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833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胶设备,具体为一种点胶机。



背景技术:

点胶机又称涂胶机、滴胶机、打胶机、灌胶机等,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流体点滴、涂覆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可实现三维、四维路径点胶,精确定位,精准控胶,不拉丝,不漏胶,不滴胶。点胶机主要用于产品工艺中的胶水、油漆以及其他液体精确点、注、涂、点滴到每个产品精确位置,可以用来实现打点、画线、圆型或弧型。胶水中的气泡大多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在点胶机进行点胶过程中会影响产品质量,造成点胶机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很多次品,甚至出现空打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点胶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点胶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点胶机,包括点胶机本体,所述点胶机本体的底座内部固定设置有供胶泵、真空泵和螺旋泵,所述点胶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可拆卸的侧板,且点胶机本体的底座内部靠近侧板处设置有胶桶,所述螺旋泵的进料口处上方设置有进料筒,所述螺旋泵的出料口通过胶管连接点胶头,所述供胶泵的进料口通过胶管连接胶桶,所述供胶泵的出料口连接进料筒的上方,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通过耐压气管连接进料筒的侧壁,所述进料筒的侧壁还设置有真空压力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料筒的上部密封固定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位于进料筒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垂直向下的注胶柱,所述进料筒的内壁上靠近螺旋泵的进料口处固定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球形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注胶柱的中轴线与球形面板的中轴线重合,且注胶柱为空管结构,所述注胶柱的上端与供胶泵的出料口胶管端口密封连接,所述注胶柱的下端口呈喇叭状结构,且位于球形面板的正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球形面板的外凸表面为镜面。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螺旋泵的进料口处设置进料筒,并利用真空泵保持进料筒内部一定的真空度,并利用球形面板将缩小胶水厚度,扩大表面,让难以除去的气泡上升涨破,从而实现除去气泡的目的,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点胶机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点胶机的进料筒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点胶机本体;2-胶桶;3-供胶泵;4-真空泵;5-进料筒;6-螺旋泵;7-球形面板;8-注胶柱;9-密封盖;10-真空压力表;11-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点胶机,包括点胶机本体1,所述点胶机本体1的底座内部固定设置有供胶泵3、真空泵4和螺旋泵6,所述点胶机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可拆卸的侧板,且点胶机本体1的底座内部靠近侧板处设置有胶桶2,所述螺旋泵6的进料口处上方设置有进料筒5,所述螺旋泵6的出料口通过胶管连接点胶头,所述供胶泵3的进料口通过胶管连接胶桶2,所述供胶泵3的出料口连接进料筒5的上方,所述真空泵4的进气口通过耐压气管连接进料筒5的侧壁,所述进料筒5的侧壁还设置有真空压力表10。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筒5的上部密封固定设置有密封盖9,所述密封盖9的下表面位于进料筒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垂直向下的注胶柱8,所述进料筒5的内壁上靠近螺旋泵6的进料口处固定设置有滤网11,所述滤网11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球形面板7,所述注胶柱8的中轴线与球形面板7的中轴线重合,且注胶柱8为空管结构,所述注胶柱8的上端与供胶泵3的出料口胶管端口密封连接,所述注胶柱8的下端口呈喇叭状结构,且位于球形面板7的正上方,所述球形面板7的外凸表面为镜面,保证胶水的流动顺畅。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和优点:该种点胶机,在螺旋泵6的进料口处增设进料筒5,并利用真空泵4将进料筒5内进行抽真空处理,供胶泵3在供胶时,胶水由注胶柱8下端口落入球形面板7的表面,并顺流而下,胶水铺设表面增大,内部包裹的气泡突出,外露在负压真空的进料筒5内,使得气泡急剧膨胀破裂,从而实现除气泡的目的,滤网11一方面可以将一些包裹在胶水里的小气泡过滤除去,防止进入螺旋泵6,一方面可以滤除胶水中的杂质,从而保证点胶机生产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