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棒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4173阅读:1257来源:国知局
钛棒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钛棒过滤器,属于过滤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过滤器是一类用于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大颗粒杂质的装置,过滤器工作时,待过滤的水由水口时入,流经滤网,通过出口进入用户所须的管道进行工艺循环,水中的颗粒杂技被截留在滤网内部。如此不断的循环,被截留下来的颗粒越来越多,过滤速度越来越慢,而进口的污水仍源源不断地进入,滤孔会越来越小,由此在进、出口之间产生压力差,过滤速度降低,需要更换滤芯,或者反冲洗滤芯。传统的滤芯很容易堵塞,更换较为麻烦,而且浪费资源,反冲洗占用过滤时间,影响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钛棒过滤器,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钛棒过滤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上封头设置在筒体的顶端,所述下封头设置在筒体的底端,所述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内部贯通,

所述筒体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贯通到罐体中,

所述上封头与筒体之间设置有钛棒滤芯,所述钛棒滤芯的四周与上封头和筒体固定,

所述下封头的正底部设置有排空口,所述排空口贯通到罐体中,

所述上封头的顶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贯通到罐体中,

所述罐体通过支架悬空在地面上方。

所述上封头的四周和筒体的上端四周均设置有法兰,该法兰圆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固定连接装置,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将钛棒滤芯绷紧固定在筒体的断面。

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包括贯穿过法兰的螺栓,所述螺栓与法兰之间垫有垫片,所述螺栓通过螺母与法兰固定连接。

所述筒体外壁设置有一组支耳,所述支耳位于筒体的一组相对侧,所述支耳支撑在支架上。

每根所述支架包括与地面贴合的落地板,所述落地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朝向对应的支耳倾斜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落地板构成三角形支撑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过滤器采用316L不锈钢材料作外壳,内部滤芯为钛管,具有质地轻,耐高温,高压,强酸、强碱、耐腐蚀,滤芯可反复再生使用等特点,是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将钛金属粉末未通过高温烧结的方法加工制成的空心滤管,它广泛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行业的液固分离,在制药行业尤其适用于大输液和针剂生产线中的脱碳过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造型美观,按GMP标准生产,管件连接采用国际标准快装式连接,拆装清洗方便。

钛棒过滤器使用的是钛粉末烧结滤芯,一般用于粗滤或中间过滤。此滤芯具有精度高,耐高温,耐腐蚀,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在医药行业广泛应用,外壳材料为316L或304不锈钢,符合GMP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1—落地板,2—支撑杆,3—进液口,4—固定连接装置,5—出液口,6—上封头,7—支耳,8—筒体,9—法兰,10—钛棒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结合附图可见,本钛棒过滤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筒体8、上封头6和下封头,所述上封头6设置在筒体8的顶端,所述下封头设置在筒体8的底端,所述筒体8、上封头6和下封头内部贯通。

所述筒体8设置有进液口3,所述进液口3贯通到罐体中,进液口3用于朝向罐体中输送液体物料。

所述上封头6与筒体8之间设置有钛棒滤芯10,所述钛棒滤芯10的四周与上封头6和筒体8固定,液体物料从罐体中慢慢升高,穿过钛棒滤芯10,被钛棒滤芯10过滤,过滤级别高,且能够反冲洗清洁。

所述下封头的正底部设置有排空口,所述排空口贯通到罐体中,排空口用于将罐体中的液体完全排放出去。

所述上封头6的顶端设置有出液口5,所述出液口5贯通到罐体中,通过过滤后的液体物料从出液口5排出。

所述上封头6的四周和筒体8的上端四周均设置有法兰9,该法兰9圆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固定连接装置4,所述固定连接装置4将钛棒滤芯10绷紧固定在筒体8的断面。所述固定连接装置4包括贯穿过法兰9的螺栓,所述螺栓与法兰9之间垫有垫片,所述螺栓通过螺母与法兰9固定连接。通过法兰9和固定连接装置4将钛棒滤芯10绷紧固定,防止在过滤过程中,钛棒滤芯10发生位移。

所述筒体8外壁设置有一组支耳7,所述支耳7位于筒体8的一组相对侧,所述支耳7支撑在支架上。

所述罐体通过支架悬空在地面上方。每根所述支架包括与地面贴合的落地板1,所述落地板1的两端均设置有朝向对应的支耳7倾斜的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与落地板1构成三角形支撑状态。支架能够将罐体稳固地支撑固定住。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