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水配置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2900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水配置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氨水配制装置,具有配置周期短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氨水配置装置,包括配氨罐、喷射泵和泵,所述配氨罐、喷射泵和泵构成水循环回路,所述喷射泵进液口中通以液氨,还包括冷却水箱、冷水机,所述喷射泵主体置于冷却水箱,冷却水箱通过导管与冷水机相连接。冷却水箱内安装有U形铜管,所述U型铜管分别与冷水机出水口,进水口连接。冷却水箱设置排水口和入水口,排水口及入水口均安装有阀门。通过将喷射泵置于冷却水箱中,通过冷水机对冷却水箱中的水降温冷却,从而保证在恒定的低温环境下水混合液氨,缩短配置周期。
【专利说明】一种氨水配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氨水配置装置。
技术背景
[0002]早期生产化学品的是手工作坊,后演变为工厂,并逐渐形成一个特定的生产部门,即化学工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些生产部门,如冶金、炼油、造纸、制革等,已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从化学工业中划分出来。当大规模石油炼制工业和石油化工蓬勃发展之后,以化学、物理学、数学为基础并结合其他工程技术,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共同规律,解决生产规模放大和大型化中出现的诸多工程技术问题的学科化学工程诞生并得到迅速地发展,从而将化学工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从经验的或半经验的状态进入到理论和预测的新阶段。
[0003]氨水配置是化学中冶中常用的生产步骤,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致使氨水配置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气氨与水混合或液氨与水混合。采用液氨与水混合获得氨水时,由于喷射泵采用文丘里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液氨与水混合的接触面积大,从而配制氨水效率高。但由于液氨溶于水的过程是个放热过程,从而使得水循环回路中的水温上升,水温的上升又会使得氨水挥发,从而使得氨水浓度下降,为获得高浓度的氨水,就会造成配置周期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氨水配制装置,具有配置周期短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氨水配置装置,包括配氨罐、喷射泵和泵,所述配氨罐、喷射泵和泵构成水循环回路,所述喷射泵进液口中通以液氨,还包括冷却水箱、冷水机,所述喷射泵主体置于冷却水箱,冷却水箱通过导管与冷水机相连接。
[0005]进一步的,冷却水箱内安装有U形铜管,所述U形铜管分别与冷水机出水口,进水口连接。
[0006]进一步的,冷却水箱设置排水口和入水口,排水口及入水口均安装有阀门。
[0007]进一步的,冷却水箱底面顶角处设有滚轮,且位于排水口一侧两只滚轮尺寸小于另一侧两只滚轮尺寸,冷却水箱箱体保持倾斜状态。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喷射泵置于冷却水箱中,通过冷水机对冷却水箱中的水降温冷却,从而保证在恒定的低温环境下水混合液氨,缩短配置周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水箱结构之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氨水配置装置,包括配氨罐1、喷射泵2和循环水泵3,所述配氨罐1、喷射泵2和循环水泵构3成水循环回路,所述喷射泵2进液口 4中通以液氨,还包括冷却水箱5、冷水机6,所述喷射泵2主体置于冷却水箱5内,冷却水箱5通过导管与冷水机6相连接。为达到反映环境温度恒定的效果,将冷却水箱5内安装有U形铜管7,所述U形铜管7分别与冷水机出水口 8,进水口 9连接。
[0012]考虑到化工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如图2所示的,还特将冷却水箱设置排水口 10和入水口 11,排水口 10及入水口 11均安装有阀门12,方便冷却水箱5中冷却水定期更换。冷却水箱5底面四个顶角处设有滚轮13,且位于排水口 10—侧两只滚轮13尺寸小于另一侧两只滚轮13尺寸,冷却水箱5箱体保持倾斜状态,确保喷射泵2主体完全浸泡于冷却水中并且方便在必要时对冷却水箱5进行搬移。
【权利要求】
1.一种氨水配置装置,包括配氨罐、喷射泵和泵,所述配氨罐、喷射泵和泵构成水循环回路,所述喷射泵进液口中通以液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箱、冷水机,所述喷射泵主体置于冷却水箱,冷却水箱通过导管与冷水机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箱内安装有U形铜管,所述U形铜管分别与冷水机出水口,进水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箱设置排水口和入水口,排水口及入水口均安装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箱底面顶角处设有滚轮,且位于排水口一侧两只滚轮尺寸小于另一侧两只滚轮尺寸,冷却水箱箱体保持倾斜状态。
【文档编号】B01F3/08GK203777951SQ201420146773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9日
【发明者】王德峰, 俞健钧 申请人:江苏德峰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