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反洗装置、煤焦回收装置及过滤反洗方法、气化复合发电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00919发布日期:2018-08-04 15:4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对过滤装置的过滤元件进行反洗的过滤反洗装置、具有该过滤反洗装置的煤焦回收装置及过滤反洗方法、气化复合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去除在配管中流动的流通气体所包含的灰尘的装置,已知有在流通气体进行流动的路径上配置过滤元件(以下记载为元件)并对通过元件的流通气体所包含的灰尘进行过滤而将其去除的过滤装置。作为过滤装置而具备基于多孔过滤器的装置的设备,已知有具备气化装置的设备。

作为将煤等含碳固态燃料气化的气化装置,已知有将含碳固态燃料向气化炉内供给并使燃料部分燃烧,由此来生成可燃性气体的碳质燃料气化装置(煤气化装置)。在气化装置中,在气化炉中生成的可燃性气体中含有煤等含碳固体燃料的未燃成分及灰分(以下称作“煤焦”)的煤焦。因此,气化装置为了将由气化装置生成的可燃性气体中含有的煤焦分离,而具备在下游侧使用多孔过滤器的元件来回收煤焦的集尘装置、将由集尘装置捕集到的煤焦贮存的煤焦贮存装置、以及具有使贮存在煤焦贮存装置中的煤焦向气化炉返回的路径的煤焦回收装置。

这样的过滤装置若是持续使用的话,则会导致捕集到多孔过滤器的元件中的灰尘(物质)堆积,使过滤装置的压力损失上升,由此性能降低。已知有为了恢复过滤装置的性能而向与流通气体通过元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喷射气体来去除附着、堆积在元件上的灰尘的过滤反洗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基于元件的脏污度来调整反洗压力的过滤反洗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784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过滤反洗装置基于脏污系数(对元件的上游与下游的差压产生影响的因素)来使反洗压力变化,但脏污系数是也会因过滤器的脏污以外的因素而发生变动的值,例如是会因流通气体的粘度而发生变化的值,因此存在灰尘的堆积状态与脏污系数不关联的情况。因此,存在没有成为适合于灰尘的堆积状态的反洗压力而无法将附着于元件的灰尘充分地去除的情况、在元件上附着大量的灰尘的情况。

另外,过滤反洗装置能够通过提高反洗的频率而在元件上附着大量的灰尘之前去除灰尘,因此能够维持元件的性能。然而,若反洗的频率变高,则过滤反洗装置的各部位上的负载增大,例如存在用于控制气体的供给的阀等提早劣化的可能性。另外,由于过滤反洗装置具备多个元件,因此若提高反洗的频率,则相应地导致反洗所需的氮等反洗气体需要为大量。另一方面,过滤反洗装置若是降低反洗的频率,则可能会导致如下状况:灰尘向元件的堆积量增多,灰尘的堆积厚度变厚,产生因灰尘引起的元件间的闭塞,无法去除流通气体所含有的灰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的过滤反洗装置、具有该过滤反洗装置的煤焦回收装置及过滤反洗方法,所述过滤反洗装置能够使过滤器恢复捕集灰尘的性能的时机适当化,并且抑制反洗的次数的增加,由此能够抑制反洗装置的劣化、反洗所需的反洗气体的消耗量的增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过滤反洗装置对配置在供流通气体流动的流路中、在所述流通气体通过时捕集所述流通气体所包含的灰尘的过滤装置的元件进行反洗来去除捕集到的所述灰尘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过滤反洗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气体喷射装置,其在所述流通气体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元件的下游侧,从下游侧朝向所述元件喷射反洗气体;参数检测装置,其对用于判断在所述元件附着的灰尘的状态的参数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参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推定在所述元件的所述流通气体的上游侧表面堆积的灰尘的厚度,并基于推定出的所述灰尘的厚度来决定对所述元件进行反洗的间歇。

过滤反洗装置通过计测参数来推定堆积在元件上的灰尘的厚度并基于该推定结果来决定间歇,由此能够根据基于运转时计测出的参数而推定出的堆积于元件的灰尘的厚度来决定间歇。由此,能够基于该时刻的运转状态而与根据运转状态来变化的元件的状态匹配地将间歇设定为长期化,因此能够使过滤器恢复捕集灰尘的性能的时机适当化,并且,能够增长间歇,因此能够抑制反洗的次数的增加。因而,通过设定适当的反洗间歇并加以运用,由此能够减少氮气等反洗气体的消耗量的增大。另外,能够减少每单位时间的阀动作数,抑制设备的劣化。

优选构成为,所述参数检测装置包括堆积量检测装置,该堆积量检测装置对在与所述过滤装置连接、暂时贮存从所述过滤装置排出的灰尘的闭锁料斗上堆积的所述灰尘的量进行检测,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从所述气体喷射装置喷射反洗气体的时机和由所述堆积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堆积量的变化来推定所述灰尘的厚度。

通过基于堆积在闭锁料斗上的灰尘的量来推定附着于元件的灰尘的厚度,由此能够基于通过反洗实际去除的灰尘的量来推定灰尘的厚度。由此,能够以高精度推定灰尘的量。

优选构成为,所述参数检测装置具有差压检测部,所述差压检测部检测所述流通气体的流动方向上的、所述过滤装置的所述元件的上游和下游的压力差,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从所述气体喷射装置喷射反洗气体的时机和由所述差压检测部检测出的压力的变化来推定所述灰尘的厚度。

通过基于反洗的时机和差压的变化来推定附着于元件的灰尘的厚度,由此能够基于通过反洗实际去除而产生的差压的变化与灰尘的量的关系来推定灰尘的厚度。由此,能够以高精度推定灰尘的量。

优选的是,所述间歇是时间间隔,所述控制装置在执行上次的反洗之后经过了规定的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执行反洗。通过用时间间隔来设定间歇,由此能够使间歇的控制更为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煤焦回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旋风分离器,其将由气化装置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分离为可燃性气体和煤焦;过滤装置,其对通过了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可燃性气体所含有的煤焦进行捕集;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过滤反洗装置,其对所述过滤装置的元件进行反洗;煤焦贮存装置,其贮存由所述旋风分离器及所述过滤装置捕集到的煤焦;煤焦排出装置,其将从过滤装置排出的煤焦向煤焦贮存装置排出;以及煤焦返回管线,其将由供给料斗贮存的煤焦向所述气化装置供给。

能够利用过滤反洗装置来使过滤器恢复捕集灰尘的性能,并且能够增长过滤反洗装置的间歇,因此能够抑制反洗的次数的增加。由此,能够将元件维持在可供可燃性气体适当地通过的状态,并且,能够减少因反洗而消耗的能量。由此,能够使装置高效地运转。

优选构成为,所述煤焦排出装置具有:煤焦排出管线,其与所述过滤装置的铅垂方向下侧连接且与所述煤焦贮存装置连接;闭锁料斗,其设置于所述煤焦排出管线,用于暂时存储所述煤焦;接受阀,其设置于所述闭锁料斗与所述过滤装置之间的所述煤焦排出管线;以及控制阀,其设置于所述闭锁料斗与所述煤焦贮存装置之间的所述煤焦排出管线,所述控制装置在打开所述接受阀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控制阀,在打开所述控制阀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接受阀。能够从煤焦排出装置稳定地排出煤焦,并且还能够降低维护的频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过滤反洗方法是对配置在供流通气体流动的流路中、在所述流通气体通过时捕集所述流通气体的灰尘的过滤装置的元件进行反洗的方法,所述过滤反洗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对用于判断在所述元件附着的灰尘的状态的参数进行检测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参数的检测结果来推定在元件堆积的灰尘的厚度,并基于推定出的灰尘的厚度来决定喷射反洗气体来对所述元件进行反洗的间歇的步骤。

过滤反洗方法通过计测参数来推定堆积在元件上的灰尘的厚度,并基于该推定结果来决定间歇,由此能够根据基于运转时计测出的参数而推定出的堆积于元件的灰尘的厚度来决定间歇。由此,基于该时刻的运转状态而与根据运转状态来变化的元件的状态匹配地设定间歇,因此能够使过滤器恢复捕集灰尘的性能,并且,能够增长间歇,因此能够抑制反洗的次数的增加。

气化复合发电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气化装置,其通过使含碳固体燃料燃烧并气化来生成生成气体;上述的煤焦回收装置,其从自所述气化装置排出的可燃性气体回收煤焦;燃气轮机,其通过使由所述气化装置生成且通过了所述煤焦回收装置的所述可燃性气体的至少一部分燃烧来进行旋转驱动;蒸汽轮机,其通过由被导入从所述燃气轮机排出的涡轮废气的废热回收锅炉生成的蒸汽来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发电机,其与所述燃气轮机及所述蒸汽轮机连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过滤器恢复捕集灰尘的性能的时机适当化,并且,能够抑制反洗的次数的增加,由此能够抑制反洗装置的劣化、反洗所需的反洗气体的消耗量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应用了煤焦回收装置的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具有过滤反洗装置的煤焦回收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3是表示过滤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过滤装置的元件与灰尘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决定过滤反洗方法的反洗的间歇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过滤装置的差压与灰尘的堆积量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

图7是表示决定过滤反洗方法的反洗的间歇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含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容易地置换的构成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而且,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组合,另外,在具有多个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还能够组合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应用了煤焦回收装置的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气化复合发电设备)的简要结构图。本实施方式的应用气化装置14的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IGCC:Integrated Coal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10采用将空气用作氧化剂且在气化装置14中由燃料生成可燃性气体的空气方式。并且,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10将由气化装置14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在气体精制装置16中精制而生成燃料气体之后向燃气轮机设备17供给来进行发电。即,本实施方式的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10成为空气燃烧方式(空气吹送)的发电设备。作为向气化装置14供给的燃料,例如使用煤等含碳固体燃料。

如图1所示,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气化复合发电设备)10具备供煤装置11、气化装置14、煤焦回收装置15、气体精制装置16、燃气轮机设备17、蒸汽轮机设备18、发电机19和废热回收锅炉(HRSG: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20。

供煤装置11供给作为含碳固体燃料的煤来作为原煤,用煤粉碎机(省略图示)等将其粉碎,由此制造粉碎成微细的粒子状的煤粉。由供煤装置11制造出的煤粉通过从后述的空气分离装置42供给的作为输送用惰性气体的氮而被朝向气化装置14供给。惰性气体是指含氧率约为5体积%以下的非活性气体,代表例为氮气、二酸化碳气体、氩气等,但未必限定为含氧率约为5%以下的气体。

气化装置14例如具有两级喷流床形式的气化炉。气化装置14通过使供给到内部的煤(煤粉)在氧化剂(空气、氧)的作用下部分燃烧而气化来生成生成气体。需要说明的是,气化装置14中设有将混入到煤粉中的灰尘去除的异物去除装置48。需要说明的是,气化装置14并不局限于喷流床气化炉,也可以是流动床气化炉、固定床气化炉。并且,在该气化装置14连接有朝向煤焦回收装置15供给可燃性气体的气体生成管线49,能够供含有煤焦的可燃性气体排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气体生成管线49设置气体冷却器,由此将可燃性气体在冷却至规定温度之后向煤焦回收装置15供给。

另外,在气化装置14连接有来自燃气轮机设备17(压缩机61)的压缩空气供给管线41,从而能够将由燃气轮机设备17压缩后的压缩空气向气化装置14供给。空气分离装置42是从大气中的空气中分离生成氮和氧的装置,空气分离装置42与气化装置14通过第一氮供给管线43来连接。并且,在该第一氮供给管线43连接有来自供煤装置11的供煤管线11a。另外,从第一氮供给管线43分支的第二氮供给管线45也与气化装置14连接,在该第二氮供给管线45连接有来自煤焦回收装置15的煤焦返回管线46。而且,空气分离装置42通过氧供给管线47而与压缩空气供给管线41连接。并且,由空气分离装置42分离出的氮通过在第一氮供给管线43及第二氮供给管线45中流通而被用作煤或煤焦的输送用气体。另外,由空气分离装置42分离出的氧通过在氧供给管线47及压缩空气供给管线41中流通而在气化装置14中被用作氧化剂。

煤焦回收装置15具有煤焦返回管线46、集尘装置51、煤焦罐(煤焦贮存装置)52和供给料斗53。集尘装置51将由气化装置14生成的可燃性气体中含有的煤焦分离出来。分离出煤焦后的可燃性气体通过气体排出管线54而向气体精制装置16输送。煤焦罐52对由集尘装置51从可燃性气体分离出的煤焦进行贮存。煤焦罐52将贮存的煤焦向供给料斗53供给。供给料斗53对从煤焦罐供给的煤焦进行贮存。供给料斗53上连接有煤焦返回管线46。煤焦返回管线46与第二氮供给管线45连接。针对煤焦回收装置15在后叙述。

气体精制装置16针对由煤焦回收装置15分离出煤焦后的可燃性气体将硫化合物、氮化合物等杂质去除,由此进行气体精制。并且,气体精制装置16对可燃性气体进行精制来制造燃料气体,并将该燃料气体向燃气轮机设备17供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分离出煤焦后的可燃性气体中仍含有硫成分(H2S等),因此在该气体精制装置16中,利用胺吸收液来去除硫成分,由此将硫成分最终作为石膏来回收,能够有效利用硫成分。

燃气轮机设备17具有压缩机61、燃烧器62、涡轮63,压缩机61与涡轮63通过旋转轴64来连结。在燃烧器62连接有来自压缩机61的压缩空气供给管线65,并且连接有来自气体精制装置16的燃料气体供给管线66,还连接有朝向涡轮63延伸的燃烧气体供给管线67。另外,燃气轮机设备17上设有从压缩机61向气化装置14延伸的压缩空气供给管线41,在压缩空气供给管线41的中途部设有升压机68。因而,在燃烧器62中,使从压缩机61供给来的压缩空气与从气体精制装置16供给来的燃料气体混合并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并将产生的燃烧气体朝向涡轮63供给。并且,涡轮63利用供给来的燃烧气体来驱动旋转轴64旋转,从而驱动发电机19旋转。

蒸汽轮机设备18具有与燃气轮机设备17的旋转轴64连结的涡轮69,发电机19与该旋转轴64的基端部连结。废热回收锅炉20上连接有来自燃气轮机设备17(涡轮63)的废气管线70,通过在供给水与高温的废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生成蒸汽。并且,在废热回收锅炉20与蒸汽轮机设备18的涡轮69之间设置有蒸汽供给管线71及蒸汽回收管线72,在蒸汽回收管线72设置有冷凝器73。另外,在废热回收锅炉20生成的蒸汽也可以包含使在气化装置14的热交换器中与生成气体进行热交换而生成的蒸汽在废热回收锅炉20中进一步进行热交换而得到的蒸汽。因而,在蒸汽轮机设备18中,利用从废热回收锅炉20供给的蒸汽来驱动涡轮69旋转,使旋转轴64旋转来驱动发电机19旋转。

并且,在废热回收锅炉20中被回收了热量的废气由气体净化装置74去除有害物质,净化后的废气从烟囱75向大气放出。

这里,对本实施方式的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10中,在向供煤装置11供给原煤(煤)时,煤在供煤装置11中被粉碎成为微细的粒子状而成为煤粉。由供煤装置11制造出的煤粉通过从空气分离装置42供给的氮在第一氮供给管线43中流通而向气化装置14供给。另外,由后述的煤焦回收装置15回收的煤焦通过从空气分离装置42供给的氮在第二氮供给管线45中流通而向气化装置14供给。而且,从后述的燃气轮机设备17抽出的压缩空气在升压机68中被升压之后,与从空气分离装置42供给的氧一起通过压缩空气供给管线41而向气化装置14供给。

在气化装置14中,供给来的煤粉及煤焦在压缩空气(氧)的作用下燃烧,煤粉及煤焦气化而生成可燃性气体(生成气体)。并且,该可燃性气体从气化装置14通过气体生成管线49而排出,被向煤焦回收装置15输送。

在该煤焦回收装置15中,可燃性气体首先被向集尘装置51供给,由此将可燃性气体所含有的微粒的煤焦分离出来。然后,分离出煤焦后的可燃性气体通过气体排出管线54而被向气体精制装置16输送。另一方面,从可燃性气体分离出的微粒煤焦被向煤焦罐(煤焦贮存装置)52排出,并从煤焦罐52向供给料斗53堆积,通过煤焦返回管线46而返回气化装置14,如此进行循环。

由煤焦回收装置15分离出煤焦后的可燃性气体通过气体精制装置16来去除硫化合物、氮化合物等杂质而被进行气体精制,由此制造出燃料气体。并且,在燃气轮机设备17中,在压缩机61生成压缩空气并将其向燃烧器62供给时,该燃烧器62使从压缩机61供给的压缩空气与从气体精制装置16供给的燃料气体混合并燃烧,由此生成燃烧气体,通过该燃烧气体来驱动涡轮63旋转,由此经由旋转轴64来驱动发电机19旋转,从而能够进行发电。

并且,从燃气轮机设备17的涡轮63排出的废气在废热回收锅炉20中与供给水进行热交换而生成蒸汽,该生成的蒸汽被向蒸汽轮机设备18供给。在蒸汽轮机设备18中,通过从废热回收锅炉20供给的蒸汽来驱动涡轮69旋转,由此经由旋转轴64来驱动发电机19旋转,从而能够进行发电。

之后,在气体净化装置74中,从废热回收锅炉20排出的废气的有害物质被去除,净化后的废气从烟囱75向大气放出。

接着,除图1以外,还使用图2及图3来对煤焦回收装置15详细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具有过滤反洗装置的煤焦回收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3是表示过滤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煤焦回收装置15具有集尘装置51、煤焦罐52、供给料斗53和煤焦返回管线46。煤焦罐52是对从集尘装置51排出(供给)的煤焦进行贮存的容器。供给料斗53是对从煤焦罐52供给的煤焦进行贮存的容器。供给料斗53将贮存的煤焦经由煤焦返回管线46向气化装置14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一个供给料斗53,但也可以设置多个。即,可以将暂时由煤焦罐52贮存的煤焦向多个供给料斗53供给。

接着,对集尘装置51进行说明。集尘装置51上连接有气体生成管线49。经由气体生成管线49将由气化装置14生成的生成气体向集尘装置51供给。气体生成管线49上设置有控制阀79。控制阀79对可燃性气体的从气化装置14向集尘装置51的供给进行控制。集尘装置51具有旋风分离器80、两个过滤装置86a、86b、煤焦排出装置92a、92b和过滤反洗装置94a、94b。煤焦回收装置15的各部分通过供可燃性气体、煤焦流动的管线来连接。煤焦回收装置15具有可燃性气体管线82、90a、90b和煤焦回收管线84来作为管线。另外,煤焦排出装置92a将过滤装置86a与煤焦罐52连接。煤焦排出装置92b将过滤装置86b与煤焦罐52连接。

旋风分离器80是与气体生成管线49连接且从自气体生成管线49供给的可燃性气体分离出煤焦的一次集尘装置。旋风分离器80可以使用利用可燃性气体的流动来分离煤焦的各种装置。旋风分离器80例如通过离心分离而将可燃性气体所含有的煤焦分离。另外,可燃性气体管线82将旋风分离器80与两个过滤装置86a、86b连接。煤焦回收管线84将旋风分离器80与煤焦罐52连接。向可燃性气体管线82供给分离出煤焦后的可燃性气体,并向煤焦回收管线84供给从可燃性气体分离出的煤焦。

过滤装置86a、86b是与可燃性气体管线82连接且从自可燃性气体管线82供给的由旋风分离器80一次分离出煤焦后的可燃性气体进一步分离出煤焦的二次集尘装置。集尘装置51利用旋风分离器80进行粗略的煤焦的集尘,并利用过滤装置86a、86b进行精密的集尘。过滤装置86a上连接有可燃性气体管线82、煤焦排出装置92a及可燃性气体管线90a。煤焦排出装置92a将过滤装置86a与煤焦罐52连接。可燃性气体管线90a将过滤装置86a与气体排出管线54连接。过滤装置86b上连接有可燃性气体管线82、煤焦排出装置92b及可燃性气体管线90b。煤焦排出装置92b将过滤装置86bと煤焦罐52连接。可燃性气体管线90b将过滤装置86b与气体排出管线54连接。过滤装置86a、86b仅是配置位置不同,因此以下在统一进行说明的情况下,都作为过滤装置86来进行说明。煤焦排出装置92a、92b同样也仅是配置位置不同,因此以下在统一进行说明的情况下,都作为煤焦排出装置92来进行说明。另外,与过滤装置86、煤焦排出装置92连接的各部分如无特别区分也是同样。

过滤装置86是使用了多孔过滤元件的装置,如图3所示,具有容器104、分隔板106和多个元件108。容器104中,除供给排出煤焦、可燃性气体的管线以外的部分被密闭。容器104上连接有可燃性气体管线82、煤焦排出管线160及可燃性气体管线90。分隔板106配置在容器104的内部,将容器104分离为两个空间。本实施方式的分隔板106将容器104的内部的空间分离为铅垂方向上侧的区域和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容器104在比分隔板靠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连接有可燃性气体管线82及煤焦排出装置92。容器104在比分隔板106靠铅垂方向上侧的区域连接有可燃性气体管线90。分隔板106上形成有多个圆状孔。多个元件108插入到分隔板106的圆状孔中。元件108形成为如下形状:内部为空洞的筒(例如圆筒),且设置有对远离分隔板106这侧的筒的端部进行堵塞的底部。本实施方式的元件108构成为,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由分隔板106支承且以从分隔板106朝向铅垂方向下侧突出的朝向配置。由于元件108堵塞分隔板106的圆状孔,因此为了从容器104的比分隔板106靠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向容器104的比分隔板106靠铅垂方向上侧的区域通气,而使气体通过元件108。元件108是能够使可燃性气体通过且对可燃性气体所含有的煤焦等灰尘进行捕集的构件。

过滤装置86在从可燃性气体管线82供给来的可燃性气体通过元件108之后将其向可燃性气体管线90排出。元件108对通过的可燃性气体所含有的煤焦等灰尘(物质、粉尘)进行捕集。元件108在可燃性气体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面、即与可燃性气体管线82连接这侧的面捕集灰尘109并使灰尘109堆积于此。过滤装置86利用后述的过滤反洗装置94a、94b来使由元件108捕集并堆积于元件108的灰尘109从元件108剥离而向煤焦排出装置92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过滤装置86的系统数为双系统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设置为三个系统或三个以上的系统数。

煤焦排出装置92a具有煤焦排出管线160a、闭锁料斗162a、接受阀164a、控制阀166a、氮供给装置168a和堆积量检测装置169a。氮供给装置168a具有氮供给管线182a和控制阀184a。同样,煤焦排出装置92b具有煤焦排出管线160b、闭锁料斗162b、接受阀164b、控制阀166b、氮供给装置168b和堆积量检测装置169b。氮供给装置168b具有氮供给管线182b和控制阀184b。以下,将煤焦排出装置92a、92b统一作为煤焦排出装置92来进行说明。

煤焦排出装置92a将过滤装置86的煤焦向煤焦罐52排出,但由于煤焦罐52的压力比过滤装置86高,因此需要进行在逆压状态下进行煤焦的搬出。即,由于旋风分离器80通过煤焦回收管线84与煤焦罐52直接连结,因此还需要通过煤焦排出装置92a来防止旋风分离器80的出口的煤焦经由煤焦回收管线84和煤焦排出管线160a向过滤装置86发生逆流的状况。

煤焦排出管线160的一端部与过滤装置86连接,另一端部与煤焦罐52连接。在煤焦排出管线160设置有闭锁料斗162、接受阀164和控制阀166。闭锁料斗162设置在煤焦排出管线160上,对从过滤装置86排出的煤焦暂时进行贮存,并将贮存的煤焦向煤焦罐52排出。闭锁料斗162是具有堆积并贮存煤焦的内部空间的容器。闭锁料斗162在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连接于煤焦罐52的煤焦排出管线160连接的连接部。具体而言,闭锁料斗162配置在比煤焦罐52靠铅垂方向上侧的位置。另外,煤焦排出管线160中的用于将闭锁料斗162与煤焦罐52连接的部分以供煤焦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闭锁料斗162向煤焦罐52落下的朝向配置。闭锁料斗162从铅垂方向下侧的与煤焦排出管线160连接的连接部排出煤焦。

接受阀164配置在煤焦排出管线160的过滤装置86与闭锁料斗162之间。接受阀164通过切换开闭,来切换将从过滤装置86排出且流入到煤焦排出管线160中的煤焦向闭锁料斗162供给还是停止供给。

控制阀166配置在煤焦排出管线160的闭锁料斗162与煤焦罐52之间。控制阀166通过切换开闭,来切换从闭锁料斗162排出且流入到煤焦排出管线160中的煤焦向煤焦罐52供给还是停止。

氮供给装置168向闭锁料斗162供给氮。氮供给装置168具有氮供给源181、氮供给管线182和控制阀184。氮供给源181用于供给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的是氮,但只要是不会对可燃性气体、煤焦造成影响的非活性气体即可。氮供给管线182的一端部与氮供给源181连接,另一端部与闭锁料斗162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氮供给管线182配置在将贮存于闭锁料斗162的内部的煤焦排出的排出口的附近,以使从氮供给管线182向闭锁料斗162内部喷射的喷射口能够朝向排出口喷射氮这样的角度配置。控制阀184通过进行开闭、调整来控制氮从氮供给源181向闭锁料斗162的供给的开始和停止。

氮供给装置168经由氮供给管线182而从氮供给源181向闭锁料斗162供给氮,由此向闭锁料斗162的内部喷射氮。喷射到闭锁料斗162的内部的氮被向在闭锁料斗162的内部堆积的煤焦吹附。氮供给装置168通过向堆积在闭锁料斗162的内部的煤焦吹附氮,由此将堆积在闭锁料斗162的内部的煤焦吹掉,促进闭锁料斗162的煤焦向煤焦罐52排出。

另外,氮供给装置168在接受阀164和控制阀166这两方关闭的状态下供给氮,由此使闭锁料斗162的内部的压力上升,闭锁料斗162的压力成为过滤装置86的压力,从而能够由闭锁料斗162来从过滤装置86接受煤焦。

堆积量检测装置169对堆积在闭锁料斗162中的煤焦的量进行检测。作为堆积量检测装置169,可以使用γ射线水平仪、测力传感器重量仪等。堆积量检测装置169将检测出的结果向控制装置100发送。

煤焦排出装置92基于堆积量检测装置169的检测结果来检测贮存于闭锁料斗162的煤焦的量,并基于该检测结果来控制接受阀164和控制阀166的开闭,由此对将过滤装置86的煤焦向闭锁料斗162供给的状态以及将贮存于闭锁料斗162的煤焦向煤焦罐52供给(排出)的状态进行切换,从而将过滤装置86的煤焦经由闭锁料斗162向煤焦罐52供给。

具体而言,煤焦排出装置92将接受阀164设为打开且将控制阀166设为关闭,从而将闭锁料斗162与煤焦罐52之间隔断,并将闭锁料斗162与过滤装置86之间开通。由此,成为能够从过滤装置86向闭锁料斗162供给煤焦并且在闭锁料斗162与煤焦罐52之间隔断煤焦的流通的状态,使从过滤装置86供给来的煤焦堆积并贮存在闭锁料斗162内。接着,煤焦排出装置92在基于堆积量检测装置169的检测结果而检测出闭锁料斗162内的煤焦的堆积量超过规定的设定值的情况下,关闭接受阀164。由此,成为接受阀164和控制阀166这两方关闭的状态。煤焦排出装置92在接受阀164和控制阀166这两方关闭之后,从氮供给装置168向闭锁料斗162供给氮来对闭锁料斗162进行加压,使闭锁料斗162内的压力成为与煤焦罐52的压力相同的压力。接着,煤焦排出装置92在保持接受阀164关闭的状态下打开控制阀166,由此将闭锁料斗162与煤焦罐52之间开通,并将闭锁料斗162与过滤装置86之间隔断。由此,成为能够从闭锁料斗162向煤焦罐52供给煤焦并且在闭锁料斗162与过滤装置86之间隔断煤焦的流通的状态。

这样,煤焦排出装置92通过在接受阀164和控制阀166中的一方打开的情况下将一方切换为关闭,由此能够利用阀的开闭来切换对煤焦的流通进行隔断的位置。另外,煤焦排出装置92通过利用氮供给装置168供给氮来调整闭锁料斗162的压力,由此能够抑制煤焦从煤焦罐52向过滤装置86逆流,并且能够从存在压力差的过滤装置86向煤焦罐52排出煤焦。

接着,如图2及图3所示,过滤反洗装置94a通过对过滤装置86a的元件108进行反洗处理,由此将由元件108捕集并堆积于元件108的可燃性气体所含有的煤焦等灰尘109从元件108剥离。过滤反洗装置94a具有气体喷射装置110a和差压计122a(参照图2)。过滤反洗装置94b通过对过滤装置86b的元件108进行反洗处理,由此将由元件108捕集且堆积于元件108的灰尘109从元件108剥离。过滤反洗装置94b具有气体喷射装置110b和差压计122b(参照图2)。

气体喷射装置110a具有氮供给源111(参照图2)、喷嘴112a、氮供给管线114a和控制阀116a。气体喷射装置110b具有氮供给源111(参照图2)、喷嘴112b、氮供给管线114b和控制阀116b。氮供给源111对于气体喷射装置110a和气体喷射装置110b来说是共用的。气体喷射装置110a和气体喷射装置110b仅是设置的位置分别位于过滤装置86a和过滤装置86b,但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因此作为气体喷射装置110、喷嘴112、氮供给管线114和控制阀116来进行说明。

喷嘴112配置在过滤装置86的比元件108靠可燃性气体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即可燃性气体管线90侧。也就是说,喷嘴112配置在相对于由元件108捕集并堆积于元件108的灰尘109所附着的面而言位于相反侧的面所露出的这侧。喷嘴112相对于一个过滤装置86设置一个或多个。氮供给管线114将氮供给源111(参照图2)与喷嘴112连接。控制阀116调整开闭来控制氮从氮供给源111(参照图2)向喷嘴112的供给的开始和停止。

气体喷射装置110经由氮供给管线114而从氮供给源111(参照图2)向喷嘴112供给氮,由此从喷嘴112朝向元件108喷射氮。从喷嘴112喷射出的氮向元件108吹附。气体喷射装置110从比元件108靠可燃性气体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朝向元件108喷射氮,由此将附着在元件108的可燃性气体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被捕集并堆积着的灰尘109从元件108的表面去除并使其脱落。差压计122a设置于过滤装置86a。差压计122a对过滤装置86a的元件108检测上游侧的区域与下游侧的区域的压力差。差压计122b对过滤装置86b的元件108检测上游侧的区域与下游侧的区域的压力差。

另外,煤焦回收装置15(参照图1)具有控制装置100(参照图2)。控制装置100对煤焦回收装置15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装置100也是进行过滤反洗装置94的控制的装置。

接着,使用图4至图7来对煤焦回收装置15(参照图1)的过滤反洗装置94(图3参照)的动作、即过滤反洗装置94的过滤反洗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过滤装置86的元件与附着堆积于元件的灰尘的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决定过滤反洗方法的反洗的间歇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过滤装置的差压与附着堆积于元件的灰尘的堆积量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图7是表示决定过滤反洗方法的反洗的间歇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如上所述,过滤反洗装置94从气体喷射装置110朝向过滤装置86的元件108喷射氮,并使氮相对于元件108在与可燃性气体流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通过,由此将附着并堆积在元件108的表面上的可燃性气体所含有的煤焦等灰尘109去除。过滤反洗装置94基于设定的间歇来定期地实施反洗,由此将附着并堆积在元件108的表面上的灰尘109定期地去除。这里,作为间歇,可以基于反洗时间的间隔、由差压计122a、122b检测出的差压来设定。如后所述,通过使用时间间隔来作为间歇,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来实施固定时间间隔的反洗。首先,对使用由差压计122a、122b检测出的差压来作为间歇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在附着并堆积于元件108的表面的灰尘109成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由差压计122a、122b检测出的差压成为设定的阈值以上而实施反洗,由此基于实际的差压状态来决定反洗的时机。通过将由差压计122a、122b检测出的差压用于判断,从而能够与运转条件的变化对应而适当地调整反洗的时机。

这里,如图4所示,将相邻的元件108的间隔设为距离A,将附着并堆积在元件108的表面上的灰尘109的界限规定值设为距离B,将附着并堆积在元件108的表面上的灰尘109的厚度设为距离C。界限规定值(距离B)为如下设定的值:即便是产生了计测或控制的误差、各元件的偏差以及元件铅垂上下方向上的灰尘附着堆积量的偏差,元件108与元件108之间也不会被灰尘109填埋而发生相接,界限规定值(距离B)通过距离B=距离A/(两方向×富余量)来算出。即,距离B成为比距离A的1/2小的值。需要说明的是,富余量是假定各元件108的偏差以及元件铅垂上下方向上的灰尘付着堆积量的偏差而设定的值。

就附着并堆积在元件108的表面上的灰尘109的量而言,在由差压计122a、122b检测出的差压成为设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灰尘109成为规定量以上。即,控制装置100推定附着并堆积在元件108的表面上的灰尘109的厚度即距离C,并基于距离C和距离B来决定反洗的间歇。控制装置100基于距离C的推定所使用的参数的计测值(由差压计122检测出的差压等)来以高精度推定距离C,由此能够减小距离B的富余量,并抑制因灰尘109的蓄积、堆积而在元件108之间发生相接致使闭塞的状况。

接着,对通过使用时间间隔来作为间歇、由此利用简单的控制来实施固定时间间隔的反洗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对作为过滤反洗方法的间歇而设定间隔(时间间隔)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图5所示的处理可以通过控制装置100基于堆积量检测装置169的检测结果和实施了反洗的时机的信息进行运算处理来执行。控制装置100对反洗的时机和闭锁料斗162的煤焦的堆积量的变化的信息进行抽取(步骤S12)。控制装置100从控制阀116的开闭的时机的信息中抽取反洗的时机。控制装置100从堆积量检测装置169的检测结果中抽取闭锁料斗162的煤焦的堆积量的变化的信息。

控制装置100基于抽取出的信息来推定附着并堆积在元件108上的灰尘109的厚度(步骤S14)。控制装置100基于反洗的时机和该时机前后的闭锁料斗162的煤焦的堆积量的变化,来算出利用反洗从元件108去除、新蓄积在闭锁料斗162上的煤焦的量。控制装置100也可以设定为能够基于过去的使用实际数据等来推定未附着于元件108而移动到闭锁料斗162的煤焦量,还可以设定为考虑移动了的煤焦量而从新蓄积于闭锁料斗162的煤焦的量推定未附着于元件108而移动到闭锁料斗162的煤焦的量并将其减去。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附着在元件108的表面上的灰尘109的厚度推定的精度。接着,控制装置100通过将新蓄积在闭锁料斗162上的煤焦的量除以元件108的表面积,由此用(新蓄积在闭锁料斗162上的煤焦的量)/(元件108的表面积)来推定附着在元件108的表面上的灰尘109的厚度即距离C。控制装置100在对过滤装置86的一部分的元件108执行反洗的情况下,即,在将元件108分割为多个区域且按照区域来执行反洗的情况下,基于执行了反洗的元件108的表面积来算出灰尘109的厚度。

控制装置100基于推定出的灰尘109的厚度即距离C来决定反洗的间隔(步骤S16)。控制装置100基于当前的反洗的间隔和推定出的厚度C来算出灰尘厚度C从进行反洗后到成为界限规定值的距离B为止所需的时间,并将算出的时间设定为反洗间隔。控制装置100基于由图5所示的处理决定的间隔来实施反洗。控制装置100在对过滤装置86按照区域来执行反洗的情况下,从执行某区域的反洗之后到下一次对同一区域执行反洗为止的时间成为堆积在元件108上的灰尘厚度C从进行反洗后到成为界限规定值的距离B为止所需的时间。因而,过滤反洗装置94实施反洗的间隔例如成为将堆积在元件108上的灰尘厚度C从进行反洗后到成为界限规定值的距离B为止所需的时间除以实施反洗的区域的数量而得到的时间。

过滤反洗装置94检测堆积在闭锁料斗162上的煤焦(灰尘109)的量和反洗的时机并进行运算,由此能够推定堆积在元件108上的灰尘109的厚度。因而,过滤反洗装置94能够推定堆积在运转时的过滤器的元件108上的灰尘109的厚度,从而能够基于实际运转时的状态来判定元件108的状态。

过滤反洗装置94通过能够推定堆积在元件108上的灰尘109的厚度,而能够根据推定出的灰尘的厚度的距离C和界限规定值的距离B来决定反洗的间歇。这样,通过能够推定灰尘109的厚度,而能够判定灰尘是否堆积到接近界限规定值的距离B的厚度,并能够基于该判定结果来适当地设定反洗的间隔。因而,能够使灰尘109堆积到接近界限规定值的距离B的厚度再执行反洗,能够进一步增长反洗的间隔。通过能够增长反洗的间隔,而能够减少作为反洗气体的氮的消耗量。另外,通过能够增长反洗的间歇,由此能够减少控制阀116的驱动次数,抑制部件的消耗并提高装置整体的可靠性。具体而言,实施反洗的控制阀116是以高频、高速进行动作的阀,因此通过使反洗的间歇长期化,而能够减少每单位时间的阀动作数并减少部件的消耗,从而能够提高可靠性。另外,通过能够推定灰尘109的厚度,由此能够在堆积到界限规定值的距离B以上的情况下缩短间歇。由此,能够抑制元件108之间被灰尘109闭塞、例如元件108之间的灰尘109相连而导致元件108之间相接,从而能够防止无法去除可燃性气体所含有的煤焦的状况。根据上述,过滤反洗装置94能够使过滤器恢复捕集灰尘的性能的时机适当化,并且能够抑制反洗的次数的增加。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算出堆积在元件108上的灰尘109的厚度的推定值,并基于推定值来决定反洗的间隔,但也可以是,预先算出灰尘109的厚度的堆积量的推定值与闭锁料斗162的煤焦的堆积量的变化的关系,由此基于闭锁料斗162的煤焦的堆积量的变化来决定反洗的间隔。

接着,使用图6及图7对反洗的间歇的设定方法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图6中,横轴表示附着在元件108上的灰尘(煤焦)的厚度[mm](堆积量[g/cm2]),纵轴表示由差压计122a、122b检测出的过滤器灰尘差压[kPa]。如图6所示,附着在元件上的灰尘(煤焦)的厚度[mm]与由差压计122a、122b检测出的过滤器灰尘差压[kPa]的关系在附着于元件的灰尘(煤焦)的厚度小的期间即范围210内,成为大致比例关系,在超过范围210时,相对于附着在元件上的灰尘(煤焦)的厚度的增加而言的过滤器灰尘差压的上升变大。差压与灰尘(煤焦)的厚度的关系根据使用时间等而发生变动,即,就图6的图表的关系而言,虽然纵轴和横轴的数值范围可能会移动,但范围210内的变化的比例是大致固定的。

过滤反洗装置94基于图6的关系来说的话,即便是设定为使在反洗的前后变化的差压ΔP的变动值成为设定的限制值以下的间歇,也能够适当地设定并增长反洗的间歇,并且能够抑制元件108的闭塞的产生。

以下,使用图7来说明处理的一例。控制装置100抽取反洗的时机和差压的信息(步骤S22)。控制装置100从控制阀116的开闭的时机的信息中抽取反洗的时机。控制装置100从差压计122a、122b的检测结果中抽取差压的信息。

控制装置100基于抽取出的信息来推定附着在元件108上的灰尘109的厚度(步骤S24)。具体而言,基于实施反洗的前后的差压计122a、122b的差压的变化量ΔP和图6的关系来推定灰尘109的厚度。即,将差压的变化量ΔP适用到图6的范围210的关系中来算出附着在元件108上的灰尘(煤焦)的厚度的因反洗而产生的变化,算出反洗前的灰尘109的厚度。

控制装置100基于推定出的厚度来决定反洗的间隔(步骤S26)。控制装置100基于当前的反洗的间隔和推定出的厚度C来算出灰尘厚度C从进行反洗后到成为界限规定值的距离B为止所需的时间,并将算出的时间设定为反洗间隔。控制装置100基于在图5所示的处理中决定的间隔来实施反洗。

如上所述,过滤反洗装置94即便是基于差压计122a、122b的计测结果来推定堆积在元件108上的灰尘的厚度,也能够适当地设定反洗的间歇,从而抑制闭塞的产生并设定为较长的间隔。另外,通过基于差压计122a、122b的计测结果和反洗的时机并根据反洗的前后的差压的变化量来算出能够通过反洗来去除的灰尘109的厚度(向元件108的堆积量),由此能够在因计测时间的不同而元件108的性能有所变化的情况下也算出灰尘109的厚度。即,通过使用在元件109的使用范围即范围210内产生的反洗前后的压力的变化,由此即便是图6的关系发生变化也能够高精度地推定灰尘109的厚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算出厚度的推定值并基于推定值来决定反洗的间隔,但也可以是,在实际的处理中不算出灰尘的厚度,以使根据差压计122a、122b的检测结果算出的差压的变动值即ΔP成为变动限制值的方式决定反洗的间隔。

另外,也可以是,在煤焦回收装置15利用图7的处理来设定反洗的间歇的情况下,取代具有闭锁料斗的煤焦排出装置而使用具有旋转阀的煤焦排出管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用于推定堆积在元件108上的灰尘109的厚度的参数设为由堆积量计测装置169计测出的闭锁料斗162的煤焦(灰尘)的堆积量或者由差压计122a、122b计测出的元件108前后的压力差(差压),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推定堆积在元件108上的灰尘109的厚度的各种参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10的煤焦回收装置15的过滤装置86的过滤反洗装置94来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用于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10以外的设备、例如化学设备的过滤装置。另外,过滤装置所捕集的灰尘并不限定于煤焦,也可以将流通气体所含有的各种异物作为对象。

附图标记说明

10 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气化复合发电设备)

11 供煤装置

11a 供煤管线

14 气化装置

15 煤焦回收装置

16 气体精制装置

17 燃气轮机设备

18 蒸汽轮机设备

19 发电机

20 废热回收锅炉

41 压缩空气供给管线

42 空气分离装置

43 第一氮供给管线

45 第二氮供给管线

46 煤焦返回管线

47 氧供给管线

49 气体生成管线

51 集尘装置

52 煤焦罐

53 供给料斗

54 气体排出管线

61 压缩机

62 燃烧器

63 涡轮

64 旋转轴

65 压缩空气供给管线

66 燃料气体供给管线

67 燃烧气体供给管线

68 升压机

69 涡轮

70 废气管线

71 蒸汽供给管线

72 蒸汽回收管线

74 气体净化装置

75 烟囱

79 控制阀

80 旋风分离器

82、90a、90b 可燃性气体管线

84 煤焦回收管线

86、86a、86b 过滤装置

92、92a、92b 煤焦排出装置

94、94a、94b 过滤反洗装置

100 控制装置

104 容器

106 分隔板

108 元件

110、110a、110b 气体喷射装置

111、181 氮供给源

112、112a、112b 喷嘴

114、114a、114b 氮供给管线

116、116a、116b 控制阀

122a、122b 差压计

160、160a、160b 煤焦排出管线

162、162a、162b 闭锁料斗

164、164a、164b 接受阀

166、166a、166b 控制阀

168、168a、168b 氮供给装置

169、169a、169b 堆积量检测装置

182、182a、182b 氮供给管线

184、184a、184b 控制阀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过滤反洗装置,其对配置在供流通气体流动的流路中、在所述流通气体通过时捕集所述流通气体所包含的灰尘的过滤装置的元件进行反洗来去除捕集到的所述灰尘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过滤反洗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气体喷射装置,其在所述流通气体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元件的下游侧,从下游侧朝向所述元件喷射反洗气体;

参数检测装置,其对用于判断在所述元件附着的灰尘的状态的参数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参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推定在所述元件的所述流通气体的上游侧表面堆积的灰尘的厚度,并基于推定出的所述灰尘的厚度来决定对所述元件进行反洗的间歇,

所述参数检测装置包括堆积量检测装置,所述堆积量检测装置对在暂时贮存从所述过滤装置排出的灰尘的闭锁料斗堆积的所述灰尘的量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从所述气体喷射装置喷射反洗气体的时机和由所述堆积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堆积量的变化来推定所述灰尘的厚度。

2.(删除)

3.(删除)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反洗装置,其中,

所述间歇为时间间隔,

所述控制装置在执行上次的反洗之后经过了规定的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执行反洗。

5.(修改后)一种煤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煤焦回收装置具备:

旋风分离器,其将由气化装置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分离为可燃性气体和煤焦;

过滤装置,其对通过了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可燃性气体所包含的煤焦进行捕集;

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过滤反洗装置,其对所述过滤装置的元件进行反洗;

煤焦贮存装置,其贮存由所述旋风分离器及所述过滤装置捕集到的煤焦;

煤焦排出装置,其将从过滤装置排出的煤焦向煤焦贮存装置排出;以及

煤焦返回管线,其将由供给料斗贮存的煤焦向所述气化装置供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焦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煤焦排出装置具有:

煤焦排出管线,其与所述过滤装置的铅垂方向下侧连接且与所述煤焦贮存装置连接;

闭锁料斗,其设置于所述煤焦排出管线,用于暂时贮存所述煤焦;

接受阀,其设置于所述闭锁料斗与所述过滤装置之间的所述煤焦排出管线;以及

控制阀,其设置于所述闭锁料斗与所述煤焦贮存装置之间的所述煤焦排出管线,

所述控制装置在打开所述接受阀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控制阀,在打开所述控制阀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接受阀。

7.(修改后)一种过滤反洗方法,其是对配置在供流通气体流动的流路中、在所述流通气体通过时捕集所述流通气体所包含的灰尘的过滤装置的元件进行反洗来去除捕集到的所述灰尘的至少一部分的方法,

所述过滤反洗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对用于判断在所述元件附着的灰尘的状态的参数进行检测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参数的检测结果来推定灰尘的厚度,并基于推定出的灰尘的厚度而决定喷射反洗气体来对所述元件进行反洗的间歇的步骤,

在检测所述参数的步骤中,对在暂时贮存从所述过滤装置排出的灰尘的闭锁料斗堆积的所述灰尘的量进行检测,

在决定所述间歇的步骤中,基于从所述气体喷射装置喷射反洗气体的时机和由所述堆积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堆积量的变化来推定所述灰尘的厚度。

8.一种气化复合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化复合发电设备具有:

气化装置,其通过使含碳固体燃料燃烧并气化来生成生成气体;

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焦回收装置,其从自所述气化装置排出的可燃性气体回收煤焦;

燃气轮机,其通过使由所述气化装置生成且通过了所述煤焦回收装置的所述可燃性气体的至少一部分燃烧来进行旋转驱动;

蒸汽轮机,其通过由被导入从所述燃气轮机排出的涡轮废气的废热回收锅炉生成的蒸汽来进行旋转驱动;以及

发电机,其与所述燃气轮机及所述蒸汽轮机连结。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在权利要求1中限定未被对比文件公开的权利要求2的技术特征,与此同时删除权利要求2。

2.删除权利要求3。

3.使权利要求4~6从属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

4.在权利要求7中限定未被对比文件公开的权利要求2的技术特征。

5.使权利要求8从属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