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液点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0477发布日期:2018-11-02 23:0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自动点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液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双组份胶水点胶方式通常包括以下三种:

一、通过控制压缩空气通断来推动活塞杆动作,从而将胶水从胶筒压出;

二、通过电机+丝杆带动活塞杆直线运动,从而将胶水从胶筒中压出;

三、通过手动胶枪将胶水挤出。

以上三种双组份胶水点胶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胶筒受压后会膨胀,导致吐胶量受气压的波动影响,吐胶量难以精确控制;

2、两种胶水的混合比率不精确,吐胶量和混合的比率不能数字量化;

3、点胶装置体积大,拆装、清洁不方便;

4、吐胶量受胶水粘度变化影响,粘度在10000cps的胶水更是难以控制吐胶量。

因此,有必要对双组份胶水点胶方式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液点胶装置,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液点胶装置,包括第一螺杆阀组件、第二螺杆阀组件和静态混合管;所述第一螺杆阀组件和第二螺杆阀组件为并排设置的一体式对称结构,所述静态混合管设于第一螺杆阀组件和第二螺杆阀组件的下方;

所述第一螺杆阀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组件、第一螺杆组件和第一腔体组件,所述第二螺杆阀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组件、第二螺杆组件和第二腔体组件,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第二电机组件分别位于第一腔体组件和第二腔体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杆组件和第二螺杆组件分别设于第一腔体组件和第二腔体组件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第二电机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组件和第二腔体组件分别与所述静态混合管连接,且所述第一腔体组件和第二腔体组件分别连接有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

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第二电机组件分别带动所述第一螺杆组件和第二螺杆组件旋转,将所述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中的两路胶水分别注入所述第一腔体组件和第二腔体组件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杆组件和第二螺杆组件分别将第一腔体组件和第二腔体组件内的两路胶水挤入静态混合管,所述静态混合管将两路胶水混合后进行点胶。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包括第一信号端子、第一电机和第一电机座,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包括第二信号端子、第二电机和第二电机座,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固定于第一电机座和第二电机座的内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分别固定于第一电机座和第二电机座的顶部,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与外部进行通讯。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一腔体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上腔体和第一下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第二上腔体和第二下腔体,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分别固定于第一电机座和第二电机座的下方,所述第一上腔体和第二上腔体分别固定于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的下方,所述第一下腔体和第二下腔体分别位于第一上腔体和第二上腔体的下方,且所述第一上腔体和第二上腔体分别与第一下腔体和第二下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螺杆组件设于第一上腔体和第一下腔体的内部,所述第二螺杆组件设于第二上腔体和第二下腔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螺杆组件和第二螺杆组件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第一螺杆组件和第二螺杆组件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一上腔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进胶孔,所述第二上腔体的一侧设有第二进胶孔,所述第一进胶孔和第二进胶孔分别通过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与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一上腔体的另一侧还设有第一排气嘴,所述第二上腔体的另一侧还设有第二排气嘴,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嘴和第二排气嘴分别对所述第一上腔体和第二上腔体排气。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一腔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胶头,所述第二腔体组件还包括第二胶头,所述第一胶头和第二胶头分别固定于第一下腔体和第二下腔体的下方,所述第一胶头和第二胶头内分别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所述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分别与静态混合管连通,通过所述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缩小两路胶水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一胶头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胶头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第一胶头和第二胶头的胶水挤出压力。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液点胶装置通过将第一螺杆阀组件和第二螺杆阀组件进行一体化设计,具有以下优势:

1、结构紧凑,外形小巧,不受安装空间限制,可以多套系统同时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2、吐胶量不受气压波动和粘度变化的影响,可适用于从低粘度到高粘度的点胶作业,应用更广泛,粘度在200000cps的胶水均可适用;

3、正常使用情况下,免拆卸、免清洗,只需定期更换静态混合管,大大节省调试时间,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

4、通过设定电机的转速比和转数来控制胶水的混合比率和吐胶量,调试直观,操作简单,出胶稳定可靠,吐胶量精度更高;

5、可以实时检测胶水吐出的压力变化,当压力过大时提供报警信号,防止胶水固化而影响后续使用,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液点胶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液点胶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螺杆阀组件、200‐第二螺杆阀组件、300‐静态混合管、101‐第一信号端子、102‐第一电机、103‐第一电机座、104‐第一轴承座、105‐第一螺杆组件、106‐第一上腔体、107‐第一下腔体、108‐第一胶头、109‐第一压力传感器、110‐第一排气嘴、201‐第二信号端子、202‐第二电机、203‐第二电机座、204‐第二轴承座、205‐第二螺杆组件、206‐第二上腔体、207‐第二下腔体、208‐第二胶头、209‐第二压力传感器、210‐第二排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液点胶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液点胶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液点胶装置包括第一螺杆阀组件100、第二螺杆阀组件200和静态混合管300;其中,第一螺杆阀组件100和第二螺杆阀组件200为并排设置的一体式对称结构,静态混合管300固定于第一螺杆阀组件100和第二螺杆阀组件200的下方,且第一螺杆阀组件100和第二螺杆阀组件200分别与静态混合管300连通。

具体地,第一螺杆阀组件100包括第一信号端子101、第一电机102、第一电机座103、第一轴承座104、第一螺杆组件105、第一上腔体106、第一下腔体107、第一胶头108、第一压力传感器109和第一排气嘴110;其中,第一电机102固定于第一电机座103的内部,第一信号端子101固定于第一电机座103的顶部,且第一信号端子101与第一电机102连接,第一电机102通过第一信号端子101与外部进行通讯。第一轴承座104固定于第一电机座103的下方,第一上腔体106固定于第一轴承座104的下方,第一下腔体107位于第一上腔体106的下方,且第一上腔体106与第一下腔体107连通;第一螺杆组件105设于第一上腔体106和第一下腔体107的内部,且第一螺杆组件105与第一电机102连接,通过第一电机102带动第一螺杆组件105旋转。第一排气嘴110设于第一上腔体106的一侧,第一上腔体106的另一侧还设有第一进胶孔(图未示),第一进胶孔通过第一软管(图未示)与第一胶筒(图未示)连接,将第一胶筒中的胶水注入第一上腔体106内,并通过第一排气嘴110对第一上腔体106进行排气。第一胶头108固定于第一下腔体107的下方,第一胶头108内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一斜管(图未示),第一斜管与静态混合管300连通。第一压力传感器109设于第一胶头108的一侧,用于检测第一胶头108的胶水挤出压力。

相应地,第二螺杆阀组件200还包括与第一螺杆阀组件100相对应的第二信号端子201、第二电机202、第二电机座203、第二轴承座204、第二螺杆组件205、第二上腔体206、第二下腔体207、第二胶头208、第二压力传感器209和第二排气嘴210;其中,第二电机202固定于第二电机座203的内部,第二信号端子201固定于第二电机座203的顶部,且第二信号端子201与第二电机202连接,第二电机202通过第二信号端子201与外部进行通讯。第二轴承座204固定于第二电机座203的下方,第二上腔体206固定于第二轴承座204的下方,第二下腔体207位于第二上腔体206的下方,且第二上腔体206与第二下腔体207连通;第二螺杆组件205设于第二上腔体206和第二下腔体207的内部,且第二螺杆组件205与第二电机202连接,通过第二电机202带动第二螺杆组件205旋转。第二排气嘴210设于第二上腔体206的一侧,第二上腔体206的另一侧还设有第二进胶孔(图未示),第二进胶孔通过第二软管(图未示)与第二胶筒(图未示)连接,将第二胶筒中的胶水注入第二上腔体206内,并通过第二排气嘴210对第二上腔体206进行排气。第二胶头208固定于第二下腔体207的下方,第二胶头208内设有向内倾斜的第二斜管(图未示),第二斜管与静态混合管300连通。第二压力传感器209设于第二胶头208的一侧,用于检测第二胶头208的胶水挤出压力。

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液点胶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根据点胶需求分别设定第一电机102和第二电机202的转速比和转数,通过转速比控制胶水的混合比率,通过转数控制胶水定量吐出;然后,起动第一电机102和第二电机202,通过第一电机102和第二电机202分别带动第一螺杆组件105和第二螺杆组件205转动,并通过第一进胶孔和第二进胶孔将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中的胶水分别注入到第一上腔体106和第二上腔体206内,第一上腔体106和第二上腔体206内的胶水在第一螺杆组件105和第二螺杆组件205的挤压力作用下分别进入第一下腔体107和第二下腔体207内,然后从第一下腔体107和第二下腔体207挤出,并分别进入第一胶头108和第二胶头208内的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通过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缩小两路胶水之间的距离后,分别进入下方的静态混合管300中,静态混合管300内设有螺旋结构(图未示),通过该螺旋结构改变两路胶水在静态混合管300内的流动状态,对两路胶水均匀混合后,从静态混合管300挤出进行点胶。第一压力传感器109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09可以实时检测胶水挤出压力,并可以设定临界压力值,当检测到静态混合管300堵塞或胶水挤出压力大于设定临界压力值时,反馈报警信号,防止其他故障的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液点胶装置通过将第一螺杆阀组件和第二螺杆阀组件进行一体化设计,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结构紧凑,外形小巧,不受安装空间限制,可以多套系统同时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2、吐胶量不受气压波动和粘度变化的影响,可适用于从低粘度到高粘度的点胶作业,应用更广泛,粘度在200000cps的胶水均可适用;

3、正常使用情况下,免拆卸、免清洗,只需定期更换静态混合管,大大节省调试时间,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

4、通过设定电机的转速比和转数来控制胶水的混合比率和吐胶量,调试直观,操作简单,出胶稳定可靠,吐胶量精度更高(可以控制在3%以内);

5、可以实时检测胶水吐出的压力变化,当压力过大时提供报警信号,防止胶水固化而影响后续使用,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