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1459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喷射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喷射枪。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低压微粒化空气喷射枪:所述低压微粒化空气喷射枪从喷嘴头以1~6kgf/cm2的压力将涂料喷出,并利用0.5~2kgf/cm2的压缩空气流对该喷出涂料进行微粒化,该喷嘴头具有外形为截头圆锥形的前端,针对圆形截面的内部孔形成大致v字状截面的槽,从而形成唇状开口,在该空气喷射枪中,在所述喷嘴头前端外形与空气盖的中心孔之间设置形成圆环状空气射流的空气盖,所述喷嘴头的前端面位于在前端面与所述空气盖的所述中心孔之间形成圆环状空气孔的范围内(参照专利文献1)。

为了解决在空气喷射的情况下产生涂料的飞散的最大原因、即喷涂空气压力高的问题,专利文献1使喷涂空气压力为低的压力,在该状态下也会构成充分的微粒化,不使用特殊的高压泵等装置而用简单的装置就能够实现喷射涂装。

根据对专利文献1的作用的记载,更具体而言,将在足够充分地进行喷出的压力下由喷嘴喷出的涂料以扁平的流动从唇状开口逐渐变宽地从喷嘴前端的槽喷出,使从由喷嘴的圆锥状外形和空气盖的中心孔形成的圆环状空气口喷出的空气流与该涂料碰撞而使该涂料雾化,微粒化后的涂料在中心孔被紧随其后地从设置于喷嘴头开口的短径侧的辅助空气孔喷出的空气流碰撞而进一步被微粒化。

除此之外,在其下游,又被从设置于喷嘴头开口的长径侧的辅助空气孔排出的空气流碰撞而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喷雾流,接着,在其下游,利用从设置于所述长径侧的一对角空气孔喷出的空气流,将未被充分雾化的一侧的喷雾流进一步雾化,最终将涂料整体充分地进行雾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02479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方案中,为了达成充分的雾化,使来自多个辅助空气孔的空气流在多个阶段对涂料进行喷雾碰撞,所以需要在空气盖形成多个空气孔,存在空气盖(气体盖)的构造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事由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喷涂气体压力为较低的中低压,并且不用在气体盖上设置辅助气体孔就能够进行良好的雾化的喷射枪。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由以下的结构来掌握。

(1)本发明的喷射枪具备:喷嘴部,所述喷嘴部在圆锥角度为20°以上90°以下的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圆形截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大致v字状的槽,并由所述大致v字状的槽使内部孔开口而形成液体喷出口;以及气体盖,所述气体盖在盖面具有开口直径比所述圆形截面大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且在所述雾化气体用开口部与所述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外周之间形成有喷出气体的圆形狭缝状的间隙,所述气体将从所述液体喷出口喷出的液体雾化,所述截头圆锥形的所述前端的所述圆形截面具有0.8mm以上2.8mm以下的直径,所述雾化气体用开口部具有1.0mm以上且不满3.0mm的所述开口直径,通过使从所述圆形狭缝状的间隙喷出的所述气体的流量为40l/min以上160l/min以下,并使从所述圆形狭缝状的间隙喷出的所述气体的喷出流速为100m/sec以上2900m/sec以下,从而不用在所述盖面设置用于将所述液体雾化的辅助的气体喷出孔,就能够将所述液体雾化。

(2)在上述(1)的结构中,所述气体的气体供给口的供给压力为0.07mpa以上0.25mpa以下,向所述圆形狭缝状的间隙导入时的供给压力为0.05mpa以上0.2mpa以下。

(3)在上述(1)或(2)的结构中,所述气体盖具备角部,所述角部具有从所述盖面的外周部向所述液体的喷出方向延伸的气体流路,在所述角部设置有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所述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朝向雾化后的所述液体喷出气体,对雾化后的所述液体的相对于被涂覆物的喷涂图形形状进行调节,并贯通于所述气体流路。

(4)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的结构中,

所述喷嘴部的所述截头圆锥形的前端位于从所述截头圆锥形的前端与所述盖面的所述雾化气体用开口部的所述液体的喷出方向侧的端面为相同面的位置起到进入所述气体盖内0.6mm的位置之间,或者位于从所述截头圆锥形的前端与所述盖面的所述雾化气体用开口部的所述液体的喷出方向侧的端面为相同面的位置起到从所述雾化气体用开口部的所述液体的喷出方向侧的所述端面突出0.4mm的位置之间。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结构中,所述喷射枪具备:液体喷嘴,所述液体喷嘴设置于喷射枪主体的前端侧,并在所述液体的喷出方向侧具有喷嘴头对位部;喷嘴头,所述喷嘴头被配置成将后端侧插入于所述喷嘴头对位部,并成为所述喷嘴部;以及喷嘴压紧件,所述喷嘴压紧件具有供所述喷嘴头的前端侧穿过的开口,并将所述喷嘴头固定于所述液体喷嘴,所述喷嘴头的后端外周面具有外径朝向后端侧变小的锥部,与所述喷嘴头的所述锥部对应地,所述液体喷嘴的所述喷嘴头对位部为内径朝向所述液体喷嘴的后端侧变小的形状,并且在所述液体喷嘴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喷嘴头压紧件螺合的内螺纹构造,所述喷嘴压紧件在后端侧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液体喷嘴的所述内螺纹构造螺合的外螺纹构造,仅通过将所述喷嘴压紧件覆盖在所述液体喷嘴上以使被配置成将锥部插入于所述液体喷嘴的所述喷嘴头对位部的所述喷嘴头的前端穿过所述喷嘴压紧件的开口,并将所述喷嘴压紧件与所述液体喷嘴螺合而将所述喷嘴头固定于所述液体喷嘴,从而使所述喷嘴头的锥部紧贴于所述喷嘴头对位部而进行密封,并将所述喷嘴头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嘴对位成同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射枪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嘴、喷嘴头以及喷嘴压紧件的分解剖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嘴头的立体图,图3(b)是切除了图3(a)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嘴、喷嘴头以及喷嘴压紧件组装后的状态的图,图4(a)是立体图,图4(b)是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射枪的局部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嘴头的变形例的图,且是与图4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以下,实施方式)。此外,贯穿实施方式的说明的整体,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端(侧)”、“前”这样的表达用于表示在各构件等中液体的流动方向下游(液体的喷出方向)侧的位置、方向,相反地,“后端(侧)”、“后”这样的表达用于表示液体的流动方向上游(与液体的喷出方向相反)侧的位置、方向。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射枪10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喷射枪10具备:喷射枪主体20;液体喷嘴30,所述液体喷嘴30设置于喷射枪主体20的前端侧,并在液体的喷出方向侧具有喷嘴头对位部31;喷嘴头40,所述喷嘴头40被配置成将后端侧插入于液体喷嘴30的喷嘴头对位部31,并成为喷嘴部;喷嘴压紧件50,所述喷嘴压紧件50具有供喷嘴头40的前端侧穿过的开口,并将喷嘴头40固定于液体喷嘴30;以及气体盖60,所述气体盖60设置于喷嘴头40的前端侧。

喷射枪主体20具有供气体供给的气体供给口21,在该气体供给口21连接有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配管(未图示),从气体供给口21供给的气体穿过气体流路22a,并利用整体气体流量调节阀23对流量进行调节而向气体流路22b供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能够从喷射枪主体20装卸地对气体供给配管(未图示)进行安装的安装零件21a设置于气体供给口21处的状态,但将气体供给配管(未图示)安装于喷射枪主体20的方法不被限定于使用这样的安装零件21a的情形,可以根据需要来适当地变更安装方法。

另外,向气体供给口21供给的气体不被特别限定,可以是空气、氮气、氩气等,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即可。

接着,供给到气体流路22b的气体向开闭阀25a处供给,所述开闭阀25a设置于通过拉钩24的操作而在前后方向进行移动的针25,并能够与针25一起在前后方向移动。

在此,当通过拉钩24的操作来操作针25而使其向后方移动时,开闭阀25a也向后方移动,供给到开闭阀25a处的气体向气体流路22c供给。

供给到该气体流路22c的气体进一步穿过气体流路22d而向气体盖60侧供给。

图形调节部27的针28的前端28a位于气体流路22d的前端侧,通过图形调节部27的操作,能够在前后方向调节前端28a的位置。

因此,通过调节针28的前端28a的位置,能够将开口29的开度从全闭的状态调节到全开的状态,气体穿过该开口29而向角部62侧供给,所述角部62从气体盖60的盖面61的外周部向液体的喷出方向延伸。

并且,供给到角部62的气体从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喷出,以便朝向雾化液体进行喷涂,所述雾化液体是利用从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喷出的气体将从喷嘴头40的前端喷出的液体雾化而成的。

另外,对于穿过气体流路22d而向开口29侧供给的气体而言,与基于针28的前端28a的开口29的开度相应地,未向角部62侧供给的量的气体在到达开口29跟前的位置被分支。

该被分支的气体穿过形成于液体喷嘴30的气体流路32而向盖面61的里侧的喷嘴头40的周围的空间a供给。

供给到空间a的气体穿过圆形狭缝状的间隙而向外部喷出,该圆形狭缝状的间隙由喷嘴头40的前端的外周与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形成,并沿着喷嘴头40的前端的外周。

另一方面,喷射枪主体20具有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口26,在该液体供给口26连接有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配管(未图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能够从喷射枪主体20装卸地对液体供给配管(未图示)进行安装的安装零件26a设置于液体供给口26处的状态,但将液体供给配管(未图示)安装于喷射枪主体20的方法不被限定于使用这样的安装零件26a的情形,可以根据需要来适当地变更安装方法。

并且,供给到液体供给口26的液体穿过液体喷嘴30的液体流路33而向喷嘴头40的液体流路41内供给。

在喷嘴头40的前端形成有将液体喷出的液体喷出口42。

利用设置于针25的后端侧的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弹性体25b的施力,针25的前端以抵接的方式插入于该液体喷出口42。在抵接的状态下,液体喷出口42被针25的前端封闭。

因此,在没有拉动拉钩24的状态时,液体不会从液体喷出口42喷出,通过拉动拉钩24,使液体从液体喷出口42喷出。

并且,如上所述,拉钩24的操作也兼具对气体的喷出进行控制的开闭阀25a的开闭操作,因此,在拉动拉钩24时,液体从喷嘴头40的液体喷出口42喷出,并且,气体从圆形狭缝状的间隙以及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喷出,所述圆形狭缝状的间隙由喷嘴头40的前端的外周与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形成,并沿着喷嘴头40的前端的外周。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液体喷嘴30、喷嘴头40、喷嘴压紧件50以及气体盖60。

图2是仅表示液体喷嘴30、喷嘴头40以及喷嘴压紧件50的分解剖视图。

(液体喷嘴)

如图1所示,液体喷嘴30设置于喷射枪主体20的前端侧,并构成对成为喷嘴部的喷嘴头40进行安装的安装部。

如图2所示,如上所述,液体喷嘴30具有喷嘴头对位部31,所述喷嘴头对位部31用于对成为喷嘴部的喷嘴头40进行对位。

该喷嘴头对位部31为如下形状:与形成于喷嘴头40的后端外周面且外径朝向后端侧变小的锥部43对应地,该喷嘴头对位部31的内径朝向后端侧变小。

另外,在液体喷嘴30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喷嘴压紧件50螺合的内螺纹构造34,并且在上述喷嘴头对位部31以及内螺纹构造34的外侧以围绕喷嘴头对位部31以及内螺纹构造34的外周的方式形成有多条气体流路32。

(喷嘴头)

喷嘴头40是构成将从液体喷嘴30侧供给的液体喷出的喷嘴部的部分,如图1所示,喷嘴头40被配置成将后端侧的锥部43插入于液体喷嘴30的喷嘴头对位部31,并利用喷嘴压紧件50固定于液体喷嘴30。

图3(a)是喷嘴头40的立体图,图3(b)是切除图3(a)的喷嘴头40的一部分而能够观察到内侧的立体图。

由图3(a)以及(b)可知,喷嘴头40在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圆形截面44形成有大致v字状的槽44a,利用该大致v字状的槽44a使内部孔开口,形成主视椭圆形状的液体喷出口42。

该截头圆锥形的部分形成为使图2所示的圆锥角度θ为20°以上90°以下。

此外,图1以及图2所示的喷嘴头40的配置状态为如下状态:使大致v字状的槽44a位于朝向附图上下方向的位置。

并且,通过像这样形成液体喷出口42,利用液体喷出口42的主视椭圆形状的开口状态和由大致v字状的槽44a进行的引导,从液体喷出口42喷出的液体以扁平的膜状喷出。

另外,如图3(a)所示,喷嘴头40在外周的一部分形成有供喷嘴压紧件50卡合的台阶部45a。另外,如由虚线的包络所示出的那样,在所述台阶部45a的前方的周侧面形成有一对被夹持面45,所述一对被夹持面45形成为相互平行,该喷嘴头40能够绕中心轴旋转。例如由扳手等夹住形成于前端部的一对所述被夹持面45,使该喷嘴头40绕中心轴旋转,由此,成为能够将喷嘴头40的前端部的大致v字状的槽44a调整成相对于图1所示的气体盖60的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到达标准的位置的构造。

而且,如上所述,喷嘴头40的后端外周面形成有外径朝向后端侧变小的锥部43(参照图2)。

通过像这样设置锥部43,并使液体喷嘴30的喷嘴头对位部31与锥部43对应地为内径朝向后端侧变小的形状,从而在利用喷嘴压紧件50将喷嘴头40固定于液体喷嘴30时,锥部43与喷嘴头对位部31紧贴,实现在喷嘴头40与液体喷嘴30之间的密封,并且,自然地将喷嘴头40相对于液体喷嘴30对位成同轴。

(喷嘴压紧件)

喷嘴压紧件50是将喷嘴头40固定于液体喷嘴30的构件,如图2所示,在喷嘴压紧件50的后端侧的外周面设置有与液体喷嘴30的内螺纹构造34螺合的外螺纹构造52。

另外,喷嘴压紧件50的前端侧设置有开口51,所述开口51形成有与上述的喷嘴头40的台阶部45a卡合的肋53,并供喷嘴头40的前端侧穿过。

因此,在将喷嘴头40的锥部43插入于液体喷嘴30的喷嘴头对位部31后,一边将喷嘴压紧件50设成使喷嘴头40的前端侧穿过开口51,一边以覆盖的方式将喷嘴压紧件50安装于喷嘴头40,其后,使喷嘴压紧件50与液体喷嘴30螺合,对喷嘴头40进行紧固,以使喷嘴头40向液体喷嘴30侧压靠,从而利用喷嘴压紧件50将喷嘴头40固定于液体喷嘴30。

此时,如上所述,喷嘴头40的锥部43与液体喷嘴30的喷嘴头对位部31紧贴,喷嘴头40与液体喷嘴30之间被密封,并且,利用该紧贴,自然地将喷嘴头40相对于液体喷嘴30对位成同轴。

图4是表示利用喷嘴压紧件50将喷嘴头40如此固定于液体喷嘴30的状态的图,图4(a)是主视图,图4(b)是立体图。

此外,图4示出了图1以及图2所示的喷嘴头40的配置状态,即示出了使大致v字状的槽44a位于朝向附图上下方向的位置的状态。

但是,在图4中省略了喷射枪主体20等的图示,是仅示出了液体喷嘴30、喷嘴头40以及喷嘴压紧件50的状态的图。

由图4(a)以及(b)可知,形成于液体喷嘴30的外侧部分的气体流路32沿着喷嘴头40的周围以大致均等间隔被配置,并向参照图1说明的盖面61的里侧的喷嘴头40的周围的空间a均匀地供给气体。

(气体盖)

图5是表示喷射枪10的气体盖60的周边的主视图,且一并地示出了液体喷出口42周边部分的放大图。

另外,图5示出了将喷嘴头40的前端部的大致v字状的槽44a相对于气体盖60的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调整到标准的位置的情况的例子。例如,示出了如下的情况:将所述大致v字状的槽44a调整成在连结将喷嘴头40配置在中间的气体盖60的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的线上对喷嘴头40的大致v字状的槽44a的底部的液体喷出口42的开口长径两端部进行定位。

如图1以及图5所示,气体盖60具备:盖面61,所述盖面61具有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以及角部62,所述角部62具有从盖面61的外周部向液体的喷出方向延伸的气体流路62a。

此外,以下,在进行对气体盖60的说明时,首先,以与液体的雾化的关系为中心,对包括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在内的周边的结构进行说明,其后,进行有关角部62的说明。

如图5的放大图所示,形成于气体盖60的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具有直径比构成喷嘴部的喷嘴头40的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圆形截面44大的开口直径。

并且,由喷嘴头40的前端的外周与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来形成沿着喷嘴头40的前端的外周的圆形狭缝状的间隙(参照由图5的放大图的剖面线示出的部分b)。

从喷嘴头40的前端喷出的液体主要被从该圆形狭缝状的间隙喷出的气体雾化。

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由图5的放大图的剖面线示出的部分b称为气体喷出部b。

若更为详细地进行说明,则从液体喷出口42以扁平的膜状喷出的液体被从气体喷出部b呈圆环状喷出的气体包覆。

并且,如上所述,喷嘴头40的前端形成为截头圆锥形,所以从该气体喷出部b喷出的气体沿着该喷嘴头40的外周流动并以会聚在圆锥上的方式喷出,针对以扁平的膜状喷出且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大而容易雾化的液体,进一步使气体倾斜地碰撞,从而对液体进行剪切,使液体成为雾化状态。

在此,当使气体相对于喷出的液体正交地进行碰撞时,气体对液体的碰撞力变高,所以能够提高对液体进行剪切的剪切力。

然而,如果这样的话,则使气体相对于液体的喷出方向从正横侧进行碰撞,所以液体向喷出方向的流动被阻碍,因此,无法对被涂覆物高效地涂敷雾化后的液体,液体的涂敷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如果使气体相对于喷出的液体的碰撞角度平缓的话,则液体向喷出方向的流动不易被阻碍,能够抑制液体对被涂覆物的涂敷效率的降低,但是这次,对液体进行剪切的剪切力会降低,所以无法充分地进行液体的雾化,会产生液体对被涂覆物的涂敷不均等。

因此,为了得到液体的良好的雾化和雾化后的液体对被涂覆物的良好的涂敷效率,如参照图2说明的那样,使喷嘴头40的前端为圆锥角度θ为20°以上90°以下的圆锥角度的截头圆锥形的前端。

并且,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根据进一步不断潜心研究的结果,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发现了从气体喷出部b喷出的气体的流量以及气体的喷出流速在得到良好的雾化状态方面是重要的,通过将上述气体的流量以及气体的喷出流速设为适当的值,能够得到稳定且良好的雾化状态。

以下,一边具体地说明液体的雾化与气体的流量以及气体的喷出流速的关系,一边对以此为基础的本发明的结构进行说明。

例如,如果增大从气体喷出部b喷出的气体的流量,并使大量的气体对液体进行碰撞的话,则能够增大剪切力并高效地对液体进行雾化。

然而,在利用大量的气体进行雾化时,会产生过度微粒化的液体,该过度微粒化后的液体在被涂敷到被涂覆物之前就会飞散而不会到达被涂覆物,所以涂敷效率降低。

相反地,在减少气体的流量时,剪切力降低,会产生未成为良好的雾化状态的液体,这成为液体对被涂覆物的涂敷不均的原因。

在此,可推知在上述示出的以往技术中,通过形成辅助空气孔,对容易产生雾化不充分的喷雾液体的部分供给用于辅助雾化的空气流,来实现作为整体的良好的雾化。

然而,在想要不使用这样的辅助的气体孔地进行微粒化时,若增大从气体喷出部b喷出的气体的流量,则会产生过度微粒化的部分,另一方面,若减少气体的流量,则会产生微粒化不充分的部分。

因此,为了不使用辅助的气体孔,需要找到与该折衷的关系无关的新的因素。

并且,考虑到难以将过度微粒化(雾化)后的状态返回到微粒化前的状态,所以进行了如下观点的研究:在为不过度微粒化的气体的流量时,如何能够不依赖于辅助的空气孔地对剪切力的不足进行辅助。

换言之,对是否存在在保持不过度微粒化的气体的流量的状态下,不改变气体的流量就能够提高对液体的剪切力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为,发现即使气体的流量相同,通过加快从气体喷出部b喷出的气体的喷出流速,也能够提高对液体的剪切力。

即,对于从气体喷出部b喷出的气体的喷出流速而言,在使气体喷出部b的截面积为x(m2)、使从该气体喷出部b喷出的气体的流量为y(m3/sec)时,喷出流速v(m/sec)用v=y/x来表示。

由此关系可知,通过改变气体喷出部b的截面积x,即便使气体的流量y相同,也能够改变喷出流速v。

并且,喷出流速v增加会增大气体对液体的碰撞力,所以能够提高对液体进行剪切的剪切力。

因此,在为不过度微粒化的气体的流量时,只要利用喷出流速对不足的剪切力进行补偿,就能够在保持不过度微粒化的气体的流量的同时实现液体的良好的雾化(微粒化)。

在此,为了不增加从气体喷出部b喷出的气体的流量地提高喷出流速,需要减小气体喷出部b的截面积。

即,需要减小由喷嘴头40的前端的外周和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形成的沿着喷嘴头40的前端的外周的圆形狭缝状的间隙的截面积。

并且,为了减小圆形狭缝状的间隙的截面积,只要减小圆形狭缝状的间隙的宽度即可,但截面积与直径比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喷嘴头40的前端的外周直径(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圆形截面44的直径)大时,需要使圆形狭缝状的间隙的宽度为极小的宽度。

这样,就需要以高精度来制作形成圆形狭缝状的间隙的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圆形截面44的直径以及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的开口直径。

因此,将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圆形截面44的直径限于0.8mm以上2.8mm以下的小的直径。

在此基础上,可知当使从圆形狭缝状的间隙喷出的气体的流量在作为不过度微粒化的气体的流量的40l/min以上160l/min以下的范围内时,通过在100m/sec以上2900m/sec以下的范围内调整喷出流速,能够得到良好的雾化。

尤其是,通过将喷出流速预先设定在300m/sec以上700m/sec以下的范围内,能够得到稳定且良好的雾化状态。

此外,减小气体喷出部b的截面积来得到气体所需要的喷出流速,另一方面,考虑制造时的情形,优选使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的开口直径在1.0mm以上且不满3.0mm的范围内,以便能够确保截头圆锥形的前端与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之间的间隙(间隔)为0.1mm左右以上。

而且,优选使喷嘴头40的截头圆锥形的前端位于在从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的内侧端面(图1的空间a侧的端面)起到沿液体的喷出方向为1.0mm为止的位置之间朝向前方的位置。

例如,优选使喷嘴头40的截头圆锥形的前端位于从所述截头圆锥形的前端与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的外侧端面(出口侧的端面)为相同面的位置起到进入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内0.6mm的位置之间,或者位于从所述截头圆锥形的前端与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的外侧端面(出口侧的端面)为相同面的位置起到从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的外侧端面(出口侧的端面)突出0.4mm的位置之间。

即使是这样,通过由喷嘴头40的前端的外周和盖面61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来可靠地形成沿着喷嘴头40的前端的外周的圆形狭缝状的间隙,也能够适当地保持喷出的气体的喷出状态。

若示出更具体的一例的话,则例如在通过使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圆形截面44的直径为1.9mm、使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的开口直径为2.5mm、使向气体供给口21的气体的供给压力为0.15mpa而使气体向圆形狭缝状的间隙导入时的供给压力(图1的空间a的压力)为0.1mpa的状态下,在气体的流量为70l/min、来自气体喷出部b的气体的喷出流速为563m/sec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平均粒子直径为125μm左右的极好的雾化状态。

接着,进行有关角部62的说明。

如图1所示,角部62形成为从盖面61的外周部向液体的喷出方向延伸,在其内部具有朝向角部62的形成方向形成的气体流路、即从盖面61的外周部向液体的喷出方向延伸的气体流路62a。

并且,在角部62的前端侧设置有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所述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朝向雾化后的所述液体而向液体的喷出方向倾斜地喷出气体,并贯通于气体流路62a。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针对一个角部62设置有两个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的情况,但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变更。

在此,在从喷嘴头40的前端喷出时,液体以扁平的膜状喷出,但几乎在被从气体喷出部b喷出的气体雾化的同时,该雾化后的液体成为沿着气体的喷出图形的圆形图形。

并且,通过如图5所示那样使从相向的一对角部62的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喷出的气体对该圆形图形的雾化后的液体进行碰撞,从而能够使雾化后的液体的图形成为椭圆形的图形。

这样,雾化后的液体在椭圆长轴方向范围会变宽,所以成为适用于在宽度宽的范围内涂敷液体的情况的图形。

利用从该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喷出的气体,也会促进液体的雾化,并且会抑制雾化后的液体的结合,对雾化后的液体的粒子进行软化。

然而,为了不引起过度的微粒化,优选使该微粒化的促进平缓,因此,优选使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的开口总截面积稍大一些。

根据如上述那样将从图1示出的气体供给口21供给的气体分支而使其向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以及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供给的情形,优选在使向气体供给口21的气体的供给压力为0.07mpa以上0.25mpa以下、使喷涂气体压力即将气体向圆形狭缝状的间隙导入时的供给压力(图1的空间a的压力)为0.05mpa以上0.2mpa以下的中低压的状态下,一边使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的开口总截面积为8.5mm2以上来使微粒化的促进平缓,一边适当地设置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的个数以及各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的开口面积,以发挥原本的作用、即能够得到能够调整图形的气体的喷出状态。

以上,使用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

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在喷嘴头40的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圆形截面44形成的大致v字状的槽44a为两个,该大致v字状的槽44a形成为主视大致十字形状,通过使内部孔开口来形成液体喷出口。

通过做成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喷出的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积,所以容易进行雾化,因此,能够减小上述不足的剪切力的不足量。

因此,无需将大致v字状的槽44a限定为一个,为了能够得到良好的雾化状态,也可以使其形成多个。

另外,如上所述,即使从液体喷出口42喷出的液体的喷出图形是扁平的,几乎在被从气体喷出部b喷出的气体雾化的同时,该雾化后的液体成为沿着气体的喷出图形的圆形图形,所以在喷嘴头40的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圆形截面44形成的大致v字状的槽44a如图4、图6所示,无需沿着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形成,也可以倾斜地形成。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上下设置有一对角部62的情况,但角部62的配置也可以为左右方向,也可以设置多对角部62,角部的个数以及配置只要被适当地设定成能够使圆形图形的雾化后的液体成为预定的椭圆图形即可。

除此之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涂料这样的液体,不言而喻,能够优选地用于想要以雾化的液体状态进行液体的涂敷这样的液体。

像这样,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变形以及改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明确可知进行这样的变形以及改良后得到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喷涂气体压力为较低的中低压,并且不用在气体盖上设置辅助气体孔就能够进行良好的雾化的喷射枪。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至少可以掌握以下的技术的思想。

[1]一种喷射枪,所述喷射枪具备:

喷嘴部(40),所述喷嘴部(40)在圆锥角度为20°以上90°以下的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圆形截面(44)形成有至少一个大致v字状的槽(44a),并由所述大致v字状的槽使内部孔开口而形成液体喷出口(42);以及

气体盖(60),所述气体盖(60)在盖面(61)具有开口直径比所述圆形截面大的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且在所述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与所述截头圆锥形的前端的外周之间形成有喷出气体的圆形狭缝状的间隙(b),所述气体将从所述液体喷出口喷出的液体雾化,

所述截头圆锥形的所述前端的所述圆形截面(44)具有0.8mm以上2.8mm以下的直径,所述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具有1.0mm以上且不满3.0mm的所述开口直径,通过使从所述圆形狭缝状的间隙(b)喷出的所述气体的流量为40l/min以上160l/min以下,并且使从所述圆形狭缝状的间隙(b)喷出的所述气体的喷出流速为100m/sec以上2900m/sec以下,从而不用在所述盖面(61)设置用于将所述液体雾化的辅助的气体喷出孔,就能够将所述液体雾化。

[2]在上述[1]的喷射枪中,所述气体的气体供给口(21)的供给压力为0.07mpa以上0.25mpa以下,向所述圆形狭缝状的间隙(b)导入时的供给压力为0.05mpa以上0.2mpa以下。

[3]在上述[1]或[2]的喷射枪中,从所述圆形狭缝状的间隙喷出的所述气体的喷出流速为300m/sec以上700m/sec以下。

[4]在上述[1]~[3]的任一项的喷射枪中,

所述气体盖(60)具备角部(62),所述角部(62)具有从所述盖面(61)的外周部向所述液体的喷出方向延伸的气体流路(62a),在所述角部设置有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所述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朝向雾化后的所述液体喷出气体,对雾化后的所述液体的相对于被涂覆物的喷涂图形形状进行调节,并贯通于所述气体流路。

[5]在上述[4]的喷射枪中,

所述气体盖(60)具有设置在所述喷射枪的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的一对或多对所述角部(62)。

[6]在上述[4]或[5]的喷射枪中,

所述气体盖(60)具有一对或多对所述角部(62),

将所述至少一个大致v字状的槽(44a)调整成在连结至少一对角部的各角部的所述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的线上对所述至少一个大致v字状的槽(44a)的两端部进行定位。

[7]在上述[4]~[6]的任一项的喷射枪中,

所述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的开口总截面积为8.5mm2以上。

[8]在上述[1]~[7]的任一项的喷射枪中,

所述至少一个大致v字状的槽(44a)形成为沿着所述喷射枪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倾斜方向。

[9]在上述[1]~[7]的任一项的喷射枪中,

所述至少一个大致v字状的槽(44a)包括形成为主视大致十字状的两个大致v字状的槽。

[10]在上述[1]~[9]的任一项的喷射枪中,

所述喷嘴部(40)的所述截头圆锥形的前端位于从所述截头圆锥形的前端与所述盖面(61)的所述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的所述液体的喷出方向侧的端面为相同面的位置起到进入所述气体盖(60)内0.6mm的位置之间,或者位于从所述截头圆锥形的前端与所述盖面(61)的所述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的所述液体的喷出方向侧的端面为相同面的位置起到从所述雾化气体用开口部(63)的所述液体的喷出方向侧的所述端面突出0.4mm的位置之间。

[11]在上述[1]~[10]的任一项的喷射枪中,

所述喷射枪具备:液体喷嘴(30),所述液体喷嘴(30)设置于喷射枪主体的前端侧,并在所述液体的喷出方向侧具有喷嘴头对位部(31);

喷嘴头(40),所述喷嘴头(40)被配置成将后端侧插入于所述喷嘴头对位部(31),并成为所述喷嘴部;以及

喷嘴压紧件(50),所述喷嘴压紧件(50)具有供所述喷嘴头(40)的前端侧穿过的开口(51),并将所述喷嘴头(40)固定于所述液体喷嘴(30),

所述喷嘴头(40)的后端外周面具有外径朝向后端侧变小的锥部(43),

与所述喷嘴头(40)的所述锥部(43)对应地,所述液体喷嘴(30)的所述喷嘴头对位部(31)为内径朝向所述液体喷嘴(30)的后端侧变小的形状,并且在所述液体喷嘴(30)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喷嘴头压紧件(50)螺合的内螺纹构造(34),

所述喷嘴压紧件(50)在后端侧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液体喷嘴(30)的所述内螺纹构造(34)螺合的外螺纹构造(52),

仅通过将所述喷嘴压紧件(50)覆盖在所述液体喷嘴(30)上以使被配置成将锥部(43)插入于所述液体喷嘴(30)的所述喷嘴头对位部(31)的所述喷嘴头(40)的前端穿过所述喷嘴压紧件(50)的开口(51),并将所述喷嘴压紧件(50)与所述液体喷嘴(30)螺合而将所述喷嘴头(40)固定于所述液体喷嘴(30),从而使所述喷嘴头(40)的锥部(43)紧贴于所述喷嘴头对位部(31)而进行密封,并将所述喷嘴头(40)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嘴(30)对位成同轴。

[12]在上述[1]~[11]的任一项的喷射枪中,

所述气体盖(60)具有从所述盖面(61)的外周部向所述液体的喷出方向延伸的一对或多对角部(62),在所述各角部设置有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

所述至少一个大致v字状的槽(44a)构成为使液体从所述液体喷出口(42)呈扁平的膜状喷出,

所述圆形狭缝状的间隙(b)构成为喷出气体以对扁平的膜状的液体进行雾化,并使液体成为圆形图形,

所述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64)构成为喷出气体以使所述圆形图形的雾化后的液体成为椭圆图形,并促进雾化。

以上,仅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在没有实质地脱离本发明的新颖的启示、优点的情况下,能够对例示的实施方式施加多种变更或改良,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能够容易理解的。因此,意图将施加这样的变更或改良后的形态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

以上,基于几个例子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变更、改良,并且,不言而喻,本发明也包括其等价物。另外,在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或在使效果的至少一部分发挥作用的范围内,能够对在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中记载的各构成要素进行任意的组合或省略。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4年12月22日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58282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其整体,将包括2014年12月22日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58282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在内的所有的公开内容加入到本申请中。

通过参照其整体,将包括日本特开平07-024796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在内的所有的公开加入到本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喷射枪

20喷射枪主体

21气体供给口

21a安装零件

22a气体流路

22b气体流路

22c气体流路

22d气体流路

24拉钩

25针

25a开闭阀

25b弹性体

26液体供给口

26a安装零件

27图形调节部

28针

28a前端

29开口

30液体喷嘴

31喷嘴头对位部

32气体流路

33液体流路

34内螺纹构造

40喷嘴头

41液体流路

42液体喷出口

43锥部

44圆形截面

44a大致v字状的槽

45被夹持面

45a台阶部

50喷嘴压紧件

51开口

52外螺纹构造

53肋

60气体盖

61盖面

62角部

62a气体流路

63雾化气体用开口部

64图形调节用气体喷出口

a空间

b气体喷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