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补水水浴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5039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自动补水水浴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补水水浴锅,包括水浴锅,水浴锅内设有水槽,在水槽的侧壁上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水槽内,且所述出水口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凸台,还包括堵头和浮块,所述堵头与所述凸台相对应,所述浮块放置水槽内随水位高低浮动,所述堵头和浮块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补水水浴锅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水浴锅的自动补水作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性能可靠、使用时间长、便于安装使用等特点。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浴锅,具体地说是一种制药【技术领域】中能够自动补水的水 浴锅。 自动补水水浴锅

【背景技术】
[0002] 恒温水浴锅(thermostat water bath)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尤其在制药技术领 域,其常用于恒温加热、蒸馏、干燥、浓缩等试验。恒温水浴锅水槽下部水平放置不锈钢管状 加热器,水槽内部放有带孔的铝制搁板,水槽的上部配有不同口径的组合套圈,可适应不同 口径的烧瓶。水浴锅左侧有放水管,恒温水浴锅右侧是电气箱,电气箱前面板上装有温度控 制仪表、电源开关。电气箱内有电热管和传感器,传感器将水槽内水的温度转换为电阻值, 经过集成放大器的放大、比较后,输出控制信号,有效地控制电热管的平均加热功率,使水 槽内的水保持恒温。
[0003] 由于现有的水浴锅没有自动补水的装置,而大部分实验所需时间较长,有时需过 夜,水浴锅水槽内的水蒸发损失大,需要经常补水,使用很不方便。有文献报道,使用四孔水 浴锅,在沸腾条件下每小时要蒸发1500m水。因此对于在水浴中长时间恒温加热或回流等 实验时,实验人员往往不能长时间离开,需要随时补充水量,避免水位下降过大,而影响实 验质量,甚至水分蒸发过多,引起电热丝损坏。另外在实验人员在人为补水时,也会带来温 度的波动。
[0004] 中国专利201320023712. 6公开了一种水浴锅自动补水装置,其在水浴锅水槽的 侧壁上安装有一连接水源的水管,水管上设有电磁阀,水槽内还设有浮子液位计,浮子液位 计与控制装置相连,控制装置与所述电磁阀相连。其通过电磁阀和浮子液位计控制水管的 进水,由于增加了相应的电气结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0005]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补水水浴锅。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补水水浴锅,包括水浴锅,水浴锅内 设有水槽,在水槽的侧壁上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水槽 内,且所述出水口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凸台,还包括堵头和浮块,所述堵头与所述凸台相对 应,所述浮块放置水槽内随水位高低浮动,所述堵头和浮块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补水水浴锅中,堵头和凸台结合时堵塞所述出水口,堵头 和凸台分离时打开所述出水口,水位高时连杆机构控制所述堵头与凸台结合、水位低时连 杆机构控制所述堵头与凸台分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补水水浴锅通过机械结构实现 水浴锅的自动补水作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性能可靠、使用时间长、便于安装使用等 特点。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补水水浴锅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本装置优选的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0010] 第一大类为: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连接在所述支 架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浮块,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堵头。这一类结构 的特点是:第二连杆设在第一连杆的中部,相对于浮块,力距小,因而行程短、力量大。也就 是说,当浮块向上移动时,在同样的浮力下,堵头对凸台作用力较大,因此使堵头与凸台结 合更加紧密,防止水位达到预设高度时水管还有水溢出。
[0011] 第一大类又分为两个小类,分别是第一小类:所述水管的出水口朝下,所述第二连 杆下端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上端连接所述堵头,堵头位于所述凸台的下方。这一 小类的特点是便于安装,结构简单。第二小类:所述水管的出水口朝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上 端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下端连接所堵头,所述堵头位于所述凸台的下方。这一 小类的特点是由于水流的流向和堵头对凸台的作用均朝上,所以堵头与凸台结合的更加紧 Γ t I ο
[0012] 第二大类为: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铰连接在所述支 架上,一端连接所述浮块,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堵头。这类结构由于支撑点在第一 连杆的中部,所述堵头的力距相对第一类变大,因此对水位的上下浮动较为敏感,具有水位 控制灵敏的特点。
[0013] 第二大类也分为两个小类,分别是第一小类:所述水管的出水口朝下,所述第二连 杆下端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上端连接所述堵头,堵头位于所述凸台的上方。同样 地,这一小类的特点是由于水流的流向和堵头对凸台的作用均朝下,所以堵头与凸台结合 的更加紧密。第二小类:所述水管的出水口朝上,所述第二连杆上端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 的一端,下端连接所述堵头,堵头位于所述凸台的上方。这一小类给出一种出水口朝上的实 现方式。
[0014] 第三大类:所述水管的出水口朝下,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所述浮块和堵头的第二 连杆,所述堵头位于所述凸台的下方。第三大类省略了第一连杆及相关铰连接结构,真通过 第二连杆连接堵头和浮块,因而结构更加简单实用。
[0015] 优选的,对于上述第一大类的第一小类或者第三大类,所述出水口设有向内延伸 以防止所述堵头移出出水口外的挡台。
[0016] 优选的,所述水管通过三个支杆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水槽的 内壁上。三个支杆以三角形的方式连接在支架上,稳固性最好。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0017]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 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动补水水浴锅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动补水水浴锅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动补水水浴锅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动补水水浴锅的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支架1 ;水管2 ;支杆3 ;铰接点4 ;第一连杆5 ;浮块6 ;第二连杆7 ; 凸台8 ;堵头9。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0025] 实施例1 :
[0026] 下面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水水浴锅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 的自动补水水浴锅包括水浴锅,水浴锅内设有水槽。还包括支架1、水管2、支杆3、铰接点 4、凸台8、堵头9、浮块6、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7。
[0027] 支架1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水槽的侧壁上,支架1上通过三个支杆3连水管 2,三个支杆3在支架1处的连接端呈三角形,以便使水管2的固定更加牢固。
[0028] 水管2的出水口朝下,且出水口位于水槽内。出水口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凸台8,出 水口口部向内延伸以防止堵头9移出出水口外的挡台。堵头9呈圆锥形,设在凸台8与挡 台之间,堵头9下移时可被挡台挡住,但不影响水的流出。堵头9上移,与凸台8结合,密封 出水口。
[0029] 浮块6设置在水槽内的水面上,且随水位高低浮动。浮块6与第一连杆5的一端 相连,第一连杆5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点4连接在支架1上。第二连杆7的下端铰连接在第 一连杆5的中部,第二连杆7的上端连接堵头9。
[0030] 当水浴锅内的水位下降时,浮块6下移,带动堵头9下移,堵头9与凸台8分离,水 管2中流水到水槽内,起到补水作用。当水浴锅内的水位上升至预设高度时,浮块6上移, 带动堵头9上移,密封出水口,水管2停止出水。
[0031] 实施例2:
[0032] 下面参照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水水浴锅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 的自动补水水浴锅包括水浴锅,水浴锅内设有水槽。还包括支架1、水管2、支杆3、铰接点 4、凸台8、堵头9、浮块6、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
[0033] 支架1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水槽的侧壁上,支架1上通过三个支杆3连水管 2,三个支杆3在支架1处的连接端呈三角形,以便使水管2的固定更加牢固。
[0034] 水管2的出水口朝下,且出水口位于水槽内。出水口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凸台8。堵 头9呈圆锥形,设在水管2内的凸台8的上方,堵头9下移,与凸台8结合,密封出水口。
[0035] 浮块6设置在水槽内的水面上,且随水位高低浮动。浮块6与第一连杆5的一端 相连,第一连杆5的中部通过铰接点4连接在支架1上,第一连杆5的另一端连第二连杆。 第二连杆的下端铰连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上端连接堵头9。
[0036] 当水浴锅内的水位下降时,浮块6下移,带动堵头9下移,堵头9与凸台8分离,水 管2中流水到水槽内,起到补水作用。当水浴锅内的水位上升至预设高度时,浮块6上移, 带动堵头9下移,密封出水口,水管2停止出水。
[0037] 实施例3 :
[0038] 下面参照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水水浴锅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 的自动补水水浴锅包括水浴锅,水浴锅内设有水槽。还包括支架1、水管2、支杆3、铰接点 4、凸台8、堵头9、浮块6、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
[0039] 支架1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水槽的侧壁上,支架1上通过三个支杆3连水管 2,三个支杆3在支架1处的连接端呈三角形,以便使水管2的固定更加牢固。
[0040] 水管2的出水口朝上,且出水口位于水槽内。出水口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凸台8。堵 头9呈圆锥形,设在凸台8的上方,堵头9下移,与凸台8结合,密封出水口。
[0041] 浮块6设置在水槽内的水面上,且随水位高低浮动。浮块6与第一连杆5的一端 相连,第一连杆5的中部通过铰接点4连接在支架1上,第一连杆5的另一端连第二连杆。 第二连杆的下端铰连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上端连接堵头9。
[0042] 当水浴锅内的水位下降时,浮块6下移,带动堵头9上移,堵头9与凸台8分离,水 管2中流水到水槽内,起到补水作用。当水浴锅内的水位上升至预设高度时,浮块6上移, 带动堵头9下移,密封出水口,水管2停止出水。
[0043] 实施例4 :
[0044] 下面参照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补水水浴锅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 的自动补水水浴锅包括水浴锅,水浴锅内设有水槽。还包括支架1、水管2、支杆3、凸台8、 堵头9、浮块6、第二连杆7。
[0045] 支架1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水槽的侧壁上,支架1上通过三个支杆3连水管 2,三个支杆3在支架1处的连接端呈三角形,以便使水管2的固定更加牢固。
[0046] 水管2的出水口朝下,且出水口位于水槽内。出水口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凸台8,出 水口口部向内延伸以防止堵头9移出出水口外的挡台。堵头9呈圆锥形,设在凸台8与挡 台之间,堵头9下移时可被挡台挡住,但不影响水的流出。堵头9上移,与凸台8结合,密封 出水口。
[0047] 浮块6设置在水槽内的水面上,且随水位高低浮动。浮块6通过第二连杆7连堵 头9。
[0048] 当水浴锅内的水位下降时,浮块6下移,带动堵头9下移,堵头9与凸台8分离,水 管2中流水到水槽内,起到补水作用。当水浴锅内的水位上升至预设高度时,浮块6上移, 带动堵头9上移,密封出水口,水管2停止出水。
[〇〇4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自动补水水浴锅,包括水浴锅,水浴锅内设有水槽,其特征在于,在水槽的侧壁 上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水槽内,且所述出水口内壁上设 有环形的凸台,还包括堵头和浮块,所述堵头与所述凸台相对应,所述浮块放置水槽内随水 位高低浮动,所述堵头和浮块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 一连杆的一端铰连接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浮块,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二 连杆连接所述堵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水水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的出水口朝下,所述 第二连杆下端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上端连接所述堵头,堵头位于所述凸台的下 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水水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的出水口朝上,所述 第二连杆的上端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下端连接所堵头,所述堵头位于所述凸台 的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补水水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设有向内延伸以 防止所述堵头移出出水口外的挡台。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水水浴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通过三个支杆3固定 在支架上,所述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水槽的内壁上。
【文档编号】B01L7/02GK203874797SQ201420040329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张芳, 李松涛, 马丽虹 申请人:张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