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甲醇、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酸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6481阅读:5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由甲醇、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酸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化学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乙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化学品,目前其主要生产路线是基于化石资源的甲醇羰基化工艺(maitlis,p.m.etal.j.chem.soc.,daltontrans.2187-2196(1996))。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已经造成了全球范围的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aresta,m.carbondioxideaschemicalfeedstock,(wiley–vch,weinheim,2010))。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羧酸合成领域,主要进展集中于二氧化碳经氢化反应制甲酸或其衍生物(leitner,w.angew.chem.int.ed.34,2207-2221(1995);jessop,p.g.etal.coord.chem.rev.248,2425-2442(2004);beydoun,k.etal.angew.chem.int.ed.53,11010-11014(2014);),以及不饱和烃或亲核试剂经加氢羧化反应制精细化学品(yu,d.etal.coord.chem.rev.293-294,279-291(2015);moragas,t.etal.chem.eur.j.20,8242–8258(2014);wang,x.q.etal.j.am.chem.soc.137,6476-6479(2015))。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乙酸是重要的课题,但是也极具挑战性。目前已经报道的反应路线具有明显的缺点,比如选择性低,活性差,反应温度高,需要利用昂贵或有毒的反应物等。主要路线列举如下:当采用铁纳米粒子还原二氧化碳时,可发现微量乙酸缓慢地生成,而且选择性也较低(he,c.etal.org.lett.12,649-651(2010))。由二氧化碳和甲烷做原料合成乙酸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因此即使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乙酸的产率和选择性也都很低(huang,w.etal.j.catal.201,100-104(2001);wu,j.f.etal.j.am.chem.soc.135,13567-13573(2013))。在以负载银做催化剂进行二氧化碳氢化反应时,可以检测到微量乙酸,但是仅副产物一氧化碳就占总产物的96%(ikehara,n.etal.chem.lett.263-264(1994))。以碘甲烷,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可以制得醋酸,但是活性和选择性都较低,其中乙酸10.7%,一氧化碳58.4%,甲烷30.9%(fukuoka,a.etal.chem.lett.567-568(1995)),此外,碘甲烷原料昂贵而且有剧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乙酸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合成乙酸所用的催化体系。该催化体系包括钌配合物催化剂、铑配合物催化剂、有机配体、碘化物助催化剂;

其中,所述钌配合物催化剂中的钌金属、铑配合物催化剂中的铑金属、有机配体和碘化物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3-3):(12-38):(50-150)。

上述催化体系中,所述钌配合物催化剂中的钌金属、铑配合物催化剂中的铑金属、有机配体和碘化物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8-1.2):(17-20):(60-90),优选为1:1:19:75。

当然,所述催化体系也可只由所述钌配合物催化剂、铑配合物催化剂、有机配体、碘化物助催化剂组成。

具体的,所述钌配合物催化剂为ru3(co)12或ruo2;

所述铑配合物催化剂为rh2(oac)4、rh(co)h2(pph3)3或rhcl3;

所述有机配体为咪唑、吡啶或三苯基膦;

所述碘化物助催化剂选自lii、nai、ki及其相应水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催化体系还包括溶剂;

所述溶剂选自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催化体系中,所述钌配合物催化剂中钌金属的浓度具体为10-30mmol/l。

所述催化体系具体可为由所述钌配合物催化剂、铑配合物催化剂、有机配体、碘化物助催化剂和所述溶剂组成。

更具体的,所述催化体系可由ru3(co)12、rh2(oac)4、咪唑、lii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组成。

另外,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催化体系在催化二氧化碳、甲醇和氢气反应转化为乙酸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乙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前述本发明提供的催化体系的催化作用下,以二氧化碳、甲醇和氢气为原料,进行催化反应,反应完毕得到所述乙酸。

上述方法中,所述钌配合物催化剂中,钌金属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0-30mmol/l,具体为20mmol/l;

所述铑配合物催化剂中,铑金属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0-30mmol/l,具体为20mmol/l;

所述有机配体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225-525mmol/l,具体为375mmol/l;

所述碘化物助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2mol/l,具体为1.5mol/l。

甲醇在反应体系中的初始浓度为2-8mol/l,优选为4-6mol/l。

所述催化反应步骤中,反应总压力为2-10mpa;

其中,二氧化碳分压为1-5mpa,具体可为4-5mpa;

氢气分压为1-5mpa,具体可为4-5mpa;

所述反应温度为180-210℃,优选为200℃;

反应时间为1-20h,具体可为12h。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二氧化碳、甲醇和氢气为原料生产乙酸的反应路线(如图1所示)。该反应通过均相催化剂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地进行。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的焓变(△h°)为-137.6kj/mol,标准吉布斯自由能(△g°)变化为-66.4kj/mol。因此,该反应从热力学上讲是比较有利的,有可靠的理论基础。有趣的是,甲醇可以直接加氢羧化为乙酸,不必经历一氧化碳中间产物,这也是该反应能高效进行的关键原因。本发明是首次报道甲醇加氢羧化的工作,它也是合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进展。因为已报道的加氢羧化反应中,通常采用其它底物,比如烯烃、炔烃、芳烃以及卤代烃,而且还原剂必须是金属基试剂或金属粉末(fujihara,t.etal.j.am.chem.soc.134,9106-9109(2012);ohishi,t.etal.angew.chem.int.ed.50,8114-8117(2011))。本发明为将二氧化碳固定到大宗化学品打开了一条实际的路径。该路径采用容易得到的廉价原料,不仅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而且对人类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由甲醇、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酸的反应式;

图2为乙酸合成反应后液体产物色谱图;

图3为催化剂活性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图4为乙酸合成反应后气体产物色谱图;

图5为甲醇、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的变化。(a)液体组分,(b)气体组分

图6为甲醇、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的变化。(a)液体组分,(b)气体组分

图7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后的气体产物色谱图;

图8为催化体系循环利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催化甲醇、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酸:

将钌配合物和铑配合物催化剂,有机配体、碘化物助催化剂、甲醇和溶剂加入到容积为16ml的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内置电磁搅拌的磁子)中,反应釜密封,并用1mpa的二氧化碳气体置换二次,室温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分别充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放入恒定温度下的加热炉中,并将电磁搅拌器设定为800转/分,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浴中,冷却后将气体放出。其中,液体产物和气体产物分别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

具体的反应条件如下:钌配合物催化剂20mmol/l,铑配合物催化剂20mmol/l(钌和铑催化剂的量基于相应金属,下同),咪唑375mmol/l,碘化物1.5mol/l,甲醇6mol/l,反应溶剂2ml,二氧化碳压力4mpa,氢气压力4mpa(充气在室温下进行,下同),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12h。

不同催化体系的反应结果如表1所示。此反应的铑为主催化剂,钌为共催化剂。tof表示稳定反应条件下每摩尔铑在1小时内转化生成的醋酸的摩尔量。产率表示甲醇原料转化为乙酸的百分数。从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方法可高效率、高选择性地将反应物催化转化为乙酸(图2,甲苯为内标)。经筛选,最佳的催化体系组合为:ru3(co)12,rh2(oac)4,咪唑,lii和dmi。

表1、不同催化体系催化合成乙酸的液体产物分析结果

图3为反应温度对优选催化体系反应活性的影响,可以看出,该催化体系在180℃时即可以实现较高的反应速度,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活性迅速升高,当反应温度高于200℃时,温度对活性的促进作用不再明显,所以200℃是最优反应温度。

我们选择优选的催化体系在200℃进行反应,研究催化剂各组分配比以及的影响,反应基本条件如下:催化剂为ru3(co)12和rh2(oac)4,咪唑作为有机配体,lii是助催化剂,甲醇量为12mmol,反应溶剂为2mldmi,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12h。相应的不同条件下的催化反应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于反应总压达到8mpa后,再增加反应压力对催化性能影响较小,故反应总压力优选为8mpa。综合比较可得最佳的催化剂配比和反应原料气压力分别为20mmol/lru3(co)12,20mmol/lrh2(oac)4,375mmol/l咪唑,1.5mol/llii,2mldmi,甲醇量6mol/l,二氧化碳压力4mpa,氢气压力4mpa。

表2、反应参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体系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大部分甲醇直接与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了乙酸,其余的甲醇转化为甲烷,反应中没有明显的一氧化碳生成(如图4所示),我们进一步做了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变化的试验,如图5所示。随着甲醇、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消耗,产物乙酸逐渐增加,而且整个反应过程都没有检测到明显的一氧化碳生成。此外,我们还利用一氧化碳代替二氧化碳进行如上的试验(图6),发现一氧化碳主导反应时主要产物是乙醇,随着气体产物二氧化碳增加到一定程度,乙酸开始生成,并且乙醇不再生成。这些试验事实充分证明:二氧化碳直接参加了醋酸的生成,本反应没有经过甲醇羰基化路径,而是一个全新的反应路线。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催化体系在促进乙酸生成的同时,也抑制了二氧化碳与氢气生成甲烷的反应。如图7所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反应条件下,只生成微量的甲烷(注:甲烷在色谱中的响应因子是二氧化碳的近4倍)。因此反应中实际生成的甲烷量较小,主要由甲醇生成,大部分甲醇都转化为目标产物乙酸。另外,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考察了催化体系的循环利用性能,具体步骤如下:

将反应后的母液在85℃真空下保持5小时即可将醋酸除去,然后补充甲醇原料以及损失的dmi,重新充入原料气(co2和h2),可直接进行下一次反应。催化体系循环利用的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催化体系具有优良的循环使用性能,这为其产业化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