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9706阅读:14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煤矿用乳化液泵的功能部件,属于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生产中用的乳化液泵站,都不具备自动配液和自动补液功能,都是通过人工操作配好一定浓度比例的矿用乳化液倒入储液箱;或者按比例倒入一定量的水和“乳化油”,再人工搅匀使用。这种作业,不但费事,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用液质量。要知道目前我国煤矿生产的指导思想是“限小、建大”,井下生产中的耗液量是越来越大的,尤其是目前井下实际生产中,已用过的乳化液是不回收再利用的,属于一次性消耗,既浪费,又污染井下(包括地下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目前我国煤矿井下生产中用的乳化液泵站,都不具备自动配液和自动补液功能,都是通过人工操作配好一定浓度比例的矿用乳化液倒入储液箱;或者按比例倒入一定量的水和“乳化油”,再人工搅匀使用。这种作业,不但费事,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用液质量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

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其乳化液储箱包括乳化液储箱、设置在乳化液储箱右下侧的乳化液泵、内置在乳化液 储箱的浮球、与浮球连接的杠杆机构、设置在乳化液储箱进水口部的锥形调节水阀、与锥形调节水阀配合连接的针阀、与针阀连接的乳化油箱、设置在乳化油箱左侧的进水管。

本发明的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所述乳化液储箱的进水口位置设置有射流管,所述针阀设置在射流管的正上方。

本发明的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所述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还包括油滤网;所述油滤网与针阀的进口连接并且设置在乳化油箱的内部。

本发明的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所述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还包括水滤网;所述水滤网设置在进水管内并且位于乳化油箱的正下方。

本发明的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这样的一套“矿用乳化液泵站机组”,(另一项专利)泵、箱合一可以做成一套移动式井下设备,通过巷道内的轻轨,就可以很方便地转移井下作业面了;能确保清洁供液和理想稳定的乳化液浓度;有利于乳化液回收再利用,(反复使用后的乳化液浓度会降低,此时可以调节进油量多进点油),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地下水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时方式

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两套装置均设置在体积很大的乳化液储箱10 上;所述进水管1,通过水滤网2,保证进水清洁。乳化液储箱10进水口部设有锥形调节水阀7,与储液箱内的浮球9、杠杆机构8相连,用来调节进水阀,能保证储液箱内正常的液位。在箱体进水口的喉部6上方,另设有一个能用针阀6调节的进油口,并连接上方不大的乳化油箱3;乳化油箱内设有滤网4,保证进油清洁,进油针阀是采用人工调节设定的,一般要求1~3%的乳化油浓度。乳化油在进入射流管6喉部时,与水流的混合是很充分的。这样两套不大的装置安置在有将近一立方体积的大储液箱上,所占位置很小,也只有几公斤的乳化油就够用了。这样一套能实现“双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就能使大大的储液箱做到半封闭,保证了供泵用乳化液的清洁度。(人工操作的储液箱是敞开的)利用“射流原理”来混合乳化液当然要求进水口要有一定的水压,一般具有0.5bar的压力就够了。这比手工搅拌要均匀多了。

如图1所示,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其乳化液储箱包括乳化液储箱1、设置在乳化液储箱1右下侧的乳化液泵、内置在乳化液储箱1的浮球9、与浮球9连接的杠杆机构8、设置在乳化液储箱1进水口部的锥形调节水阀7、与锥形调节水阀7配合连接的针阀5、与针阀5连接的乳化油箱3、设置在乳化油箱3左侧的进水管1。

本发明的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所述乳化液储箱的进水口位置设置有射流管6,所述针阀设置在射流管6的正上方。

本发明的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所述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还包括油滤网4;所述油滤网4与针阀5的进口连接并且设置在乳化油箱3的内部。

本发明的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所述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还包括水滤网2;所述水滤网 2设置在进水管1内并且位于乳化油箱3的正下方

本发明的一种煤矿用乳化液泵站的自动配液、补液装置,这样的一套“矿用乳化液泵站机组”,(另一项专利)泵、箱合一可以做成一套移动式井下设备,通过巷道内的轻轨,就可以很方便地转移井下作业面了;能确保清洁供液和理想稳定的乳化液浓度;有利于乳化液回收再利用,(反复使用后的乳化液浓度会降低,此时可以调节进油量多进点油),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地下水污染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