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底保护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1661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锅底保护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锅底保护盖。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磁炉由于洁净、安全、使用方便等优点,走进千家万户,已成为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电之一。但现有的铝锅由于不具备导磁功能而不能在电磁炉上使用,必须在其底部复合导磁体才能达到加热的效果。

在锅的加工过程中,其中有一环为喷涂,将锅依次顺序的放在流水线上,进入喷涂室进行批量喷涂,在锅体的内外表面喷涂上相应的涂层,从而达到相应的工艺要求,复有导磁体的锅在加工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喷涂步骤,由于锅底复有导磁体,从而锅底和锅侧壁进行喷涂时的参数要求不一,从而在进行批量的锅喷涂时,容易使得喷涂之后的锅底导磁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锅的喷涂过程中保护锅底的保护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锅底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带有圆形凹腔的圆形盖体,在所述凹腔部位设置有一磁铁,在盖体的凹腔开口边缘设置有一圈橡胶圈。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盖体背离凹腔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拱形的提拉杆。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磁体与提拉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磁体升降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一穿过盖体的联动杆,联动杆的一端连接磁铁,另一端设置有抵挡块,所述抵挡块和提拉杆之间设置有驱使联动杆向下运动的弹性件。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抵挡块还设置有一穿通的扣槽。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联动杆相对磁铁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头,磁铁上设置有与螺纹头相配合的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在进行锅的喷涂之前,先将保护盖盖在锅底,通过磁铁与锅底的复底导磁体进行吸合,从而实现保护盖在铝制锅底部的牢固固定,之后进行批量喷涂时,可以避免喷在锅的底部位置,喷涂完毕之后将保护盖可以直接从锅底拿掉,进一步进行对锅底的针对喷涂作业,且橡胶圈的设置,能够避免保护盖对锅底的刮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保护盖与锅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保护盖与锅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保护盖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保护盖分解示意图。

图中,1、锅体;11、导磁体;2、盖体;21、橡胶圈;22、让位孔;3、提拉杆;4、磁铁;41、螺纹孔;5、联动杆;51、螺纹头;6、抵挡块;61、扣槽;7、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锅底保护盖,参见附图1和2,在铝合金制成的锅体1底部复有导磁体11,从而实现锅体1能够通过火烧和电磁加热的两种功能。在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喷涂保护层,设置在锅底上的保护盖则能够很好的保护导磁体11,从而使得锅底单独采用适合其工艺参数的喷涂。

保护盖包括了凹腔的盖体2,在凹腔的口部设置有一圈橡胶圈21,在凹腔内部还设置有磁铁4,盖体2背离凹腔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拱形的提拉杆3,提拉杆3与盖体2通过设置在提拉杆3两端的螺丝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将保护盖放在锅体1的底部,通过磁铁4与导磁体11进行吸合,导磁体11一般由不锈铁制成,并且通过橡胶圈21避免了保护盖的边缘刮伤锅底的风险。当喷涂完毕之后,一手按住锅体1,一手拉住提拉杆3可以方便的实现锅体1与保护盖的分离。

实施例二

锅底保护盖,参见附图3和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杆5和抵挡块6,在抵挡块6与提拉杆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盖体2上设置有一让位孔22方便联动杆5的穿过,联动杆5穿过盖体2之后连接磁铁4,在联动杆5相对磁铁4的端头设置有螺纹头51,磁体上设置有螺纹孔41,方便磁铁4的更换。

在使用过程中,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锅体1和保护盖的分离步骤,当需要将保护盖从锅体1上取下时,一手按住锅体1,另一只手的手掌放在提拉杆3上,手指扣入设置在抵挡块6上的扣槽61,然后拉动抵挡块6使得联动杆5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磁铁4向上运动与锅体1底部分离,接着再将保护盖从锅体1上取走,这种方式,更加省力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