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3135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存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



背景技术: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废液排放系统(以下简称TER系统)用来收集来自上游系统的低放射性废液,并对废液进行暂存、混匀、取样,监测合格后,向环境进行有控制的排放。TER系统的贮液罐用于完成废液的暂存及均匀搅混,同时从贮液罐中提取废液进行取样监测。贮液罐的混匀效果直接影响到取样监测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贮液罐内废液的混匀性,已公开的压水堆核电站普遍采用以下结构的贮液罐:贮液罐内布置有环形管,环形管上安装有竖管,竖管下端与环形管相连通、上端位于贮液罐的上部,贮液罐上设有出液口,泵的进口与出液口相连通、出口与竖管上端相连通,并在环形管上安装6个喷射器来提高贮液罐内废液的混匀性,并且喷射器两两之间对称设置形成喷射效果,泵从贮液罐下部在与环形管同一水平面处的出液口抽出罐内的放射性废液后,从竖管将废液输入到环形管,并由喷射器喷出对罐内的废液进行搅混。

但由于下述原因,传统贮液罐内的布置方式影响放射性废液搅匀效果:

1.环形管上布置6个对称布置的喷射器,喷射器将放射性废液喷出时对称的两个喷射器之间喷射的废液会互为阻力,由于阻力作用使喷射器喷出的废液向上流动,不能继续按照原喷射方向流动,如图1所示,A和B的两个位置形成明显的低速区,影响搅混效果;

2.6个喷射器对称喷射使得环形管的部分区域形成“死水区”(即如图2所示的C-D段),环形管内流体在此处不流动,不能合理利用整个环形管完成搅混,喷射效果不明显;

3.贮液罐内的环形管与贮液罐的放射性废液出液口在同一水平位置,泵从出液口吸水后,水平方向受到环形管的阻力,使环形管周围及下部的废液流速相对较低,部分区域形成“死水区”,不利于贮液罐底部放射性废液搅混,而贮液罐底部容易沉积放射性杂质,是搅混 比较关注的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贮液罐内放射性废液混匀效果的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其包括贮液罐本体、泵、环形管以及竖管,环形管水平设在贮液罐本体内,竖管下端与环形管相连通、上端位于贮液罐本体上部,贮液罐本体上开有出液口,泵位于贮液罐本体外部、其进口与出液口相连通、出口与竖管上端相连通,环形管上设有与环形管相连通的喷射器,喷射器的数量为奇数,喷射器之间相隔相同弧度。奇数个的喷射器相互间隔相同弧度的布置方式使得喷射器喷出的放射性废液不会对喷,避免相互之间形成阻力而影响液体对流,有效提高贮液罐内放射性废液混匀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的一种改进,所述喷射器设在环形管的上表面,喷射器沿径向朝环形管中心轴设置,喷射器与水平面之间互成一定角度。喷射器沿径向朝环形管中心轴设置使得喷射器之间达到强对流弱阻力的效果,使得喷射出来的液体能够向上流动并充分混合,喷射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根据贮液罐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高度越高角度越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的一种改进,所述喷射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75°。实际应用表明,当喷射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75°,贮液罐内的放射性废液混合得更加充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液口设在位于环形管下方的贮液罐本体部位。贮液罐放射性废液出液口设在环形管的下方,这样的布置减少了泵在抽吸废液时环形管带来的阻力,可以避免贮液罐下部空间形成“死水区”的风险,增强贮液罐下部空间的搅混效果,使贮液罐内的放射性废液搅混得更均匀。

作为本实用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的一种改进,所述竖管下端固定在环形管的上表面,竖管在环形管上的投影与其中一个喷射器分别位于环形管直径的两端。促进环形管内的液体 流动,避免环形管部分区域形成“死水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的一种改进,所述环形管水平设在贮液罐本体内的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的一种改进,所述喷射器的数量为5个或7个或9个或11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能够有效提高贮液罐内放射性废液的搅混效果,增强罐内流体搅混均匀性,使样品取样监测时更加准确,保证排放的放射性废液在合理可控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已公开贮液罐内的废液经喷射器喷射后的流动示意图。

图2为已公开贮液罐的环形管内液体的流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水平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中的喷射器数量为奇数,喷射器之间相隔相同弧度,使得喷射器之间形成非对称喷射,避免喷射器之间形成阻力而影响液体对流,有效提高贮液罐内放射性废液的混匀效果;喷射器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贮液罐本体直径等进行调整,贮液罐本体直径越大喷射器数量越多,一般情况下,喷射器的数量优选为5、7、9、1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及图4,一种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其包括贮液罐本体1、泵3、环形管2以及竖管4,环形管2水平设在贮液罐本体1内的下部,竖管4下端与环形管2相连通、上端位于贮液罐本体1上部,贮液罐本体1上开有出液口6,泵3位于贮液罐本体1外部、其进口与出液口6相连通、出口与竖管4上端相连通,环形管2上设有与环形管2相连通的喷射器5,喷射器5的数量为7个,喷射器5之间相隔相同弧度。奇数个的喷射器5相互间隔相同弧度的布置方式使得喷射器5喷出的放射性废液不会对喷,避免相互之间形成阻力而影响液体对流,有效提高贮液罐内放射性废液混匀效果。

喷射器5设在环形管2的上表面,喷射器5沿径向朝环形管中心轴设置,喷射器5与水平面之间互成一定角度。喷射器5沿径向朝环形管中心轴设置使得喷射器之间达到强对流弱阻力的效果,使得喷射出来的液体能够向上流动并充分混合,喷射器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根据贮液罐本体1的高度进行调节,高度越高角度越大。其中,喷射器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优选为45°~75°。实际应用表明,当喷射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75°,贮液罐内的放射性废液混合得更加充分。

其中,出液口6设在位于环形管2下方的贮液罐本体1部位。贮液罐放射性废液出液口设在环形管的下方,可以减少了泵在抽吸废液时环形管带来的阻力,同时带动贮液罐下部的液体流动,避免贮液罐下部空间形成“死水区”的风险,增强贮液罐下部空间的搅混效果,使贮液罐内的放射性废液搅混得更均匀。

竖管4下端固定在环形管2的上表面,竖管4在环形管2上的投影与其中一个喷射器5分别位于环形管直径的两端,也即是竖管在环形管上的投影与其中一个喷射器的连线是环形管的直径。当废液从竖管进入到环形管后,废液能快速到达与竖管分别位于环形管直径两端的喷射器并喷射出去,促进环形管内的液体流动,避免环形管部分区域形成“死水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的喷射器数量为奇数,且喷射器之间相隔相同弧度,且出液口设在位于环形管下方的贮液罐本体部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因为喷射器喷出的放射性废液不会对喷,避免相互之间形成阻力而影响液体对流,有效提高贮液罐内放射性废液混匀效果;2)贮液罐放射性废液出液口设在环形管的下方,可减少了泵在抽 吸废液时环形管带来的阻力,增强贮液罐下部空间的搅混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核电厂放射性液体贮液罐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奇数个的喷射器相互间隔相同弧度的布置方式使得喷射器喷出的放射性废液不会对喷,避免相互之间形成阻力而影响液体对流,有效提高贮液罐内放射性废液混匀效果;

2)废液能快速到达与竖管分别位于环形管直径两端的喷射器并喷射出去,促进环形管内的液体流动,避免环形管部分区域形成“死水区”;

3)减少了泵在抽吸废液时环形管带来的阻力,同时带动贮液罐下部的液体流动,避免贮液罐下部空间形成“死水区”的风险,增强贮液罐下部空间的搅混效果,使贮液罐内的放射性废液搅混得更均匀。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