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平压滚筒的中药制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025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配置平压滚筒的中药制粒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粒机,尤其涉及一种配置平压滚筒的中药制粒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中药湿粉制粒均是采用挤、压两种方法,而挤、压又分垂直挤压与侧面平衡挤压,简单的说,其就是直接挤压网孔,受到挤压后,每个网孔内就会挤出粒子;这种挤压法:一是网孔面小,其一次性挤压出来的粒子少;二是网孔容易变形或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制粒机在制粒时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置平压滚筒的中药制粒机,该制粒机由主体与电机组成,转轴及其外围的滚筒均是平着悬置在压模后面的粉盒内,电机带动转轴及滚筒,滚筒外围的弧形凸块不停的把湿料压进压模的网孔内,并挤出粒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体与电机,主体直立置放在对应处底座的上表面,主体呈方形,主体的内部为空腔,主体的上表面居中处设置一个进料口,主体对应的的两侧居中处分别挖穿一个圆形口子,电机平着落在对应处底座的上表面,主体下部的底座与电机下部的底座为整体构置,主体一侧上部居中处横着挖穿一个长方形空口子,压模的一面外侧嵌入对应处长方形的空口子内,压模的外表面分别间隔均匀穿透小圆孔,中药粒子就是从这些小圆孔内挤出,压模的反面为粉盒,粉盒的上侧为空腔,压模下面的主体外侧横着设置一个落板,落板呈水平状悬置;在主体空腔内,进料口由上往下逐渐收缩成一个圆柱形,进料口空腔内的底部挖穿一个圆形口子,转轴的一头对直分别穿过粉盒两侧居中处的圆形口子,延伸一小段后,转轴的这头末端嵌入对应处主体一侧居中处的圆形口子内,转轴的另一头穿过对应处主体另一侧居中处的圆形口 子,并往外延伸一段,延伸出来的这头转轴外围设置一个带盘,主体两侧居中处的圆形口子内侧与对应处转轴外围之间分别设置一个弹子圈,进料口底部的圆形口子连通对应处弯管的上端口,弯管的下端口是悬置在对应处粉盒的上部;粉盒的内部为空腔,转轴的两头分别穿过对应处粉盒两侧居中处的圆形口子,转轴是平着悬置在粉盒空腔内,悬置在粉盒空腔内的转轴外围设置一个滚筒,而滚筒的外围分别间隔均匀设置三个弧形状的凸块,每个凸块分别为加厚构置;电机一头的带轮由拉力带连接对应处转轴外围的带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进料口下部的弯管是向着对应处粉盒空腔内的上部;压模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小圆孔,这些小圆孔就是粒子出口,另外,压模的反面还配置一个粉盒;转轴及其外围的滚筒均是平着悬置在压模后面的粉盒内,电机带动转轴及滚筒,这时,滚筒外围的弧形凸块不停的把湿料压进压模的网孔内,并挤出粒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与电机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平面示意图。

其中:1、进料口;2、主体;3、转轴;4、带盘;5、电机;6、底座;7落板;8、压模;9、粉盒;10、弯管;11、滚筒;1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中,主体2的上表面居中处设置一个进料口1,主体2对应的的两侧居中处分别挖穿一个圆形口子,电机5平着落在对应处底座6的上表面,主体2一侧上部居中处横着挖穿一个长方形空口子,压模8的一面外侧嵌入对应处长方 形的空口子内,压模8的外表面分别间隔均匀穿透小圆孔,压模8的反面为粉盒9,压模8下面的主体2外侧横着设置一个落板7。

压模8是呈弧形构置,压模8的外表面是由内往外拱出,压模8反面的弧度是与对应处滚筒11的局部外围一致。

图2包括主体2与电机5,进料口1空腔内的底部挖穿一个圆形口子,转轴3的一头对直分别穿过粉盒9两侧居中处的圆形口子,延伸一小段后,转轴3的这头末端嵌入对应处主体2一侧居中处的圆形口子内,转轴3的另一头穿过对应处主体2另一侧居中处的圆形口子,并往外延伸一段,延伸出来的这头转轴3外围设置一个带盘4,主体2两侧居中处的圆形口子内侧与对应处转轴3外围之间分别设置一个弹子圈,进料口1底部的圆形口子连通弯管10的上端口,弯管10的下端口是悬置在对应处粉盒9的上部。

图3包括主体2,悬置在粉盒9空腔内的转轴3外围设置一个滚筒11,而滚筒11的外围分别间隔均匀设置三个弧形状的凸块12。

图4包括主体2与电机5,电机5一头的带轮由拉力带连接对应处转轴3外围的带盘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