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绑布机的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833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绑布机的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绑布机的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在组装时,通常需要在定子线圈上卷绕绝缘布,目前,在定子线圈上卷绕绝缘布的绑布工序通常依靠人工来完成,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且工人劳动强度相对较高。

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可用于代替工人完成绑布工序的设备,其中一个设计难度就在于如何在绑布结束后对定子线圈进行上胶,将布料粘结在定子线圈上,避免布料脱落。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用于绑布机的上胶装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工人劳动强度相对较低且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用于绑布机的上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绑布机的上胶装置,包括上胶支架,所述上胶支架设置有上胶电机、用于放置胶水瓶的胶槽、与所述上胶电机传动连接的挤压组件、套设在所述挤压组件上且与所述上胶支架固定连接的挤压套、分别位于所述挤压套两侧的固定座以及一端与位于所述胶槽内的胶水瓶连接的胶管,所述挤压套上开设有缺槽,所述胶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胶管的一段管身位于所述缺槽并穿插在所述挤压组件和所述挤压套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两个同轴布置的圆板和一个以上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圆板上的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轴线和所述圆板的轴线相互平行布置,且当所述挤压杆有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的所述挤压杆以所述圆板的轴线为中心匀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上胶旋转气缸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胶旋转气缸的旋转盘上的上胶杆,所述旋转气缸的旋转轴竖直布置,所述上胶杆水平布置,所述胶管未与胶水瓶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胶杆悬空的一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胶管连接在所述上胶杆上的一端的端口倾斜向下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挤压组件和挤压套,可利用挤压产生的负压将胶水吸入胶管,最终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推送出去,实现自动上胶,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工人劳动强度相对较低且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组件通过设置可转动的挤压杆,可较小胶管的磨损,提高胶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线圈绑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线圈绑布机的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线圈绑布机的线圈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线圈绑布机的夹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其中一个夹爪;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线圈绑布机的平移组件和旋转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剖面线;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线圈绑布机的平移组件和旋转组件省略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线圈绑布机的绑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线圈绑布机的绑布装置省略部分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线圈绑布机的上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部分零部件;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线圈绑布机的挤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0-机架; 200-线圈输送装置;

210-传送带; 220-定位组件;

221-托板; 222-定位块;

223-定位气缸; 300-卷布装置;

310-卷布支架; 320-送布组件;

321-料盘; 322-第一引导轮;

323-缓冲柱; 324-第二引导轮;

325-布料传感器; 330-夹布组件;

331-夹布旋转气缸; 332-夹布手指气缸;

333-夹布杆; 334-导杆;

335-滑座; 340-切布组件;

341-切布气缸; 342-切刀;

350-卷布组件; 351-卷布电机;

352-主动齿轮; 353-中间齿轮;

354-环形轮; 355-齿环;

356-滚轴; 357-接近传感器;

358-感应块; 400-落料装置;

410-落料槽; 500-上胶装置;

510-上胶支架; 511-上胶电机;

512-胶水瓶; 513-胶槽;

514-挤压套; 515-固定座;

520-挤压组件; 521-圆板;

522-挤压杆; 530-旋转气缸;

531-上胶杆; 600-线圈夹持装置;

610-旋转组件; 611-旋转电机;

612-旋转传动杆; 613-减速器;

620-平移组件; 621-基座;

622-滑轨; 623-平移座;

624-齿条; 625-平移齿轮;

626-平移传动杆; 627-平移电机;

630-升降组件; 631-升降气缸;

640-夹爪组件; 641-夹爪气缸;

642-顶销; 643-连接座;

644-夹爪; 700-机械手;

710-第一旋转气缸; 720-支撑座;

730-第二旋转气缸; 740-第一手指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线圈绑布机,包括机架100,机架100上设置有线圈输送装置200、卷布装置300、落料装置400、与卷布装置300配合的上胶装置500和线圈夹持装置600以及用于将定子线圈从线圈输送装置200的输出端夹持到线圈夹持装置600上进行绑布并在绑布完成后将该定子线圈夹持到落料装置400上的机械手700,借助各个装置的相互配合可代替工人完成绑布工序,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且工人只需将定子线圈放置在线圈输送装置的进料端即可,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且工人劳动强度相对较低。

线圈输送装置200包括传送带210、用于驱动传送带210运动的输送电机(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传送带210的输出端的定位组件220,传送带210、输送电机以及两者之间的传动连接方式与常规的传送带输送机相同,整个部件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获得,此处不再详述,当然,传送带210具有出料端和进料端。定位组件220包括和传送带210的输出端衔接的托板221和分别位于托板221两侧的定位块222和定位气缸223,定位块222和定位气缸223同时位于传动带210的两侧,且定位块222位于定位气缸223的活塞杆的延长线上。

使用时,将定子线圈放置在传送带210的进料端,定子线圈在传送带210的运送下从传送带210的出料端送出到托板221上,接着定位气缸223的活塞杆推出将定子线圈固定在定位块222上,待机械手700夹持住该定子线圈后再复位,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如图2所示,机械手700包括缸体固定连接在机架100上的第一旋转气缸710、固定连接在第一旋转气缸710的旋转盘上的支撑座720、缸体固定连接在支撑座720上的第二旋转气缸730以及缸体固定连接在第二旋转气缸730的旋转盘上的第一手指气缸740,其中,第一旋转气缸710的旋转轴竖直布置,第二旋转气缸730的旋转轴水平布置,第一手指气缸740的两个手指杆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使用时,第一手指气缸740在两个旋转气缸的配合的运动到定位组件220的位置处并将托板221上的定子线圈夹起,然后在第二旋转气缸730的带动下转动180都,使得第一手指气缸740调转方向,然后再在第一旋转气缸710的带动下运动到线圈夹持装置600的位置处,待线圈夹持装置600夹持住定子线圈后将第一手指气缸740松开定子线圈,该定子线圈完成绑布工序后,第一手指气缸740再一次夹起该定子线圈,并在第一旋转气缸710的带动下运动到落料装置400所在的位置处,此时第一手指气缸740松开定子线圈,是其自然掉入落料装置400,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指气缸740有两个(图中仅示出一个),两个手指气缸740的手指杆相背布置,这样机械手700的其中一个第一手指气缸740再将新的定子线圈送到线圈夹持装置600的位置之前,可先利用另一个第一手指气缸740将完成绑布工序的定子线圈夹起,然后在第二旋转气缸730的带动下两个第一手指气缸740互换位置,再从线圈夹持装置600上取料的同时实现往线圈夹持装置600上放料,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仍如图1所示,落料装置400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100上且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布置的落料槽410以及位于落料槽410下方的集料框(图中未示出),完成绑布工序的定子线圈被放置在落料槽410中后,会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掉入集料框中。

如图1、图3-图6所示,线圈夹持装置600包括设置在机架100上的旋转组件610、设置在旋转组件610上的平移组件620、设置在平移组件620上的升降组件630和设置在升降组件630上的夹爪组件640。

夹爪组件640包括活塞杆竖直布置的夹爪气缸641、固定连接在夹爪气缸641的活塞杆上且水平布置的顶销642、固定连接在夹爪气缸641的缸体上的连接座643以及两个分别转动连接在连接座643上的夹爪644,两个夹爪644分别位于顶销642的两侧,且各夹爪644分别具有位于顶销644上方且抵顶在顶销644上的驱动块,这样,当夹爪气缸641的活塞杆上伸时,可推动驱动卡使得两个夹爪644相背张开,当然,夹爪644还需要设置有用于使两个夹爪644相向夹紧的复位结构,该复位结构可以弹簧等弹性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各夹爪644的重心分别位于该夹爪644与连接座643之间的转轴朝向顶销642的一侧,这样,当夹爪气缸641的活塞杆回收后,夹爪644可在重力作用下复位,夹住定子线圈。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夹爪644上还开设有夹槽,当夹爪644夹住定子线圈后,定子线圈穿插在该夹槽内,这样可利用夹槽的下侧壁对定子线圈形成支撑,降低对夹爪644的加持力要求,避免出现夹爪644难以在重力作用下夹持住定子线圈的情况,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夹爪组件640有两组,可同时夹持住定子线圈上相互对称的两个位置,进一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升降组件630也有两组,分别与两组夹爪组件640一一对应,此处以其中一组相互配合的升降组件630和夹爪组件640为例进行说明。升降组件630包括活塞杆竖直布置的升降气缸631,夹爪气缸641的缸体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在升降气缸631的活塞杆上,这样,通过升降气缸631的上下活动可驱动夹爪组件640执行升降动作,此外,必要时也可以在机架100是哪个设置用于为夹爪气缸641导向的导轨。

平移组件620包括基座621、水平设置在基座621上的滑轨622、滑动连接在滑轨622上的平移座623、与平移座固定连接的齿条624、与齿条624啮合的平移齿轮625、与平移齿轮625传动连接的平移传动杆626以及用于驱动平移传动杆626转动的平移电机627,其中,平移传动杆626竖直布置,其上端与平移齿轮625传动连接,下端通过同步带与平移电机627传动连接,这样平移电机627可设置在机架100的底部,提高平移组件620的工作稳定性。此外,两个升降气缸的缸体都固定连接在平移座623上。

旋转组件610包括旋转电机611和与旋转电机611传动连接的旋转传动杆612,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电机611和旋转传动杆612之间还连接有减速器613。旋转传动杆612竖直布置,基座621固定连接在旋转传动杆612的上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传动杆612为空心杆,平移传动杆626穿插在旋转传动杆612内,当然,旋转传动杆612和平移传动杆626之间需要设置有轴承。通过将平移传动杆626穿插在旋转传动杆612内,可以减小整个装置的体积,同时由于平移传动杆626位于旋转组件610带动平移组件620转动的转动中心位置,降低旋转组件的负载,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绑布装置300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100上的绑布支架310,该绑布支架310上设置有送布组件320、夹布组件330、切布组件340和卷布组件350,当然,各组件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机架100上,此时,绑布支架310相当于是机架100的一部分,也即是说,可以直接以机架100的一部分作为绑布支架310。

送布组件320包括沿送布方向依次设置的的料盘321、第一引导轮322、缓冲柱323和第二引导轮324,其中料盘321、第一引导轮322和第二引导轮324的轴线相互平行,且料盘321、第一引导轮322和第二引导轮324分别转动连接在绑布支架310上,而缓冲柱323则固定连接在绑布支架310上,缓冲柱323有两个以上,各缓冲柱323分别和料盘321的轴线平行布置,此外,第二引导轮324最好位于卷布组件350的上方,第一引导轮322的下方设置用用于检测是否有布料经过的布料传感器325。使用时,将布卷放置在料盘321上,然后将布卷的开放端拉出,依次卷绕在第一引导轮322、缓冲柱323和第二引导轮324上,当布卷耗尽后,布料传感器325检测不到布料经过,发出信号同志操作者更好布卷。

夹布组件330包括夹布旋转气缸331和缸体固定连接在夹布旋转气缸331的旋转盘上的夹布手指气缸332,其中,夹布旋转气缸331的旋转轴水平布置,夹布手指气缸332的两个手指杆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相互配合的夹布杆333。使用时,夹布手指气缸332在夹布旋转气缸331的带动下运动到靠近第二引导轮324的位置处夹住布料,然后再在夹布旋转气缸331的带动下旋转运动到卷布组件350中,将布料从送布组件320送入卷布组件350中。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夹布组件330还包括水平布置的导杆334、滑动连接在导杆334上的滑座335以及用于驱动滑座335在导杆334上滑动的移动气缸(图中未示出),导杆334的一端朝向卷布组件350,夹布旋转气缸331的缸体的固定连接在滑座335上。这样,当夹布组件330需要夹取布料时,则滑座335在移动气缸的带动下往卷布组件350的方向移动,当夹布手指气缸332松开布料后,滑座335复位,远离卷布组件350,这样卷布组件350无需等待夹布组件330完全复位即可开始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切布组件340包括缸体固定连接在绑布支架310上的切布气缸341和与切布气缸34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切刀342,其中切刀342水平布置且位于第二引导轮324的下方,具体的,切刀342位于第二引导轮324和卷布组件350之间。

卷布组件350包括固定连接在绑布支架310上的卷布电机351、与卷布电机351传动连接的主动齿轮352、与主动齿轮352啮合的中间齿轮353、转动连接在绑布支架310上的环形轮354以及固定连接在环形轮354上的齿环355,齿环355和中间齿轮353相互啮合,由于齿环355具有缺口,如果中间齿轮353只有一个,则在齿环355转动过程中,在部分时刻中间齿轮353和齿环355是相互分离的,此时齿环355只能依靠惯性转动,再次与中间齿轮353接触时容易碰齿,使得中间齿轮353和齿环355易损坏,为了提高中间齿轮353和齿环355的使用寿命,同时提升传动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齿轮353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中间齿轮353等间距绕设在齿环355旁,且同时与主动齿轮352啮合,齿环355无论处于哪个位置,至少一个中间齿轮353啮合。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环形轮354的内圈位置匀布有多个转动连接在环形轮354上的滚轴35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卷布组件350还包括用于检测主动齿轮352的转动圈数的接近传感器357,主动齿轮352上固定连接有与接近传感器357配合的感应块358,感应块358和主动齿轮352同轴布置,这样便于准确控制环形轮354的启停位置。

使用时,定子线圈在线圈夹持装置600的带动下从环形轮354的缺口插入,使得环形轮354转动时可穿插在定子线圈的内圈中,布料在夹布组件340的带动下从环形轮354的缺口穿入并抵顶在定子线圈位于环形轮354内圈中的部位上,接着环形轮354在卷布电机351的驱动下转动,通过环形轮351的端部拉动布料,当环形轮354即将转动一圈时,的夹布手指气缸332松开布料,同时滑座335复位,带动夹布杆333从环形轮354的轴向从环形轮354的内圈退出,之后环形轮354继续转动,将布料卷绕在定子线圈上,在这个过程中,线圈夹持装置600带动定子线圈移动,使得布料均匀卷绕在定子线圈上。当卷绕即将完成时,夹布组件330再一次夹住布料,然后切布组件340在位于夹布杆333下方的位置处切断布料,被切断的布料在环形轮354的带动下完全卷绕在定子线圈上。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上胶装置500包括上胶支架510,该上胶支架510设置有上胶电机511、用于胶水瓶512的胶槽513、与上胶电机511传动连接的挤压组件520、套设在挤压组件520上且与上胶支架510固定连接的挤压套514、分别位于挤压套514两侧的固定座515以及一端与位于胶槽513内的胶水瓶512连接的胶管(图中未示出),其中,挤压套514上开设有缺槽。固定座515上设置有螺栓紧固结构,该螺栓紧固结构可以为常规的结构,只要可以固定住胶管即可,此处不再详述。

挤压组件520包括两个同轴布置的圆板821和一个以上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圆板521上的挤压杆522,挤压杆522的轴线和圆板521的轴线相互平行布置,且当挤压杆522有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的挤压杆522以圆板521的轴线为中心匀布,当然,相邻两个挤压杆522之间间隔有预定距离。此外,挤压组件520也可以为偏心轮结构。

使用时,胶管固定连接在固定座515上,且胶管的一段管身位于缺槽内并穿插在挤压组件520和挤压套524之间。当挤压组件520在上胶电机511的驱动下转动时,挤压杆522会挤压胶管,利用挤压产生的负压将胶水吸入胶管,最终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推送出去,实现自动上胶。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胶装置500还包括上胶旋转气缸530和固定连接在上胶旋转气缸530的旋转盘上的上胶杆531,其中,旋转气缸530的旋转轴竖直布置,上胶杆531水平布置,胶管未与胶水瓶512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胶杆531悬空的一端上,且胶管连接在上胶杆531上的一端的端口倾斜向下布置。需要上胶时,通过旋转气缸30将胶管移动到卷布组件350的位置处,上胶完成后再将胶管移出,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气缸变更为液压缸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