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机及其RO膜滤芯寿命的判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6549发布日期:2019-01-29 17:26阅读:1223来源:国知局
净水机及其RO膜滤芯寿命的判断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净水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净水机及其ro膜滤芯寿命的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净水机中所采用的滤芯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达到使用寿命的上限后,滤芯则不能继续有效地对水进行净化或相依处理。现有的净水机ro膜滤芯寿命主要是依靠时间,一般设定3年到期更换,不能实时掌握ro膜的堵塞情况;这样的净水机受到水质的约束,一旦水的杂质离子比较多,就会影响ro膜滤芯的使用寿命,这样,需要在更大的压力作用下,才能实现反渗透作用,长期处于高压下工作的压力泵的性能就会遭到损坏,这样,不但影响压力泵的使用寿命,而且会造成压力泵的损坏甚至瘫痪。

申请号为201220049486.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净水器滤芯寿命自动提醒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于入水端和出水端之间的净水器,所述净水器中设有滤芯,其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入水端和净水器之间的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电磁阀与净水器之间的水流检测单元;以及一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上设有一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电磁阀、水流检测单元分别电性连接。该专利的技术方案是根据各地用户家的水质情况,具体设置净水器滤芯的寿命值,当流经滤芯的水量达到预先的设定值时,净水器的入水处的电磁阀将自动切断供水。该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一旦流经滤芯的水质发生变化,会造成滤芯的使用寿命缩短,而用户无法及时更换滤芯,这样,给用户的日常饮用水带来了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判断净水机ro膜滤芯寿命的判断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净水机,以应用上述ro膜滤芯寿命判断方法对ro膜滤芯使用寿命进行精确判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净水机ro膜滤芯寿命的判断方法,对ro膜过滤器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分别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值与预设值相比较,以得出ro膜过滤器的or膜滤芯寿命信息。

进一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实时检测ro膜过滤器的进水水质a1和出水水质a2;

s102:计算or膜滤芯的去除率b=(a1-a2)/a1*100%;

s103:将计算得出的去除率b与设定值b`比较,当b<b`时,执行步骤s104;当b≥b`时,净水机正常工作;

s104:判断去除率b<设定值b`的累计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105;若否,则再次执行步骤s101。

s105:ro膜过滤器的ro膜滤芯使用寿命到期,净水机发出ro膜滤芯更换报警信号;

进一步,在步骤s104中,若实时计算得出的去除率b在连续时间段t内一直小于设定值b`,则执行步骤s105;

和/或,在步骤s104中,若实时计算得出的去除率b小于设定值b`的累计时间超出设定时间值t,则执行步骤s105。

优选的,在连续时间段t内,若实时计算得出的去除率b大于设定值b`,则该次持续时间计时清零,并返回步骤s101。

进一步,在净水机执行步骤s105时,净水机停止工作并锁定,净水机向用户发出ro膜滤芯更换报警信号;

所述的ro膜滤芯更换报警信号包括净水机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报警提示图像、灯光、图形信息中的一种或组合,和/或净水机的音频输出装置所发出的报警提示音频信息,和/或净水机向用户移动终端发送的报警推送信息。

进一步,在净水机执行步骤s105时,净水机停止进水,净水机上所设增压泵、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净水机的控制面板处于锁定状态。

进一步,当b≥b`时,依据如下公式:

ro膜滤芯的剩余寿命=(去除率b-设定值b`)*对应常数比例,得出ro膜滤芯的剩余寿命输出并反馈至用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净水机ro膜滤芯寿命的判断方法的净水机,其包括自净水机的进水口经管路依次串连连接的前置过滤器组、ro膜过滤器和后置过滤器组;前置过滤器组的净水出口经第二净水出水管路、后置过滤器组的净水出水口经第一净水出水管路与净水机的净水出口分别可通断的相连通,前置过滤器组出水口下游和ro膜过滤器净水出水口下游分别对应设有tds水质检测器,以对前置过滤器组、ro膜过滤器过滤水水质分别进行对应检测。

进一步,所述前置过滤器组包括自进水口经管路依次串连连接的第一溶喷聚丙烯过滤器、颗粒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二熔喷聚丙烯过滤器,第一溶喷聚丙烯过滤器的过滤精度小于第二熔喷聚丙烯过滤器。

进一步,第二熔喷聚丙烯过滤器的出水口经三通分别与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净水出水管路相连通,第一连接管路另一端与ro膜过滤器相连接、第二净水出水管路的另一端与净水机的净水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或第二净水出水管路上设有第一tds水质检测器,以对自前置过滤器组流出的过滤水水质进行检测。

进一步,第一连接管路的进水端与前置过滤器组的过滤水出水口相连通,出水端与ro膜过滤器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一连接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控制管路通断的低压开关、控制管路内水流流速的电磁阀、对前置过滤组过滤水水质进行检测的第一tds水质检测器、增大流入ro膜水流压力的增压泵。

进一步,所述后置过滤器组至少包括后置活性炭过滤器,后置活性炭过滤器的进水口经第二连接管路与ro膜过滤器的净水出水口相连通,后置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第一净水出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路、或第一净水出水管路上设有第二tds水质检测器,对自ro膜过滤器流出的过滤水水质进行检查。

进一步,ro膜过滤器的浓水出水口与净水机的排水管相连,ro膜过滤器的净水出水口经第二连接管路与后置活性炭过滤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后置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第一净水出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tds水质检测器,以对自ro膜过滤器流出的过滤水水质进行检测。

进一步,第二连接管路的进水端与ro膜过滤器的净水出水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路的出水端与后置过滤器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控制管路通断的高压开关、控制管路内水流流向的逆止阀、对ro膜过滤器过滤水水质进行检测的第二tds水质检测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检测ro膜过滤器进水和出水水流的tds水质来判断ro膜滤芯的寿命情况,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出ro膜寿命到期,并经净水机上所设显示板通过显示红色报警,蜂鸣器持续报警等向用户实时发出ro膜到期更换提示音;同时,将机器锁定不再出水,方便直观的提醒用户需进行换芯处理,进而保障了净水机用户的饮水安全。本发明的判断方法能够简单、精确地判断出ro膜滤芯的寿命情况,省去了传统滤芯寿命判断方法的繁琐操作步骤,更加有利于用户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净水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净水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净水机对ro膜使用寿命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原件说明:

1—第一熔喷聚丙烯过滤器,2—颗粒活性炭过滤器,3—第二熔喷聚丙烯过滤器,4—ro膜过滤器,5—后置活性炭滤芯,6—第一净水出水管路,7—第二净水出水管路,8—第一连接管路,9—第二连接管路,10—排水管,11—第一tds水质检测器,12—第二tds水质检测器,13—增压泵,14—低压开关,15—高压开关,16—电磁阀,17—温度传感器,18—第一控制阀,19—第二控制阀,20—净水出口。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净水机,其包括自净水机的进水口经管路依次串连连接的前置过滤器组、ro膜过滤器4和后置过滤器组;前置过滤器组的过滤水出口经第二净水出水管路7、后置过滤器组的过滤水出口经第一净水出水管路6与净水机的净水出口20分别可通断的相连通,前置过滤器组的过滤水出口下游和ro膜过滤器的过滤水出口下游分别对应设有tds水质检测器,以对前置过滤器组、ro膜过滤器过滤水水质分别进行对应检测。

通过上述设置,以实现对净水机的前置过滤器过滤水和ro膜过滤器过滤水分别进行tds水质检测的目的,并对检测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以达到前置过滤器过滤的、水质达标的水直接作为净水机净水出水的效果,进而实现缩短ro膜过滤器工作时间、提高ro膜过滤器的滤芯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置过滤器组包括自进水口经管路依次串连连接的第一溶喷聚丙烯过滤器1、颗粒活性炭过滤器2和第二熔喷聚丙烯过滤器3,第一溶喷聚丙烯过滤器1的过滤精度小于第二熔喷聚丙烯过滤器3。

本实施例中,第二熔喷聚丙烯过滤器3的出水口经三通分别与第一连接管路8和第二净水出水管路7相连通,第一连接管路8另一端与ro膜过滤器4相连接、第二净水出水管路7的另一端与净水机的净水出口20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路8设有第一tds水质检测器11,以对自前置过滤器组流出的过滤水水质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路8的进水端与前置过滤器组的过滤水出口、即第二熔喷聚丙烯过滤器3的出水口相连通,出水端与ro膜过滤器4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一连接管路8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控制管路通断的低压开关14、控制管路内水流流速的电磁阀16、对前置过滤组过滤水水质进行检测的第一tds水质检测器11、增大流入ro膜水流压力的增压泵13。优选的,在电磁阀16与第一tds水质检测器11之间的管路部分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7,以对流经ro膜过滤器的水流温度进行实时检测。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置过滤器组至少包括后置活性炭过滤器5,后置活性炭过滤器5的进水口经第二连接管路9与ro膜过滤器4的净水出水口相连通,后置活性炭过滤器5的出水口与第一净水出水管路6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路9设有第二tds水质检测器12,对自ro膜过滤器4流出的过滤水水质进行检查。

本实施例中,ro膜过滤器4的浓水出水口与净水机的排水管10相连,ro膜过滤器4的净水出水口经第二连接管路9与后置活性炭过滤器5的进水口相连通,后置活性炭过滤器5的出水口与第一净水出水管路6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路9上设有第二tds水质检测器12,以对自ro膜过滤器流出的过滤水水质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路9的进水端与ro膜过滤器4的净水出水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路9的出水端与后置过滤器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路9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控制管路内水流流向的逆止阀、控制管路通断的高压开关15、对ro膜过滤器4过滤水水质进行检测的第二tds水质检测器19。

本实施例中,第一净水出水管路6和第二净水出水管路7上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18和第二控制阀19,以控制第一净水出水管路和第二净水出水管路的对应通断,实现净水机的净水出口自第二净水出水管路、或第一净水出水管路可控换向供水的目的。优选的,净水出口20设置为出水水龙头,出水水龙头上设有相互连通的两个进水接头和一个出水接头,两个进水接头分别与第一净水出水管路6和第二净水出水管路7相连通,且两个出水接头处分别设有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一控制阀18和第二控制阀19。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tds水质检测器11设置于第二净水出水管路7上,以自前置过滤器组流出的、流入第一净水出水管7的过滤水进行水质检测,同样可实现对前置过滤器组过滤水水质进行有效检测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第二净水出水管路7上设有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二控制阀19,第一tds水质检测器11设置于第二控制阀19的上游管路上,以对第二控制阀上游的水流水质进行检查,进而实现对第二控制阀闭合后、第二净水出水管路中的水依然可进行有效水质检测的目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二tds水质检测器12设置于第一净水出水管路6上,以对ro膜过滤器4过滤后、后置活性炭滤芯处理后的过滤水水质进行有效检测,同样也可实现对ro膜过滤器4过滤水水质进行有效检测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第一净水出水管路6上设有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一控制阀18,第二tds水质检测器12设置于第一控制阀18的上游管路上,以对第一控制阀上游的水流水质进行检查,进而实现对第一控制阀闭合后、第一净水出水管中的水依然可进行有效水质检测的目的。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任一净水机的控制方法,净水机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串连的前置过滤器组、ro膜过滤器和后置过滤器组;对前置过滤器组过滤水进行tds水质检测,以在前置过滤器组过滤水的对应检测值达到设定标准值时,控制前置过滤器组的过滤水直接自净水机净水出口流出。

通过上述方法,以使前置过滤器组过滤水水质满足设定标准时直接经净水机净水出口流出并供用户调用,避免了前置过滤器组过滤水水质达标后依然经ro膜过滤器过滤情况的发生,由此降低了能耗、调了制水效率;同时,缩减了ro膜过滤器的使用时间、延长了使用寿命。还有,令净水机可依据不同水质的原水进行对应工作,以合理、高效的对原水进行过滤,并制出满足设定标准水质的净水供用户自净水机净水出口调用。

本实施例中,在前置过滤器组过滤水的tds水质检测值未达到设定标准值时,将前置过滤器组的过滤水流经ro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并对ro膜过滤器过滤水再次进行tds水质检测,以在ro膜过滤器过滤水的对应检测值达到设定标准值时,将ro膜过滤器过滤水经后置活性炭过滤器处理后再自净水机的净水出口流出。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净水机具体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水自净水机进水口流入;

s2、原水依次经由第一溶喷聚丙烯过滤器、颗粒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二熔喷聚丙烯过滤器构成的前置过滤器组进行过滤,令流入净水机的原水依次流经第一溶喷聚丙烯过滤器、颗粒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二熔喷聚丙烯过滤器;

s3、对第二熔喷聚丙烯过滤器流出的、前置过滤器组过滤后的过滤水进行tds水质检测,当检测值达到设定标准值时,执行步骤s4;否则,执行步骤s5;

s4、前置过滤器组过滤后的过滤水经第二净水出水管路直接流向净水机的净水出口,供用户做为净水使用;

s5、前置过滤器组过滤后的过滤水流向ro膜过滤器,并经ro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

s6、对ro膜过滤器净水出水口流出的、ro膜过滤器过滤后的过滤水再次进行tds水质检测,当检测值达到设定标准值时,执行步骤s7;

s7、ro膜过滤器过滤后的过滤水流向后置活性炭过滤器,经后置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处理后,经第一净水出水管路流向净水机的净水出口,供用户做为净水使用。

本实施例中,在执行上述步骤s4时,ro膜过滤器停止工作,净水机的净水出口仅经第二净水出水管路供水,以避免了净水机的重复工作、缩减了能耗。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任一净水机的净水机ro膜滤芯寿命的判断方法,对ro膜过滤器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分别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值与预设值相比较,以得出ro膜过滤器的or膜滤芯寿命信息。

通过检测ro膜过滤器进水和出水水流的tds水质来判断ro膜滤芯的寿命情况,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出ro膜寿命到期,并经净水机上所设显示板通过显示红色报警,蜂鸣器持续报警等向用户实时发出ro膜到期更换提示音;同时,将机器锁定不再出水,方便直观的提醒用户需进行换芯处理,进而保障了净水机用户的饮水安全。本实施例所述ro膜滤芯使用寿命判断方法能够简单、精确地判断出ro膜滤芯的寿命情况,省去了传统滤芯寿命判断方法的繁琐操作步骤,更加有利于用户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净水机ro膜滤芯寿命的判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实时检测ro膜过滤器的进水水质a1和出水水质a2;

s102:计算or膜滤芯的去除率b=(a1-a2)/a1*100%;

s103:将计算得出的去除率b与设定值b`比较,当b<b`时,执行步骤s104;当b≥b`时,净水机正常工作;

s104:判断去除率b<设定值b`的累计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105;若否,则再次执行步骤s101。

s105:ro膜过滤器的ro膜滤芯使用寿命到期,净水机发出ro膜滤芯更换报警信号;

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ro膜过滤器进水端和出水端的水质来判断ro膜滤芯的寿命到期情况,简单有效,可行性高;ro膜滤芯被堵塞时,ro膜过滤器进水和出水两端水流水质变化不大,一旦二者差值小于预设值,则净水机会提示用户进行ro膜滤芯的更换,不但可以保护净水机上的增压泵等组件不会被损坏,而且可以保证用户饮用到安全的水源。

本实施例中,在净水机执行步骤s105时,净水机停止工作并锁定,净水机向用户发出ro膜滤芯更换报警信号;所述的ro膜滤芯更换报警信号包括净水机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报警提示图像、灯光、图形信息中的一种或组合,和/或净水机的音频输出装置所发出的报警提示音频信息,和/或净水机向用户移动终端发送的报警推送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净水机执行步骤s105时,净水机停止进水,净水机上所设增压泵、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净水机的控制面板处于锁定状态。

本实施例中,当b≥b`时,依据如下公式:ro膜滤芯的剩余寿命=(去除率b-设定值b`)*对应常数比例,得出ro膜滤芯的剩余寿命输出并反馈至用户。其中,ro膜滤芯的剩余寿命的变化范围可以是呈线性变化的直线,也可以是呈非线性变化的曲线,随着ro膜滤芯进水出水两端水质差值的变小,ro膜滤芯的剩余寿命的值会逐渐变小直至变为零。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4中,若实时计算得出的去除率b在连续时间段t内一直小于设定值b`,则执行步骤s105;和/或,在步骤s104中,若实时计算得出的去除率b小于设定值b`的累计时间超出设定时间值t,则执行步骤s105。优选的,在连续时间段t内,若实时计算得出的去除率b大于设定值b`,则该次持续时间计时清零,并返回步骤s101。

在步骤s104中,在设定的连续时间段t内,若实时计算得出的去除率b大于设定值b`,则该次持续时间计时清零,并返回步骤s101。优选的,该设定的连续时间段t定为60s,设定时间值t定为600s,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时间是技术人员自行设定的可行值,在实际应用中,该预设时间也可以是其他可行值。

处理器将计算or膜滤芯的去除率b维持小于预设值b`的时间与预设连续时间段60s进行比较,如果持续时间大于60s,则进入步骤s105,否则返回步骤s101,并将此次计时清零;

同时,处理器将计算or膜滤芯的去除率b小于预设值b`的时间进行累计,将累计时间与设定时间值600s进行比较,如果累计时间大于600s,则进入步骤s105,否则返回步骤s101,净水机正常进行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