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6276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包括预热器,预热器的输入端一连接物料输送装置,预热器的输入端二依次串联连接有排水泵和冷凝水罐,预热器的输出端连接强制循环泵,强制循环泵与逆流加热器的下端进口和顺流加热器的右端出口相连接;逆流加热器的下端出口和顺流加热器的左端出口均与冷凝水罐相连接,并且逆流加热器的上端入口和顺流加热器的左端入口均通过蒸汽压缩机与分离器相连接,分离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逆流加热器的上端出口和顺流加热器的右端进口相连接,并且,分离器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料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效的降低蒸发设备的投资成本,增大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并且降低蒸发器的电能消耗。
【专利说明】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代工业中,需要蒸发的领域越来越多,因此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进行蒸发,为了节省能耗,诞生了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器,一种能够完全回收二次蒸汽的蒸发装置,它通过电能驱动压缩机转动,压缩二次蒸汽,提高二次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压缩后的二次蒸汽再为系统提供热源,维系蒸发连续不断的进行,这样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是这种蒸发器由于压缩机对二次蒸汽压缩后,二次蒸汽的温升有限,所以系统的有效温差较低,根据换热面积=系统热负荷/传热系数/有效温差这一公式,温差越低换热面积越大,这就造成设备投资费用非常高;所以为了节省投资,需要从提高传热系数的方法来实现。
[0003]为了取得较大的传热系数,一是必须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形式,既不影响蒸发器使用,还具有更大的传热系数;二是由于物料在换热器内的流速与传热系数成正比,所以必须配置足够流量的循环泵来使得料液达到一定的流速;这就增加了电能消耗。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能够在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有效的降低蒸发设备的投资成本,增大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并且降低蒸发器的电能消耗。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包括预热器,所述预热器的输入端一连接物料输送装置,所述预热器的输入端二依次串联连接有排水泵和冷凝水罐,所述预热器的输出端连接强制循环泵,所述强制循环泵与逆流加热器的下端进口和顺流加热器的右端出口相连接;所述逆流加热器的下端出口和顺流加热器的左端出口均与所述冷凝水罐相连接,并且所述逆流加热器的上端入口和顺流加热器的左端入口均通过蒸汽压缩机与分离器相连接,所述分离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逆流加热器的上端出口和顺流加热器的右端进口相连接,并且,所述分离器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料泵。
[0008]进一步的,所述预热器设有蒸馏水输出端口。
[0009]优选的,所述逆流加热器和顺流加热器均为特殊版型的板式换热器;所述预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所述排水泵和出料泵为化工离心泵;所述冷凝水罐和分离器均为钢制化工常压容器,外带保温层;所述蒸汽压缩机为蒸汽罗茨压缩机或者是离心压缩机;所述强制循环泵为化工混流泵。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1]1、采用特殊板型和流道的板式加热器,可以提高蒸发器传热系数,使得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进一步降低,而降低了换热面积,就会降低设备投资成本,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同时也会降低强制循环泵的能耗,进一步节省了能耗;
[0012]2、通过采用板式换热器,来解决传统管式换热器难以维修和清洗的问题;因为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可以拆除、更换、清洗,能够方便的组装,这就解决了传统管式换热器难以维修和清洗的问题;
[0013]3、通过将单台加热器更改为两台加热器,即顺流加热器和逆流加热器,能够使现有板式换热器的生产能力扩大一倍;另外根据流速=流量/横截面积的公式,得出更改后,得到相同的板间物料流速,循环泵的流量只需要一半;经过计算循环泵的扬程增加了20 %,这样下来循环泵的电能消耗仅为原来的60 %。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预热器;2、排水泵;3、冷凝水罐;4、逆流加热器;5、蒸汽压缩机;6、分离器;7、顺流加热器;8、强制循环泵;9、出料泵;10、料液输送装置;11、蒸馏水输出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
[002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包括预热器I,所述预热器I的输入端一连接物料输送装置,所述预热器I的输入端二依次串联连接有排水泵2和冷凝水罐3,所述预热器I的输出端连接强制循环泵8,所述强制循环泵8与逆流加热器4的下端进口和顺流加热器7的右端出口相连接;所述逆流加热器4的下端出口和顺流加热器7的左端出口均与所述冷凝水罐3相连接,并且所述逆流加热器4的上端入口和顺流加热器7的左端入口均通过蒸汽压缩机5与分离器6相连接,所述分离器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逆流加热器4的上端出口和顺流加热器7的右端进口相连接,并且,所述分离器6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料泵9。
[0021]所述预热器I设有蒸馏水输出端口 11。
[0022]所述逆流加热器4和顺流加热器7均为特殊版型的板式换热器,国标:GB16409-1996 ;所述预热器I为板式换热器,国标:GB16409_1996 ;所述排水泵2和出料泵9为化工离心泵;所述冷凝水罐3和分离器6均为钢制化工常压容器,外带保温层;所述蒸汽压缩机5为蒸汽罗茨压缩机或者是离心压缩机;所述强制循环泵8为化工混流泵。
[0023]具体使用时,系统开机,被处理物料通过所述预热器1,与排水泵2输送过来的热的冷凝水换热,温度升高后物料离开所述预热器1,进入由逆流加热器4、顺流加热器7、分离器6、循环泵8以及蒸汽压缩机5组成的蒸发器系统中。
[0024]物料进入循环泵8的进口端管道,在通过循环泵8进入逆流加热器4,而后进入分离器6,然后经分离器6进入顺流加热器7,形成循环回路,构成了可循环的蒸发器系统。
[0025]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汽进入蒸汽压缩机5内压缩,焓值上升,再从蒸汽压缩机5的出口出来,蒸汽进入分别逆流加热器4和顺流加热器7的蒸汽侧,释放潜热为加热器内的物料提供热源,冷凝后的蒸汽进入储水罐3,冷凝水通过排水泵2送往预热器I为原料提供预热。
[0026]采用特殊板型和流道的板式加热器,可以提高蒸发器传热系数,使得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进一步降低,而降低了换热面积,就会降低设备投资成本,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同时也会降低强制循环泵的能耗,进一步节省了能耗。
[0027]通过采用板式换热器,来解决传统管式换热器难以维修和清洗的问题;因为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可以拆除、更换、清洗,能够方便的组装,这就解决了传统管式换热器难以维修和清洗的问题
[0028]通过将单台加热器更改为两台加热器,即顺流加热器和逆流加热器,能够使现有板式换热器的生产能力扩大一倍;另外根据流速=流量/横截面积的公式,得出更改后,得到相同的板间物料流速,循环泵的流量只需要一半;经过计算循环泵的扬程增加了 20%,这样下来循环泵的电能消耗仅为原来的60%。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包括预热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器(1)的输入端一连接物料输送装置,所述预热器(1)的输入端二依次串联连接有排水泵(2)和冷凝水罐(3),所述预热器(1)的输出端连接强制循环泵(8),所述强制循环泵(8)与逆流加热器(4)的下端进口和顺流加热器(7)的右端出口相连接;所述逆流加热器(4)的下端出口和顺流加热器(7)的左端出口均与所述冷凝水罐(3)相连接,并且所述逆流加热器(4)的上端入口和顺流加热器(7)的左端入口均通过蒸汽压缩机(5)与分离器(6)相连接,所述分离器(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逆流加热器⑷的上端出口和顺流加热器(7)的右端进口相连接,并且,所述分离器(6)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料泵(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器⑴设有蒸馏水输出端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型板式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流加热器(4)和顺流加热器(7)均为特俗版型的板式换热器;所述预热器(1)为板式换热器;所述排水泵(2)和出料泵(9)为化工离心泵;所述冷凝水罐(3)和分离器(6)均为钢制化工常压容器,外带保温层;所述蒸汽压缩机(5)为蒸汽罗茨压缩机或者是离心压缩机;所述强制循环泵(8)为化工混流泵。
【文档编号】B01D1/30GK204170435SQ201420525658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5日
【发明者】郑铁军, 刘正建 申请人:郑铁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