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反应池除砂配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2712发布日期:2019-03-05 20:3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反应池除砂配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生物反应池除砂配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特征首先是处理率低,其次是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

sbr法是一种间歇式运行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由于具有工艺简单,运行方式灵活,可控性好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sbr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为:原水→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沉砂池→生物反应池→出水管。根据处理污水量及提高效率的需要,往往建立两个相邻的生物反应池,每个反应池配备有进水管,进水泵房里的水经细格栅后进入沉砂池,经沉砂池处理后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生物反应池,且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如此,工序繁琐,延长处理周期,且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占用较多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物反应池除砂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反应池,所述生物反应池包括相邻的生物反应池一、生物反应池二,所述生物反应池一与所述生物反应池二之间设置有隔墙;

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一、分离器二,所述分离器一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池一的上部,所述分离器一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一、调节堰一,所述分离器二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池二的上部,所述分离器二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二、调节堰二;

配水渠,所述配水渠设置在所述隔墙的上部,所述配水渠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一、进水口二相连;

排砂管,所述排砂管包括排砂管一、排砂管二,所述排砂管一设置在所述分离器一的底部,所述排砂管二设置在所述分离器二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器一包括旋流筒一、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一下部的沉砂筒一;所述分离器二包括旋流筒二、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二下部的沉砂筒二;所述进水口一、调节堰一分别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一的上部,所述排砂管一设置在所述沉砂筒一的底部;所述进水口二、调节堰二分别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二的上部,所述排砂管二设置在所述沉砂筒二的底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绞龙,所述绞龙包括绞龙一、绞龙二,所述绞龙一设置在所述排沙管一的内部,所述绞龙二设置在所述排沙管二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旋流筒一、所述旋流筒二呈镜像分布在所述配水渠的两侧,所述进水口一为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一上部的“u”形缺口一,所述进水口二为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二上部的“u”形缺口二。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配水渠中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呈“∧”形,所述分流板的后端分别与所述旋流筒一、所述旋流筒二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配水渠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设置在所述配水渠端部的底板一、底板二,且所述底板一与所述进水口一的底部相连,所述底板二与所述进水口二的底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一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25°,所述底板二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2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反应池除砂配水装置,在配水的同时起到除砂的作用,省去了沉砂池,且通过合理设置进水角度,使得进水具有斜向下的初速度,污水进入旋流筒后螺旋式地流动,延长了砂子沉降时间,同时使得比重较大的砂子较快地沉降下来,此外,通过调节堰简单方便的实现生物反应池的配水量调节,还使得配水管网简单化,从而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反应池除砂配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配水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绞龙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生物反应池一;102、生物反应池二;2、隔墙;301、旋流筒一;302、沉砂筒一;303、调节堰一;304、进水口一;305、排砂管一;401、旋流筒二;402、调节堰二;5、配水渠;6、进水管;7、分流板;8、底板一;9、绞龙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反应池除砂配水装置,包括生物反应池、分离器、配水渠5、排砂管。

所述生物反应池包括相邻的生物反应池一101、生物反应池二102,所述生物反应池一101与所述生物反应池二102之间设置有隔墙2。如此,两个生物反应池相互独立且可同时工作,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且便于管理。

所述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一、分离器二,所述分离器一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池一101的上部,所述分离器一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一11、调节堰一801,所述分离器二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池二102的上部,所述分离器二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二、调节堰二802;所述配水渠5设置在所述隔墙2的上部,所述配水渠5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6,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一11、进水口二相连。经细格栅处理后的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配水渠,配水渠内的水通过进水口一流入分离器一,通过进水口二流入分离器二;由于砂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砂会沉至分离器的底部;调节堰一、调节堰二调节流速进入各生物反应池,如此,在配水的同时起到除砂的作用,该装置还可以省去沉砂池,此外,通过调节堰简单方便的实现生物反应池的配水,可以减少提升泵的数量,还使得配水管网简单化,从而降低了成本。

具体地,所述排砂管包括排砂管一7、排砂管二,所述排砂管一7设置在所述分离器一的底部,所述排砂管二设置在所述分离器二的底部。分离器一内的污水所含的砂沉至分离器一的底部之后,可以通过排砂管一排出;分离器二内的污水所含的砂沉至分离器二的底部之后,可以通过排砂管二排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器一包括旋流筒一301、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一301下部的沉砂筒一302;所述分离器二包括旋流筒二4、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二4下部的沉砂筒二;所述进水口一11、调节堰一801分别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一301的上部,所述排砂管一7设置在所述沉砂筒一302的底部;所述进水口二、调节堰二802分别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二4的上部,所述排砂管二设置在所述沉砂筒二的底部。旋流筒一内的污水经过分离之后砂沉至沉砂筒一内并经排砂管一排出;旋流筒二内的污水经过分离之后砂沉至沉砂筒二内并经排砂管二排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绞龙,所述绞龙包括绞龙一10、绞龙二,如图3所示,所述绞龙一10设置在所述排沙管一7的内部,所述绞龙二设置在所述排沙管二的内部。绞龙一、绞龙二可以使各沉砂筒内的砂快速地排出,且避免了砂堆积在排沙管内并堵塞排沙管的现象发生。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流筒一301、所述旋流筒二4呈镜像分布在所述配水渠5的两侧,所述进水口一11为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一301上部的“u”形缺口一,所述进水口二为设置在所述旋流筒二4上部的“u”形缺口二。如此,安装简单,便于管理。

具体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配水渠5中的分流板9,所述分流板9呈“∧”形,所述分流板9的后端分别与所述旋流筒一301、所述旋流筒二4相切。“∧”形分流板将从进水管流出的水分成两股,一股通过进水口一流入旋流筒一内,另一股通过进水口二流入旋流筒二内。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板的对称轴与所述进水管6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如此,分流板将从进水管流出的水均分成两股,便于控制两个生物反应池的配水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水渠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设置在所述配水渠端部的底板一12、底板二,所述底板一12与所述进水口一11的底部相连,所述底板二与所述进水口二的底部相连,所述底板一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25°,所述底板二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25°,如图2所示。污水通过底板一进入旋流筒一内,通过底板二进入旋流筒二之后,污水具有斜向下的初速度,污水沿着旋流筒一、旋流筒二内壁螺旋式向下运动至旋流筒一、二下部后分别回升至调节堰一、二处,避免了进入沉沙筒一、沉沙筒二内的水直接从各调节堰流入相应的生物反应池内,又由于砂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砂子可从水中分离出来并沉至沉沙筒底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