 申请人:盐城科菲特生化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