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水回收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895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胶水回收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胶水回收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水胶贴合是触控行业应用十分普遍的工艺方法,进行水胶贴合所采用的贴合设备(如图1所示),水胶的供胶方式一般是通过对胶桶91中的胶管92施加压力,让胶水通过该胶管92进入涂布机构93。由于胶管92在吸入胶水时,因为胶桶91底部有凸起,因此胶92管距离胶桶91的桶底需要留有一定的间隙,因此当胶桶91中剩余胶水(残胶)的高度小于胶管92与胶桶91的桶底之间的距离时,这些剩余的胶水(约8%-10%)无法吸入设备,若将剩余的胶水直接丢弃则造成浪费,使生产成本提高;若直接将剩余胶水倒入新胶桶会造成胶水污染而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水回收过滤装置,用于解决胶桶中剩余胶水无法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水回收过滤装置,包括残胶桶和过滤容器;所述残胶桶倾斜设置,所述残胶桶的桶口设置于所述过滤容器的上方,所述过滤容器用于过滤并回收所述残胶桶内部的胶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容器包括储胶桶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储胶桶的桶口处,所述残胶桶的桶口设置于所述过滤网的上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10um-30u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密封箱,所述残胶桶和所述过滤容器均设置于所述密封箱的内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箱上设置有遮光膜,所述遮光膜用于阻挡紫外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箱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与所述密封箱的侧壁铰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打开所述密封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箱的内部还设置有支架,所述储胶桶固定于所述支架的底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固定环,所述过滤网的周边固定于所述固定环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转动架,所述残胶桶固定于所述转动架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架用于调节所述残胶桶的倾斜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残胶桶中的胶水倒入过滤容器中,能够将胶水中的杂质及污染物进行过滤后再进行回收,提高了胶水的利用率,避免了剩余胶水无法利用的现象,节约了生产成本;此外,由于胶水的回收过程是在密封箱中进行的,因此能够避免回收过程中对胶水产生二次污染的现象以及胶水发生变质的情况,保证了回收的胶水的质量。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供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胶水回收过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密封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附图标记:

1-密封箱; 2-支架; 3-残胶桶

4-过滤容器; 11-密封盖; 12-把手;

13-开口; 14-挡片; 21-固定环;

22-转动架; 41-储胶桶; 42-过滤网。

91-胶桶; 92-胶管; 93-涂布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胶水回收过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水回收过滤装置,包括残胶桶3和过滤容器4;残胶桶3倾斜设置,残胶桶3的桶口设置于过滤容器4的上方,过滤容器4用于过滤并回收残胶桶3内部的胶水。

由于残胶桶3中的胶水较少,因此无法直接投入设备,通过将多个残胶桶3中的胶水倒入过滤容器中,能够将胶水中的杂质及污染物进行过滤后再进行回收,提高了胶水的利用率,避免了剩余胶水无法利用的现象,节约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滤容器4包括储胶桶41和过滤网42,过滤网42设置于储胶桶41的桶口处,残胶桶3的桶口设置于过滤网42的上方。

过滤网42的孔径为10um-30um。优选地,过滤网的孔径为20um,既能够过滤掉胶水中大部分的杂质颗粒,又不会使过滤的速度过慢。

图3是图2所示密封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胶水回收过滤装置还包括密封箱1,残胶桶3和过滤容器4均设置于密封箱1的内部。

密封箱1上设置有遮光膜,遮光膜用于阻挡紫外线。因此回收过滤胶水的操作均是在密封箱1中完成的,能够有效地避免胶水受到紫外线的照射而发生变质的现象,此外,也能避免环境中的污染物对胶水造成的污染。

优选地,密封箱1为透明的箱体,能够从密封箱1的外部监测胶水的回收的情况,当残胶桶3中的胶水全部回收完成后,即可更换残胶桶3。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箱1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11,密封盖11的一端与密封箱1的侧壁铰接。密封盖11上设置有密封垫,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

密封盖11上设置有把手12,把手12用于打开密封盖11。通过把手12将密封盖11打开后,能够将残胶桶3取出,并更换下一个残胶桶3。

此外,还可在密封盖11上设置开口13,开口13上转动设置有挡片14,挡片14能够将开口13完全遮盖,且该开口的面积大于残胶桶3的底面积,使残胶桶3能够从该开口中取出。开口13避免了更换残胶桶3时需要将整个密封盖11打开而使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密封箱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残胶桶3和储胶桶41均固定于支架2上。具体地,支架2位于密封箱1的内部,储胶桶41固定于支架2的底端。

支架2上设置有固定环21,过滤网42的周边固定于固定环21上。固定环21上设置有夹具,通过夹具能够将过滤网42固定于固定环上,且当过滤网42需要更换时,只需松开夹具即可方便的更换过滤网42。

此外,支架2上设置有转动架22,残胶桶3与转动架22可拆卸连接,转动架22用于调节残胶桶3的倾斜角度。例如转动架22与支架2铰接。

此外,还可将转动架22设置为一连接杆与一转动环,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架2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棘齿(图中未示出);转动环上设置有与该棘齿相配合的第二棘齿(图中未示出),使转动环只能沿一个方向转动,且通过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的咬合,能够将转动环固定到所需的位置处;同时,转动环的大小可调,将残胶桶3放置于转动环中后,拧紧转动环上的锁紧螺杆,使残胶桶3与转动环固定,通过转动转动环,即可调节残胶桶3的倾斜角度,达到调节能够调节残胶桶3中胶水的流速的目的。第一棘齿和与之相配合的第二棘齿的结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地,残胶桶3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30°,使胶水的流速较缓,避免出现胶水将过滤网42拥堵的现象。

此外,还可在转动架22上设置重量感应器,该重量感应器能够监测残胶桶3的重量,当残胶桶3中的胶水全部倒入储胶桶41中后,残胶桶3的重量即为桶体本身的重量,此时重量感应器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更换残胶桶3。通过设置重量感应器,能够更好地对胶水的回收过程进行监控,使操作人员不必时时观测密封箱1中胶水的情况,使操作的效率更高。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