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恒湿试验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944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恒温恒湿试验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恒湿试验机,包括试验机外壳,试验机外壳的内部装设有试验箱,试验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试验舱,箱体与试验舱之间形成有循环风道,循环风道与试验舱连通,循环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装设有气体均匀分布装置,气体均匀分布装置包括往循环风道的内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网孔,第二网板的网孔的孔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或第二网板的网孔的数量从上到下依次减少。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控制气体从上到下的流速,使试验舱内的气体流动均匀,避免了气流紊乱现象的发生,使恒温恒湿试验机能够满足低流速测试要求。
【专利说明】恒温恒湿试验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试验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恒温恒湿试验机。
【背景技术】
[0002]恒温恒湿试验机是一种在某一恒温恒湿的状态下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检测,以检测该产品的性能是否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的设备。
[0003]现有的恒温恒湿试验机的外壳内部一般装设有试验箱,试验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试验舱,箱体与试验舱之间形成有循环风道,循环风道与试验舱连通,循环风道的内部装设有蒸发器、加热器、加湿器和循环风机。工作时,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气体会在试验舱和循环风道之间流动,然而,在气体的流动过程中,大部分气体会发生下沉现象,聚集在循环风道的底部流动,当气体返回试验舱时,试验舱底部的气体流速会比较大,容易发生气流紊乱现象,使恒温恒湿试验机无法满足低流速测试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气体流动均匀、可防止气流紊乱和能够满足低流速测试要求的恒温恒湿试验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恒温恒湿试验机,包括试验机外壳,所述试验机外壳的内部装设有试验箱,所述试验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试验舱,所述箱体与所述试验舱之间形成有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与所述试验舱连通,所述循环风道的内部装设有蒸发器、加热器、加湿器和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装设有气体均匀分布装置,所述气体均匀分布装置包括往所述循环风道的内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所述第一网板和所述第二网板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网孔,所述第二网板的网孔的孔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或所述第二网板的网孔的数量从上到下依次减少。
[0006]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网板在所述循环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相应的第一网板平行设置或所述第二网板在所述循环风道的进风口与相应的第一网板平行设置,且在所述循环风道的出风口与相应的第一网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网板从所述循环风道的出风口的左边向远离所述循环风道的出风口的右边倾斜。
[0007]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网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网板单元、第二网板单元和第三网板单元,所述第一网板单元的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网板单元的网孔的孔径,且所述第二网板单元的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外网板单元的网孔的孔径。
[0008]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网板单元、所述第二网板单元和所述第三网板单元的网孔分别均匀排列,所述第一网板单元的网孔的孔径为3?3.5_。所述第二网板单元的网孔的孔径为2?2.5臟,所述第三网板单元的网孔的孔径为I?1.5mm。
[0009]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网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网板单元、第二网板单元和第三网板单元,所述第一网板单元的网孔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网板单元的数量的孔径,且所述第二网板单元的网孔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三外网板单元的网孔的数量。
[0010]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网板的网孔的孔径大小相同且均匀排列。
[0011]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循环风道的内部装设有吸风板和散风板。
[0012]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循环风道的内部装设有风切板和位于箱体边角处的角部导风板。
[0013]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试验箱的内部装设有可拆卸的样品转动支架,所述样品转动支架通过传动装置与装设在所述试验机外壳内部的调速电机传动连接。
[0014]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样品转动支架包括转轴、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传动齿轮和至少一个通过转盘固定座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转盘,所述上轴承座装设在所述转轴的上端并固定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下轴承座装设在所述转轴的下端并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下轴承座的下方,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带、联轴器、齿轮或变速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发明在循环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装设有气体均匀分布装置,气体均匀分布装置包括往所述循环风道的内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网孔,第二网板的网孔的孔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或第二网板的网孔的数量从上到下依次减少,当气体流经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时,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可以控制气体从上到下的流速,使试验舱内的气体流动均匀,避免了气流紊乱现象的发生,使恒温恒湿试验机能够满足低流速测试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试验箱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21]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二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样品转动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发明所述的另一种试验箱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25]图9是本发明所述的另一种第二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是本发明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的最佳实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8]实施例一[0029]请参考图1至图7,图中示出了一种恒温恒湿试验机,包括试验机外壳1,试验机外壳I的内部装设有试验箱2,试验箱2包括箱体21和设置在箱体21内部的试验舱22,箱体21与试验舱22之间形成有循环风道23,循环风道23与试验舱22连通,循环风道23的内部装设有蒸发器3、加热器4、加湿器5和循环风机6,循环风道23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装设有气体均匀分布装置7,气体均匀分布装置7包括往循环风道23的内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网板71和第二网板72,第一网板71和第二网板72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网孔,第二网板72的网孔的孔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0030]其中,第二网板72在循环风道23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相应的第一网板71平行设置。或者,如图8所示,第二网板72在循环风道23的进风口与相应的第一网板71平行设置,且在循环风道23的出风口与相应的第一网板71倾斜设置,第二网板72从循环风道23的出风口的左边向远离循环风道23的出风口的右边倾斜。
[0031]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网板7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网板单元721、第二网板单元722和第三网板单元723。其中,第一网板单元721、第二网板单元722和第三网板单元72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网板单元721、第二网板单元722和第三网板单元723的网孔分别均匀排列,第一网板单元721的网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网板单元722的网孔的孔径,且第二网板单元722的网孔的孔径大于第三外网板单元723的网孔的孔径。
[0032]进一步而言,第一网板单元721的网孔的孔径为3?3.5mm,第二网板单元722的网孔的孔径为2?2.5mm,第三网板单元723的网孔的孔径为I?1.5mm,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网板单元721的网孔的孔径为3mm,第二网板单元722的网孔的孔径为2mm,第三网板单元723的网孔的孔径为1.5_。
[0033]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网板71的网孔的孔径大小相同且均匀排列,这样能够使气体的流动更加均匀。
[003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循环风道23的内部装设有吸风板8和散风板9,其中,吸风板8能够使气体的流动更加顺畅,散风板9能够使气体的流动更加均匀。
[003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循环风道23的内部装设有风切板10和位于箱体21边角处的角部导风板11,其中,风切板10倾斜设置,角部导风板11呈弧形结构,风切板10和导风板11能够对气体进行导向,使气体的流动更加顺畅。
[0036]如图2和图7所示,试验箱2的内部装设有可拆卸的样品转动支架12,样品转动支架12通过传动装置13与装设在试验机外壳I内部的调速电机14传动连接,传动装置13可以为传动带、联轴器、齿轮或变速器中任意一种。
[0037]具体而言,样品转动支架12包括转轴121、上轴承座122、下轴承座123、传动齿轮124和至少一个通过转盘固定座125固定在转轴121上的转盘126,上轴承座122装设在转轴121的上端并固定在箱体21的顶部,下轴承座123装设在转轴121的下端并固定在箱体21的底部,传动齿轮124位于下轴承座123的下方,传动齿轮124与传动装置13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转盘126的数量优选设置为两个,转盘固定座125可以调节两个转盘126之间的间距。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改变转盘126的数量,非本实施为限。
[0038]实施例二
[0039]本发明的实施二提供了一种恒温恒湿试验机,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一的结构大部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网板72的网孔的数量从上到下依次减少。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网板7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网板单元721、第二网板单元722和第三网板单元723。其中,第一网板单元721、第二网板单元722和第三网板单元72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网板单元721的网孔的数量多于第二网板单元722的数量的孔径,且第二网板单元722的网孔的数量多于第三外网板单元723的网孔的数量,较佳的,第一网板单元721、第二网板单元722和第三网板单元723的网孔的孔径大小相同。
[0040]综上所述,工作时,在循环风机6的作用下试验舱22内的气体从循环风道23的进风口进入循环风道23的内部,再从循环风道23的出风口返回试验舱22,气体在循环风道23的进风口依次经过第一网板71和第二网板72,气体在循环风道23的出风口依次经过第二网板72和第一网板71,当气体流经第一网板71和第二网板72时,第一网板71和第二网板72可以控制气体从上到下的流速,使试验舱22内的气体流动均匀,避免了气流紊乱现象的发生,使恒温恒湿试验机能够满足低流速测试要求,在本发明的实施中,气体的平均流速可以控制在0.03?0.3m/s。
[0041]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恒温恒湿试验机,包括试验机外壳(I ),所述试验机外壳(I)的内部装设有试验箱(2),所述试验箱(2)包括箱体(21)和设置在所述箱体(21)内部的试验舱(22),所述箱体(21)与所述试验舱(22)之间形成有循环风道(23),所述循环风道(23)与所述试验舱(22)连通,所述循环风道(23)的内部装设有蒸发器(3)、加热器(4)、加湿器(5)和循环风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23)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装设有气体均匀分布装置(7),所述气体均匀分布装置(7)包括往所述循环风道(23)的内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网板(71)和第二网板(72),所述第一网板(71)和所述第二网板(72)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网孔,所述第二网板(72)的网孔的孔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或所述第二网板(72)的网孔的数量从上到下依次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板(72)在所述循环风道(23)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相应的第一网板(71)平行设置或所述第二网板(72)在所述循环风道(23)的出风口与相应的第一网板(71)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网板(72)从所述循环风道(23)的出风口的左边向远离所述循环风道(23)的出风口的右边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板(7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网板单元(721)、第二网板单元(722)和第三网板单元(723),所述第一网板单元(721)的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网板单元(722)的网孔的孔径,且所述第二网板单元(722)的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外网板单元(723)的网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板单元(721)、所述第二网板单元(722)和所述第三网板单元(723)的网孔分别均匀排列,所述第一网板单元(721)的网孔的孔径为3~3.5mm。所述第二网板单元(722)的网孔的孔径为2~2.5mm,所述第三网板单元(723)的网孔的孔径为I~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板(7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网板单元(721)、第二网板单元(722)和第三网板单元(723),所述第一网板单元(721)的网孔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网板单元(722)的数量的孔径,且所述第二网板单元(722)的网孔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三外网板单元(723)的网孔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板(71)的网孔的孔径大小相同且均匀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23)的内部装设有吸风板(8)和散风板(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23)的内部装设有风切板(10)和位于所述箱体(21)边角处的角部导风板(11)。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2)的内部装设有可拆卸的样品转动支架(12),所述样品转动支架(12)通过传动装置(13)与装设在所述试验机外壳(1)内部的调速电机(14 )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转动支架(12)包括转轴(121 )、上轴承座(122)、下轴承座(123)、传动齿轮(124)和至少一个通过转盘固定座(125)固定在所述转轴(121)上的转盘(126),所述上轴承座(122)装设在所述转轴(121)的上端并固定在所述箱体(21)的顶部,所述下轴承座(123)装设在所述转轴(121)的下端并固定在所述箱体(21)的底部,所述传动齿轮(124)位于所述下轴承座(123)的下方,所述.传动齿轮(124)与所述传动装置(1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13)包括传动带、联轴器、齿轮或变速器。
【文档编号】B01L7/00GK103816948SQ201410047961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1日
【发明者】黄清帅, 夏可瑜 申请人: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