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微量液体加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7399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微量液体加样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生化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微量液体加样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微量加样器(移液器)的吸液范围一般在0.1—1000微升之间,特别适用于生物学实验或化学实验室使用。微量加样器发展到今天,品种也多种多样,如微量分配器、多通道微量加样器等,其加样的物理学原理主要是下面两种:①使用空气垫(又称活塞冲程)加样;②使用无空气垫的活塞正移动加样。

此外,近年来出现一种极微量加样器(移液器),其移液方式为利用声波移液技术使移液器进入纳升级的移液水平,但是最小移液量仅可达到2.5纳升。

如果,需要对更加微量的液体进行分配移液,现有的常规的微量加样器则不能满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超微量液体加样器,用以实现皮升级别的液体加样。

本发明提供的超微量液体加样器,其结构组成包括:

一个内径为1-10微米内,外径为2-20微米内的毛细管;毛细管由绝热材料制成;毛细管侧壁上部设有进液口;

一个放置于毛细管内的微型导热器,如铜丝,也可以是其它热膨胀材料等;

一个与微型导热器连接的加热源,用于加热微型导热器;

一个微量液体泵,用于将超微量液体从进液口泵入毛细管。

如有必要,所述毛细管可以有多个,构成阵列加样器。

使用时,由微量液体泵将微量液体泵入毛细管;调节加热源温度,通过加热单元(导热丝)将热量传至微型导热器;微型导热器受热膨胀,将微量液体从毛细管滴口逐滴加入所需容器。

本发明超微量液体加样器利用微型导热器(如铜丝等)的热膨胀原理进行超微量液体的分液,以此实现皮升级别的液体分样。

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已有微量加样器针对超微量液体的加样难点,可以实现皮升级别的加样,有效的提高微量宝贵样品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超微量液体加样器的结构图示。

图2为本发明的阵列加样器的结构图示。

图3为毛细管显微成像图。

图4为液滴图。

图中标号:1为导热丝,2为加热源,3为铜丝,4为毛细管,5为液滴,6为加热阵列,7为样品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

步骤1、制备毛细管,毛细管内径为1微米,外径为3微米;毛细管为玻璃管;毛细管的侧壁在三分之二高度处开一进液口;

步骤2、毛细管内放置铜丝,铜丝位于毛细管内的中后端(图中为上部)约三分之二处;

步骤3、由微量液体泵将微量液体从毛细管左侧入口泵入毛细管内;

步骤4、调节加热源温度,通过导热丝将热量传至铜丝;

步骤5、通过铜丝的热膨胀将液体逐滴加入所需容器,每滴液滴大小约为0.1皮升。

实施例2:

步骤1、制备多个毛细管构成的阵列加样器,毛细管内径控制在1-10微米内,外径控制在2-20微米内;各毛细管由玻璃管制成;在各毛细管的侧壁在三分之二高度处分别开一进液口;

步骤2、各毛细管内放置铜丝,铜丝位于毛细管内的中后端(图中为上部)约三分之二处;

步骤3、由微量液体泵将微量液体从毛细管左侧入口泵入毛细管内,

步骤4、调节加热阵列温度,通过导热丝将热量传至铜丝;

步骤5、通过电脑控制样品台的xyz三轴运动,将样品台移至所需位置;

步骤6、通过铜丝的热膨胀将液体逐滴加入所需容器,实现皮升级别的加样。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生化实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微量液体加样器。本发明的超微量液体加样器,包括:一个内径为1‑10微米内,外径为2‑20微米内的毛细管,毛细管侧壁设有进液口;一个放置于毛细管内的微型导热器;一个与微型导热器连接的加热源,用于加热微型导热器;一个微量液体泵,用于将超微量液体从进液口泵入毛细管。所述毛细管可以有多个,构成阵列加样器。本发明利用微型导热器的热膨胀原理进行超微量液体的分液,以此实现皮升级别的液体分样。本发明解决了已有微量加样器针对超微量液体的加样难点,可以实现皮升级别的加样,提高微量宝贵样品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霞;郑健;屈泽华;卜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6.14
技术公布日:2017.0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