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板框机铲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634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的脱水板框机铲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中脱水板框机是用来脱去污泥中水分,降低污泥含水率的重要设备,经过脱泥板框机处理过后的污泥进行后续处理时,将会减少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同时避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活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脱泥板框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厂区目前使用的污泥板框机处理过后的污泥通过重力自行卸泥或铲板铲泥,但因污泥的黏性与进厂的污水水质有关,所以当水质较差、污泥黏性较高时,只能通过生产人员的手动来处理清除粘在滤板上的污泥,耗费了大量人力,且无法确保污泥的完全卸掉,需人员近距离拨动滤板方可有效清除污泥,此种做法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工具结构来提高脱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的脱水板框机铲泥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脱水板框机铲泥装置,包括具有铲体和筒体的外壳、对称枢接于所述铲体内的一对摆块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驱动机构;所述铲体的前端开口且两侧各设有一供所述摆块翻出的缺口槽,所述筒体中空且连接于所述铲体的后方;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收容于所述筒体内的芯棒和枢接于所述芯棒顶部两侧的两组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摆块;所述摆块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铲体枢接的轴孔和用于与所述连杆枢接的连接孔。具体的,所述筒体的内部分为靠近所述铲体的前腔和远离所述铲体的后腔,所述前腔的口径大于后腔的口径,所述前腔与后腔的过渡部分设有内凸台;所述芯棒具有外径匹配前腔口径的前段和外径匹配后腔口径的后段,所述前段和后段的过渡部分设有台阶面;所述前腔内还收容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持于所述内凸台,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台阶面。进一步的,所述芯棒的后段连接有可露出所述筒体之外的一拉环。进一步的,所述拉环宽度大于所述后腔口径。进一步的,所述芯棒后通过细线连接有一吊钩。具体的,所述缺口槽处设置有挡泥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方便地切换铲泥形态和拨料形态,使用安全;2、弹簧能使装置保持拨料形态,使用更方便;3、拉环可以提供拉出芯棒借力,也能防止芯棒缩入筒体过多的问题;4、吊钩能使装置保持铲泥形态,使用更方便;5、挡住摆块与缺口槽之间空隙的挡泥板可避免泥饼影响摆块活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脱水板框机铲泥装置铲泥形态下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1脱水板框机铲泥装置拨料形态下的剖视图;图3为外壳的左视图;图4为摆块的主视图;图5为实施例2脱水板框机铲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实施例3脱水板框机铲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中数字表示:1-外壳,11-铲体,111-缺口槽,112-挡泥板,12-筒体,121-前腔,122-后腔,123-内台阶;2-摆块,21-轴孔,22-连接孔;3-驱动机构,31-芯棒,311-前段,312-后段,313-台阶面,32-连杆,33-弹簧,34-吊钩,35-拉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脱水板框机铲泥装置,包括具有铲体11和筒体12的外壳1、对称枢接于铲体11上的一对摆块2以及收容于外壳1内的驱动机构3;铲体11前端开口且两侧各设有一供摆块2翻出的缺口槽111,筒体12中空且连接于铲体11后方;驱动机构3包括收容于筒体12内的芯棒31和枢接于芯棒31顶部两侧的两组连杆32,连杆32的另一端枢接于摆块2;摆块2上设有用于与铲体11枢接的轴孔21和用于与连杆32枢接的连接孔22。由于轴孔21和连接孔22位置分开,所以连杆32的运动会促使摆块2绕轴孔21转动。当芯棒31往远离铲体11一端运动时,芯棒31拉动连杆32后退,继而带动摆块2缩入铲体11内,此时为铲泥形态,这样该铲泥装置可利用铲体11前端进行铲泥操作,由于此时装置总宽度较小,筒体12细长,因此铲体11可以深入到板框机深处,工人在较远位置操作,因此操作比较安全;芯棒31往靠近铲体11一端运动时,连杆32推动连杆32前进,继而带动摆块2从缺口槽111翻到铲体11外侧,此时为拨料形态,这样装置前部加宽,可以进行拨动滤板的操作,操作完毕后,重新使摆块2缩回铲体11内而退出板框机,因此使用方便。如图1至图3所示,缺口槽111处设置有挡泥板112。若无挡泥板112,拨料时,泥饼可能通过摆块2与缺口槽111的空隙进入铲体11内侧,尤其时摆块2的转轴处,这会影响摆块2的自由活动;挡泥板112属于一种弹片结构,当装置从铲泥形态转换到拨料形态时,挡泥板112会贴附于摆块2的外侧而形变,挡住摆块2与缺口槽111之间的空隙,这样就避免了泥饼影响摆块2活动的问题。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筒体12的内部分为靠近铲体11的前腔121和远离铲体11的后腔122,前腔121口径大于后腔122口径,前腔121与后腔122的过渡部分设有内凸台123;芯棒31具有外径匹配前腔121口径的前段311和外径匹配后腔122口径的后段312,前段311和后段312的过渡部分设有台阶面313;前腔121内还收容有一弹簧33,弹簧33一端抵持于内凸台123,另一端抵持于台阶面313。弹簧33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能使芯棒31往铲体11一侧移动,促使摆块2展开而保持拨料形态,这样工人在拨动滤板的时候不用分出一只手稳住芯棒31的位置,使用更方便。如图5所示,芯棒31后通过细线连接有一吊钩34。装置在拨料形态时,吊钩34可进入后腔122而不影响芯棒31进入筒体12;装置在铲泥形态时,吊钩34可用来勾住后腔122的外缘,这样就阻碍弹簧33弹力将芯棒31拉入筒体12中,保持了铲泥形态,这样工人在铲泥的时候不用分出一只手稳住芯棒31的位置,使用更方便。实施例3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芯棒31的后段312连接有可露出筒体12之外的一拉环35,拉环35宽度大于后腔122口径。拉环35一方面提供拉出芯棒31的借力,另一方面防止弹簧33弹出过多而令芯棒31缩入筒体12过多的问题。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