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点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4934阅读:2699来源:国知局
精密点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点胶机等设备的精密点胶阀。



背景技术:

在各类点胶机或系统中,需要对出胶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精密的或者体积比较小的电子装置,点胶过程中,对出胶量控制的精准度要求比较高。过多的出胶量、或者漏胶问题会对电路板造成污染,现有的通用点胶阀具有控制复杂,出胶量无法精准控制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点胶阀,它可快速调节出胶量,实现精准控制。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精密点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出胶管、阀座、汽缸体、活塞和阀杆,阀座内设有胶水通道,出胶管与阀座的胶水通道联通的部位设有锥形口;活塞下方设有阀杆,阀杆向下穿过汽缸体后,插入阀座的胶水通道,阀杆底部具有锥形端头;活塞内置于汽缸体内部的汽缸,并将汽缸分隔为第一汽缸和第二汽缸;所述的第一汽缸能够驱动活塞及阀杆向上运动,所述第二汽缸能够驱动活塞及阀杆向下运动,以调节阀杆插入阀座的胶水通道深度,进而调节阀杆底部的锥形端头与出胶管的锥形口的缝隙。

优选地,还包括行程调节螺杆和汽缸盖,行程调节螺杆通过一锁紧螺母与汽缸盖活动连接,旋转所述锁紧螺母能够调节行程调节螺杆插入第二汽缸的深度。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与第一汽缸联通;第二进气管与第二汽缸联通。

优选地,所述阀座通过螺栓与汽缸体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汽缸盖与汽缸体之间、行程调节螺杆与汽缸盖之间、活塞与汽缸体内壁之间、阀杆与汽缸体内壁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效果包括但不限于:能快速调节出胶量,控制精准,且控制结构简单,适合不同的点胶机要求,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某优选实施例中精密点胶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某优选实施例中精密点胶阀的俯视图;

图3为图2在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关于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是为了方便表达和理解,结合图示常规理解进行定义或描述,它们可以根据视角和摆放位置不同和同步改变。

参考图1至3,为某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精密点胶阀具体结构如图所示,其中:

精密点胶阀包括出胶管1、阀座2、汽缸体3、活塞4和阀杆5。

阀座2内设有胶水通道22,出胶管1的一端固定在阀座2底部,且与阀座2的胶水通道22联通。出胶管1与胶水通道22联通的部位设有锥形口11。一进胶管21从侧面与阀座2固定连接,进胶管21与阀座2的胶水通道22联通。

活塞4内置于汽缸体3内部的汽缸。汽缸体3内部具有第一汽缸31和第二汽缸32,第一汽缸31和第二汽缸32由活塞4将汽缸体3内部的汽缸分隔而成。位于活塞4下方的第一汽缸31,用于驱动活塞4向上运动;位于活塞4上方的第二汽缸32,用于驱动活塞4向下运动。汽缸体3对应连接有第一进气管311和第二进气管321,其中,第一进气管311与第一汽缸31联通;第二进气管321与第二汽缸32联通。

活塞4下方设有阀杆5,阀杆5与活塞4一体成型或者阀杆5垂直紧固在活塞4底部。阀杆5向下穿过汽缸体3后,插入阀座2的胶水通道22。阀座2与汽缸体3底部固定连接,具体固定方式包括如:通过螺栓将阀座2与汽缸体3底部锁紧在一起。这样,阀杆5跟随活塞4的运动,可以调节阀杆5向下插入阀座2的胶水通道22的深度。阀杆5底部具有锥形端头51。阀杆5的锥形端头51与出胶管1的锥形口11互相配合,可以实现胶水的精密控制。具体原理时,阀杆5向下运动至其锥形端头51全部封堵胶管的锥形口11时,不允许胶水继续从出胶管1流出。当需要出胶时,阀杆5向上移动,使锥形端头51与锥形口11之间存在缝隙,通过缝隙允许胶水从出胶管1流出。阀杆5上移的距离决定锥形端头51与锥形口11之间缝隙的大小,通过锥形端头51与锥形口11之间缝隙的大小的控制,能够对点胶阀的出胶量进行精密控制。

如图3所示,汽缸体3上方具有汽缸盖33,汽缸盖33上设有行程调节螺杆6,行程调节螺杆6穿过汽缸盖33进入第二汽缸32。行程调节螺杆6通过一锁紧螺母61与汽缸盖33活动连接。旋转锁紧螺母61可以调节行程调节螺杆6插入第二汽缸32的深度,进而调节活塞4上移的最大高度,进而可以辅助调节点胶阀的出胶量。

又如图3所示,为了将对应的汽缸密封,汽缸盖33与汽缸体3之间设有密封圈7a, 行程调节螺杆6与汽缸盖33之间设有密封圈7b,活塞4与汽缸体3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7c, 阀杆5与汽缸体3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7d。为了防止胶水进入,阀杆5与阀座2之间设有密封圈7e。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个或某些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应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另外,以上文字描述未尽之处也可以参考图1至3的直接表达和常规的理解去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