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供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535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供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涂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供漆系统。



背景技术:

喷涂作业是通过喷枪或者碟式雾化器,借助于压力或离心力将油漆涂料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以施涂于被涂物表面的涂装方法。其中,喷涂作业可分为空气喷涂、无空气喷涂、静电喷涂以及上述基本喷涂形式的各种派生的方式,如大流量低压力雾化喷涂、热喷涂、自动喷涂、多组喷涂等。

在通过喷涂设备对产品表面进行喷涂加工的过程中,供漆系统是喷涂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于现有的喷涂设备所采用的供漆系统而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添加或者更换涂料不方便、清洗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供漆系统,该新式供漆系统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清洗方便且能够减少添加涂料的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式供漆系统,包括有固定支撑架,固定支撑架的上端部设置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呈圆形状且上下完全贯穿的支撑板放置孔,支撑板放置孔内嵌装有呈圆柱体形状的涂料桶,涂料桶的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的涂料盛装腔室,涂料桶的上端部延伸至固定支撑板的上端侧,涂料桶的下端部延伸至固定支撑板的下端侧,涂料桶外圆周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至少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的支撑挡块,各支撑挡块分别搭放于固定支撑板的上表面;

涂料盛装腔室的底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曲面,涂料桶下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朝下凸出延伸的桶接头,涂料桶的下端侧装设有三通管,三通管包括有对齐布置的第一管接口、第二管接口以及位于第一管接口与第二管接口之间第三管接口,第三管接口与涂料桶的桶接头对接,第一管接口、第二管接口倾斜布置且第一管接口位于第二管接口的上端侧,三通管装设有用于控制第二管接口通断状态的手动控制阀,固定支撑板的后端边缘部于支撑板放置孔的后端侧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竖向支撑架,竖向支撑架的上端部螺装有泵浦安装座,泵浦安装座装设有供漆泵浦,供漆泵浦的进料口通过吸料管与三通管的第一管接口连接;

固定支撑架装设有上下动作的升降驱动气缸,升降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桶盖安装板,桶盖安装板螺装有呈水平横向布置且位于涂料桶正上方的活动桶盖,活动桶盖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装设有气动马达,气动马达的动力输出轴连设有呈竖向布置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下端部穿过活动桶盖并延伸至活动桶盖的下端侧,搅拌轴的下端部装设有搅拌叶片。

其中,所述固定支撑架、所述竖向支撑架分别为不锈钢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板为不锈钢支撑板。

其中,所述固定支撑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升降驱动气缸螺装有气缸安装座,升降驱动气缸装设于气缸安装座。

其中,所述气缸安装座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导向管,导向管的芯部开设有沿着轴线方向完全贯穿的导向孔,所述桶盖安装板对应导向管螺装有呈竖向布置的导向柱,导向柱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嵌插于导向管的导向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式供漆系统,其固定支撑架上端部设置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中间位置开设支撑板放置孔,支撑板放置孔内嵌装涂料桶,涂料桶内部开设涂料盛装腔室,涂料桶通过支撑挡块搭放于固定支撑板上表面;涂料盛装腔室的底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曲面,涂料桶下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桶接头,涂料桶下端侧装设三通管,三通管包括对齐布置的第一管接口、第二管接口以及位于第一管接口与第二管接口之间第三管接口,第三管接口与涂料桶的桶接头对接,第一管接口、第二管接口倾斜布置且第一管接口位于第二管接口的上端侧,三通管装设用于控制第二管接口通断状态的手动控制阀,固定支撑板后端边缘部于支撑板放置孔后端侧装设竖向支撑架,竖向支撑架上端部的泵浦安装座装设供漆泵浦,供漆泵浦的进料口通过吸料管与三通管的第一管接口连接;固定支撑架装设升降驱动气缸,升降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桶盖安装板,桶盖安装板螺装活动桶盖,活动桶盖上表面中间位置装设气动马达,气动马达的动力输出轴连设搅拌轴,搅拌轴下端部装设搅拌叶片。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清洗方便的优点,且能够减少添加涂料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

1——固定支撑架 11——固定支撑板

111——支撑板放置孔 12——竖向支撑架

2——涂料桶 21——涂料盛装腔室

22——支撑挡块 3——三通管

31——第一管接口 32——第二管接口

33——第三管接口 34——手动控制阀

4——泵浦安装座 5——供漆泵浦

51——吸料管 61——升降驱动气缸

62——桶盖安装板 63——活动桶盖

64——气动马达 65——搅拌轴

66——气缸安装座 67——导向管

68——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式供漆系统,包括有固定支撑架1,固定支撑架1的上端部设置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支撑板11,固定支撑板1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呈圆形状且上下完全贯穿的支撑板放置孔111,支撑板放置孔111内嵌装有呈圆柱体形状的涂料桶2,涂料桶2的内部开设有朝上开口的涂料盛装腔室21,涂料桶2的上端部延伸至固定支撑板11的上端侧,涂料桶2的下端部延伸至固定支撑板11的下端侧,涂料桶2外圆周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至少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的支撑挡块22,各支撑挡块22分别搭放于固定支撑板11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涂料盛装腔室21的底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曲面,涂料桶2下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朝下凸出延伸的桶接头,涂料桶2的下端侧装设有三通管3,三通管3包括有对齐布置的第一管接口31、第二管接口32以及位于第一管接口31与第二管接口32之间第三管接口33,第三管接口33与涂料桶2的桶接头对接,第一管接口31、第二管接口32倾斜布置且第一管接口31位于第二管接口32的上端侧,三通管3装设有用于控制第二管接口32通断状态的手动控制阀34,固定支撑板11的后端边缘部于支撑板放置孔111的后端侧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竖向支撑架12,竖向支撑架12的上端部螺装有泵浦安装座4,泵浦安装座4装设有供漆泵浦5,供漆泵浦5的进料口通过吸料管51与三通管3的第一管接口31连接。

更进一步的,固定支撑架1装设有上下动作的升降驱动气缸61,升降驱动气缸6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桶盖安装板62,桶盖安装板62螺装有呈水平横向布置且位于涂料桶2正上方的活动桶盖63,活动桶盖63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装设有气动马达64,气动马达64的动力输出轴连设有呈竖向布置的搅拌轴65,搅拌轴65的下端部穿过活动桶盖63并延伸至活动桶盖63的下端侧,搅拌轴65的下端部装设有搅拌叶片。

需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固定支撑架1、固定支撑板11、竖向支撑架12可分别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即本发明的固定支撑架1、竖向支撑架12分别为不锈钢支撑架,固定支撑板11为不锈钢支撑板。当然,上述金属材料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即本发明的固定支撑架1、固定支撑板11、竖向支撑架12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金属材料制备而成。

其中,为便于升降驱动气缸61安装固定,本发明采用下述导向结构设计,具体为:固定支撑板11的上表面对应升降驱动气缸61螺装有气缸安装座66,升降驱动气缸61装设于气缸安装座66。

在本发明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先将油漆涂料倒入至涂料桶2的涂料盛装腔室21内,待油漆涂料倒入完毕后,升降驱动气缸61动作并拉动桶盖安装板62、活动桶盖63下移,以使得活动桶盖63盖装于涂料盛装腔室21的上端开口处,此时,搅拌轴65、搅拌叶片伸入至油漆涂料内;当需要通过供漆泵浦5实现油漆涂料供给作业时,供漆泵浦5启动,在供漆泵浦5的驱动作用下,涂料盛装腔室21内的油漆涂料依次经由第三管接口33、第一管接口31以及吸料管51而进入至供漆泵浦5内,供漆泵浦5将油漆涂料送出以实现油漆涂料供给作业;需进一步指出,在供漆泵浦5实现油漆涂料供给作业的过程中,手动控制阀34处于关闭状态并使得第二管接口32处于阻断状态。

当需要往涂料盛装腔室21内添加油漆涂料时,工作人员只需控制升降驱动气缸61动作并通过升降驱动气缸61朝上顶推桶盖安装板62、活动桶盖63,以使得活动桶盖63上移并脱开涂料桶2;待活动桶盖63上移到位后,只需将油漆涂料倒入至涂料盛装腔室21内即可。

需进一步指出,在本发明实现油漆涂料供给作业的过程中,气动马达64气动并驱动搅拌轴65转动,搅拌轴65带动其下端部的搅拌叶片转动,进而实现对涂料盛装腔室21内的油漆涂料进行搅拌处理,以防止油漆涂料沉降。

需进一步解释,当需要对涂料桶2进行清洗时,只需将手动控制阀34调节至开启状态并对涂料盛装腔室21的内壁进行清洗即可,在此过程中,冲洗污水经由三通管3的第二管接口32流出。另外,由于涂料盛装腔室21的底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曲面,该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油漆涂料能够完全排出,以达到节约油漆涂料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无死角清洗。

在升降驱动气缸61驱动桶盖安装板62、活动桶盖6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为保证活动桶盖63上下移动的平稳可靠性,本发明采用下述导向结构设计,具体为:气缸安装座66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导向管67,导向管67的芯部开设有沿着轴线方向完全贯穿的导向孔,桶盖安装板62对应导向管67螺装有呈竖向布置的导向柱68,导向柱68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嵌插于导向管67的导向孔内。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清洗方便的优点,且能够减少添加涂料的时间。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