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9465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肥机。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中,根据不同的农作物自身的特性以及外界的具体条件,需要施加的肥料也各有不同。

现有技术中,耕作人员或者直接购买复合肥料施肥,或者是根据情况自行手工配肥。前者无法很好地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已经逐渐被个人单独配肥的方式取代。但是,手工配肥工作量大,效率低,并且肥料混合不均匀,实际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配肥机,其目的是:实现自动化配肥,提高配肥效率,保证肥料混合均匀。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配肥机,设有机架,机架上设有投料组件和投料称重部件,所述投料称重部件设于投料组件与机架之间以实现对投料组件重量的测量;

所述投料组件包括若干进料漏斗,各进料漏斗底部开口处分别设有投料闸门;

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搅拌斗、提升装置、放料漏斗和包装机构;

所述搅拌斗设于投料组件下方,各进料漏斗底部的出料均可落入搅拌斗内;

所述提升装置下端与搅拌斗内腔相通、上端与放料漏斗内腔相通;

所述包装机构为设于放料漏斗底部开口处的夹袋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投料闸门包括铰接于进料漏斗的漏斗体下端开口处的放料板,还包括缸体与进料漏斗的漏斗体相铰接、伸出杆与放料板相铰接的放料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装机构还包括包装称重部件以及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装于放料漏斗下端的外侧,所述夹袋机构的夹袋板与所述连接套外壁相配合,所述连接套和夹袋机构均通过包装称重部件安装在机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于包装机构下方的运输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输机构为运输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装置为螺旋送料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包括投料组件、投料称重组件、搅拌斗、放料漏斗和包装机构,从而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配肥;(2)采用边加入肥料边搅拌的方式,不仅提高了配肥效率,且确保了肥料混合均匀;(3)仅采用一个投料称重部件即实现了所有配料的称重,结构简单,成本低;(4)夹袋机构通过包装称重部件安装在机架上,重量满足要求后将自动落袋,确保了包装重量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配肥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一种智能配肥机,设有机架1,机架1上设有投料组件和投料称重部件3,所述投料称重部件3设于投料组件与机架1之间以实现对投料组件重量的测量;

所述投料组件包括若干进料漏斗2,各进料漏斗2底部开口处分别设有投料闸门;

所述投料闸门包括铰接于进料漏斗2的漏斗体下端开口处的放料板3-1,还包括缸体与进料漏斗2的漏斗体相铰接、伸出杆与放料板3-1相铰接的放料气缸3-2。

所述智能配肥机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的搅拌斗4、提升装置、放料漏斗6和包装机构;

所述搅拌斗4设于投料组件下方,各进料漏斗2底部的出料均可落入搅拌斗4内;所述搅拌斗4中设有搅拌叶片。

所述提升装置下端与搅拌斗4内腔相通、上端与放料漏斗6内腔相通;所述提升装置为螺旋送料器5。

所述放料漏斗6安装于机架1的顶部,所述放料漏斗6底部具有与投料闸门结构类似的、气缸控制开合的出料闸门。

所述包装机构为设于放料漏斗6底部开口处的夹袋机构7。所述包装机构还包括包装称重部件9以及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装于放料漏斗6下端的外侧,二者之间不接触或为柔性连接,所述夹袋机构7的夹袋板与所述连接套外壁相配合实现夹袋,所述连接套和夹袋机构7均通过包装称重部件9安装在机架1上,从而包装称重部件9可以检测出连接套、夹袋机构7以及包装袋8的总重。

所述智能配肥机还包括设于包装机构下方的运输机构,优选地,所述运输机构为运输带10。

所述智能配肥机还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相连接的人机交换界面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提升装置、各执行气缸以及各称重部件分别相连接,从而根据检测到的重量值实现对整个配肥机的操控。

工作时,操作人员在人机交换界面输入肥料配方,控制器根据配方控制各投料闸门开合、向搅拌斗4中投料,并且边投料边搅拌;投料时,同一时间仅有一个投料闸门打开,投料称重部件3实时检测投料组件的重量,根据重量减少值计算出已投料的重量;投料和搅拌工作完成后,肥料被螺旋送料器5输送到放料漏斗6,此时包装袋8的袋口被夹袋机构7夹在连接套上,再由放料漏斗6进行出料,肥料落入包装袋8中,当包装称重部件9检测到增加的重量接近包装袋8的上限后,停止本袋出料,夹袋机构7打开,肥料袋落在运输带10上被运送到下一工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