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0849发布日期:2018-06-12 17:4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



背景技术:

当代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各种各样的室内装修越来越普及,室内装修使用的材料都有可能释放甲醛。各种木质材料、地板材料、保温材料和涂料等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释放源。甲醛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工业材料,其中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于合成脲醛树脂,来进一步合成胶黏剂。这种脲醛树脂粘合剂粘合的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等在家具的背板、隔板和底板的使用中较多,甲醛在发生可逆反应时作为产物从家具等中释放出来。

甲醛会对眼睛和上呼吸道产生刺激,引起急性过敏反应;甲醛具有亲电性,能与人体中蛋白质发生作用,影响蛋白质功能的正常发挥。甲醛会对人体的嗅觉等感官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伤,还有可能对人体遗传物质产生不良影响。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肺水肿、肺炎,诱发基因突变,甚至导致死亡。

同时由于生活环境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建筑物的封闭性也不断提高,减少了室内与外界空气的交换频率,为室内空气污染的加重创造了条件。

目前,室内甲醛去除方法有多种,例如通风法、生物净化法、吸附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催化氧化法等。开窗通风法是去除室内甲醛最简单易操作的方法,但实际运用过程中,受到室内甲醛释放周期长、潜在释放源多和室外天气等实际问题的限制,最终效果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去除室内甲醛,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作用时间较慢,而且受到植物或微生物甲醛耐受浓度的限制,且局限于甲醛浓度较低的情况。利用吸附法去除室内甲醛,对污染物的吸附并不能彻底将室内甲醛分解为CO2和H2O。当吸附剂的吸附容量达到饱和后,进行脱附的过程中会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吸附法稳定性不高,室内温度、湿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都会使吸附剂对甲醛的吸附产生不稳定性。臭氧氧化法去除甲醛由于臭氧本身就是有害的物质,并且操作比较复杂,易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甲醛气体的处理问题,提供一种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能有效处理甲醛气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从底部向上依次为底座、中身和上盖。

所述的底座为圆柱形结构,采用硬塑料或不锈钢制成,底座的外直径为150~500mm,底座的上部设有内螺纹。

所述的中身为圆柱形结构,中身的外壳采用硬塑料或不锈钢制成,中身的外壳的外直径为150~500mm,中身的外壳的最下部设有外螺纹,中身的外壳的最上部设有外螺纹;中身的外壳的最下部的外螺纹插入到底座的内螺纹中,旋转固定。

中身的外壳的中下部设有若干进气口。

中身的内部从下往上设有催化氧化区、吸附区和排气区。

所述的催化氧化区设有催化氧化填料,催化氧化填料的下部和催化氧化区内设有第一格网,催化氧化填料填充在第一格网上。

所述的催化氧化填料的制作过程为:

(1)把高锰酸钾浸入到浓硫酸溶液中,搅拌;

(2)再加入甲醇溶液,在水浴摇床中,恒温60~70℃和100~200r/min条件下,反应5~8小时;

(3)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取沉淀物;

(4)用去离子水清洗沉淀物至上清液为中性;

(5)沉淀物在103~105℃下干燥20~25小时,得到催化氧化填料。

催化氧化区上部设有吸附区,所述的吸附区中设置活性炭,活性炭的下部和吸附区内设有第二格网,活性炭填充在第二格网上;活性炭要求具有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速度快、抗摩擦、耐冲洗等优点。

吸附区上部设有排气区,排气区安置有排气扇;排气扇的下部和排气区内设有第三格网,第三格网防止活性炭的流失。

所述的上盖为圆台形结构,采用硬塑料或不锈钢制成,圆台形结构的下部圆的外直径为150~500mm,圆台形结构的下部设有内螺纹;中身的外壳的最上部的外螺纹插入到圆台形结构的内螺纹中,旋转固定;圆台形结构的上部圆为排气口,排气口连接排气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排气扇的抽排作用下,甲醛气体首先进入催化氧化区内,催化氧化填料与甲醛反应,大部分甲醛生成二氧化碳,接着气体进入吸附区,气体中的残余甲醛等污染物在这里被拦截吸附下来,气体从排气口和排气管排出;本发明的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可以放置在衣柜里、储藏间等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对甲醛气体进行有效处理。本发明的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底座,2.中身,2-1.进气口,2-2.催化氧化区,2-3.吸附区,2-4.排气区,2-5.催化氧化填料,2-6.第一格网,2-7.活性炭,2-8.第二格网,2-9.排气扇,2-10.第三格网,3.上盖,3-1.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从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底部向上依次为底座1、中身2和上盖3。

所述的底座1为圆柱形结构,采用硬塑料或不锈钢制成,底座的外直径为150mm,底座的上部设有内螺纹。

所述的中身2为圆柱形结构,中身的外壳采用硬塑料或不锈钢制成,中身的外壳的外直径为150mm,中身的外壳的最下部设有外螺纹,中身的外壳的最上部设有外螺纹;中身的外壳的最下部的外螺纹插入到底座的内螺纹中,旋转固定。

中身的外壳的中下部设有若干进气口2-1。

中身的内部从下往上设有催化氧化区2-2、吸附区2-3和排气区2-4。

所述的催化氧化区2-2设有催化氧化填料2-5,催化氧化填料的下部和催化氧化区内设有第一格网2-6,催化氧化填料填充在第一格网2-6上。

所述的催化氧化填料2-5的制作过程为:

(1)把高锰酸钾浸入到浓硫酸溶液中,搅拌;

(2)再加入甲醇溶液,在水浴摇床中,恒温60℃和100r/min条件下,反应5小时;

(3)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取沉淀物;

(4)用去离子水清洗沉淀物至上清液为中性;

(5)沉淀物在103℃下干燥20小时,得到催化氧化填料。

催化氧化区上部设有吸附区2-3,所述的吸附区中设置活性炭2-7,活性炭的下部和吸附区内设有第二格网2-8,活性炭填充在第二格网2-8上;活性炭要求具有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速度快、抗摩擦、耐冲洗等优点。

吸附区上部设有排气区2-4,排气区安置有排气扇2-9;排气扇的下部和排气区内设有第三格网2-10,第三格网2-10防止活性炭的流失。

所述的上盖3为圆台形结构,采用硬塑料或不锈钢制成,圆台形结构的下部圆的外直径为150mm,圆台形结构的下部设有内螺纹;中身的外壳的最上部的外螺纹插入到圆台形结构的内螺纹中,旋转固定;圆台形结构的上部圆为排气口3-1,排气口3-1连接排气管。

在排气扇2-9的抽排作用下,甲醛气体首先进入催化氧化区2-2内,催化氧化填料2-5与甲醛反应,大部分甲醛生成二氧化碳,接着气体进入吸附区2-3,气体中的残余甲醛等污染物在这里被拦截吸附下来,气体从排气口3-1和排气管排出;本发明的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放置在衣柜里。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从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底部向上依次为底座1、中身2和上盖3。

所述的底座1为圆柱形结构,采用硬塑料或不锈钢制成,底座的外直径为500mm,底座的上部设有内螺纹。

所述的中身2为圆柱形结构,中身的外壳采用硬塑料或不锈钢制成,中身的外壳的外直径为500mm,中身的外壳的最下部设有外螺纹,中身的外壳的最上部设有外螺纹;中身的外壳的最下部的外螺纹插入到底座的内螺纹中,旋转固定。

中身的外壳的中下部设有若干进气口2-1。

中身的内部从下往上设有催化氧化区2-2、吸附区2-3和排气区2-4。

所述的催化氧化区2-2设有催化氧化填料2-5,催化氧化填料的下部和催化氧化区内设有第一格网2-6,催化氧化填料填充在第一格网2-6上。

所述的催化氧化填料2-5的制作过程为:

①把高锰酸钾浸入到浓硫酸溶液中,搅拌;

②再加入甲醇溶液,在水浴摇床中,恒温60℃和200r/min条件下,反应8小时;

③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取沉淀物;

④用去离子水清洗沉淀物至上清液为中性;

⑤沉淀物在105℃下干燥25小时,得到催化氧化填料。

催化氧化区上部设有吸附区2-3,所述的吸附区中设置活性炭2-7,活性炭的下部和吸附区内设有第二格网2-8,活性炭填充在第二格网2-8上;活性炭要求具有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速度快、抗摩擦、耐冲洗等优点。

吸附区上部设有排气区2-4,排气区安置有排气扇2-9;排气扇的下部和排气区内设有第三格网2-10,第三格网2-10防止活性炭的流失。

所述的上盖3为圆台形结构,采用硬塑料或不锈钢制成,圆台形结构的下部圆的外直径为500mm,圆台形结构的下部设有内螺纹;中身的外壳的最上部的外螺纹插入到圆台形结构的内螺纹中,旋转固定;圆台形结构的上部圆为排气口3-1,排气口3-1连接排气管。

在排气扇2-9的抽排作用下,甲醛气体首先进入催化氧化区2-2内,催化氧化填料2-5与甲醛反应,大部分甲醛生成二氧化碳,接着气体进入吸附区2-3,气体中的残余甲醛等污染物在这里被拦截吸附下来,气体从排气口3-1和排气管排出;本发明的小型室内甲醛净化器放置在储藏间。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