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树脂初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415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墨树脂初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墨树脂加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初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油墨树脂初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采集树脂液时,由于采集地不同,采集方法也没有统一规范,因此采集的初级脂液中常带有树叶、树皮、砂石、泥土等杂质。由于脂液粘度高,某些脂液呈半固态、流动性差。所以将以上杂质初级过滤也是一个颇为难解的技术课题。目前国内脂油加工时,先用不锈钢丝网初滤一下脂油,然后经熔解槽加热使脂液粘度变烯后,再用泵经过滤器过滤。这个过程当气温较低时初级过滤很困难,而且泵后过滤未除杂质会影响泵的运行,堵塞管道,过滤器清洗也困难,所以我开发了一种油墨树脂初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墨树脂初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油墨树脂初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支架、过滤框架、过滤板和导热油管,所述过滤支架内设置有若干排过滤框架,所述过滤框架内放置着过滤板,所述过滤框架和过滤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过滤支架上设置有若干根导热油管,所述导热油管和过滤板交替排列,所述导热油管两端各自连接着导热油汇总管,所述导热油汇总管的一端连接着输油管,两端的所述输油管均连接着加热油箱,所述加热油箱上缠绕着加热带,所述加热带的一端连接着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着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加热油箱、加热器和控制器放置在底座架内。

优选的,所述过滤支架的两端通过过滤支架固定器固定在底座架上。

优选的,两端所述输油管上安装有热敏传感器,所述热敏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着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导热油管上包裹着导热油管盖板,所述导热油管盖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油管和过滤板交错排列来保证过滤板上的温度,使得让树脂的粘度下降,过滤的更好,过滤板拆卸方便,可定期清洗,保证过滤的质量,通过树脂的不同可检测到导热油管上的温度,使得可以控制过滤时候的温度变化,从而适应性和准确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支架;2、过滤框架;3、过滤板;4、导热油管;5、过滤支架固定器;6、导热油汇总管;7、输油管;8、导热油管盖板;9、热敏传感器;10、加热油箱;11、加热带;12、加热器;13、控制器;14、底座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油墨树脂初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支架1、过滤框架2、过滤板3和导热油管4,过滤支架1内设置有若干排过滤框架2,过滤框架2内放置着过滤板3,并且过滤板3可以拆卸,从而可定期清洗,过滤框架2和过滤板3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使得在过滤过程中不会被腐蚀的太快,过滤支架1上设置有若干根导热油管4,导热油管4和过滤板3交替排列,通过导热油管4来保证过滤板3上的温度,导热油管4两端各自连接着导热油汇总管6,导热油汇总管6的一端连接着输油管7,两端的输油管7均连接着加热油箱10,使得可以做到导热油的循环,加热油箱10上缠绕着加热带11,加热带11的一端连接着加热器12,加热器12的输入端连接着控制器13,控制器13采用PLC,通过控制器13控制加热器12,并让加热器12加热加热带11,加热带11会加热加热油箱10的油,加热油箱10、加热器12和控制器13放置在底座架14内,过滤支架1的两端通过过滤支架固定器5固定在底座架14上,两端输油管7上安装有热敏传感器9,通过热敏传感器9可以检测过滤框架2两端输入和输出的油温度,热敏传感器9通过导线连接着控制器13,导热油管4上包裹着导热油管盖板8,导热油管盖板8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使得可以防止导热油管4被树脂腐蚀掉。

工作原理:控制器13采用PLC,通过PLC的控制启动加热器12,加热器12让加热带11发热,加热带11的发热可以加热加热油箱10内的油,加热油箱10通过输油管7连接着导热油汇总管6,导热油汇总管6是连接输油管7和若干个导热油管4的管道,导热油管4、导热油汇总管6、输油管7和加热油箱10形成一个循环,导热油管4和过滤框架2的交错放置,可使过滤框架2上的过滤板3加热更快,并且保持设定温度,保证过滤树脂质量,通过两端的输油管7上的热敏传感器9可以检测到导热油管4的输入输出的油的温度,从而实现实时监控导热油管4内的油的温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