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悬液用胶体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659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混悬液用胶体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悬液用胶体磨。



背景技术:

在兽药领域,许多药剂都会需要胶体磨对其进行研磨细化,从而提高兽药的药效以及稳定性。如:兽药混悬液、兽药乳液,兽药疫苗等。但目前的胶体磨缺少安全防护考虑,有坚硬的异物混入时,无法及时发现并排出,长期在胶体磨内易造成磨盘磨损,增加其故障率,且易影响设备研磨效果;同时智能化程度较低,需人工多次取液并检测,才能确认所制得混悬液等成品颗粒度是否合适,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悬液用胶体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胶体磨缺少安全防护考虑,异物混入易造成磨盘磨损,增加其故障率;且智能化程度较低,需人工多次取液并检测研磨效果,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混悬液用胶体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上下依次设置的绞碎腔和研磨腔,所述绞碎腔与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的料斗连接,所述研磨腔内设置有动磨盘和静磨盘,所述动磨盘通过转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的主轴和所述转轴均穿过底座通过传动带相互连接,所述静磨盘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转轴上还设置有上下依次排布的绞碎刀和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动磨盘上方,所述绞碎刀设置在所述绞碎腔内,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操作面板和悬浮粒子传感器,所述悬浮粒子传感器延伸至所述研磨腔内,所述研磨腔与出料管连接,所述出料管与循环管连接,所述研磨腔通过所述循环管与所述料斗的内腔连通,

所述出料管与所述循环管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操作面板、所述悬浮粒子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电机均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滤网通过锥筒与所述转轴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锥筒的半锥角为30°~45°。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绞碎刀有多组,且呈上下并交错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静磨盘内设置有冷却腔和光纤传感器,所述冷却腔通过第二电磁阀与冷却水管连接,所述光纤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绞碎腔上设置有操作门,所述操作门上设置有观察窗。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料斗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与不同原料桶连接的若干上料管,所述上料管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三电磁阀,所述循环管穿过所述封盖与所述料斗内腔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料管上设置有支管和金属传感器,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所述金属传感器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研磨机的料斗与磨盘组之间加设了用于绞碎物料的绞碎装置,使得物料由料斗进入研磨腔之前,先进行初步的绞碎作业,使得物料尺寸与动磨盘和静磨盘之间的缝隙尺寸相匹配,可以更加快速流畅的进入研磨腔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在绞碎刀下方设置了滤网,使得无法绞碎的物料(物料中夹杂的坚硬异物等)被拦截在绞碎腔,不会落入研磨腔对动磨盘或静磨盘造成损坏,这一设置有效提高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了故障发生率,保证了研磨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在壳体上设置了延伸至研磨腔内的悬浮粒子传感器,对研磨后的物料颗粒度进行及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至控制器,当所制得的产品尺寸过大时,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使得产品通过循环管回流至料斗内,进行进一步研磨工作,直到所制得的混悬液符合制备兽药要求时,第一电磁阀关闭,打开出料管出口出阀门,进行成品收集及包装作业。这一设置实现了混悬液生产的自动化,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无需通过人工多次取液并检测来确定混悬液是否符合产品要求,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了产品品质,设置科学、合理。

其中,将滤网通过锥筒与转轴连接,有效避免了绞碎后的物料落至动磨盘与转轴的夹缝处,造成浪费或对设备的不良影响,同时使得符合要求的物料可更加快速精确的落至研磨区,提高研磨效率。

多组绞碎刀的设置使得物料可以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较大程度的绞碎作业,进一步缩短了物料的工作周期。

2、本实用新型在静磨盘内加设冷却腔和光纤传感器,其中光纤传感器的设置实现了静磨盘温度的实时监测和及时反馈,使得控制器可根据其温度变化及时控制第二电磁阀的开关,这一设置实现了设备使用过程中静磨盘温度的自动化控制,保证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保证了物料品质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绞碎腔上设置有操作门,操作门上设置有观察窗。使用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窗对绞碎腔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发现有异物时,可及时停止设备并打开操作门将异物取出,避免异物长期滞留在设备内对设备造成磨损,影响产品品质。这一设置进一步通过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设置科学合理。

4、本实用新型在料斗顶部加设了封盖,使得料斗成为全封闭结构,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空气中的杂质落入料斗内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这一设备有效降低了产品中的杂质含量,保证了产品品质,与自动程度上料系统相配合,大大提高了上料时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确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5、本实用新型在上料管上加设了用于检测物料中是否还有金属杂质的金属传感器,并在其上加设了用于排出金属杂质的支管,当金属传感器感应出物料中还有金属杂质时,第四电磁阀打开,将这些杂质通过支管排出,避免其被送入料斗对设备及最终产品造成损害,这一设置进一步增加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了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锥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结构框线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绞碎腔,3-研磨腔,4-料斗,5-动磨盘,6-静磨盘,7-转轴,8-滤网,9-传动带,10-绞碎刀,11-电机,12-操作面板,13-悬浮粒子传感器,14-出料管,15-循环管,16-第一电磁阀,17-控制器,18-冷却腔,19-冷却水管,20-光纤传感器,21-第二电磁阀,22-操作门,23-观察窗,24-封盖,25-原料桶,26-上料管,27-第三电磁阀,28-支管,29-金属传感器,30-第四电磁阀,31-锥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悬液用胶体磨,包括壳体1,壳体1围成上下依次设置的绞碎腔2和研磨腔3,绞碎腔2与设置在壳体1顶部的料斗4连接,研磨腔3内设置有动磨盘5和静磨盘6,动磨盘5通过转轴7与电机11连接,电机11的主轴和转轴7均穿过底座通过传动带9相互连接,静磨盘6设置在壳体1上,

转轴7上还设置有上下依次排布的绞碎刀10和滤网8,滤网8设置在动磨盘5上方,绞碎刀10设置在绞碎腔2内,

壳体1上还设置有操作面板12和悬浮粒子传感器13,悬浮粒子传感器13延伸至研磨腔3内,研磨腔3与出料管14连接,出料管14与循环管15连接,研磨腔3通过循环管15与料斗4的内腔连通,

循环管15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6,

操作面板12、悬浮粒子传感器13、第一电磁阀16和电机11均与控制器17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研磨机的料斗4与磨盘组之间加设了用于绞碎物料的绞碎装置,使得物料由料斗4进入研磨腔3之前,先进行初步的绞碎作业,使得物料尺寸与动磨盘5和静磨盘6之间的缝隙尺寸相匹配,可以更加快速流畅的进入研磨腔3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在绞碎刀10下方设置了滤网8,使得无法绞碎的物料(物料中夹杂的坚硬异物等)被拦截在绞碎腔2,不会落入研磨腔3对动磨盘5或静磨盘6造成损坏,这一设置有效提高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了故障发生率,保证了研磨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在壳体1上设置了延伸至研磨腔3内的悬浮粒子传感器13,对研磨后的物料颗粒度进行及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至控制器17,当所制得的产品尺寸过大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6打开,使得产品通过循环管15回流至料斗4内,进行进一步研磨工作,直到所制得的混悬液符合制备兽药要求时,第一电磁阀16关闭,打开出料管14出口出阀门,进行成品收集及包装作业。这一设置实现了混悬液生产的自动化,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无需通过人工多次取液并检测来确定混悬液是否符合产品要求,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了产品品质,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滤网8通过锥筒31与转轴7连接。

将滤网8通过锥筒31与转轴7连接,有效避免了绞碎后的物料落至动磨盘5与转轴7的夹缝处,造成浪费或对设备的不良影响,同时使得符合要求的物料可更加快速精确的落至研磨区,提高研磨效率。

进一步,锥筒31的半锥角为30°~45°。

进一步,绞碎刀10有多组,且呈上下并交错设置。

多组绞碎刀10的设置使得物料可以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较大程度的绞碎作业,进一步缩短了物料的工作周期。

进一步,静磨盘6内设置有冷却腔18和光纤传感器20,冷却腔18通过第二电磁阀21与冷却水管19连接,光纤传感器20和第二电磁阀21均与控制器17连接。

长时间研磨下,磨盘温度增加,在静磨盘6内加设冷却腔18和光纤传感器20,其中光纤传感器20的设置实现了静磨盘6温度的实时监测和及时反馈,使得控制器14可根据其温度变化及时控制第二电磁阀21的开关,这一设置实现了设备使用过程中静磨盘6温度的自动化控制,保证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保证了物料品质的稳定性。

进一步,绞碎腔2上设置有操作门22,操作门22上设置有观察窗23。

使用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窗23对绞碎腔2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发现有异物时,可及时停止设备并打开操作门22将异物取出,避免异物长期滞留在设备内对设备造成磨损,影响产品品质。这一设置进一步通过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料斗4顶部设置有封盖24,封盖24上设置有与不同原料桶25连接的若干上料管26,上料管26上设置有与控制器17连接的第三电磁阀27,循环管15穿过封盖24与料斗4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料斗4顶部加设了封盖24,使得料斗成为全封闭结构,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空气中的杂质落入料斗4内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这一设备有效降低了产品中的杂质含量,保证了产品品质,与自动程度上料系统相配合,大大提高了上料时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确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上料管26上设置有支管28和金属传感器29,支管28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30,金属传感器29和第四电磁阀30均与控制器17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上料管26上加设了用于检测物料中是否还有金属杂质的金属传感器29,并在其上加设了用于排出金属杂质的支管28,当金属传感器29感应出物料中还有金属杂质时,第四电磁阀30打开,将这些杂质通过支管28排出,避免其被送入料斗4对设备及最终产品造成损害,这一设置进一步增加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了产品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