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滴定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7956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滴定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实验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两用滴定管。



背景技术:

滴定管为一细长的管状容器,一端具有活栓开关,其上具有刻度指示量度,通常分为碱式滴定管和酸式滴定管,前者用于量取对玻璃管有侵蚀作用的碱性溶液;后者用于量取除碱性溶液之外的酸性、氧化性以及有色溶液。滴定管容量一般为1-100mL。酸式滴定管的下端为一玻璃活塞;碱式滴定管的下端用橡皮管连接一支带有尖嘴的小玻璃管。目前常用的碱式滴定管和酸式滴定管,在使用过程中,均是将试剂瓶中的溶液从其上端倾倒入管状容器内的,由于上端口径与管状容器直径一致,比较小,经常会有溶液流到滴定管外的现象。另外,酸式滴定管使用玻璃旋塞需要时常涂抹凡士林,容易造成堵塞;碱式滴定管长时间使用胶管后容易出现老化现象,与胶管内的玻璃珠配合不好,而导致漏液;当橡胶管中留有气泡时,气泡也难于排尽,在滴定使用过程中常常会有气泡进入。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744362U;公告日:2011-02-16)公开的一种粗吸细滴酸碱滴定管,由滴定管、吸气管、细调开关组成;滴定管内带磨砂上接口,且在离上口约3cm处有一半径0.1cm的分叉管,其余部分类似于移液管,量程为50ml;分叉管连有细调开关,细调开关为输液器调节开关,其软管与滴定管的分叉管长久相连,相连处气密性好;吸气管由外管、活塞圆盘和齿轮构成,磨砂上接口连接吸气管,吸气管较粗大。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酸碱滴定管虽然也是采用从下端吸取溶液的方式,但是其整体结构不够简洁,采用齿轮等结构带动活塞圆盘动作操作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两用滴定管,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滴定管注入溶液时的泄漏以及滴定管下端的易堵塞、易老化以及橡胶软管中气泡难于排尽的现象,同时提高两用滴定管使用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两用滴定管,包括具有刻度标识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一端具有连通所述管体内部与外界的细管,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一端与所述管体相连通且该端设有由三通管外向三通管内单向流通的单向阀一;所述三通管另一端连接有抽气筒,所述抽气筒内设有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固连的活塞杆;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具有由三通管内向三通管外单向流通的单向阀二;所述管体的侧壁上还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管体的连接处靠近所述管体与三通管相连的一端,所述进气管上设有阀门开关。

其工作原理如下:将三通管密封连接在管体上,抽气筒密封连接在三通管上,使用时,细管的端部放置在溶液中,通过操控活塞杆带动活塞移动,对三通管以及管体内抽气,形成负压,从而将溶液抽取到管体内。由于活塞的行程有限,活塞单次移动产生的负压所吸取的溶液也有限,这时可以逆向推动活塞杆和活塞进行排气,由于三通管与管体连接的端部连接有单向阀一,三通管的第三端设置有单向阀二,因此抽气筒内的空气只能从单向阀二中排出,而不会经过单向阀一进入到管体内,再次抽动活塞杆和活塞,就能够再次吸取溶液,反复操作,直至管体内达到足够的溶液;由于空气不能进入管体内,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管体内的溶液也不会从细管流出,当需要从管体内量取溶液时,打开进气管上的阀门开关,空气进入到管体内,管体内的溶液就能够从细管的出口流出。本技术方案中的滴定管为酸碱两用滴定管,取消了碱式滴定管原有的橡皮管和玻璃珠以及酸式滴定管原有的玻璃活塞,溶液改为从管体的细管处以吸取方式进入到管体内,这样就不会出现在向滴定管内移载溶液时出现的溢流现象;而将橡皮管和玻璃活塞简化成细管之后,也不会出现橡皮管和玻璃活塞堵塞或腐蚀的现象,清洗也更加方便;使用时只需要反复推动活塞就能将溶液快速的吸取到管体内,操作简单、方便。

在上述的两用滴定管中,所述三通管包括相连通的直通管和侧通管,所述侧通管垂直于直通管且连接在所述直通管的中部,所述单向阀二位于侧通管内。这样直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管体和抽气筒,管体、直通管以及抽气筒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吸取溶液时,方便操作,推动活塞杆的受力能够直接传递到安装管体的支架上,不会发生侧倒,可以单手操作,更加便捷。

在上述的两用滴定管中,所述管体具有细管的一端为下端,另一端为上端,所述管体靠近上端的内壁上设有标准磨口,所述直通管的端部也设有与该标准磨口相匹配的标准磨口。这样便于管体和三通管的组装连接,并能够保证密封性,而且拆卸清洗方便。

在上述的两用滴定管中,所述抽气筒与所述直通管的端部通过设置磨口密封连接或者螺纹密封连接。通过磨口连接或者螺纹连接保证了抽气筒与三通管的组装及拆卸的便捷性。

在上述的两用滴定管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抽气筒与所述直通管的端部通过软管连接且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抽气筒和直通管可拆卸的密封连接。这样抽气筒的位置不是固定在三通管的上端,更加灵活,方便操作。

在上述的两用滴定管中,所述细管呈圆锥型,所述细管的内径由上之下逐渐变小。这样能够保证溶液试剂精准快速进入管体或打开阀门开关后从管体内流出,也能够在关闭阀门开关后,管体轻微的晃动不会导致管体内的溶液泄漏。

在上述的两用滴定管中,所述细管与所述管体的连接处具有锥形导向面。这样能够防止管体底部溶液的滞留,也能够方便管体内的溶液快速从细管流出。

在上述的两用滴定管中,所述进气管朝向所述管体的下端弯折且所述阀门开关与所述细管相平齐。溶液从细管处流出,将阀门开关与细管相平齐,实验者在观察的同时也便于伸手操作阀门开关,以控制溶液试剂的流出。

在上述的两用滴定管中,所述三通管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这样便于观察,方便清洗。

在上述的两用滴定管中,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固接,另一端伸出所述抽气筒外且该端还固设有限位块。该结构便于操作活塞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取消了碱式滴定管原有的橡皮管和玻璃珠以及酸式滴定管原有的玻璃活塞,溶液改为从管体的细管处以吸取方式进入到管体内,这样就不会出现在向滴定管内移载溶液时出现的溢流现象;将橡皮管和玻璃活塞简化成细管之后,不会出现橡皮管和玻璃活塞堵塞或腐蚀的现象,也不会出现溶液中气泡难于排除的现象;同时清洗也更加方便;使用时只需要反复推动活塞就能将溶液快速的吸取到管体内,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两用滴定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两用滴定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本两用滴定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1a、下端;1b、上端;2、细管;3、三通管;3a、直通管;3b、侧通管;4、单向阀一;5、单向阀二;6、抽气筒;7、活塞;8、活塞杆;9、进气管;10、阀门开关;11、锥形导向面;12、限位块;13、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两用滴定管包括具有刻度标识的管体1,管体1的一端具有连通管体1内部与外界的细管2,细管2呈圆锥型,细管的内径由上之下逐渐变小,管体1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管3,三通管3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三通管3一端与管体1相连通且该端设有由三通管3外向三通管3内单向流通的单向阀一4;三通管3另一端连接有抽气筒6,抽气筒6内设有活塞7以及与活塞7固连的活塞杆8,活塞杆8的一端与活塞7相固接,另一端伸出抽气筒6外且该端还固设有限位块12;三通管3的第三端具有由三通管3内向三通管3外单向流通的单向阀二5;管体1的侧壁上还连接有进气管9,进气管9与管体1的连接处靠近管体1与三通管3相连的一端,进气管9上设有阀门开关10。

进一步的,三通管3包括相连通的直通管3a和侧通管3b,侧通管3b垂直于直通管3a且连接在直通管3a的中部,单向阀二5位于侧通管3b内。

本实施例中将三通管3密封连接在管体1上,抽气筒6密封连接在三通管3上,使用时,细管2的端部放置在溶液中,通过操控活塞杆8带动活塞7移动,对三通管3以及管体1内抽气,形成负压,从而将溶液抽取到管体1内。由于活塞7的行程有限,活塞7单次移动产生的负压所吸取的溶液也有限,这时可以逆向推动活塞杆8和活塞7进行排气,由于三通管3与管体1连接的端部连接有单向阀一4,三通管3的第三端设置有单向阀二5,因此抽气筒6内的空气只能从单向阀二5中排出,而不会经过单向阀一4进入到管体1内,再次抽动活塞杆8和活塞7,就能够再次吸取溶液,反复操作,直至管体1内达到足够的溶液;由于空气不能进入管体1内,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管体1内的溶液也不会从细管2流出,当需要从管体1内量取溶液时,打开进气管9上的阀门开关10,空气进入到管体1内,管体1内的溶液就能够从细管2的出口流出。本技术方案中的滴定管为酸碱两用滴定管,取消了碱式滴定管原有的橡皮管和玻璃珠以及酸式滴定管原有的玻璃活塞7,溶液改为从管体1的细管2处以吸取方式进入到管体1内,这样就不会出现在向滴定管内移载溶液时出现的溢流现象;而将橡皮管和玻璃活塞7简化成细管2之后,也不会出现橡皮管和玻璃活塞7堵塞或腐蚀的现象,清洗也更加方便;使用时只需要反复推动活塞7就能将溶液快速的吸取到管体1内,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管体1具有细管2的一端为下端1a,另一端为上端1b,管体1靠近上端1b的内壁上设有标准磨口,直通管3a的端部也设有与该标准磨口相匹配的标准磨口,抽气筒6与直通管3a的端部通过设置磨口密封连接或者螺纹密封连接;这样管体1和三通管3、抽气筒6与三通管3的组装连接方便,并能够保证密封性,而且拆卸清洗也很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细管2与管体1的连接处具有锥形导向面11,这样能够防止管体1底部溶液的滞留,也能够方便管体1内的溶液快速从细管2流出;进气管9朝向管体1的下端1a弯折且阀门开关10与细管2相平齐,溶液从细管2处流出时,实验者视线需要时刻关注溶液的流出情况,将阀门开关10与细管2相平齐,实验者在观察的同时也便于伸手操作阀门开关10,以控制溶液试剂的流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作为进一步优选改进,抽气筒6与直通管3a的端部通过软管13连接且软管13的两端分别与抽气筒6和直通管3a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具体来说,抽气筒6与直通管3a的端部均具有连接嘴,软管13的两端套设在连接嘴上,这样抽气筒6可以放置在低于三通管3的位置;方便操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管体;1a、下端;1b、上端;2、细管;3、三通管;3a、直通管;3b、侧通管;4、单向阀一;5、单向阀二;6、抽气筒;7、活塞;8、活塞杆;9、进气管;10、阀门开关;11、锥形导向面;12、限位块;13、软管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