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510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形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沉淀池。圆形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口、出水口、沉泥板和沉泥筒,沉泥板设置有多层,且每个沉泥板的上侧都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进水口和出水口沿池体的切线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形沉淀池,沿切向进、出水,此种进水方式可使污水在圆形沉淀池内形成环流,增加了污水在圆形沉淀池内的停留时间,可提高污泥的沉降效果,并且多层沉泥板的设定,相当于增加了多组沉淀池,在占用相同的占地面积下,增加了污泥沉淀面积,大大提高了沉淀效率;另外,由于每两层沉泥板间上下竖直间距较小,这样相对较小粒径的颗粒也会沉降下来,增强了沉淀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圆形沉淀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多层沉淀。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去除,同时可去除部分BOD5,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BOD5负荷。沉淀工艺是一种物理处理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沉淀池按池内水流的方向,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
[0003]1、平流式沉淀池
[0004]平流式沉淀池为矩形沉淀池,水流方向为沿池长方向从沉淀池一侧流向另一侧,悬浮物在竖直方向上沉淀至池底。平流沉淀池池体占地面积较大,存在着水流在池宽与深度方向不均匀及紊流问题,污泥沉淀效率不高。
[0005]2、辐流式沉淀池
[0006]辐流式沉淀池通常为圆形或正方形,按水流方向分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及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
[0007]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的进水管在池中心,流出槽设在池子四周,因为中心导流筒内的流速较大,当作为二次沉淀池用时,活性污泥在中心导流筒内难以絮凝,这股水流向下流动时的动能较大,易冲击池底沉泥,池的容积利用系数也较小。
[0008]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流入槽沿周边设置,槽底均匀地开设布水孔及短管,供布水用。流入槽内由于布水孔径较小,因此常出现布水孔堵塞情况,影响出水效果。
[0009]3、竖流式沉淀池
[0010]竖流式沉淀池可用圆形或正方形。水流从中心进水,在向四周辐射。为了池内水流分布均匀,池径不易太大,不适宜大流量情况。而且竖流沉淀池的水流流速是向上的,而颗粒沉淀是向下的,因此只有颗粒沉降速度大于水流流速大颗粒污泥能被沉淀去除,因此去除率较小。
[0011]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沉淀效率高、沉淀效果好、沉淀能力强、容积利用系数高的沉淀池。
实用新型内容
[0012](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沉淀池的沉淀效率低、沉淀效果差、沉淀能力低的问题。
[0014](二)技术方案
[001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形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口、出水口、沉泥板和沉泥筒,所述沉泥筒与所述沉泥板相连接,所述沉泥板设置有多层,且每层沉泥板的上侧都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沿所述池体的切线方向设置。
[0016]其中,所述池体为圆柱形腔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池体的上部,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关于池体的轴线中心对称。
[0017]进一步地,多层所述沉泥板的形状为环形的圆锥,其上端与所述池体内壁相连接、下端均连接一个沉泥筒。
[0018]其中,所述每个沉泥筒均相连通,且每个所述沉泥筒的底部与其相邻的下一层沉泥板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
[0019]其中,所述沉泥板的坡度为50° -60°。
[0020]其中,还包括进水管、渐扩管、出水管和渐缩管,所述进水管通过渐扩管与多个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出水管通过渐缩管与多个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0021]进一步地,所述沉泥板设置四层,对应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各设置有4个。
[0022]其中,还包括排泥装置,所述排泥装置包括:排泥斗、排泥管和排泥阀,所述排泥管上端与排泥阀相连、下端与所述排泥斗相连,所述排泥斗位于所述池体的下部。
[0023]其中,所述排泥管的水平管道与所述池体内的液面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1.5米。
[0024]进一步地,所述沉泥板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或PP或ABS。
[0025](三)有益效果
[002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形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口、出水口、沉泥板和沉泥筒,所述沉泥板设置有多层,且每个沉泥板的上侧都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沿所述池体的切线方向设置。通过切线方向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得圆形沉淀池沿切向进水,这种独特的进水方式能够保证水流均匀,控制较小的流速,减少扰动,并且沿切向进水,污水会在圆形沉淀池内形成螺旋环流(即:水流在外圈先向下流动,到池体中部后,再向上流动,呈螺旋环流形式,从池体另一侧出水),这种环流的形式加长了污水在圆形沉淀池停留的时间,增强了污水的沉淀效果;另外,多层沉泥板的设定,相当于在池内增加了多组圆形沉淀池,在相同的占地面积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加了污泥沉淀面积,大大提高了沉淀效率,由于污泥颗粒沿竖直方向是重力沉降,因此大颗粒污泥沉速会大些,在相同池深下,大颗粒污泥沉降时间会短些,先沉降下来,而小颗粒污泥沉速低,需要沉降时间长,可能来不及沉降,就随污水排出。而在池内布置了多层沉泥板,由于每两层沉泥板之间竖直方向上的间距较小,相当于每层池子的深度都比较浅,即使小颗粒污泥沉速小,但由于池深浅,需要沉降的时间也减小,因此较小颗粒的污泥也会沉降下来,增强了污水沉淀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圆形沉淀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圆形沉淀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1]1、圆形沉淀池,11、池体,12、进水管,13、出水管,14、进水口,15、出水口,16、渐扩管,17、渐缩管,18、沉泥板,19、沉泥筒,2、排泥斗,3、排泥管,4、排泥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形沉淀池I包括:池体11、进水口 14、出水口 15、沉泥板18和沉泥筒19,所述沉泥板18设置有多层,且每个沉泥板18的上侧都设置有进水口 14和出水口 15,且所述进水口 14沿所述池体11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池体11为圆柱形腔体,所述进水口 14和所述出水口 15位于所述池体11的上部,并设置在所述池体11的两侧。通过沿池体11切线方向设置的进水口 14和出水口 15,使得圆形沉淀池I沿切向进水,这种独特的进水方式能够保证圆形沉淀池I内水流均匀,控制较小的流速,减少扰动,并且沿切向进水的方式,污水会在沉淀池内形成螺旋环流(即:水流在外圈先向下流动,到池体11中部后,再向上流动,呈螺旋环流形式,从池体11另一侧出水),这种环流的形式加长了污水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增强了污水的沉淀效果;另外,多层沉泥板18的设定,相当于在池内增加了多组沉淀池,在相同的占地面积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加了污泥沉淀面积,大大提高了沉淀效率;并且,由于每两层沉泥板18之间竖直方向上的间距较小,相当于每层池子的深度都比较浅,这样相对较小粒径的颗粒也会容易沉降下来,增强了污水沉淀效果,大大提高了沉淀水力负荷和固体负荷,可提高至3倍以上,在采用相同沉淀时间、相同占地面积下提尚沉淀能力。
[0034]其中,沉泥板18为环形的圆锥形板,圆锥形板的坡度在50° -60°之间,这样沉淀在沉泥板18上的污泥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入到与沉泥板18下端相连的沉泥筒19中,并且圆锥形的沉泥板有助于污水在沉淀池内形成螺旋状的环流,增加污水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提升污水沉淀效果,优选地,圆锥形板的坡度为55° ;相邻的沉泥筒19相连通,且所述沉泥筒19的底部与下一层沉泥板18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不影响下一层沉泥板18底部污泥的沉降,并且上层沉泥筒19内的污泥能够进入到下一层沉泥筒19中,最终所有的污泥都进入到圆形沉淀池I底部的排泥斗2当中;这样的设置可减少每一层内污水的流动对污泥沉降的影响,上一层污泥的沉降不影响下一层污泥沉降的效果,而在圆形沉淀池I的池底还设置有排泥斗2和排泥管3,排泥管3的上端与排泥阀4相连接下端与排泥斗2相连通,排泥阀4定期打开将排泥斗2内的污泥通过排泥管3排出圆形沉淀池I外;需要注意的是,排泥管3的水平管道与圆形沉淀池I最上层液面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需大于1.5米,这样污泥才能够在液面静压的作用下排出圆形沉淀池I。
[0035]圆形沉淀池I还包括进水管12、渐扩管16、出水管13和渐缩管17,进水管12通过渐扩管16与多个进水口 14相连通;出水管13通过渐缩管17与多个出水口 15相连通,这样污水先进入进水管12,之后经过渐扩管16平均分配至多个进水口 14中,然后污水沿切向方向均匀进入至圆形沉淀池I内,由于设置了多个进水口 14,故污水在圆形沉淀池I内的水流分配均匀、流速较小,可减少水流扰动,切向进入的水流在池内形成环流,水流在外圈先向下流动,到池体11中部后,再向上流动,呈螺旋环流形式,从池体11另一侧出水。这种环流的形式加长了污水在沉淀池内的停留时间。由于水流在沉淀池内缓慢流动,而污泥颗粒是沿重力方向自然沉降,因此污泥沉降受到水流的扰动较少,污泥沉降效果也增强了。
[0036]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泥板18可以由多种材料的选择,如钢筋混凝土、PP、ABS等。
[0037]当然,沉泥板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造,只要材料满足一定的强度,并且不溶于水,使得沉泥板不会漏水,就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38]下面通过具体的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39]在流量为1000m3/h,SS浓度为2000mg/L的污水,进入直径为15米,周边水深为4米的圆形沉淀池1,采用4层沉泥板18,每层坡度为55°度,底部泥斗中心部分为0.5米宽,表面负荷为5.66m3/m2.h,为普通辐流沉淀池负荷的3倍以上,意味着占地面积为普通辐流沉淀池的三分之一。且出水SS稳定达到15mg/L以下,出水效果非常理想。
[00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进水口、出水口、沉泥板和沉泥筒,所述沉泥板设置有多层,且每个沉泥板的上侧都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沿所述池体的切线方向设置。通过切线方向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得圆形沉淀池沿切向进水,这种独特的进水方式能够保证水流均匀,控制较小的流速,减少扰动,并且沿切向进、出水的方式,污水会在圆形沉淀池内形成螺旋环流(即:水流在外圈先向下流动,到池体中部后,再向上流动,呈螺旋环流形式,从池体另一侧出水),这种环流的形式加长了污水在圆形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增强了污水的沉淀效果;另外,多层沉泥板的设定,相当于在池内增加了多组圆形沉淀池,在相同的占地面积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加了污泥沉淀面积,大大提高了沉淀效率;并且,由于每两层沉泥板之间竖直方向上的间距较小,相当于每层池子的深度都比较浅,这样相对较小粒径的颗粒也会沉降下来,增强了污水沉淀效果
[00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1)、进水口(14)、出水口(15)、沉泥板(18)和沉泥筒(19),所述沉泥板(18)设置于所述池体(11)内,且所述沉泥板(18)上连接有所述沉泥筒(19),所述沉泥板(18)设置有多层,且每层沉泥板(18)的上侧都设置有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所述进水口(14)沿所述池体(11)的切线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1)为圆柱形腔体,所述进水口(14)和所述出水口(15)位于所述池体(11)的上部,所述出水口(15)与所述进水口(14)关于池体(11)的轴线中心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沉泥板(18)的形状为环形的圆锥,其上端与所述池体(11)内壁相连接、下端均连接一个沉泥筒(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沉泥筒(19)均相连通,且每个所述沉泥筒(19)的底部与其相邻的下一层沉泥板(18)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泥板(18)的坡度为5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12)、渐扩管(16)、出水管(13)和渐缩管(17),所述进水管(12)通过渐扩管(16)与多个所述进水口(14)相连通;所述出水管(13)通过渐缩管(17)与多个所述出水口(15)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泥板(18)设置有四层,对应地所述进水口(14)和所述出水口(15)各设置有4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泥装置,所述排泥装置包括:排泥斗(2)、排泥管(3)和排泥阀(4),所述排泥管(3)上端与排泥阀(4)相连、下端与所述排泥斗(2)相连,所述排泥斗(2)位于所述池体(11)的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3)的水平管道与所述池体(11)内的液面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1.5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泥板(18)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或PP或ABS。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4170462SQ201420618619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3日
【发明者】周丽颖, 李星文, 王旭 申请人:浦华环保有限公司, 紫光环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