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亚麻酸尿素包合工艺用压滤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4147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a‑亚麻酸尿素包合工艺用压滤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滤罐过滤结构,特别是一种a-亚麻酸尿素包合工艺用压滤罐,属于a-亚麻酸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α—亚麻酸作为一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不饱和脂肪酸,需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取,由于α—亚麻酸能够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压和血糖、调节血脂、抑制癌症的发生及转移、同时有提高记忆力、保护视力和延缓衰老的功效,在医药领域及保健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利用。由于 α—亚麻酸分子式中含有三个碳碳双键,放在空气条件下非常容易被氧化。因此市售的α—亚麻酸均需制成具有相同功效的α—亚麻酸乙酯,在α-亚麻酸生产工艺中,要获得其脂肪酸乙酯,需要将植物油皂化后取得的α—亚麻酸通过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制备α—亚麻酸乙酯。反应后的产物中包括饱和脂肪酸和α—亚麻酸乙酯,需要将两者分离后取得较纯的α—亚麻酸乙酯,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尿素包合法进行分离操作,其原理为:相对于多α—亚麻酸乙酯而言,饱和脂肪酸易与尿素晶体形成稳定的尿素包合物,进而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达到纯化α—亚麻酸乙酯的目的。在结晶后需要将α—亚麻酸乙酯乙醇溶液-尿素包合物混合物进行过滤后达到分离的目的,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α—亚麻酸乙酯乙醇溶液-尿素包合物混合物在高速离心机内进行分离,取得α—亚麻酸乙酯乙醇溶液后得到高纯度的α—亚麻酸乙酯。此种方法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小,但缺点在于由于离心机的工作特点,每次处理的物料批量很小,需要经过少量多次的离心,人工回收分离出的尿素,剩余尿素中含有一定量的产品不能分离,造成了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差、产品收率低、成本高,而且分离后的物料人工处理操作繁琐,人工操作时间长,无法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采用压滤罐可以解决大批量生产的问题,但目前普遍采用的压滤罐均为在罐体内设置滤板,滤板上设置滤网的结构,每次压滤完成后均需进行罐体吹扫后由人工入罐清理滤渣,维护时间长而且劳动强度大,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生产负荷大时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a-亚麻酸尿素包合工艺用压滤罐,可以在压滤完毕后直接从罐体内清出滤渣,适应大负荷连续生产的需求。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a-亚麻酸尿素包合工艺用压滤罐,包括压滤罐体,压滤罐体上方设置有人孔、进料口及高压氮气进气口,压滤罐体中部设置有真空抽气口,压滤罐体下方设置有出料口,压滤罐体内设置有圆形滤板,圆形滤板上固定设置有滤网,所述压滤罐体内侧设置有两个转轴,两个转轴在压滤罐体径向对称设置,所述转轴可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可随转轴转动的滤板托盘,圆形滤板固定在所述滤板托盘上,由滤板托盘托举在压滤罐体内,在圆形滤板边缘上还设置有两条拉索,所述拉索与滤板的连接部位在圆形滤板上对称分布,拉索的另一端挂设在设置在压滤罐体内的挂钩上;进一步的,所述挂钩设置在进料口或人孔的周缘上;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滤板上固定设置的滤网为复合滤网,所述复合滤网包括五层滤网,从上到下的滤网目数分别为:50目、150目、300目、420目、500目;进一步的,所述压滤罐体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为固定连接在罐体内壁上的圆柱体,所述限位杆位于转轴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压滤罐体内部设置转轴,滤板通过滤板托盘转动连接在压滤罐体上,滤板上还设置有拉索,在过滤作业时,拉索限定滤板的位置,使其保持水平方向进行过滤作业,过滤完毕后收集完滤液后,收起拉索,使滤板倾斜将滤渣倒入下方罐体内,通过放料口将滤渣回收。通过使用复合滤网,可以有效的保护孔眼小的滤网,延长滤网的使用寿命,在压滤罐体内设置限位杆,可以限制滤板的翻转角度,防止滤板翻转角度过大,造成滤网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滤网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时的设备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清理滤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及滤板托盘与滤板及压滤罐体内壁连接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标记为:1. 50目滤网;2. 150目滤网;3. 300目滤网;4. 420目滤网;5. 500目滤网;6. 转轴;7. 圆形滤板;8. 压滤罐体;9. 真空抽气口;10. 高压氮气进气口;11. 进料口;12. 人孔;13. 限位杆;14. 出料口;15. 拉索;16. 压滤罐体内壁;17. 转轴;18. 滤板托盘。如图所示:a-亚麻酸尿素包合工艺用压滤罐,包括压滤罐体8,压滤罐体8上方设置有人孔12、进料口11及高压氮气进气口10,压滤罐体8中部设置有真空抽气口9,压滤罐体8下方设置有出料口14,压滤罐体8内设置有圆形滤板7,圆形滤板7上固定设置有滤网,所述压滤罐体8内侧设置有两个转轴17,两个转轴17在压滤罐体8径向对称设置,所述转轴17可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所述转轴17上设置有可随转轴转动的滤板托盘18,圆形滤板7固定在所述滤板托盘18上,由滤板托盘18托举在压滤罐体8内,在圆形滤板7边缘上还设置有两条拉索15,所述拉索15与圆形滤板7的连接部位在圆形滤板7上对称分布,拉索15的另一端挂设在设置在压滤罐体内的挂钩上;进一步的,所述挂钩设置在进料口11或人孔12的周缘上;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滤板7上固定设置的滤网为复合滤网,所述复合滤网包括五层滤网,从上到下的滤网目数分别为:50目滤网1、150目滤网2、300目滤网3、420目滤网4、500目滤网5;压滤罐体内设置有圆柱形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位于转轴17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压滤操作时,将拉索固定在罐体内的挂钩上,调整拉索的长度使滤板水平后密封罐体进行压滤操作,压滤完毕后,收集滤液,随后松开拉索使滤板倾斜,滤渣落入罐体下部,通过出料口将滤渣清理出罐;限位杆位于转轴下方,当滤板倾斜至90度时,限位杆与滤板接触,防止滤板进一步转动,可以防止滤板180度翻转,对后续操作带来麻烦。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