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冶金铸造业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1647发布日期:2019-02-26 19:3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冶金铸造业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器,尤其涉及一种冶金铸造业除尘器。



背景技术:

在冶金铸造行业,生产车间内的铸造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粉尘)等,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制造生产出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冶金铸造业除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冶金铸造业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和引风机,所述除尘器本体包括运输机、灰斗、溢流箱和挡水板,所述除尘器本体的顶部设有尘气入口和净气出口,所述净气出口的内侧设有分雾室,所述灰斗位于所述除尘器本体内的底部,所述运输机的一端伸入所述灰斗内,所述溢流箱具有溢流口,所述除尘器本体内设有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之间设有s形通道,所述挡水板设于所述s形通道的末端,所述s形通道位于所述灰斗的上方,在所述引风机抽吸作用下,含尘气体由所述尘气入口高速进入所述除尘器本体内,气流急剧改变后冲击水面,部分较大尘粒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落入水中,当含尘气体高速通过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之间的s形通道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捕获尘粒的水经过所述挡水板的阻挡又返回所述灰斗中,净化后的气体由所述分雾室除去水分后由所述净气出口经所述引风机排出,多余的水分进入所述溢流箱内。

上述冶金铸造业除尘器,其中,所述溢流箱的水封高度是按所述分雾室内负压不大于400毫米水柱或正压不大于150毫米水柱设计的。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适用于干净化非纤维性,无腐蚀性的温度不高于300℃的含尘气体,适用于冶金、煤炭、化工、铸造、发电、建筑材料及耐火材料等企业。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冶金铸造业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冶金铸造业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和引风机,除尘器本体包括运输机1、灰斗2、溢流箱3和挡水板4,除尘器本体的顶部设有尘气入口5和净气出口6,净气出口6的内侧设有分雾室,灰斗2位于除尘器本体内的底部,运输机1的一端伸入灰斗2内,溢流箱3具有溢流口7,除尘器本体内设有上叶片和下叶片,上叶片和下叶片之间设有s形通道8,挡水板4设于s形通道8的末端,s形通道8位于灰斗2的上方,在引风机抽吸作用下,含尘气体由尘气入口5高速进入除尘器本体内,气流急剧改变后冲击水面,部分较大尘粒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落入水中,当含尘气体高速通过上叶片和下叶片之间的s形通道8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捕获尘粒的水经过挡水板4的阻挡又返回灰斗2中,净化后的气体由分雾室除去水分后由净气出口6经引风机排出,多余的水分进入溢流箱3内。运输机1负责将灰斗2中的灰泥运出。同时,烟气中的so2在除尘过程中也会与水有充分的接触机会,同样被大量吸附,所以本除尘器同时也兼有脱硫效果。本技术方案中,溢流箱3的水封高度是按分雾室内负压不大于400毫米水柱或正压不大于150毫米水柱设计的。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适用于干净化非纤维性,无腐蚀性的温度不高于300℃的含尘气体,适用于冶金、煤炭、化工、铸造、发电、建筑材料及耐火材料等企业。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只是作为范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出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铸造业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和引风机,除尘器本体包括运输机、灰斗、溢流箱和挡水板,除尘器本体的顶部设有尘气入口和净气出口,净气出口的内侧设有分雾室,灰斗位于除尘器本体内的底部,运输机的一端伸入灰斗内,溢流箱具有溢流口,除尘器本体内设有上叶片和下叶片,上叶片和下叶片之间设有S形通道,挡水板设于S形通道的末端,S形通道位于灰斗的上方。本发明适用于干净化非纤维性,无腐蚀性的温度不高于300℃的含尘气体,适用于冶金、煤炭、化工、铸造、发电、建筑材料及耐火材料等企业。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伊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14
技术公布日:2019.0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